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东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广东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3-05 09:11:40

文档简介

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读下图,完成第1题。
1.地球在图中的位置可以描述为(  )
A.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B.地球是地月系中的一颗卫星
C.地球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
D.地球是总星系中的天体系统
解析:由图可知,地球不断绕太阳旋转,因此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A正确。月球是地月系中的一颗卫星,B错误。地球不是恒星,C错误。天体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地球是天体,不是天体系统,D错误。故选A。
答案:A
下图为地球某地质时期地理环境复原图。据此,完成2~3题。
2.该地质时期被称为(  )
A.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 B.海生脊椎动物时代
C.爬行动物时代 D.灵长哺乳动物时代
3.该地质时期(  )
A.联合古陆形成 B.现代海陆位置形成
C.重要的成煤期 D.海洋脊椎动物灭绝
解析:第2题,依据地质时期的景观复原图,图中有数量众多的恐龙和高大植物,判断景观所示的地质时期是中生代。在中生代,爬行动物极度繁盛,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故C对,A、B、D错。故选C。第3题,中生代由于板块剧烈运动,联合古陆开始解体发生漂移,现代海陆位置尚未形成;该时期裸子植物繁盛,因此是地质史上重要的成煤期;海洋脊椎动物灭绝是在古生代。故C对,A、B、D错。故选C。
答案:2.C 3.C 
4.下列四地中,地壳最厚的是(  )
A.大西洋 B.四川盆地
C.青藏高原 D.东北平原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壳厚度变化的规律是:陆地地壳较厚,海洋较薄;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与其他三地相比,大西洋为海洋,地壳的厚度最薄,排除A;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和东北平原中,东北平原海拔最低,青藏高原海拔最高,四川盆地海拔居中,因此青藏高原的地壳最厚,东北平原和四川盆地的地壳相对较薄,C符合题意,排除B、D。故选C。
答案:C
大气运动与气温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有关,气温垂直方向的变化与距热源的远近有关。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5~6题。
5.大气运动相似的大气层是(  )
A.甲、丙 B.乙、丙
C.甲、乙 D.丙、丁
6.主要热量直接来源于太阳辐射的大气层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乙、丙
解析:第5题,据图可知,甲和丙层都是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越来越低,即上冷下热,空气多对流运动,大气运动相似,A正确;乙、丙的温度变化趋势,甲、乙 的温度变化趋势,丙、丁的温度变化趋势,都不是相同的,所以大气运动也不相似,B、C、D错误。故选A。第6题,甲为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不是太阳辐射,A、B错误;乙为平流层,主要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所以主要热量是直接来源于太阳辐射;丙层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表明主要热量直接来源不是太阳辐射;丁层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升高,表明主要热量直接来源于太阳辐射,C正确,D错误。故选C。
答案:5.A 6.C
7.2月份,下列纬度大致相当的亚热带海区中,海水表面温度较高的是(  )
A.北美洲西部沿岸海区 B.亚洲东部沿岸海区
C.南美洲西部沿岸海区 D.澳大利亚东部沿岸海区
解析:2月份,北半球是冬季,气温低,北美洲西部沿岸和亚洲东部沿岸位于北半球,A、B错误;2月南半球是夏季,海水表面温度较高。南美洲西部沿岸海区受秘鲁寒流降温,澳大利亚东部沿岸海区有东澳大利亚暖流流经,海水增温,因此澳大利亚东部沿海比同纬度南美洲西部沿海水温高,C错误,D正确。
答案:D
8.关于世界重要渔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海渔场附近有拉布拉多寒流与北大西洋暖流交汇
B.美国东部沿海的纽芬兰渔场,处于东格陵兰寒流与墨西哥暖流交汇处
C.南美东岸的秘鲁渔场是上升流把海水深处无机盐类带到海水上层,使浮游生物等鱼饵丰富,浮游生物又为鱼类提供饵料
D.北海道渔场位于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
解析:北海渔场是北大西洋暖流与自北冰洋南下冷水相遇而形成的,A错误;纽芬兰渔场是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相交汇形成的,B错误。秘鲁渔场位于南美洲西岸,C错误。北海道渔场受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形成。
答案:D
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岛上多石灰岩低丘,最高处海拔253米,植被稀少。下图为位于马耳他戈佐岛西北角,已于2017年3月坍塌的著名景点“蓝窗”。据此,完成9~10题。
9.形成“蓝窗”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风力侵蚀 B.海浪侵蚀
C.流水侵蚀 D.风化作用
10.马耳他岛上植被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①盐碱化严重 ②大风天数多 ③水热配合差 ④地表土层薄 ⑤缺水现象突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解析:第9题,据材料“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可知,蓝窗位于沿海地区,属于海浪侵蚀地貌,由于海浪不断侵蚀,最终坍塌,B正确;该地位于沿海地区,风力侵蚀、流水侵蚀和风化作用均不占主导作用,A、C、D错误。故选B。第10题,根据材料可知,马耳他岛上石灰岩广布,因石灰岩多地下溶洞和暗河,可推测岛地表崎岖,地表水容易下渗,缺水现象明显,土层浅薄,土壤贫瘠,④⑤正确;盐碱化通常与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下水位较高有关,该地无盐碱化现象,①错误;该岛属地中海气候,冬半年大风天气多,夏半年降水少,水热配合差,但这些不是马耳他岛上植被稀少的主要原因,②③错误。故选D。
答案:9.B 10.D
图甲为某内陆地区城镇分布图,图乙为某区域不同海拔人口分布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甲区域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
A.分布在山区地势低洼区 B.临近河流,水源充足地区
C.集中分布在海拔高地区 D.多分布在土壤肥沃地区
12.影响乙区域人口集中分布在海拔0~200米的自然原因是(  )
①地形平坦 ②土壤肥沃 ③农业发达 ④开发历史悠久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解析:第11题,读图例可知,该区域的城市主要分布靠近河流,故人口分布多临近河流,水源充足地区,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12题,由所学知识可知,0~200米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①正确;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利于农业发展,人口集中分布,②正确,即①②正确,A正确。答案中农业发达和开发历史悠久不属于自然原因,③、④错误,B、C、D错误。故选A。
答案:11.B 12.A
13.下列有关人口合理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国土面积是制约人口合理容量的首要因素
B.一定历史阶段,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合理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
C.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的变化不影响人口合理容量
D.科技发展水平是制约人口合理容量的首要因素
解析: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状况,不是国土面积大小,A错误;一定历史阶段,一定范围内的条件一定,人口合理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B正确;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与人口合理容量呈负相关,C错误;科技发展水平是制约人口合理容量的重要因素,不是首要因素;D错误。故选B。
答案:B
14.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H市城市地域结构主要是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
B.市区的工厂外迁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和保护环境
C.住宅区内只有住宅用地
D.市中心商业用地付租能力最低
解析:H市城市地域结构主要是由于经济原因形成的;市区的工厂外迁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和保护环境,B正确;住宅区也可能有商业用地;市中心商业用地付租能力最高。所以选B。
答案: B
读漫画,完成15~16题。
15.漫画所反映的城市问题是(  )
A.建筑物密集,绿地面积小
B.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
C.热岛效应显著,城区温度较高
D.土地面积小,用地紧张
16.解决漫画所示城市问题的合理措施是(  )
A.建设卫星城,分散城区的人口和工业
B.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削弱城市热岛效应
C.研制新型制冷设备,减少氟氯烃化合物排放
D.建设新城区,扩大城市规模
解析:第15题,城里来的鸟身上有油渍,说明城市大气的质量比较差,反映出的是城市环境污染严重,综上所述,B正确;热岛效应造成气温升高,但不会出现油渍,C错;建筑物密集,绿地少可能对环境的改善和调节作用有影响,但不会造成环境污染,A错;用地紧张不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D错。故选B。第16题,城市人口过多,生产生活排放的废弃物过多,造成环境污染,可以通过建设卫星城,分散城区的人口和工业的方式来解决,A对;二氧化碳可以造成温室效应,但不会造成油污,B错;氟氯烃化合物造成臭氧层空洞,不会造成油污,C错;扩大城市规模,使得环境污染更为严重,D错。故选A。
答案:15.B 16.A
读我国水稻优势种植区分布图(见下图),完成17~18题。
17.我国水稻优势种植区的共同优势区位条件是(  )
A.地形平坦 B.雨热同期
C.植被丰富 D.市场广阔
18.近三十年来,东北稻米种植界线不断向北推移,主要原因有(  )
①气候变暖 ②科技进步 ③劳动力向北迁移 ④南水北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第17题,读图可知,我国水稻优势种植区为东北平原优势区、长江流域优势区和东南沿海优势区,均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属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生长,B正确;东南沿海地区多低山丘陵,地形并不平坦,A错;水稻优势种植区的区位条件与植被丰富关系不大,C错;东北平原优势区所在区域地广人稀,当地消费市场并不广阔,D错。故选B。第18题,近30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东北地区热量条件改善,适宜种植水稻的区域向北拓展,稻米种植界线不断北移。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水稻品种改良,也使得东北稻米种植界线向北推移,①②正确;劳动力向北迁移并不能使得稻米种植界线向北推移,③错;南水北调的调入区主要为华北地区,与东北稻米种植界线不断向北推移关系不大,④错。故选A。
答案:17.B 18.A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于我国“十三五”时期和更长时期的发展,逐步明确了“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据此,完成19~20题。
19.长江经济带要依托黄金水道发展,是因为长江运能大、成本低、能耗少,可发展江海联运和干支直达运输。影响长江运能大的水文、水系特点是(  )
A.多支流、多峡谷、多湖泊
B.落差大、含沙量小、不结冰
C.水量大、江阔水深
D.汛期长、多宽而浅的“V”形谷
20.长江中游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三大跨区域城市群支撑之一,该城市群三个中心城市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A.长江航运中心 B.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C.传统工业基地 D.甘蔗、花卉生产基地
解析:第19题,长江经济带要依托黄金水道发展,可发展江海联运和干支直达运输。这是利用长江水量大、江阔水深的特点,C对。多支流、汇水区域广不能体现江阔水深的特点,A错。发展航运,落差大不是有利因素,B错。 多宽而深的“V”形河谷,水流速度快,不利于航运,D错。故选C。第20题,长江中游城市群三个中心城市是武汉、长沙、南昌。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只有武汉是长江航运中心和钢铁、纺织等传统工业基地,A、C错;三个中心城市附近都不适合种植甘蔗,D错;长江中游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三大跨区域城市群支撑之一,其三个中心城市共同的区位优势是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是公路、铁路、水运的交汇处,B对。故选B。
答案:19.C 20.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0分)
享有“中国蔬菜之乡”盛誉的寿光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传承悠久的历史背景。寿光地区有适合蔬菜种植的自然条件,又是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祥地。在这里,国际领先的一流技术高度集聚。世界最先进的蔬菜培育、种植、贮运、园艺等方面技术的逐渐引进,使这个地区成为农业高技术的角逐平台。寿光农民引进国外蔬菜品种,引种南方蔬菜品种,改变蔬菜生长周期,改变蔬菜生长状态,使产品的独特性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1)简述寿光发展蔬菜生产的有利区位条件。(10分)
(2)寿光蔬菜盛销全国,甚至出口日本,韩国,其得益于哪些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4分)
(3)寿光与海南岛相比,在蔬菜生产中存在明显劣势的自然条件是什么?寿光是如何克服这一问题发展蔬菜生产的?(6分)
解析:第(1)题,自然条件方面,寿光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光照充足,利于蔬菜生长;据图可知,寿光的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壤肥沃。社会经济方面,当地蔬菜种植远销全国各地和日韩,国际国内市场广阔,交通便捷,“世界最先进的蔬菜培育、种植、贮运、园艺等方面的技术逐渐引进”,科技水平高;当地劳动力丰富,国家政策支持等。第(2)题,蔬菜易腐烂变质,长距离运输必须有便捷的交通与相应的冷藏、保鲜技术。据此,寿光蔬菜行销全国,甚至出口日本、韩国,主要得益于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第(3)题,海南岛与山东寿光相比,纬度较低,光热水资源十分充足,一年四季可以连续生产蔬菜。相对来说,寿光地区蔬菜生长的季节性较强。根据材料“这里是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祥地”,为了应对该现状,寿光发展蔬菜大棚技术,种植反季节蔬菜克服了蔬菜季节性强的问题。
答案:(1)自然条件: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光照充足;平原地带,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交通便捷、科技水平高、劳动力丰富、政策支持等。
(2)交通条件的改善;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3)纬度相对较高,一年四季的热量不如海南岛充足,不能进行自然连续生产。寿光发展蔬菜温室大棚技术,生产反季节蔬菜。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0分)
材料一 在“中国太阳城”德州,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无处不在,低碳经济悄然融入百姓生活,如图示意德州的全国首条接受阳光照射8小时就可以使用7天的长达10 km的太阳能路灯街道。
材料二 如图为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
 
(1)影响我国海南岛与漠河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2分)
(2)根据材料二,描述我国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的总体特征:年太阳总辐射量从________向________呈增大趋势(填方向)。高值中心在________,低值中心在________。(8分)
(3)纬度大致相当的重庆、拉萨两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拉萨年太阳总辐射量________重庆(填“大于”或“小于”),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4)太阳能在生活中的应用,除了材料中提到的太阳能路灯之
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解析:第(1)题,影响我国海南岛与漠河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或太阳高度角。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反之则少,这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两极递减的主要原因。第(2)题,读图可知,从等年太阳辐射量线上看,年太阳总辐射量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大(100多千卡/平方厘米到200多千卡/平方厘米)。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第(3)题,据图可知,拉萨年太阳辐射总量拉萨多于重庆。原因应从地势、天气状况角度分析。重庆位于盆地地形,地势低,且云雾天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因此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弱。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因此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第(4)题,利用太阳能热量: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暖房、海水淡化、盐业生产、温室大棚、衣物晾晒等等;利用太阳能发电:航天科技、太阳能汽车、太阳能路灯等。
答案:(1)纬度因素或太阳高度角
(2)东 西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
(3)大于 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中尘埃含量小,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间长。重庆位于四川盆地,盆地地形中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多,阴天、雾天较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4)太阳能热水器 太阳能电子显示屏(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灶等)
PAGE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读下图,完成第1题。
1.地球在图中的位置可以描述为(  )
A.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B.地球是地月系中的一颗卫星
C.地球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
D.地球是总星系中的天体系统
下图为地球某地质时期地理环境复原图。据此,完成2~3题。
2.该地质时期被称为(  )
A.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 B.海生脊椎动物时代
C.爬行动物时代 D.灵长哺乳动物时代
3.该地质时期(  )
A.联合古陆形成 B.现代海陆位置形成
C.重要的成煤期 D.海洋脊椎动物灭绝
4.下列四地中,地壳最厚的是(  )
A.大西洋 B.四川盆地
C.青藏高原 D.东北平原
大气运动与气温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有关,气温垂直方向的变化与距热源的远近有关。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5~6题。
5.大气运动相似的大气层是(  )
A.甲、丙 B.乙、丙
C.甲、乙 D.丙、丁
6.主要热量直接来源于太阳辐射的大气层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乙、丙
7.2月份,下列纬度大致相当的亚热带海区中,海水表面温度较高的是(  )
A.北美洲西部沿岸海区 B.亚洲东部沿岸海区
C.南美洲西部沿岸海区 D.澳大利亚东部沿岸海区
8.关于世界重要渔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海渔场附近有拉布拉多寒流与北大西洋暖流交汇
B.美国东部沿海的纽芬兰渔场,处于东格陵兰寒流与墨西哥暖流交汇处
C.南美东岸的秘鲁渔场是上升流把海水深处无机盐类带到海水上层,使浮游生物等鱼饵丰富,浮游生物又为鱼类提供饵料
D.北海道渔场位于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
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岛上多石灰岩低丘,最高处海拔253米,植被稀少。下图为位于马耳他戈佐岛西北角,已于2017年3月坍塌的著名景点“蓝窗”。据此,完成9~10题。
9.形成“蓝窗”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风力侵蚀 B.海浪侵蚀
C.流水侵蚀 D.风化作用
10.马耳他岛上植被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①盐碱化严重 ②大风天数多 ③水热配合差 ④地表土层薄 ⑤缺水现象突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图甲为某内陆地区城镇分布图,图乙为某区域不同海拔人口分布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甲区域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
A.分布在山区地势低洼区 B.临近河流,水源充足地区
C.集中分布在海拔高地区 D.多分布在土壤肥沃地区
12.影响乙区域人口集中分布在海拔0~200米的自然原因是(  )
①地形平坦 ②土壤肥沃 ③农业发达 ④开发历史悠久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3.下列有关人口合理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国土面积是制约人口合理容量的首要因素
B.一定历史阶段,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合理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
C.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的变化不影响人口合理容量
D.科技发展水平是制约人口合理容量的首要因素
14.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H市城市地域结构主要是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
B.市区的工厂外迁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和保护环境
C.住宅区内只有住宅用地
D.市中心商业用地付租能力最低
读漫画,完成15~16题。
15.漫画所反映的城市问题是(  )
A.建筑物密集,绿地面积小
B.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
C.热岛效应显著,城区温度较高
D.土地面积小,用地紧张
16.解决漫画所示城市问题的合理措施是(  )
A.建设卫星城,分散城区的人口和工业
B.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削弱城市热岛效应
C.研制新型制冷设备,减少氟氯烃化合物排放
D.建设新城区,扩大城市规模
读我国水稻优势种植区分布图(见下图),完成17~18题。
17.我国水稻优势种植区的共同优势区位条件是(  )
A.地形平坦 B.雨热同期
C.植被丰富 D.市场广阔
18.近三十年来,东北稻米种植界线不断向北推移,主要原因有(  )
①气候变暖 ②科技进步 ③劳动力向北迁移 ④南水北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于我国“十三五”时期和更长时期的发展,逐步明确了“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据此,完成19~20题。
19.长江经济带要依托黄金水道发展,是因为长江运能大、成本低、能耗少,可发展江海联运和干支直达运输。影响长江运能大的水文、水系特点是(  )
A.多支流、多峡谷、多湖泊
B.落差大、含沙量小、不结冰
C.水量大、江阔水深
D.汛期长、多宽而浅的“V”形谷
20.长江中游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三大跨区域城市群支撑之一,该城市群三个中心城市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A.长江航运中心 B.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C.传统工业基地 D.甘蔗、花卉生产基地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0分)
享有“中国蔬菜之乡”盛誉的寿光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传承悠久的历史背景。寿光地区有适合蔬菜种植的自然条件,又是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祥地。在这里,国际领先的一流技术高度集聚。世界最先进的蔬菜培育、种植、贮运、园艺等方面技术的逐渐引进,使这个地区成为农业高技术的角逐平台。寿光农民引进国外蔬菜品种,引种南方蔬菜品种,改变蔬菜生长周期,改变蔬菜生长状态,使产品的独特性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1)简述寿光发展蔬菜生产的有利区位条件。(10分)
(2)寿光蔬菜盛销全国,甚至出口日本,韩国,其得益于哪些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4分)
(3)寿光与海南岛相比,在蔬菜生产中存在明显劣势的自然条件是什么?寿光是如何克服这一问题发展蔬菜生产的?(6分)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0分)
材料一 在“中国太阳城”德州,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无处不在,低碳经济悄然融入百姓生活,如图示意德州的全国首条接受阳光照射8小时就可以使用7天的长达10 km的太阳能路灯街道。
材料二 如图为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
 
(1)影响我国海南岛与漠河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2分)
(2)根据材料二,描述我国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的总体特征:年太阳总辐射量从________向________呈增大趋势(填方向)。高值中心在________,低值中心在________。(8分)
(3)纬度大致相当的重庆、拉萨两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拉萨年太阳总辐射量________重庆(填“大于”或“小于”),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4)太阳能在生活中的应用,除了材料中提到的太阳能路灯之
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PAGE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