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现代文阅读题型专练
一、现代文阅读
我变成了一棵树
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三角形的 、正方形的、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1.这段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拟人
2.文段中“……”的作用是( )
A.表示列举的省略。
B.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3.我认为“各种形状”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如果是我,我想变成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蛙声十里出山泉
有一次,大作家老舍先生给国画大师齐白石出了这样一句诗:“蛙声十里出山泉。”他(盼望
希望齐白石根据这首诗的意境画出一幅画来。
在一般人看来,这句诗是个很难画的题目。因为在一幅画上,既要表现出蛙声,又要表现出十里山泉的景象;既要有声响效果,又要有空间的距离。究竟怎样才能画出这样的画呢 老舍先生岂不是在难为这位老画家吗 然而经过几天的构思,齐白石竟按照老舍出的题目把画完成了。当这幅画展现在老舍面前的时候,老舍一边(观赏 欣赏)着画面,一边连连称赞。从此,这幅画就成为齐白石绘画中的一张名作了。
这幅画究竟是如何描绘这一句诗的呢 我们只要欣赏一下画面就知道了:在一幅立幅画面上,画有长满青苔的乱石山。一道道清泉自乱石山飞流而下,几只天真活泼的小蝌蚪顺着清澈的泉水,摇摆着小尾巴被冲了下来。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图画啊!画面上虽然没有画青蛙,但这些小蝌蚪却给人以暗示,使人感到,在山泉的深处仿佛听到了一片朗朗的蛙声。当我们看着飞流的泉水,就会联想到十里之外的优美景色……蛙声伴着泉水的声音,仿佛奏着迷人、动听的交响乐曲。
齐白石先生的这幅画构思相当(精巧 巧妙)。分析这幅画成功的原因,构思奇巧含蓄恐怕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它主要表现在,画家用小蝌蚪的形象画出了十里之外的优美意境。这幅画以含蓄的表现,使人展开想象的翅膀:站在画前,“听”到了画外之音,看着有限的画面,思想飞向了无限的画外天地。
5.选出括号里正确的词语,画“ ”。
6.文中画线的句子起到了_____的作用。
7.用“ ”画出描写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图的句子。
8.齐白石先生的画成功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白天鹅与黑天鹅
水草丰茂的沼泽地带,居住着一群白天鹅。它们以雪白的羽毛、高雅的姿态、嘹亮的歌声,获得周围人们的喜爱,白天鹅感到幸福与自豪。
一天,扑簌簌飞来几只黑天鹅。白天鹅群顿时出现了骚动,它们窃窃私语,这只生气地嘀咕,“啊呀,那不是乌鸦的颜色么?”另一只愤慨地表示,“黑得像木炭,太丢天鹅的脸了。”白天鹅们商量着如何驱赶黑天鹅,不再让它们在这里露脸。
然而,闻讯赶来的人们,见到黑天鹅,无不欣喜若狂,赞不绝口:“黑天鹅,黑天鹅,多稀罕的品种,见到你们真是大开眼界。”
“雍容华贵,端庄秀丽,太可爱了。”
白天鹅们开头是惊呆,继而是自卑,它们暗自叹息道:
“看来,人们十分看重黑天鹅,我们将一钱不值了。
谁知,人们爽朗的话语清晰地传来:“白天鹅,黑天鹅,黑白相间,交相辉映,大自然蕴含着的美,多么令人心荡神驰呀!”
白天鹅感动极了,它们欢唱着迎向了黑天鹅;黑天鹅分外快乐,扑打着黑油油的双翅,高歌奔向白天鹅。
从此,白天鹅和黑天鹅很快融合在一起,成了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9.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________的羽毛 ________的姿态 ________的歌声
10.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稀罕——________ 爽朗—________ 分外—________
11.“绝”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断;②穷尽;③极,最;④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赞不绝口”中的“绝”应该选________种解释;“绝处逢生”中的“绝”应该选第________种解释。
12.白天鹅感到幸福与自豪,是因为________;后来,白天鹅感到自卑,是因为________。
13.读了这个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阅读
红蜡烛(节选)
新美南吉
夜晚来到了。大家兴冲冲地来到山顶上。猴子早就把“花炮”捆扎在一棵树的树杈上,在那儿等着大伙儿呢!
花炮马上就要放到天空中去了。想不到,这时发生了一件非常难办的事:谁也不肯去给花炮点火。大伙儿乐意看,却不愿意动手。
这样,花炮就看不成了。
后来,大伙儿决定采用抽签的办法——谁抽着“去”字,谁就去点火。
抽到“去”字的是乌龟。
乌龟只好鼓起勇气,朝花炮走去。
他点火点成了吗
没有!
他刚刚挨近花炮,脖子就不知不觉地缩了回去,怎么也伸不出来了!
这样,只好第二次抽签。这次应该黄鼠狼去。黄鼠狼比乌龟强点儿——他的脖子没有缩进去。可惜黄鼠狼近视得厉害。他光瞪着眼,在花炮周围转来转去。
后来,轮到野猪去点了。
大伙儿惊慌地钻进草丛,把耳朵紧紧地捂住,这还不算,连眼睛都闭起来了。
“你们准备好了吗 我可点了!”最后,是勇敢的野猪擦亮了火柴。
“点吧,快点吧。”回答的声音从草丛里响起。大家又是期待又是害怕——好紧张哦。
可是,等啊,等啊,等了好久——没有震天的巨响,没有照亮整个夜空的美丽火花,什么都没有。一个接一个地,小动物们睁开眼睛,放下捂住耳朵的手,他们惊讶地看见:一支小小的、红色的蜡烛,在天朗气清的夜空下,静静地燃烧。静静的,静静的,无声无息——只有一片小小的光亮和温暖,小得仿佛盈手可握,像一个最亲的人,在对着他们微笑。
14.照样子,写词语。
例:无声无息(ABAC式)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5.大伙儿决定用 的办法决定谁去点火。
A.划拳 B.抽签 C.赛跑
16.文中写了 、 和 分别去点火,最后, 点火成功了。
17.乌龟为什么没有成功点火呢 用“ ”在文中画出答案。
18.文中提到的“花炮”其实是_____________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A
3. 梯形的 平行四边形的
4. 略 略
【解析】
1.略
2.略
3.略
4.略
5.希望 欣赏 巧妙
6.承上启下
7.在一幅立幅画面上,画有长满青苔的乱石山。一道道清泉自乱石山飞流而下,几只天真活泼的小蝌蚪顺着清澈的泉水,摇摆着小尾巴被冲了下来。
8.齐白石先生的画成功的原因是构思奇巧含蓄。
【解析】
5.略
6.略
7.略
8.略
9.雪白、高雅、嘹亮
10.稀奇、爽快、格外
11. ① ④
12. 白天鹅雪白的羽毛、高雅的姿态、嘹亮的歌声,获得周围人们的喜爱; 黑天鹅,是稀罕的品种,雍容华贵,端庄秀丽,让人们大开眼界。
13.不能被所谓的常理拘束和限制。
【解析】
9.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横线上应填上形容词(或限制词),解答时带着问题读第一自然段就能找到答案。
10.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11.这是一道“一字多义”的练习题。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
1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1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14. 示例:自由自在 人山人海
15.B
16.乌龟 黄鼠狼 野猪 野猪
17.他刚刚挨近花炮,脖子就不知不觉地缩了回去,怎么也伸不出来了!
18.蜡烛
【解析】
14.略
15.略
16.略
17.略
18.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