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题课内阅读理解
一、读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完成练习题。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
童孙未解 。
村庄儿女各当家,
学种瓜。
1、这首诗的作者是 ,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诗人。他与尤袤、陆游、杨万里齐名,合称“ ”。诗人晚年根据自己在农村的生活写成组诗《 》。
2、把诗句把诗句补充完整。
3、解释词语。
杂兴: 。 儿女: 。
当家: 。 童孙: 。
解: 。
4、《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 幅画面,第一幅画面是昼景 ,第二幅画面是夜景 。这两幅画面中的人物是村庄儿女 。第三幅画面是 ,画面中的人物是童孙 。
5、从前两句诗可以看出农家人的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6、后两句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读古诗《稚子弄冰》完成练习题。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 ,
当银钲。
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1、这首诗的作者是 , (朝代)诗人。他的诗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自成一家,时称 。主要作品有《 》《 》《 》等。
2、把诗句补充完整。
3、给加点字注音。
银钲( ) 昼( ) 耘( )田
稚( )子 玉磐( )
4、解释词语。
稚子: 。
钲: 。
玻璃: 。
5、前两句诗里的“脱”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6、在玩的过程中,小孩子的心情都有哪些变化?
三、读古诗《村晚》完成练习题。
村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
水满陂(bēi pō) 涟漪(yī qí)
解释词语。
陂: 。 衔: 。
漪: 。 归去: 。
横牛背: 。 腔: 。
信口: 。
3、诗歌描绘了 的风景,勾勒出一幅 图。诗的前两句写 ,后两句写 ,景物与人物 ,给人以美感。
4、“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两句诗中两个“满”字以及“衔”字、“浸”字各有什么表达效果?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两句诗描写了一幅
的画面。“横牛背”和“信口吹”生动地表现出牧童的 和 。
6、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把这首诗改写成短文。
村 晚
参考答案
一、1、范成大 南宋 “南宋四大家”。 《四时田园杂兴》。
2、昼出耘田夜绩麻 供耕织 也傍桑阴
3、杂兴:随兴而写的诗。
儿女:男女。
当家: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职。
童孙:孩子们。
解:理解,懂得。
4、三 耘田 绩麻 成年男女 儿童学种瓜 农村的少年儿童
5、农家人日夜紧张地劳动,可以看出他们勤劳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赞赏之情。
6、这两句诗颇具趣味性。小孩子还干不了活儿,却模仿大人在桑树荫附近种瓜。这是农村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表达了诗人对热爱劳动、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1、 杨万里 南宋 称杨诚斋体 《小池》《闲居初夏午睡起》《宿新市徐公店》等。
2、晓冰 彩丝穿取 敲成玉聲
3、银钲(zhēng) 昼(zhòu)
耘(yún)田 稚(zhì)子 磐(qìng)
4、稚子:幼小的孩子。
钲:种金属打击乐器,形状像钟,有长柄。
玻璃:玉名。又名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5、“脱”字用得好。诗人用“脱”这个字非常形象地写出了小孩子取冰的动作,表现出小孩子天真可爱、好奇、活泼的天性。
6、小孩子在“脱晓冰”时满心欢喜,“彩丝穿取”时小心翼翼,,敲冰块时十分得意,冰碎时则是万分懊恼、失望。
三、1、bēi yī
2、陂:池岸。
衔:口里含着。本文指落日西沉,挂在山头,像被山含住了。
漪:水中的波纹。
归去:回家。
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腔:曲调。
信口:随口。
3、乡村傍晚 牧童晚归 景 人 交相呼应
4、两个“满”字,既具动感,又使水草丰美的景象跃然纸上,可谓“诗中有画”;“衔”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落日挂在山头的景象“浸”字紧承上文,将落日、青山倒映在水中的景象写得极具美感,妙不可言。
5、 牧童悠闲地横坐在牛背上,手握短笛随意吹奏 调皮天真和悠闲自在
6、 村 晚
傍晚,一阵微风吹过,池塘里的水草轻轻摇摆,犹如绿丝带在飘舞。池水几乎溢出了池岸。清澈的池水伴着青草的节奏缓缓流动,泛起一层层微波。远处,红红的落日挂在山头,像被大山含住一样,它们的影子都浸在寒冷的池水中。一个牧童横坐在牛背上,手中拿着一支短笛随意地吹着,虽然不成曲调,但是老牛似乎是他的知音,在短笛声中缓步往回走。这乐声还传得很远很远,林中的小鸟静静地听着,仿佛陶醉在乐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