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8.1 牛顿第一定律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在力学、光学、天文学与数学领域有着杰出贡献,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家是( )
A.伽利略 B.牛顿 C.居里夫人 D.爱因斯坦
2.下列关于力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力只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两个物体只有互相接触才会产生力的作用
3.一氢气球吊着一个重物以1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吊重物的绳子突然断了,则在绳子断开后,重物将( )
A.立即匀速下落
B.立即加速下落
C.仍以1m/s 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
D.先上升一段距离再加速下落
4.下列现象中,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 )
A.汽车由静止变为运动 B.降落伞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
C.铁球在空中越落越快 D.火车匀速向右转弯
5.体育运动中涉及到了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篮球投篮出手后如果外力全部消失,将会做匀速直线运动
B.踢出去的足球最终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
C.多次用力垫起排球,手臂感到疼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射箭时,箭离开弓弦后由于受到惯性作用仍继续向前飞行
6.下列现象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
A.坐汽车时要系好安全带 B.行车时要注意保持车距
C.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 D.学校路段需减速慢行
7.下列有关惯性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
B.宇航员在空间站里悬停,此时宇航员惯性消失
C.锤柄撞击硬物后,锤头会紧套在锤柄上,是利用了锤头的惯性
D.一扇木门能挡住飞来的铅球却不能挡住飞来的子弹,说明子弹的惯性更大
8.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问题,历史上经历了漫长而又激烈的争论过程。著名的科学家伽利略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就会慢慢停下来
C.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D.物体只要运动就需要力的作用
9.如图所示的惯性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图1钢球没有随塑料片一起运动是因为钢球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B.图2汽车的安全气囊能减小驾驶员的惯性
C.图3被打出去的那个棋子是因为没有惯性
D.图4松了的锤头能紧套在锤柄上,是利用锤柄有向下运动的惯性
10.伽利略认为:一个金属小球从光滑斜面的某一高度处由静止滚下,由于不受阻力,没有能量损耗,那么它必定到达另一光滑斜面的同一高度,若把斜面放平缓一些,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模拟实验如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球从斜面滚下过程中受平衡力
B.小球能够到达另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是因为受到了惯性力的作用
C.减小右侧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后,小球在右侧斜面上运动的距离不变
D.根据这一实验,可以推理出物体不受力时将如何运动
二、填空题
11.一个小物块从斜面顶端滑到斜面的末端O点以后,a、b、c、d为小物块可能运动的四条路线,如图所示,则小物块将沿哪条路线运动?___。如果小物块恰好滑到O点时,所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则小物块将沿哪条路线运动?____。
12.如图所示,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间的一个,该棋子由静止开始沿水平方向飞出,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该棋子上方的棋子由于________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同时,这些棋子因为受到的_________作用,又落到下面的棋子上。被打飞的棋子________(选填“具有”或“不具有”)惯性。
13.小明同学在学完了“惯性”知识后,知道了“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但是却始终没有弄明白“惯性的大小是否与物体的速度有关?”这个问题。为此,老师给小明画了一个推理框图,请你仔细阅读推理框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由推理框图中的假设和推论1,可以推理出推论2:静止的物体,__惯性(选填“有”或“没有”)。
(2)推理框图中的推论2和“规律: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__矛盾(选填“存在”或“不存在”)。由此,可以知道最初的“假设:惯性取决于物体速度的大小”是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14.如图所示,让一位同学穿上旱冰鞋用力推墙,人反而会后退。
(1)从力的作用效果的角度来分析说明:______;
(2)人在对墙用力的同时,也受到墙给人的一个力说明:______;
(3)人离开墙以后不能马上停下来说明一切物体都具有:______。
三、简答题
15.如图所示,在空塑料瓶内装入适量的水,瓶口安装有自行车用的气门芯。然后将瓶子倒放在支架上,向瓶内打气,当拔掉气门芯时,瓶子里的水从瓶口极速向下喷出,水“火箭”就会飞起来。
(1)水“火箭”为什么会飞起来?
(2)分析说明水喷完后,水“火箭”的运动情况(不计空气阻力)
16.晓东在楼道中和同学追逐打闹,不慎被旁边一位同学伸出的脚绊倒撞在楼梯上造成鼻梁骨出现裂缝,进行了手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学校明确规定:不得在楼道和楼梯上追逐打闹。
(1)造成晓东鼻梁骨破裂的物理原因是什么?
(2)这与他下楼梯时踩到香蕉皮滑倒有什么不同?
17.“车祸猛于虎”,大货车装载量大、车体长,一定程度上成为马路杀手。
(1)往大货车轮毂上滴水的原因是,踩刹车时克服阻力做功多,机械能转化为的内能多,容易造成刹车毂温度过高而失去刹车功能;就是为了降低刹车毂的温度,确保刹车不失效。这是通过什么方式改变刹车毂温度?
(2)在同样的道路上,同样的速度,大货车刹车不易停下来,为什么?
(3)大型车辆转弯时,前、后车轮的运动轨迹不同,这就是所谓“内轮差”,车体直接挡住了行人光线,或者挡住射向后视镜的光线,司机根本就看不见,这是符合哪个光学原理?(同学们一定注意安全呦)
18.小雨五一到崂山游玩时经历的场景如下:
①骑自行车上坡前加紧蹬几下.上坡后满身大汗,山风一吹,感觉有些冷.②水池看起来较浅,踏入后方知较深.戏水后,用力甩掉手上的水.
以上每个场景中都包含两个主要的物理知识,请选择一个场景并完整地进行解释.
解释场景______:__________,所以会有这种现象.
解释场景______:__________,所以会有这种现象.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三定律,奠定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础,牛顿在光学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伽利略是第一个把实验引进力学的科学家,他利用实验和数学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一些重要的力学定律;居里夫人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爱因斯坦在时空观的彻底变革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对论力学。
故选B。
2.A
【解析】
【详解】
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必定受到这个物体的反作用力,所以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故A正确;
B.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B错误;
C.力不但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能改变物体的形状,故C错误;
D.两个物体不接触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比如磁铁吸引铁钉,故D错误。
故选A。
3.D
【解析】
【详解】
绳子断开前,重物随气球上升,具有1m/s向上的速度,绳子断开后,物体由于惯性仍会向上运动,又因为物体受到重力作用,其上升的速度逐渐减小,速度减小为0后会向下运动,即先上升一段距离再下落,下落时在重力作用下其速度越来越快,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B
【解析】
【详解】
A.汽车从静止变为运动,速度的大小发生改变,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A不符合题意;
B.降落伞从空中匀速下降,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化,所以运动状态不改变,故B符合题意;
C.铁球在空中越落越快,速度的大小发生改变,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C不符合题意;
D.火车匀速向右转弯,速度大小不变,运动方向时刻都在变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D
【解析】
【详解】
A.由牛顿第一定律知:篮球投篮出手后如果外力全部消失,将会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摩擦力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足球最终停下来就是因为受到了地面摩擦力的作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多次用力垫起排球,手臂感到疼,这是因为手臂对排球施加了力的作用,同时排球对手臂也有一个力的作用,说明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射箭时,箭离开弓弦后由于惯性仍继续向前飞行,但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6.C
【解析】
【详解】
A.坐汽车时要系好安全带,否则在刹车时人由于惯性而向前倾,容易发生伤害事故,属于防止惯性带来伤害,故A不符合题意;
B.行车时要注意保持车距是为了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无法及时刹车,发生追尾现象,是防止惯性带来危害,故B不符合题意。
C.跳远运动员助跑是为了在起跳前使自己处于运动状态,起跳后人由于惯性会跳得更远,属于利用惯性,故C符合题意;
D.学校路段减速慢行属于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不变,惯性的大小不变。跳远运动员在比赛中都是先助跑一段距离后才起跳,目的是为了使自己处于运动状态,跳远时,由于惯性,运动员跳起时具有更大的速度,从而使运动员跳的更远,故A错误;
B.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任何物体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宇航员在空间站里悬停,此时宇航员仍具有惯性,故B错误;
C.把锤柄在硬物上撞击,当锤柄遇到硬物停下后,锤头由于惯性,继续保持运动状态,所以能紧紧地套在锤柄上,是利用了锤头的惯性,故C正确;
D.一扇木门能挡住飞来的铅球却不能挡住飞来的子弹,说明子弹的速度大,动能大,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跟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都没有关系,故D错误。
故选C。
8.C
【解析】
【详解】
ABD.亚里士多德认为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运动,停止作用力物体停止运动,他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ABD所述观点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相同的。故ABD错误。
C.伽利略的斜面小车实验中,接触面越来越光滑,摩擦力越来越小,物体运动越来越远,如果没有摩擦,物体将永远运动下去;没有力就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后来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观点,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故C正确。
故选C。
9.A
【解析】
【详解】
A.图1钢球没有随塑料片一起运动是因为钢球原来是静止的,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因而没有随塑料片一起运动,故A正确
B.图2汽车的安全气囊能减小惯性对驾驶员的伤害,并没有减小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故B错误;
C.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图3被打出去的那个棋子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故C错误;
D.图4松了的锤头能紧套在锤柄上,是因为锤柄和锤头一起向下运动,当锤柄突然停止运动时,锤头由于惯性继续向下运动而紧套在锤柄上,惯性是一种性质,它没有方向,故D错误。
故选A。
10.D
【解析】
【详解】
A.由于斜面光滑,不受摩擦力,所以,小球下滑时做加速运动,处于非平衡状态,受非平衡力,故A错误;
B.由于斜面光滑,小球机械能守恒,所以小球到达另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故B错误;
C.由于小球的机械能守恒,所以,如果减小右侧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小球到达右侧斜面上的高度要等于原来的高度,通过的距离更长,故C错误;
D.继续减小右侧斜面的倾角,直到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不可能达到原来的高度,如果没有摩擦力,小球就要沿着水平面以恒定的速度持续运动下去,因此,根据这一实验,可以推理出物体不受力时将如何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11. b c
【解析】
【详解】
[1]由于惯性,小球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而此时小球受到重力作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则小球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即方向变为b方向运动。
[2]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如果小物块恰好滑到O点时,所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小球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做匀速直线运动,即沿c的方向运动。
12. 运动状态 惯性 重力 具有
【解析】
【详解】
[1]中间的棋子受到了力的作用,由静止开始沿水平方向飞出,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当中间棋子飞出时,该棋子上方的棋子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上方的这些棋子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向下运动,落到下面的棋子上。
[4]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所以被打飞的棋子具有惯性。
13. 没有 存在 错误
【解析】
【详解】
(1)[1]由推理框图中的假设知道,惯性与速度大小有关,而得出推论1是:速度越小惯性越小,所以,当物体静止,速度为0时,则惯性最小,应为0,即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2)[2][3]由于推论2与“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存在矛盾,说明最初的“假设”是错误的,即“惯性取决于物体速度的大小”不成立。
14.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惯性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力的作用效果: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该同学穿用力推墙,人反而会后退,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2)[2]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同时另一个物体也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人在对墙用力的同时,也受到墙给人的一个力,使得人向会后退,这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3]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故人离开墙以后不能马上停下来,说明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15.(1)见解析;(2)见解析
【解析】
【分析】
【详解】
(1)向瓶内打气,瓶内气压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拔掉气门芯后,在瓶内气压的作用下,瓶内的水极速喷出,对空气产生一个向下的推力,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空气同时对水产生一个向上的推力作用,在这个力的作用下水“火箭”向上飞起来。
(2)水“火箭”向上运动,水喷完后,水“火箭”只受到一个竖直向下的重力,又由于具有惯性,所以要减速上升。当到达最高点后,在重力的作用下,再加速下降。
16.见解析
【解析】
【分析】
【详解】
(1)晓东在奔跑中被绊倒时,下半身停止向前运动,但上半身由于惯性会继续保持向前运动,所以他的身体会向前趴倒撞到楼梯而受伤。
(2)如果他在下楼途中踩到香蕉皮,下半身由于摩擦力减小而加速向前,上半身由于惯性还来不及改变之前的运动状态,就会向后躺倒,可能会导致后脑部受伤。
17.(1)热传递;(2)惯性大(动能大);(3)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解析】
【详解】
(1)往大货车轮毂上滴水,水会汽化吸热,从而降低刹车毂的温度,确保刹车不失效,这是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刹车毂的温度。
(2)在同样的道路上,同样的速度,大货车刹车不易停下来,是因为大货车的质量大惯性大所以不易停下来。或者说大货车的质量大动能大,不易停下来。
(3)大型车辆转弯时,车体直接挡住了行人光线,或者挡住射向后视镜的光,这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18. ① 见解析 ② 见解析
【解析】
【详解】
[1][2]①所述场景中,上坡前加紧蹬车能增大车的速度,在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增大了动能,上坡时动能转化成的重力势能多,自行车上坡的高度就大;吹来的山风使汗水表面的空气流速加快,导致汗水蒸发加快,蒸发要吸收热量,所以会感觉冷;
[3][4]②所述场景中,来自池底的光从水斜射向空气,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或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逆着折射光会看到池底所在位置偏高的虚像,所以水看起来浅;手停止甩动后,水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运动的状态,继续向前运动,从而使水离开手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