部编版三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单元巩固拔高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带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淡雅(yǎ) 逆风(lì) 超常(chāo) 钳子(qián)
B.比较(jiào) 掀开(xiān) 组成(zǔ) 灼伤(zhuó)
C.大概(kài) 搏斗(bó) 末端(mò) 空隙 (xì)
D.吻合(wěn) 干燥(zào) 腹部(fú) 鱼缸 (ɡānɡ)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组织 阻碍 修健 建造 B.征途 徐徐 辨论 争辩
C.跨越 挎包 内容 肌肉 D.陌生 柏树 干燥 躁热
3.对关键句的表达不正确的是 ( )
A.关键句能帮助我们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B.用关键句概括段意时,有时候需要对关键句进行改造。
C.关键句可能在一段话的不同位置。
D.文章中可以没有关键句。
4.读了这篇课文《蜜蜂》,我们知道蜜蜂是凭________回到家的。( )
A.跟着主人找到了家。 B.飞得高,能眺望到家园。
C.一种超常的记忆力,记得回家的路。 D.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
二、填空题
5.多音字注音组词
藏:________( ) ________( )
闷:________( ) ________( )
6.认真听老师读短文两遍,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短文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请列举至少四种写在下面。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2)请写出文中描述春天的色彩缤纷所使用的词语(不少于3个)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7.按要求写句子。
1.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气力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却不见了。(用加点字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泡泡怎么会长久地保持那份五彩斑斓的美呢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荷叶挨挨挤挤的,真好看。(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妈妈说:“我做的红烧肉最好吃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但爸爸爱读书,还爱运动。(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综合训练。
小龙虾
①小龙虾外形美观。它的首端顶稍有一对大约一分米长的触须,长须中还有两个短须。须根两侧凸出的一对眼珠好看极了,触须下是嘴,嘴巴下长着两个七八厘米长的大钳,是用来挖洞及保护自己的锐利武器。小龙虾的中端是腹背部,长着四对错爪子,那是用来划水的桨和登陆用的足,腹背部被坚硬的盛甲保护着,盔甲上布满了凸点,像天上的繁星。小龙虾的末端由五片扇形鳞甲组成,鳞甲边缘长成锯齿形状。
②小龙虾在陆地.上行动之时便是人们捕捉它们的好机会。它待人是先礼后兵。当你要伸手去逮它时,它总是尾扇作凳,竖起两钳,一伸一伸地左右摆动,很像是在向你问好,也像是赔不是,它一直后退着,退了很远才转头溜掉。当你伸手抓它时,它是决斗士,不停地张合摆动着的双钳,触须像雷达一样不停摆动,一旦你被它钳着,保证你喊爹喊娘。无论你怎么叫,怎么甩,直至拧断钳子它也不放松。
③小龙虾的繁殖率很高,河沟里到处都有它的影子。它也是我们这里家庭餐桌上的常客,老少皆宜。
8.第①段写了小龙虾的首端、中端和末端三个部分,其中首端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嘴巴和大钳,从而把小龙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特点写得很清楚。
9.我能借助关键语句,写出第②段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读画“______”的句子,如果要给这段文字配一幅插图,你觉得下面哪一幅图与这段文字的描写最匹配? ( )
A. B. C. D.
11.根据短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龙虾全身披着五片扇形鳞甲,用来保护自己
B.人们捕捉小龙虾最好的机会,就是小龙虾在水里的时候
C.小龙虾在“我们”这里常被作为桌上的菜肴
D.小龙虾的钳爪子是用来挖洞以及保护自己的
阅读理解
植物的“语言”
琳达是一位美国园艺学和植物生理学专家。4月的一天,在阳光明媚的前院,她发现自己珍爱的月季花即将绽放的花蕾和花葶上爬满了蚜虫,本欲用手持喷水器将这些贪婪的小虫冲掉,但由于有别的事急于处理,就暂时放弃了对这些植物汁液嗜食者的惩罚。
第二天,当她因担心受虐的月季而急匆匆赶去救援时,一幅意想不到的画面出现在眼前:一些瓢虫和草蛉正在月季花丛上活动,再看花蕾和花葶上面,蚜虫已经全军覆没,而月季花蕾仍那么娇嫩可爱,似乎没受什么损伤。她立刻明白了,是这些食肉昆虫享用了一顿美餐,解救了月季花。那么瓢虫和草蛉是如何得知美食信息的呢?汇集在自己大脑中的知识和信息库告诉她,这是月季受到攻击时发出的求救信号“快来救我”请来了救兵。
在20世纪80年代,荷兰科学家发现,玉米叶受到毛虫啃食时,能向毛虫的天敌寄生蜂发送求救信息挥发性化学物质。
30年后,科学家的许多观察和研究已经充分说明:许多植物,包括观赏品种和蔬菜,在受到植食性昆虫和其他食草动物攻击时,都会散发出特殊的气体信号。在长期的生物演化过程中,肉食性和拟寄生性昆虫中的一些种类已经感悟到:这些空气中散布的挥发性化学物质意味着有为自己或即将出生的宝宝准备的美食供应,于是迅速赶去聚餐或将产卵器刺入毛虫体内产下自己的后代。在天敌活跃期,这类气体往往是植物发送出的唯一化学信息。当这些植物不再受到植食性昆虫的危害时,这类气体就停止发送。在出现这类奇特的现象时还会发生更多令人惊奇的事,例如,处于受害植物下风位置的植物,可能也感受到了这种信号,赶紧合成化学防御物质,静候食草动物将要对自己发动的攻击。
因此,这位女科学家告诉园丁们:不要见到虫害就急于喷洒农药,这样不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也会杀害害虫的天敌,甚至伤害到你要保护的植物。
12.月季花为什么没有被蚜虫吃掉?( )
A.因为月季花身上有气味驱赶蚜虫。
B.因为琳达帮忙用水冲掉了蚜虫。
C.因为瓢虫和草蛉把蚜虫吃光了。
D.冈为蚜虫数量不够多。
13.从月季没有受损这件事中,琳达发现( )
A.月季不怕蚜虫
B.食肉动物享受了美餐
C.月季受到攻击时会发出求救信号
D.瓢虫和草蛉喜欢月季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荷兰科学家发现,玉米叶受到毛虫啃食时,能向寄生蜂发送求救信息
B.处于受害植物下风的植物可能也能感受到气体信号
C.当这些植物不再受到危害时,挥发性化学物质就停止发送
D.在天敌活跃期,这类气体往往是植物发送出的众多化学信息中的一种
15.有人说文中举的月季花的事例太啰嗦,可以去掉,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四自然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17.习作。
同学们,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你动手做过什么实验吗?向大家介绍一下。请你把做实验的过程写清楚,把自己做实验时的心情、实验中有趣的发现和印象深刻的内容写清楚,写出“趣”味。
要求:题目自拟,不少于250字;正确使用标点,不写错别字。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略
2.C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
A:健——建
B:辨——辩
C:正确
D:躁——燥
3.D
【解析】
略
4.D
【解析】
【详解】
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依据课文内容可知,蜜蜂是凭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回到家的。A、B、C错误。
故答案为D
5. cáng 隐藏 zàng 宝藏 mèn 沉闷 mēn 闷热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积累能力。
1.藏读作cáng或zàng。读cáng时,意为:①隐藏;潜匿。②收藏;储藏。③怀,藏在心中④深,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读zàng时,一般指城市西藏。
2.闷读mèn或mēn,读mèn时意为密闭;不透气:~葫芦。~子车。读mēn时意为:①气压低或空气不流通而引起的不舒畅的感觉:~热。打开窗户吧,房里太~了。②使不透气:茶刚泡上,~一会儿再喝。③不吭声;不声张:~头儿。~声不响。④声音不响亮:他说话~声~气的。⑤在屋里呆着。
6. 山坡 小草 小河 鱼儿 金黄 粉红 嫩绿
【解析】
【分析】
听力材料: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姑娘把美丽的景色带给了大地。山坡上开满了粉红的桃花,金黄的迎春花。小草脱掉黄色的外衣披上了新装,大地一片新绿。小河里的冰融化了,清清的河水哗哗地流着,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河边的柳树长出了嫩绿的小幼芽,柳枝在春风中飘动。小燕子排着整齐的队伍从南方飞回来了。听,它们在唧唧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大家都来迎接这温暖的春天吧。
【详解】
本题考查听短文完成练习。这种题型要求学生会“听”,能获得信息,有自己的感受。先读题,再听文,带着问题听。听第一遍时,只要听懂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不必计较细节;听第二遍时,针对题目要求,听细节。最后通顺地书写下来。
(1)结合听力材料可知,短文写了春天的山坡、小草、小河、鱼儿、柳树、小燕子。选取四种回答即可。
(2)结合听力材料可知,文中描述春天的色彩缤纷的词语有:粉红、金黄、黄色、新绿、嫩绿。
7. 春天来了,小草钻出头来了,柳枝吐出嫩芽了,花儿争相开放了。 泡泡不会长久地保持那份五彩斑斓的美。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真好看。 妈妈说,她做的红烧肉最好吃了。 爸爸不但爱读书,还爱运动。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的掌握情况。
1.本题考查造句,注意把句子写通顺。
2. 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一改标点,将问号改成句号;二是去掉反问词和反问语气词,三是将否定变肯定或将肯定变否定。最后检查句子是否通顺,要确保句子意思不变。
3.本题要求写比喻句,根据本体荷叶的特点,找到合适的喻体,如将其比作碧绿的大圆盘,用上合适的比喻词即可。
4. 改转述句步骤:一改标点,冒号改成逗号去掉双引号;二改人称,将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将第二人称改为说话的第二个人;三查句子是否通顺,可以适当的添加或删除一些字词,但不能改变句子意思。
5.这句话的病因是语序不当,要把主语“爸爸”提到前面。
8. 触须 眼珠 外形美观
9.小龙虾待人先礼后兵。
10.B
11.C
【解析】
【分析】
8.
本题考查对短文的理解能力。我们首先可以判断出第①段的中心句是“小龙虾外形美观”,然后锁定描写“首端”的句子,最后依次寻找出首端描写的部位是“触须、眼珠、嘴巴、大钳”,据此准确填空。
9.
本题考查借助关键语句概括段落大意的能力。认真阅读第②段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这个自然段是在描写小龙虾被捕捉时的表现.先是“赔不是、后退”,然后“张合摆动着的双钳”。由此发现关键语句是第2句,段意可概括为:小龙虾待人先礼后兵。
10.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和想象画面的能力。从画“——”的句子中我们可以找到“不停地张合摆动着的双钳”,观察图中小龙虾的状态,B图中的小龙虾“竖起双钳”的状态正好符合文字描写部分。
11.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做这类题时一定要回到原文,仔细阅读,看原文和选项有无区别。根据第①段中“小龙虾的末端由五片扇形鳞甲组成”可以判断A项错误。根据第②段中“小龙虾在陆地上行动之时便是人们捕捉它们的好机会”可以判断B项错误。根据第①段中“大钳,是用来挖洞及保护自己的锐利武器”和“钳爪子,那是用来划水的桨和登陆用的足”可以判断D项错误。C项和原文说法一致,本题选C。
12.C
13.C
14.D
15.不同意。因为月季花的事例是为了说明植物在受到攻击时,可能会发出求救信号,从而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16.研究表明:许多植物在受攻击时,会散发特殊的气体信号,吸引攻击者的天敌。而且,处在被攻击植物下风向的植物,会提前合成化学防御物质来预防侵害。
【解析】
1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重点信息的筛选。完成此题时,抓住重点句“一些瓢虫和草蛉正在月季花丛上活动,再看花蕾和花葶上面,蚜虫已经全军覆没,而月季花蕾仍那么娇嫩可爱,似乎没受什么损伤。”便可得出答案。
1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重点信息的筛选。完成此题时,抓住重点句“那么瓢虫和草蛉是如何得知美食信息的呢?汇集在自己大脑中的知识和信息库告诉她,这是月季受到攻击时发出的求救信号‘快来救我’请来了救兵。”
1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信息的理解。根据“在天敌活跃期,这类气体往往是植物发送出的唯一化学信息。”可得知答案。
1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举例子这种说明方法的理解,联系上下文,可知月季花的事例是为了说明植物在受到攻击时,可能会发出求救信号,从而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所以是不能去掉的。
16.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段落大意的概括能力。仔细阅读可以发现第四自然段主要是写通过研究表明许多植物在受攻击时,会散发特殊的气体信号,吸引攻击者的天敌。而且,处在被攻击植物下风向的植物,会提前合成化学防御物质来预防侵害。
17.范文:
一次有趣的小实验
最近我在书柜里发现了一本《科学实验》,开始只是翻着看一看,后来觉得很好看,就看了起来。其中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两个国家打仗,有一个国家屡战屡败,后来在一个火车站内捕获了一个妇女,敲开她带的鸡蛋后发现里面写满了情报,至此之后,那个国家再也没有打过大败仗了。我对这个故事很感兴趣,便开始做这个实验。
在爸爸的支持下,我备好了材料。我先找了一根毛笔,然后在醋里来回翻滚,好让毛笔沾满醋。接着我把我精心准备的一个特大号的鸡蛋紧紧地攥在手里,用那杆毛笔洋洋洒洒地写下了我的名字。最后一个漂亮的弧形翻转跳跃,我们的鸡蛋运动员跳入了沸腾的水中,而我则是满怀期待地望着锅,等着“奇迹的出现”。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这个鸡蛋应该显出字了吧,我去看看”想到这里,我立刻冲进厨房,把火关了,等水冷了之后迫不及待地用手把鸡蛋取了出来,准备剥壳。在剥壳的时候我很紧张,细密的汗水流了出来。我把蛋壳快速剥了下来……“皇天不负有心人啊,我辛辛苦苦制作的‘名字蛋终于诞生了!”我高举着写着我名字的蛋欣喜若狂,手舞足蹈,心里充满了胜利的喜悦。
但成功之余我还有个疑问,那就是为什么只有用醋才能在蛋白上显字而其他液体不行呢?带着这个疑问我去向爸爸请教。爸爸说:“因为蛋壳上有碳酸钙,碳酸钙和醋酸发生反应后,醋酸就会进入内部,所以当鸡蛋煮熟后,醋酸便会附在蛋白上,便形成了原来在蛋壳上写过的字。”哦,原来是这样啊,我又明白了一个道理。
【解析】
【分析】
【详解】
明确习作要求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本次作文首先明确这是自命题作文,要求写一写你做过的一次实验。在写作文之前,要根据习作要求选好所写的内容,好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回顾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想想自己做过的哪些实验或有趣的游戏,这些实验或游戏让你有什么体验或收获,选择一次印象深刻的实验去写。写时可以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把做小实验的经过写清楚;还可以写一写自己做实验时的心情、实验中有趣的发现等。注意将实验过程写具体详细,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