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0张PPT)
专题六 自然灾害
考点展示 知识网络
1.水文灾害、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2.水文灾害、气象灾害对人类的主要危害。
3.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分布及危害。
4.我国在防灾减灾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
5.不同的自然灾害在发生前后人们采取的自救和互救手段。
6.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地理信息系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地质多
发区 西南地区;藏滇是地震、滑坡和泥石流最严重的省区
因素 地质、地貌、气候等综合作用
危害 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威胁铁路、公路等交通干线
救援与救助说法 是否可信 理由
①民政部首先从武汉救灾物资储备库紧急调动4 000顶救灾帐篷支援灾区 ________ ______
②民政部紧急启动救灾应急预案,紧急调运救灾棉被4 500床,妥善安置受灾群众 ________ ______
③驻新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紧急投入抢险救灾行动 ________ ______
④全力抢修生命线工程。电力、电信、水利部门在最短时间内对受损情况进行恢复 ________ ______
⑤地震部门严密监测震情,收集各种异常情况,认真分析地震发展趋势 ________ ______
生长月份 蝗虫密集度
0~3 暴发
3~9 暴增
9~15 成灾
15~18 下降(共86张PPT)
专题七 人口
考点展示 知识网络
1.人口分布的特点。
2.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4.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5.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6.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以及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地区 面积比例(%) 人口比例(%) 人口密度
(人/km2)
东南部地区 36 96 222
西北部地区 64 4 9
生命障碍 不利
高温 高温 舒适 低温 不利低温 冷金属粘皮
>49°C >29°C >24°C 21°C±3°C <18°C <10°C <-20°C
排位 1 2 3 4 5 6 7 8 9 10
迁出率 广东深圳市 广东东莞市 广东中山市 广东佛山市 广东广州市 北京市 福建厦门市 江苏苏州市 上海市 浙江杭州市
迁入率 广东梅州市 河南周口市 广东茂名市 湖北黄冈市 安徽宿州市 安徽六安市 安徽安庆市 安徽滁州市 安徽亳州市 广西贵港市
年龄段 18岁及以下 19~29岁 30~59岁 60岁及以上
长期占比% 6.9 29.3 48.4 15.4
短期占比% 3.6 31.9 54.2 10.3
北京市部分人口数据 规划提出的北京市人口数量(万人)
2000—2010年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 0.3% 满足经济发展,维持较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的人口数量 2 300
2000—2010年增加的常住人口(万人) 604 充分利用北京的各种资源、最多可容纳的人口数量 3 000
2011年常住人口
(万人) 2 019
预测2050年人口数量将达到 约14亿~15亿
依农业资源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 约15亿~16亿
依粮食生产能力最多供养的人口数量 15.1亿或16.6亿
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家供养的人口数量 约8亿~9亿(共105张PPT)
专题一 宇宙中的地球
考点展示 知识网络
1.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5.地质年代表。
6.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7.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结构,概括出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8.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与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关系。
类别 与日平均距离(百万千米) 表面均温(℃) 体积(地球为1) 质量(地球为1)
地球 149.6 22 1.000 1.00
火星 227.9 -23 0.150 0.11
类别 大气主要
成分 大气
密度 自转周期 公转周期
地球 N2、O2 1.00 23时56分 1年
火星 CO2 0.01 24时37分 1.9年
时间 位置 震级 震源深度
2020年1月7日 苏门答腊岛北部 6.3级 10千米
2019年7月7日 马鲁古海 6.8级 50千米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行星地球
内部
宇宙
太阳
圈层
环境
辐射
圈层
宇宙中
太阳
结构
的地球
外部
地球的
太阳
圈层
历史
活动
演化
地质年
地层和
历程
代表
化石
太阳
地球
火星
a汝
地球
H
B
4米
大阳
F
扰动地球大气层,影响
通信
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现象
蒂
使两极地区产生
”
现象
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都与太阳活动有关,
如地震、
等
Heineken
A.行进中的赛车
B.煤球炉
C.太阳能电池
D.羊八井地热发电站
年辐射总量(亿焦耳/米2)
A
125
120
B
115
110
105-
85E90E95E100E105E110E115E(经度
200
V
阳黑子数
150
100
50
19001910
192019301940
19501960
19701980
19902000年份
图
1
3
2
①
太阳大气
太阳内部
图2
太阳日面图
光伏发电图
●●●
0000000000e
●●●●●●●●●
■■●●●■●●
C
●●●
怒
丰富区(◇1700)
四
较丰富区(1500-~1700)
品
可利用区(1200~1500
贫乏区(<1200)
单位:KWh/m2
南海诸岛
C
B
A
太阳大气结构图
黑子相对数
0000
1850186018701880189019001910192019301940195019601970(年)
太阳黑子的周期(共64张PPT)
专题五 植被与土壤
考点展示 知识网络
1.识别主要的植被类型。
2.掌握主要植被的分布、生长特征。
3.理解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4.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
物质
组成
森林
人工
植被
植被与土壤
形成
荒漠
天然
耚
泰
因素
植被
草原
功能
盖度/%
8642086420
450046004700476048004900500051005200海拔m
银杏林
银杏叶
阔叶:相对于针叶而言,树叶宽阔
常绿:相对于落叶而言,四季常绿
针叶:树叶多为针状、条形或鳞形
落叶:树叶春季萌发,秋冬季飘落
硬叶:叶片较小、较硬、多蜡质层
3"co
枫叶
冷杉
①
2
樟树叶
草
3
4④
北
冰
必
大
西
西
洋
洋
印
度
洋
洋
a
ya
b
■
100
50°
300
300
200
200
44°
100
100°
108°
■高山植物
200等降水量线
山地森林
甲乙
無
森林草原
甲
乙
丙
丁
4
000
D
高山灌丛草甸带
3
500
留
山地明亮针叶林带
322
000
婴
习
山地暗针叶林带
500
豆
山地针阔混交林带
000
1
500
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000
山地常绿一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500
田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含常绿成分
米仓山南坡
三峡大老岭
米仓山北坡
草链岭
太白山南坡
太白山北坡
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基面高度
秦岭一大巴山山区部分山地垂直带谱
西经0东经60°
。120°东经180°西经120°袋0°
30°
北中归线
赤道
南回线
亚寒带针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混交林和温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南极圈
09
带落叶阔叶林
田热带雨林、季雨林
地表
地表
地表
淀积层
淋溶
淋溶层
层淀
淀积层
积层
甲
乙
丙
图1
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
0246810
20
土壤剖面深度/cs
40
60
80
00
图2
700
35
600
500
302
400
20
300
200
10
100
5
0
0
1
3
5
7
911月份
》
土壤贮水量/mm
500
400
300
100
阴坡
-◆—
阳坡
4
5
6
7
8
9
10
11月份
011
11
循环
腐殖质
吸收②
十+++++++
成土母质
十++十++++
淋失(共94张PPT)
专题九 产业区位因素
考点展示 知识网络
1.农业的区位因素。
2.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3.工业的区位因素。
4.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
5.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6.现代服务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
位素变
化
农业区位选择
自然
因素
人文
农业区位因素
产业区位因素
工业区位因素
到
因索
丙委
工业的区位选择
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服务业区位因素
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服务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证销云
市场
交通运输
地形
政策法规
气候
土壤
自然因素
主要区位因素
人文因素
科技
劳动力
水源
历史
文化
政治
成熟
油菜生长阶段
南海诸岛
2°W
38°
000
000
000>
2
00
海
地
中
一
省界
河流、水库
36°
200一等高线/m
1
南海诸岛
图
耕作业
■■
灌溉农业
河谷农业
■■■■■■I
例
坝子农业
绿洲农业
101°20
101°40
102
24°20'
-2200
新平县
嘎洒侧
24
1800
1400
登
1800c
000
◎
县城或乡镇
-1800-等高线/m
23°40
主要公路
主要河流
20°
30°
40°
地
中
海
国界线
●
产棉区
30°
河
罗
红
苏
尼
海
20°
丹
南部高
原
10°
选矿)厂
炼制)
精炼厂
100吨
铜矿
2.5吨
1吨
0.99吨
D00
选刊矿
纯铜
铜刊坑
97.5吨
1.5吨废料
}0.01
废料
金、银等
投入构成比例/%
乙
丙
20
工资燃料
原料运费科技其他
N
钢铁厂
盛行
风向
污水
处理)
造纸厂
城区
J
郊区
河流一
铁路
▲铁矿
30°
40°
赤道
O
印
首都
0
城镇
基洛萨
国界
000
度
铁路
击
港口
洋
河流
10°
八
湖泊
一1000~等高线/m
市场导向
易腐烂的
体积天的
面包
增重
烘培
①
3
2
罐头
制选
体积太的
失/重
易腐烂的
原料导向
浩型
刚果民主
不共和国
亚
TU
比
克
32°
35°
43°
20
2°
●
阿鲁沙
希尼安加
50
噶
6
aa⊙
多多马
莫罗
罗
a一铁路
国界
林迪
⊙首都
10°
·主要城市
足港口
成矿带
32°
38°
40°
9.8%
8.5%
校园学生市场
口家庭社区市场
白领商务市场
81.7%
现代社会
经济、技术快速发展
影响服务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发展变化
通信网络
科学技术
劳动力素质
政府调控
个性化需求
日趋完善
日新月异
日渐提升
力度加大
不断涌现
出现新兴
产生新的
消除地理
服务行业
服务模式
空间限制
现代服务业的区位选择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选择余地(共63张PPT)
专题二 地球上的大气
考点展示 知识网络
1.大气的垂直分层。
2.对流层、平流层的特点及其产生原因。
3.大气的受热过程。
4.热力环流的形成。
5.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近地面摩擦力及其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
●
干洁空气
水汽
杂质
对流层
热力
环流
组成
平流层
垂直
地球上
分层
的大气
运动
大气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
风
高层
大气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的保温作用
140r高度/km
120
100
80
C
60
40
b
20
a
温度/℃
-100-50
50
100
高度/m
50
4④
①
2
3
12
-60
-40
-20
0
20(℃)
个高度/km
气温
大气
天气
变化
运动
现象
60
40
晴朗
20
多变
-50050温度/℃
集温度/℃
100
50
-50
100
0
20
40
60
80100120
高度/km
火箭
人造卫星
层
800km
章
极光
85
km
中间层
久漫篓
55 km
波
苏
1
平流层
12
km
高山
积雨云
对
流
层
100
602001204060
温度℃
高度/km
人造卫星
火箭
11111
极光
\流星
550
短波
B
12
A
积雨云
-100-80-60-40-20.0.20,40.60
气温/℃
高度km
140r
a
b
C
120
100
D
层
80
C层
60
40
B
层
20
A层
-100-50050100
气温/℃
777777777777777777
热
冷
A
B
陆
海
叨
郊区
市区
C
D
3
甲
乙
4尘
2
丙
丁
1
沙漠
YY
绿洲
大气层
B
地球表面
→低气压高低
高
→低
一高气压高低
aaaizzaiiaaaaimaazzaaaa44地面
冷
热
冷冷热状况
黑色塑
料薄膜
白色塑
料薄膜
图1
①
3
贪
2
拙
害
④
图2
太阳
太
大气对太阳辐射
地面
的削弱作用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保温作用
宇宙空间
大气
米
太阳辐射
f
大气上界
2
3
地面
乙
1025
1015
1035
1,005
2
丙
甲。
北京
8
020
●
3
①
1008(百帕)
4
-1006
3
2
①
1004
1002
厦12%g'
福建
台
湾
合
湾
北回归线
海
峡
鹿茸港
、
西-
西-
海洋
TT下东
陆地
海洋
人T东
陆地
A
B(共90张PPT)
专题十一 环境与发展
考点展示 知识网络
1.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3.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基本原则。
4.理解消除贫困、发展绿色经济、提倡可持续消费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
5.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6.我国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地理背景、意义及主体功能区的划分。
7.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
8.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举措及意义。
阶段 人地关系
采集渔猎时期 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
农业文明时期 出现人地关系思想的萌芽
工业文明时期 形成“人类中心论”的思想
当前时期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项目 传统经济 循环经济
资源利用方式 粗放利用 资源输入减量化,集约化利用
资源利用 一次利用,利用率低 多次利用,利用率高
废弃物处理 废弃物大量排放 废弃物再生资源化
物质流动 物质单向流动 物质循环流动
结果 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环境问题 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结合
●
概念
问题表现
环境问题
表现
成因
地区差异
环境与发展
建设主体功能区
概念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内涵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原则
拓展监色经济空间
可持续发展
道路
维护海洋权益
生态条件恶化
人口增
长过快
粮食需
求量大
植被破坏,生态失衡
开荒种地
湿地减少
围湖造田
水利破坏
广扩
种大
草场破坏
开垦草场
薄耕
风沙侵蚀
生态环境
破坏恶化
收地
毁林开荒
森林减少
水土流失
作物减产
自然灾害频发
粮食不足
土地生产力下降
近
甲
乙
也也也也也市
硫氧化物
氨氧化物
M
PM2.5
颗粒物
下垫面
一
氧化碳
⊙⊙
人类系统
环境系统
A
社会一经济子系统
环境要素
物品
劳
影响
状态
影响
和服务
动
B
人口子系统
生态系统
C
D
104°
108°
112°
400
36°N
600
一一河流
个山脉
200一等降水量线/mm
家禽饲养
沼气池
蔬菜种植
渔业养殖
蔗种植
销售
④
加工
④
作物种植
禽畜养殖
沼气池
秸秆
沼气
沼渣
3
城区
资源化、无害化
处理中心
生态旅游
科普教育
农副产品
工业区
农户
企业
1
2
③
农村地区
纤维
碱回收
造纸
废纤维
发电
制糖
废糖液
轻质碳酸钙
甘蔗
酒精
废
液
复合肥
农业技术部门
龙头农化企业
测土配肥
技术、产品
黑土地
综合性服务
收储销售
农业合作社
农产品加工企业(共51张PPT)
专题十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考点展示 知识网络
1.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和布局的原则。
2.交通运输需求、资金、技术等区位因素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3.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4.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发展变化对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
任务
目的
影响因素
原则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交通运输布局
交通运
输需求
资金
影响聚落发展
区域发展
会金会
河
Λ
不M
a
②
含会金
众MM
盒A
③
④
众山地
城镇
店州
朵
深圳
城际道交通线
城市
不个KKKK11
KXKKK
个6
②
I
V1
海洋
公路方案
村镇
d
河流
山地
4°
8°
12°
12°
O
首都
重要城市
①
港口
同界
8°
河流
河
铁路
拟建沿海铁路
水库
城市外缘
高速铁路
丙
内、巾、外三环
甲
个
城市道路干线
高速公路
绕城公路
宁启铁路
老城区
高速公路
京杭运河
长
江
润扬长江公路大桥
—公路
城市
城市
规划发
分区
中心区
展方向问
:从该处可以看出,线路
从该处可以看出,线路不
穿过城区,占用城区用
穿过城区,不占用城区
地,对城区影响较大
地,且对城市影响较小
甲(穿越式)
乙绕行式)
出入口立交
高速公路
城市建成区
连接线
比较两处可知,由于交通线的影响,城区会向
高速公路靠近和发展,乙模式会演变成甲模式
327国道
327
国道
一京沪高速公路
A
B
D
图例
●老长途汽车站。新长途汽车站■
批发市场
水泥厂
三方长心
水泥厂
白岘乡
煤山镇>
水泥之
道
f
说心也婚名裔
省
道
槐坎乡
小浦镇
小浦码头
兰州
宁夏
山西
定西
傜
西安
肃
天水
猬南
三门峡洛阳
宝鸡
四川
河南
⊙省会0
城市
省界
高速铁路
盐场
火车站
Ⅲ
1980年之前的老城区
口
现在城区
拟建大型服装批发市场
拟建大型超级市场
严
蔬菜基地
30
海洋
滩
沙
-15-
30
等值线
/m(共87张PPT)
专题三 地球上的水
考点展示 知识网络
1.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环节。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海水性质的时空分布与变化规律。
4.海水的性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联系。
5.海浪、潮汐、洋流的概念及其作用。
●
含义
海陆间循环
水循环
类型
海上内循环
陆地内循环
环节
地球上的水
海水温度
海水盐度
海水性质
海水密度
海浪
海水运动
潮汐
形式多样
洋流
3
甲
乙
4④
2
丙
丁
1
2001-2005年均值1970-1979年均值
100
1980-1989年均值
·司g
990001000
小
:
1990-1999年均值
10
1
2
3
4
5
8
101112
a
雨水/
雨水
植被浅沟
雨水
b
道路
绿地
停车场
滤网
F
I个
A
2D022009D
E
个↑
根吸收F
海洋
甲
a
f
g
e
b
d
h
C
乙
丙
丁
大气水
6
大气水
用水
④
排
3
Y
2
城市地表水
补给
地下水
自然循环
-
社会循环
2
3
①
父
④
花地
a
口
口
口
b
口
口
口
口
口
0
C
e
石块
石块
塑料薄膜
石块
坑
水滴
容器
◇不N
南岭
个个
山脉
水电站
HH
要城市
主铝锡鹤锰校
电站
太阳
2
降雨
小水滴或小冰晶
降雪
3
河流
雪融化成水
地下水
海洋
0
37.5km
96E
N
L
个
疏勒河
双塔堡水库
哈拉湖塔
图例
●
城市
敦煌市
玉门市
河流
党河水库
普干涸
昌马峡谷
40°N
河段
水库
冲积扇
河
0办
A
山脉
沙漠
44%
2326'N--
-43%
42%
41%
40%
降水量
少
小
蒸发量
多
高
低
大
低高
高
盐度
低
低
高
暖
多
洋流
寒
么
径流
降水量水温
盐度蒸发量
(mm)
(℃)
(%o)
(mm)
2000
-30
1200
1500F20
a
34
800
1000
10
32
400
5000
30H
南纬80°
60°
40°
20°
0°
20°
40°
60°
80°
北纬
盐度/%0
36
水量/mm
盐度
000
500
水量平衡
5432
30
NL
A
S
80°60°40°20°
0°
2040°6
0°80°
辽宁省
河北省
渤海
山东省
河流
…省界
海冰
温度/℃
1.022
20
151.024
10
5
0L1.026密度(g/cm3)
1.029
33
34
35
36盐度/%(共97张PPT)
专题八 乡村和城镇
考点展示 知识网络
1.乡村土地利用的类型和分布。
2.城镇内部主要功能区的特点和分布。
3.合理规划城乡土地利用对人地协调发展的意义。
4.城镇化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5.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特点及利弊。
6.地域文化在乡村、城镇景观上的体现。
影响因素 具体影响
经济因素 交通便捷程度 影响地租的高低
距离城镇中心远近
其他因素 政策 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文化
环境
●
外部形态
概念
标志
意义
世界城市
化进程
主要功能区
内部
空
聚落空间结构
裘
城市化
出现的
问题
结构
地理信息技
术在城市管
形成与
理巾的应用
变化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地域文化
乡村景观
城市景观
图例
城区
卫星城
凸
主要公路
郊区
高速公路
④
工业区
河流
防护带
湖沪
②
中心商务区
甲
A
乙
B
丙
公路
D
铁路
之
河流
风景区
北
西北
东北
西
←
乐
西南
东南
南
d
湖
沙
北
风向标
居民区
人口密度/气温/地租
3
2
①
甲
乙
丙
丁
市中心
郊区
盛行风向
3
正北风
10
A
6
2
ǒ
6
5
图例
公路
7
2
铁路
1-9功能分区
10风景区
图例
Ⅲ甲
、地
中心城区
混合功能区
低级住宅区
铁
九
龙
選高级住宅区
西乙
盛行风向
维
港
避风塘
多利
亚
半山区
郊野公园
山顶郊野公园
香
港
岛
300
250
200
250
D
150
C
铁路
一公路
等高线(m)
地租水平
a、b、ch线是现金文付能力变化曲线
a
b
A
B
G与市中心的距离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100
80
60
40
20
a
C
d
e
f时间
图1
0100
在农业中就业的百分比
20
在服务业中就业的百分比
80
40
60
40
80
20
00
20
40
60
80
100
在工业中就业的百分比
图2
城镇人口比例%
100
80
C
60
B
40L
A
20
时间
请问哪里
我也在找
能上岸?
岸边呢?
硬化地面
排水设施
钢筋、水泥
改变
生物栖息地
导致
生物多样性减少
城市工业废渣
占用
土地和空间
降低
土地质量
城市道路系统、
再分
降水、径流、
水质、水量和
配
改变
生产生活设施
蒸发、渗漏
地下水运动
改变
太阳辐射和
形成
城市“热岛”“雨
城市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
城市废气
气温、降水
岛”和“雾岛”
建筑密集
影响
日照、风向、风速
形成
城市风等(共64张PPT)
专题四 地貌
考点展示 知识网络
1.辨识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
2.描述这些景观的主要特点。
3.地貌观察的顺序和内容。
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
风沙地貌
海岸地貌
常见类型
喀斯特地貌
地貌
河流地貌
观察顺序
观察
观察内容
甲
乙
丙
丁
23
4
6
5
7
8
河水流向
中
2
新道
乙
重熔再生
3
①
丙
2
④
甲
丁
外力作用
①
2
3
④
图1
图2
兵石
塔怛
老城村
河心洲
二
一
甲
乙
A
B
图例
基岩
沉积物
粗细
丙
00L-
OSI
00
150
100
800
⑤/
⑥
700
800
700
③
600
②
①
500
-700V等高线(m)
河
流
400
0
5001000m
11525'E
A
hmfmnmmTemmmm
(甲
480
C
440
E
489
480
F
乙
28°45'N
400
1:10000
D
王
1
2
3
天鹅湖故道
麋鹿
保护
天鹅湖
老河故道
黑瓦屋
长
江
道
5km
100
等高线/m
河流
村落
观测点
100
000●●●401德中年华●◆电中电◆
、a
(Ha
A
B
C
D
160°165°
60°
200/
750
只
55°
河流
-200-等高线/m
50°▲4750火山、火山高程/m
图1
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