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备课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文中心论点的提出方法、引出一个具体实例,并作简要分析后引出。
2、理解本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论证思路。
3、感受作者的求异思维,引导学生懂得确立创造性思维方式的重要性,努力成为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人。
二、过程与方法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注重质疑问题与互相切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懂得确立创造性思维方式的重要性,努力成为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本文紧扣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思路。
2、文章运用摆事实论证的写法及其好处。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熟悉课文,查成语词典,理解课后成语的含义 。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日常生活中,事物千姿百态,变化多端,要准确的认识它们,就需要打破思维定势不断更新观念。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针对现实生活中很多“我”常常局限于“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认识,提出了相反向的观点,独辟蹊径,富有思辨色彩。作者这样不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方式,本身就是一种独立独行的创新思维,它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生活具有相当积极的指导意义。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 根据书下注释结合课前准备交流解决有关字词问题。
2、 认真读课文,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理出本文的中心论题。
学生自读后,交流明确:
本文围绕“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这个中心从多层面展开论述,先剖析了“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方式的错误,解决了人们的认识问题,再论述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条件,再进而阐明每个人都具有创造力的问题,最后水到渠成地归纳出“怎样才能成为具有创造力的人”。思路清晰,举例典型,有说服力。
三、问题探究、合作交流
1、 事物的正确答案为什么不止一个?
2、 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是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阐明这一事理的?运用这一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3、 产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又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论证的?
4、 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关键看什么?
5、 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学生合作探究后,明确:
1、 因为事物是丰富复杂的,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的。
2、 作者运用了正反对比的方法阐述这一道理的。先丛反面说,“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再从正面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正反对比,使说理全面,而又透彻,增强了说服力。
3、 第一个要素是必须精通各种知识,因为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
第二个要素是必须要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为论述这一道理,作者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举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的典型事例,具体而又确凿地阐明了事理。
4、 作者通过引用某心理学专家小组的研究结论,指出区分是否具有创造力,关键在于能否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5、 关键要做到三点:①“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②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③“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本文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逐层深入地论证了怎样才能成为创造性人才的道理,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思维方式、知识、活用知识的观念等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现在请同学们就“我是一个有创造性的人吗?”发表自己的看法,阐述自己怎样做有创造性的人。
五、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三。
2、如何处掉“杂草”发表自己的看法?
六、附板书设计:
要树立创造性思维方式
拥有创造性思维必备的要素
坚信人人都有创造力
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人的关键
摆事实讲道理逐层论证
中心论点: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