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数学七年级下册6.4.1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数学七年级下册6.4.1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3-05 21:11: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授课章节 第六章 整式的运算 授课教师
课题 6.4.1 乘法公式——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的形成过程,掌握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会用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2.会用几何图形解释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两个完全相同的二项式的乘法运算引入两数和的完全平方问题,利用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的方法形成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利用多项式的乘法运算与图形解释加以证明,再利用公式解决一些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的探究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
教学难点 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到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及其图形解释.
教学方式 教师引领下的探究式
教学手段 PAD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计算答案:答案:答案:答案:(二)提出问题:在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运算中,我们经常遇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二项式的乘积,即一个二项式的完全平方问题.我们有必要研究两个完全相同的二项式的乘法运算.我们用表示第一项,用表示第二项,研究的运算规律,即怎样由、来表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主要内容: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板书课题) 学生作答.思考自己的解题过程是否规范?计算的依据是什么?要注意哪些问题?学生思考 温故知新,在练习过程中使学生感受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从平板角度考虑:教师对学生的典型作答进行拍照,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针对性讲解,强调易错知识点)提出研究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的必要性.
二、探索新知尝试发现 (一)观察等式、得出猜想 问题1:观察上述练习中的2、3、4.(1)从这三个等式中你发现了什么运算规律 (2)你是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的?(3)写出你的猜想.用PAD展示2、3、4三个等式.教师参与到小组讨论之中,统一看法. 通过学生观察等式、自主探究、组内进行合作交流,发现共性规律.得出式子左边是两个数的和的平方,右边是三项式,其中两项是左边二项式中两项的平方,另一项是左边二项式中两项乘积的2倍.+号连接.得到,猜想:. 通过教师引领下的合作探究,经历从特殊到一般认识规律的过程.
(二)证明猜想、得到公式 观察、归纳、猜想得到的结果,还需进行严格的推理和证明.问题2:如何从数和形两个角度证明猜想呢?预设1:利用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得到公式.预设2:利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问题3:原有一块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实验田,因要种植四种不同的新品种,故需要将其边长增加b米,形成四块实验田.(1)请你拖动四块实验田拼成扩大后的正方形实验田;(2)并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表示扩大后正方形实验田的面积;(3)写出你的结论.得出结论: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文字语言:两数和的平方,等于它们平方的和,加上它们的积的2倍.记忆小口诀:首平方,尾平方,2倍首尾乘积放中央,+号连接.剖析公式、发现本质:1.两数和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点:(1)左边是两数和的完全平方;(2)右边的积有三项,其中两项是左边二项式中两项的平方,另一项是左边二项式中两项乘积的2倍;2.符号:+连接;3.字母a,b的含义:字母a,b可以代表数字,也可以代表单项式、多项式. 学生证明学生通过拼图实验,证明 通过公式的证明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用形来解决数的意识.通过文字语言表达公式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从平板角度考虑:平板电脑主观同时推送问题2、3.学生从数和形两个角度证明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问题3给出两块边长分别为a、b的正方形实验田,两块长为a宽b的实验田,学生通过拖动这四块实验田,拼成边长为a+b的正方形实验田的拼图实践,并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表示扩大后正方形试验田的总面积.进而从形的角度证明出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图也是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解释.)通过剖析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认清公式的结构特征,有利于学生记忆公式,体验公式的简洁美.从而抓住公式的本质,掌握公式、运用公式.
三、公式应用、加深理解 例1 判断下列各式的正误,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 )答案: ×( )答案: ×( )答案: ×( )答案: √ 学生作答,提交后自主查看答案,思考错因. 加深学生对公式结构的理解,进一步掌握公式.(4)的证明方法很多,可以从左向右证,体现逆向思维,但学生初学公式,相对难想.也可从右向左证,体现学生处理方式的灵活性.(从平板角度考虑:平板电脑客观,根据反馈,教师有选择地强调易错点,并进行针对性讲解)
例2 利用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教师从学生的作品中,发现问题,强调公式的结构特点. 学生作答,拍照上传,互评. 巩固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体会“换元”思想,体会字母a、b可以是数,也可以是式,加深对字母含义广泛性的理解.(从平板角度考虑:快速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师生共同纠正,认清公式的本质特征.)
例3 做游戏:比一比谁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下列填空.答案:3答案:,,答案:,答案:7,4此例题为备选题,留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 学生作答,提交后自主查看答案,可以查看其他同学做的情况,点赞或批注. 从正反两方面灵活运用两数和的完全公式,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从平板角度考虑:把例2(2)、例3作为一个组合任务,主观推送给学生,要求必需完成例2(2),互评、改正后,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例3.体现分层教学.通过例3的解决使学生认清公式的本质特征.)
勇敢挑战:计算预设1:预设2:预设3: 学生作答,挑战自我. 在灵活使用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中,加强学生对公式的把握,培养学生把问题转化为公式的能力,同时通过题目的解决得到两数差的完全平方公式:,进而得到完全平方公式,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课堂小结、凝练提升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1.知识角度: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 2.首平方,尾平方,2倍首尾乘积放中央,+号连接.3. 思想方法角度: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识规律的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化归思想 学生小结 通过教师引领下的反思与小结,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思想方法的理解与掌握,明确所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必做作业:全品作业:P53—P54 1、2、7、8(1)(3)(5)、9、11、14 P55 4(1)(2)选做作业:计算 分层作业,既面向全体学生,又给基础较好的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