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精选阅读题专练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
枣树
春天来了,杨树、柳树都发芽了,长叶了,唯独枣树在懒懒地睡大觉。它一不出叶,二不开花,树干上爬满了密密的皱纹,像老人的脸;长了小黑疙瘩的枝枝杈杈,静静地伸向天空。它默默无闻,长得一点儿也不起眼。
直到了四月,那许多小黑疙瘩里才钻出了小尖芽芽,浅黄色,很娇嫩。这小芽芽长得可快了,不几天就抽出了几片叶,那浅黄色的叶子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真是新鲜可爱。
接着枣树开花了,六个尖尖的花瓣,像是金黄的六角小星星。它们混在树叶中,散发出一阵阵清香,招来了许多蜜蜂。听大人说,枣花蜜还是上等蜜呢。
枣花一落,长出枣来了,绿色的,像一粒粒糖豆豆,不太好吃。这小青枣长得慢极了,总也变不红。
到了秋天,枣长大了,像麻雀蛋,圆滚滚的,也变红了,像小玛瑙球,红亮亮的。远远望去,绿叶丛中缀满了一只只小“红灯笼”,真美呀!那脆生生的红枣一吃到嘴里,立刻就有一股甜味往嗓子眼里钻,把嗓子都刺痒了。
啊!枣树,春天到来了,你不像杨树、柳树那样早早地换了绿绸袍,争着比漂亮。但到了秋天,你却献给人类脆甜的果实。这种高尚的品质,真值得赞颂啊!
1.请你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是按枣树的生长顺序写的,先写枣树_____________,再写_____________,然后写_____________,最后写_____________。
3.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
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浓绿的、使人动情的。枝叶里的水分显示出过分的、近乎夸张的旺盛。
雨季逛菜市场,随处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作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让你张目结舌:这东西怎么这么好吃!
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作“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
雨季的花是缅桂花,缅桂花即白兰花。云南把这种花叫作缅桂花,可能最初这种花是从缅甸传入的,而花的香味又有点像桂花,其实这跟桂花实在没有什么关系。不过话又说回来,别处叫它白兰,它和兰花也挨不上呀,不过是因为它很香,香得像兰花。
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有一天早晨,我来到一家小酒店,要了一碟猪头肉,半斤酒,坐了下来。酒店院子里有一棵大木香花,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zā)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我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
(本文根据汪曾祺作品改编)
4.请给文章取一个恰当的标题:___________。
5.雨季,昆明的菌子_____,杨梅黑红,缅桂花_____,木香花________。(写出各自的特点)
6.找出文中描写苗族女孩子卖杨梅的语句,画上“______”。这个句子主要描写了苗族女孩子的(外貌 语言 心理)。(用“\”划去错误的选项)
7.仿照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敬重卑微
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他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
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山火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流动:我仿佛听见噼哩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假如没有抱成团的智慧,假如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绝对全军覆没。
生命的渺小、体力的(单薄 卑微 微薄)并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单薄 卑微 微薄)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单薄 卑微 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表,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 )体积,( )精神。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8.选出( )中正确的词语,在正确词语下面打对号。
9.在( )中填入适当的形容词(“大”或“小”)。
10.蚂蚁在遇到火灾时时怎样逃生的?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仅次于人的动物
毕淑敏
一位老猎人,在大兴安岭蜂蜜般黏稠的篝(ɡōu)火旁, 对我说:“仅次于人聪明的动物,是狼。”
“有一次,我追捕一只带着两只小崽的母狼。它跑得不快, 因为小狼脚力不健。我和狼的距离渐渐缩短,狼妈妈转头向一座巨大的沙丘爬去。我很吃惊。
“这是一只奇怪的狼,也许它昏了头。我这样想着,一步一滑爬上了高高的沙丘。果然看得很清楚,狼在飞快逃向远方, 我下坡去追,突然发现小狼不见了。当时顾不得多想,拼命追下去。那是我生平见过的跑得最快的一条狼。追到太阳下山,才将它击毙,累得我几乎吐了血。
“我把狼皮剥下来,挑在枪尖往回走。一边走一边想,真是一只不可思议的狼,它为什么如此犯忌呢?
“那两只小狼到哪里去了呢?已经快走回家了,我决定再回到那个沙丘看看。快半夜才到,天气冷极了,惨白的月光下, 沙丘好似一座银子筑成的坟,毫无动静。正打算走,突然看到一个隐蔽的凹陷处,像白色的烛火一样,悠悠地升起两道青烟。”
“我跑过去,看到一大堆干骆驼粪,白气正从其中冒出来。我轻轻扒开,看到白天失了踪的两只小狼,正在温暖的驼粪下均匀地喘着气,做着离开妈妈后的第一个好梦。
“原来,那只母狼,为了保护它的幼崽,先是用爬坡延迟了我的速度,赢得了掩藏儿女的时间,又从容地用自己的尾巴抹平痕迹,并用全力向相反的方向奔跑,以一死换回孩子的生。
(选自《难忘少年好时光》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1.根据文章,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 )的篝火 ( )的沙丘 ( )的烛火 ( )的月光
12.“ 沙丘好似一座银子筑成的坟”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说像“银子”是因为________,说像“坟”是因为_______。
13.“那是我生平见过的跑得最快的一条狼。”对于这句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表现狼的求生欲望很强。
B.突出这条狼跑的很快,猎人追着很费劲。
C.为后文做铺垫,突出了母狼救子心切、拼死引开猎人的伟大高尚。
D.说明狼是贪生怕死的动物。
14.本文的标题是“仅次于人的动物”,开篇第一句中却说“仅次于人聪明的动物”,你认为文章的重点仅仅是要告诉我们狼很聪明吗?说说你对标题中“仅次于人”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猜一猜,老猎人以后会怎么做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接着枣树开花了,六个尖尖的花瓣,像是金黄的六角小星星。
2. 生芽 长叶 开花 结果
3.我感受到了枣树很伟大,我们也要学习它默默无闻的精神。
【解析】
略
4.昆明的雨
5. 多 香 密集
6.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 心理
7.园子里有一株牵牛花,攀在墙壁上,把墙壁装饰得美极了。
【解析】
略
8.单薄 卑微 微薄
9.小 大
10.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身体的卑微并不可怕,要有战胜命运和困难的精神。
【解析】
8.
略
9.
略
10.
从第三段和第六段中能够提取出答案。
11. 黏稠 巨大 白色 惨白
12. 比喻 沙丘在月光的照射下,好像被涂成了银色 非常沉寂,毫无动静
13.C
14.不是。“仅次于人”既指智慧也指动物的感情,即狼身上体现的母爱。
15.经过这件事,老猎人再也不捕杀狼了。他在大山里当起了护山老人,植树造林,保护山里的动物。
【解析】
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