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设计
课题 别致的小花瓶 教学年级 三年级 课时安排 1
课业类型 造型·表现 授课教师
教材分析 《别致的小花瓶》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三年级下册第8课教材内容,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陶艺系列课程中的一课。 在陶泥课《捏泥巴》一课中,学生对陶泥的材质属性有了一定的了解,练习了简单的泥塑成型技法——捏、压、揉、搓等基本捏塑方法,本课将进一步学习如何运用陶泥条成型的方法富有创意地设计制作不同风格、不同美感的陶艺花瓶。 了解陶艺花瓶在生活中美化环境所起到的作用,通过三方面开阔学生视野:(一)造型别致的艺术陶艺花瓶; 欣赏教师陶艺作品微视频和教师示范微课了解陶艺花瓶的制作过程; 学生创作的赋予童真童趣、质朴、独具匠心、灵感与美感兼具的陶艺花瓶作品欣赏。
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手工创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对陶艺技法的初步掌握,更加深了在作品中张扬个性,展示与众不同的自身能力,但由于他们对陶泥这种材质塑形的掌控能力还达不到随心所欲的程度,会影响教学预期效果,教师教学时可通过直观的视频欣赏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并通过动手实践,体会陶泥创作的乐趣,充分挖掘学生别具一格的创意,使得小花瓶的造型更能体现“别致”的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运用泥条成型或其它盘、基本型组合等方法,设计并创作色彩搭配合理、造型独特、富有美感的陶艺小花瓶。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欣赏、探究、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运用讨论、探索、尝试运用压、捏、揉、搓等方法创作出创意新颖的陶艺小花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美化生活环境,在环保理念的推动下,利废为宝,运用掌握的方法,体验陶艺制作的乐趣,爱生活,向美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不同的成型方法,创作一个新颖美观的陶艺小花瓶。
教学难点 花瓶造型和装饰富有特点,美观别致。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课前准备 激趣导入 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闻一闻,捏一捏手中的材质,然后告诉老师,新朋友有什么特点。 看看老师变个戏法,快速捏出一个小豌豆,改变了它原来的形状。 学生实践,捏玩手中的材质,复习以前学习过的简单的泥塑技法。 引起学生学习新内容的欲望,在复习与体验中感受陶泥的乐趣,引出下个环节。
体验探究陶泥特点 教师提问:通过体验玩陶泥,它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可塑性强,可随心所欲捏成型。 学生答:可以改变陶泥的形状,做出任何想要的基本型。 对陶泥的性质了解熟悉,为创作成型作品——小花瓶做准备工作。
追古文化 鉴赏今作 1.教师:出示课件:古代劳动人民的实用艺术品,表现生活中发生的故事,有情节、有人物和动物的花纹,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珍宝。 2.课件出示现代陶艺花瓶,教师陶艺花瓶作品。请同学们欣赏艺术品的同时,我们本节课就学习用陶泥做别致的小花瓶(出示课题)。 学生:陶艺花瓶颜色或质朴,或艳丽,或造型美观。 通过观赏古今陶艺作品,感受陶器和陶艺花瓶的质朴和感性的美。
自主探究 思考创意 教师:根据自己的设计和动手能力,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制作方法(分层次教学)。 1.想一想,画一画,设计一个你喜欢的花瓶的形状,注意把花瓶的结构表现得完整和美观。 2.利用环保理念,把废旧酒瓶、化妆品瓶再利用,在现有的瓶身上设计花瓶花纹和图案。 学生动手设计花瓶图案及装饰部分的造型。 学生在设计意图准备充分的前提下,保证了动手制作的高效和成功率。 通过分层次教学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审美和动手能力变为可能,能力强的学生在设计和制作环节都得到锻炼,能力较弱的学生不必纠结在花瓶的外形上,依据现有瓶身,做好装饰的设计和制作就好,使得学生的优点和能力得到最大发挥。
观察思考 直观演示 1.分类出示花瓶作品,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几类花瓶制作的特点,都运用了哪些手法成型和装饰的。 2.教师微课演示陶艺花瓶的制作步骤: 构思。 制作瓶底。 采用盘的手法制作瓶身。 小组观察、讨论: 1.泥条盘筑而成。 2.平铺做好的陶泥色块在废旧的瓶子上。 通过观看教师微课,体会创作过程。 通过直观了解陶泥花瓶的制作过程,自主探究具体手法,小组讨论方式,在体验中解决教学重点。 在欣赏和思考中提升学生鉴赏和审美的能力,在动手实践中寻找材质与创意带来的乐趣。
欣赏设计 技法创造 欣赏学生创意满满的陶艺花瓶,提出问题:这些作品是怎样做到新颖与别致的? 教师演示装饰方法:造型独特的外形,装饰图案和纹样设计巧妙,制作精美生动,赋予作品动感和个人情感。 学生探讨:在花瓶的外形的独创和装饰上有自己的想法并付诸实践,体验中实现小小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通过欣赏学生作品,体会泥塑方法和装饰的巧妙手法。 教师直观演示解决教学的难点。
艺术实践 实践要求: 1.运用学到的方法,设计制作一个造型别致新颖的小花瓶 2.四个人一个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一件作品。 教师在巡回指导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学生不易解决的地方给予技术支持,发现共性问题,统一解决,节省时间。 学生或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艺术实践活动(小组合作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因人所长分配任务,保证实践的质量和达到教学要求)。 实践中师生互动积极,创造性地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会制作陶艺花瓶的同时,掌握陶泥制作的多种方法,会举一反三,为以后的陶艺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展示评价 课堂总结 教师利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学生作品,每个人手中都有象征奖励的小图片,教师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 教师:你对自己的作品最满意的地方是哪部分?你是怎么做的,让同学们学习你的做法。 你对其他同学的作品最欣赏的是哪些作品?欣赏作品的造型独特,还是装饰的色彩搭配合理,还是作品的创意打动你? 师评:分成三个层次 1.能自己单独做出小花瓶的同学值得鼓励,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装饰上花些心思,下一个作品会生动有趣。 2.花瓶造型独特的同学,装饰花纹和图案在精美些,无疑,你离艺术大师越来越近。 制作了新颖别致小花瓶的同学,发挥你的创新精神,更多的艺术创意新颖的作品会让你更热爱设计和制作陶艺作品,期待将来的艺术大师就是你们中间的你和他(她)。 同学们的作品都体现了“别致”的特点,摆在你的书桌上,赏心悦目,让你的生活环境充满艺术气息,增添生活的情趣,愉悦心情,以后,会有更多的艺术品等待你们去创造,让我们期待下一次的创作。 1.学生自我介绍作品,创意和做法供同学借鉴和学习。 2.自我感觉不足之处,造型可以不这样保守和呆板,可以使造型更活泼或拟人化。 3.对以后陶艺作品制作的小探讨,小妙。,在提倡使用环保材质的同时,利废为宝应该成为一种坚持的理念。 学生在学会表达自我思想、个性张扬的同时,对其他同学的欣赏和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人生观教育,学会谦虚和自信,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以宽容平和的心态与人相处是教育的本真,在美术学科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高雅爱好的崇尚,是素质教育的最佳诠释。
拓展延伸 教师:今天,我们用聪明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创作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你能用我们学会的方法,做出你最想表现,最喜欢的作品,去装饰你和家人的生活吗?我相信你们都能爱上陶艺,能在课余把有限的时间用在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上,希望,艺术始终伴随你的生活。 学生再次欣赏精美的陶艺作品,发表自己的感想,在生活中,有许多艺术品可以美化生活,增添生活情趣。 艺术与生活从古至今都是息息相关的,没有艺术的生活会变得了无情趣,灰暗呆板。 艺术给了生活无限的活力和憧憬,对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是一个人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