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精选阅读题专练
一、现代文阅读
美文赏析阁。
一只海鸠(jiū jiǔ)妈妈
坑坑洼洼的岩脊一侧栖息着成百上千只海鸠,我们蹑手蹑脚地企图靠近它们的领地,很快就被警惕性颇高的海鸠识破了。“呼啦啦”一声响,一大片海鸠飞了起来。
在岩石的边际有一只海鸠,它的喙(yuán huì)紧张地半张着,灰褐色的眼里充满了恐慌,绷紧的身体上一对翅膀已向外张开,摆出了随时准备飞离的架势。在一只拱起的翅膀下露出了一对移动着的黑色小爪子。这只海鸠妈妈面对着两个庞然大物步步逼近它们的巢穴,却不愿放弃自己的孩子。
我不禁产生了一种敬佩之情。我匍匐(pú fú pǔ fú)向前,手指离它只有3英寸距离了。它的整个身体都在颤抖,眼睛里流露出绝望的光。它扭头看向身后的悬崖,看得出内心激烈地挣扎着,只要轻轻一拍翅,就会有逃生的希望。我停下来,静待着它的行动,可很快它就将头扭回,用长长尖尖的喙与我对峙。
我伸出手,一个指头、两个指头、一只手,最后我用双手慢慢地捧住这个“伟大的母亲”。它那颤抖不停的身体在我轻柔的抚摸中逐渐地平息了下来。这种长期生活在海边悬岩上远离人类的野生鸟类,此刻竟能安详地在我的手中扭着它的脑袋放松地左右环顾了,只是它的翅膀依然紧紧地拢着,护着下面藏着的一个蛋和两只幼仔。
当我和同伴准备离去的时候,一大群海鸠在我们头顶的上空欢快地鸣叫着,仿佛在庆祝它们的转危为安。我默默地望着它们的身影,脑子里浮现出那只海鸠的样子。事实上,我们并没能俘获它,它已用强烈的母爱将我们俘虏了。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蹑手蹑脚——__________
对峙——___________
3.请你用一句话概括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海鸠妈妈为什么不离开岩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海鸠妈妈开始的表现是_________,当“我”靠近它时,它______,最后________。海鸠妈妈出现这种变化是因为__________。
6.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①作者为什么没有“俘获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它已用强烈的母爱将我们俘虏了”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齐白石临摹学生的画
那年,齐白石在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当老师,指导学生们画画。
有一次,他的学生谢时尼在课堂上画了一幅《梅鸡图》。图画上一枝梅花艳丽俊秀,梅花下的公鸡画得非常生动别致,特别是公鸡那弯弯的尾巴显得十分活泼可爱。
齐白石瞧着这幅画,欣赏了很长时间,然后,笑着对谢时尼说:“你画的这画太有味道了,能借我回去临摹一张吗?”
谢时尼听了齐白石的话,起初还以为老师在跟他开玩笑。可是,他看到老师那副认真恳切的神情,知道老师没有跟他开玩笑,就把《梅鸡图》交给了齐白石。
一周后,齐白石又来上课了。他讲完课后,便拿出自己临摹出来的画对谢时尼说:“你看我临摹得好不好?”
谢时尼被老师这种虚心认真的精神感动了。过了多年以后,每当谢时尼想起这件事时,都觉得老师这种虚心认真的学习精神值得他学一辈子。
7.文中“临摹”一词中的“临”是什么意思?( )
A.快要,将要。 B.靠近,面对着。
C.来到,到达。 D.照着字或画模仿。
8.齐白石长时间欣赏《梅鸡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9.“这画太有味道了”中的“味道”是什么意思?( )
A.趣味,情趣。 B.香、臭等气味。
C.意境。 D.意思。
10.为什么起初谢时尼以为老师在跟他开玩笑?( )
A.因为齐白石是大画家,他觉得老师不可能临摹学生的画。
B.因为齐白石说话时的神情不够严肃。
C.因为齐白石经常跟学生开玩笑。
D.因为谢时尼觉得自己的画不够好。
11.作为一位艺术造诣深厚的书画艺术家,齐白石却临摹学生的课堂作品,这件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粽子
每年端午节,住在怡保的家婆便大忙特忙。
白天,她抹粽叶、洗糯米、腌猪肉、剥栗子、切鱿鱼丝、浸冬菇。
忙到子夜,桌上堆起像山一样高的粽子。不是传统的三角形的,而是厚实的椭圆形,每个足足一斤重。
凌晨一时,她正式生起炭火把粽子放入巨型的大锅里煮,彻夜地煮。她自己呢,也彻底夜不眠,守在炭炉边,不断地往火堆里添柴,在大锅里加水。垂在耳旁的鬓(bìn)发,为汗湿透,火光一照,银亮银亮的。
此刻,锅里的粽子,在她眼里,不是食物,而是“艺术品”。她脸上那股专注而执著的神情,让我想起烧陶的艺人。
天泛鱼肚白了,粽子还在锅里滚。
她把一夜不曾合眼的疲乏一股脑儿地抹到湿湿的面巾上,又去守她的粽子。粽子足足嘶叫了10个小时后,终于喷出了异香。
把粽子从锅内提出来,摆凉,然后,平均地分成了几份,搁(gē)进竹篮里,让她几个远道而来的儿子携回家去,给媳妇、给孩儿们吃。
粽子里各种材料的香味,深深地渗(shèn)进了粒粒分明、绝不粘口的糯米里,食毕,余香犹存。
别人问她秘诀,她说:“我的糯米不浸水,煮它十个小时,让它自然熟、自然香。”别人学她,总学不成。
原因是:别人买不到她独有的两项“材料”——耐心与爱心。
12.按照原文填空。
( )的大锅 ( )的面巾 ( )的糯米
( )地添柴 ( )地渗进 ( )地煮
13.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画波浪线,再试着写一个比喻句。
14.文中一次次写时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
15.家婆的粽子都有哪些特别之处呢?
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jiū huì pú fú
2. 形容放轻脚步走的样子。 对抗。
3.我们去看海鸟,被海鸠的母爱打动。
4.因为那里有它的孩子。
5. 紧张、恐慌 绝望 放松 它信任了“我”
6. 作者被它的母爱所感动。 对海鸠的母爱所打动,他开始尊敬它。
【解析】
【详解】
7.D
8.《梅鸡图》太有味道了。
9.C
10.A
11.我觉得我们要像齐白石老人一样,做事要去用心观察,不要三心二意,要做到一个胸有成竹,做一个虚心认真的人。
【解析】
【详解】
31题要求学生结合词语理解字义。“临摹”意思是照原样摹仿写字或画画。临:照着字或画模仿。
32题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第3自然段),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33题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
34题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第3、4自然段,比较判断正误。
35题这道题是对课文主题的考查。分析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要联系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
12. 巨型 湿湿 绝不粘口 不断 深深 彻夜
13.别人买不到她独有的两项“材料”——耐心与爱心。
春天是位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
14.体会到了做粽子的用心和耐心
15.是艺术品,有异香,绝不粘口,余香犹存
【解析】
12.略
13.略
14.略
15.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