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8.3摩擦力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8.3摩擦力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05 08:5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8.3 摩擦力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骑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闸 B.运动鞋的底部制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C.给自行车的车轴加润滑油 D.足球守门员戴有防滑手套
2.日常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下列实例中属于减小摩擦力的是( )
A.自行车的车闸
B.轴承中装有滚珠
C.汽车轮胎刻有花纹
D.用力握紧球拍
3.如图所示,有两个相同的梯形物体,它们在力的作用下,以下列四种方式沿相同的水平面运动,下列对不同情况下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比较,正确的是(  )
A.f丙>f甲=f丁>f乙 B.f乙>f丙>f丁>f甲
C.f乙>f丁>f甲>f丙 D.f乙>f甲=f丁>f丙
4.关于力和运动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力推桌子,桌子没动,因为推力小于摩擦阻力
B.行驶的汽车在转弯时,是地面对汽车的摩擦力改变了汽车的运动状态
C.行驶的汽车急刹车时,乘客会出现向后倾倒的现象
D.踢出去的足球能在空中飞行,表明足球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5.下列措施中,能增大摩擦的是(  )
A.鞋底印有花纹 B.溜冰鞋底装有滚轮
C.用光滑材料做滑梯 D.在机器的转轴处加润滑油
6.如下图所示自行车各个部分中减小了有害摩擦的是(  )
A.车胎表面凸凹不平 B.车把表面凸凹不平
C.车轴用滚珠 D.脚踏板面凸凹不平
7.如图甲所示,一木块放在由同种材料制成粗糙程度均匀的水平台面上。木块受到水平向右拉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物体运动速度v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丙所示。6s时撤去力F,同时木块从台面滑出。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木块所受静摩擦力为0N
B.,木块加速运动,所受滑动摩擦力为4N
C.,木块运动的距离为4m
D.木块离开水平台面后,由于具有惯性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
8.如图所示,大人和小孩分别推动同一箱子在相同地面上以不同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则他们的推力(  )
A.F1>F2 B.F1=F2 C.F1<F2 D.无法判断
9.如图所示,用大小为F的力将一长方体物块压在竖直墙面上保特静止,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为f;减小压力,使物块沿竖直墙面匀速下滑,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为f2,关于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说法正确的是(  )
A.f1>f2,两个摩擦力的方向都竖直向上
B.f1=f2,两个摩擦力的方向都竖直向上
C.f1=f2,f1竖直向下,f2竖直向上
D.f1>f2,f1竖直向下,f2竖直向上
10.水平传送带上重叠放置甲乙两个木块,如图所示,两木块随传送带一起向右做加速直线运动;运动到A点处,甲乙一起滑下传送带,在粗糙的地面上一起向右滑行;滑行到B点与墙壁相撞后,乙马上向左运动,最终甲乙在C点停止运动,从B运动C的过程中,甲相对于乙向右滑动一段距离s0。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在传送带上运动的过程中,甲受到的摩擦力小于传送带对乙的摩擦力
②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甲受到向左的摩擦力
③从B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乙一直做减速直线运动
④从B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甲一直做加速直线运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填空题
11.一个箱子放在水平面上,受6N的水平推力,箱子未动,这时箱子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___N;当水平推力增大到10N时,箱子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水平推力增大到20N时,箱子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___N。
12.图中的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分度值是______N,用它拉着重为10N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是______ N,物体所受合力为______N。
13.如图a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放一物块甲,物块甲上面放一物块乙,在大小为10N的水平拉力F1作用下,甲、乙物块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块甲所受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N。如图b所示,在同一水平地面上,在水平拉力F2的作用下,物块甲做匀速直线运动,则F2______F1(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4.如图所示,在15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木板A在水平地面匀速向右运动的过程中,物体B相对于地面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则B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为______N,方向水平向______(选填“左”或“右”)。
三、简答题
15.有两本厚薄相同的书,你是否想办法把这两本书连在一起,拉也拉不开.如图所示,不能借助任何工具,也不能使书有折痕.并说明其中道理
16.炎热的夏季,小明从冰箱中取出一瓶冰冻的矿泉水,拧开瓶盖时,发现瓶盖侧面有竖条纹,请解释这样设计的好处;将矿泉水放在桌面上,不一会儿,瓶身出现了水珠,请解释出现水珠的原因。
17.2014年12月15日4时35分,“玉兔号”巡视器与嫦娥三号着陆器分离,顺利驶抵月球表面.“玉兔号”在月面上缓慢行进,留下了清晰的印迹.着陆器监视相机完整地记录下这一过程,并及时将成像数据传回地面.玉兔号与嫦娥三号成功互拍,五星红旗显耀在月球之上,实现了中国人千年“月球梦”.请写出相关的物理现象与对应的物理知识.(两条即可)例如:着陆器监视相机完整地记录下这一过程,并及时将成像数据传回地面﹣﹣﹣﹣﹣﹣﹣﹣电磁波.
18.2017年6月18日,一辆“黑科技”满满的京东无人配送车,顺利完成了全球首单无人机器人配送.如图,该配送车有四个宽大的轮胎,轮胎上有宽大的花纹,工作人员把货物放入配送箱后,无人配送车根据目的地自动完成合理的配送路线.
请参考示例,写出与无人配送车相关的物理现象并作出正确的解释.(不得与示例重复).
示例:物理现象:配送车启动发动机向前行驶
物理知识: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物理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A.骑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闸,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故A不符合题意;
B.运动鞋的底部制有凹凸不平的花纹,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B不符合题意;
C.给自行车的车轴加润滑油,是通过使接触面变光滑来减小摩擦力,故C符合题意;
D.足球守门员戴有防滑手套,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B
【解析】
【详解】
A.自行车的车闸是为增大摩擦,便于停车的,故A不符合题意;
B.轴承中装有滚珠是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目的减小摩擦力,故B符合题意;
C.汽车轮胎刻有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故C不符合题意;
D.用力握紧球拍是通过增大压力的方式,增大摩擦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D
【解析】
【详解】
甲、丁两图中,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等,接触面的大小不同,由于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无关,所以,甲、丁两图摩擦力大小相等,即。
甲、乙两图中,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的大小不同,乙图的压力大,所以,乙图的摩擦力比甲图的大,即。
甲、丙两图,压力相同,甲图是滑动摩擦,丙图是滚动摩擦,相同情况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即。
综上所述,这四个图摩擦力大小顺序是:。
故D正确。
故选D。
4.B
【解析】
【详解】
A.用水平力推桌子,桌子不动,保持静止状态,说明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且水平方向上推力和摩擦力平衡,所以推力等于摩擦力,故A错误;
B.汽车急转弯,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而它水平方向受到摩擦力作用,所以摩擦力改变了汽车的运动状态,故B正确;
C.乘客和汽车原来都是运动的,汽车急刹车,乘客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乘客要向前方倾倒,故C错误;
D.踢出去的足球能在空中继续飞行,是由于足球具有惯性,但足球在飞行的过程中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最终会落下来,故D错误。
故选B。
5.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鞋底有花纹,目的是保持压力大小不变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滑动摩擦力,故A符合题意;
B.溜冰鞋底装有滚轮是变滑动为滚动减小摩擦力,故B不符合题意;
C.用光滑材料做滑梯是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以减小摩擦,故C不符合题意;
D.在机器的转轴处加润滑油是会在接触面形成一层油膜,使接触面分离以减小摩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C
【解析】
【详解】
ABD.车胎表面凸凹不平、车把表面凸凹不平、脚踏板面凸凹不平,都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故ABD不符合题意;
C.车轴用滚珠,是利用滚动来代替滑动的方式减小摩擦力。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7.B
【解析】
【详解】
A.由v﹣t图像可知, 内物体速度为0,所以处于静止状态;由F﹣t图像可知,内,物体受到的拉力为2N,而木块静止受平衡力作用,因此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等于拉力,大小为2N,故A错误;
B.由v﹣t图像可知,木块在内,木块运动速度不变,因此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平衡力作用,即木块受到的拉力和滑动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根据F﹣t图像可知,此时木块受到的拉力为4N,所以滑动摩擦力也为4N;根据v﹣t图像可知,内物体做加速运动,由于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速度无关,因此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仍为4N;故B正确;
C.根据可知,木块运动的距离为
2~4s木块加速运动,木块通过了一定的距离,故木块运动的距离大于4m,故C错误;
D.木块离开水平台面后,由于重力的作用,物体不会保持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做变速曲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8.B
【解析】
【详解】
由题知,相同的木箱在相同的路面运动时滑动摩擦力相同,又由平衡条件得知:小孩和大人所用的推力都等于滑动摩擦力,那么推力相同,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B
【解析】
【分析】
【详解】
物块处于静止状态时,在竖直方向上受两个力,即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墙对木块的静摩擦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同,所以
f1=G
物块沿竖直墙面匀速下滑,在竖直方向上受两个力,即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墙对木块的滑动摩擦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同,所以
f2=G
由此可知
f1=f2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0.B
【解析】
【详解】
①在传送带上运动的过程中,两木块一起向右做加速直线运动,分析乙物体受力情况,加速运动受非平衡力,传送带对乙向右的摩擦力大于甲对乙向左的摩擦力,甲对乙的摩擦力等于乙对甲的摩擦力(这两个力是相互作用力)。因此甲受到的摩擦力小于传送带对乙的摩擦力,故①正确;
②运动到A点处,甲乙一起滑下传送带,在粗糙的地面上一起向右滑行,乙受到向左的摩擦力做减速运动,所以甲相对于乙有向右运动的趋势,甲受到向左的摩擦力,故②正确;
③从B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压力大小不变,乙受到的摩擦力等于从A点运动到B点时的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故乙仍做减速直线运动,故③正确;
④从B运动C的过程中,甲相对于乙向右滑动一段距离s0,所以甲相对于乙向右运动,即甲也一直做减速直线运动,故④错误;
综上①②③正确,④错误。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1. 6 10
【解析】
【详解】
[1]箱子未动,说明受力平衡,则这时箱子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与推力大小相等,为6N。
[2]当水平推力增大到10N时,箱子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受力平衡,这时箱子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推力大小相等为10N,当水平推力增大到20N时,接触面粗糙度、压力不变,摩擦力不变,只是箱子会做加速直线运动。
12. 0.2 3.4 0
【解析】
【详解】
[1][2][3]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N,分度值是0.2N,示数为3.4N;物体在水平面上受拉力与滑动摩擦力的作用,且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滑动摩擦力等于拉力,为3.4N;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合力为零。
13. 10 小于
【解析】
【分析】
【详解】
[1][2]图a中,甲、乙物块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将两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则它在水平方向受平衡力,即拉力与滑动摩擦力平衡,所以受地面的摩擦力大小等于水平拉力F1,即此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10N;图b中,当把乙物块去掉后物块甲仍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和拉力F2平衡,大小相等,由于甲对地面的压力减小,则物块甲此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会减小,所以拉力也会变小,即F2小于F1。
14. 3 右
【解析】
【详解】
[1][2]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则弹簧测力计对B的拉力为3N,方向向左;B水平方向上受拉力和摩擦力,因为物体B相对于地面静止,由二力平衡知识可得,摩擦力与拉力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摩擦力大小为3N;摩擦力水平向右。
15.把两本书每页都交叉叠放,这样大大增大了摩擦力
【解析】
【详解】
把两本书每页都交叉叠放,拉开时每一张纸都产生一定大小的摩擦力,这样大大增大了摩擦力,使得人不能拉开.
16.瓶盖上的竖条纹,增大了瓶盖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了手与瓶盖之间的摩擦力,这样设计便于旋开或旋紧瓶盖;瓶身上的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瓶壁,在瓶身表面发生了液化形成的。
【解析】
【分析】
简答题答题规范、力学简答、热学简答。
【详解】
瓶盖上的竖条纹,增大了瓶盖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了手与瓶盖之间的摩擦力,这样设计便于旋开或旋紧瓶盖;瓶身上的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瓶壁,在瓶身表面发生液化形成的。
【点睛】
较难题,失分的原因是:
①设问不清,搞不清提问为“竖条纹”的设计好处、“出现水珠”的原因;②语言描述不清,不会用物理知识、公式、原理及简洁的语言解释题中的设问。
17.见解析所示
【解析】
【分析】
这类题要求认真阅读文章,从中提炼与所学过知识相关的叙述.
【详解】
由图可知:(1)车轮上刻有螺旋形花纹的作用 是为了使接触面更粗糙以增大摩擦力;
(2)玉兔号落地为什么不能听到声音 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3)玉兔号与嫦娥三号成功互拍时,以嫦娥三号为参照物,玉兔号是运动还是静止 因为玉兔号与嫦娥三号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所以是静止.
18. 详见解析 详见解析
【解析】
【详解】
[1]物理现象:轮胎上有宽大的花纹;
[2]物理知识: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