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5 17:06: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一曲箜篌,浮生悲欢
李凭箜篌引
解题
人名
乐器
文体





文化常识:
古乐府旧题
行,吟,引,歌
《琵琶行》
《梦游天姥吟留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李凭箜篌引》
整体感知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一次怎样的再现
一种怎样的情感
一首怎样的乐曲
学习目标
江娥啼竹素女愁
“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
--《述异记》
诗中神仙、典故
江娥啼竹素女愁
诗中神仙、典故
"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
--《汉书 郊祀志上》
女娲炼石补天处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淮南子》
诗中神仙、典故
诗中神仙、典故
梦入神山教神妪
“永嘉中,有神现兖州,自称樊道基。有妪号成夫人。夫人好音乐,能弹箜篌,闻人弦歌,辄便起舞。”
--《搜神记》
吴质不眠倚桂树
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二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酉阳杂俎》
诗中神仙、典故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翻译诗歌
吴丝蜀桐:吴地之丝,蜀地之桐。此指制作箜篌的材料。
张:调好弦,准备调奏。
高秋:指弹奏时间。这句说在深秋天气弹奏起箜篌。
空山:此句言山中的行云因听到李凭弹奏的箜篌声而凝定不动了。
中国:即国之中央,意谓在京城。
芙蓉泣露、香兰笑:形容乐声时而低回,时而轻快。
十二门:长安城东西南北每一面各三门,共十二门,故言。这句是说清冷的乐声使人觉得长安城沉浸在寒光之中。
二十三丝:竖箜篌,二十三弦。
紫皇:道教称天上最尊的神为“紫皇”。这里用来指皇帝。
逗,引。
露脚:露珠下滴的形象说法。
寒兔:指秋月,传说月中有玉兔,故称。
昆山玉碎
凤凰叫
清脆激越
空灵哀婉
悲切感人
清丽明快
一段怎样的音乐
芙蓉泣露
香兰笑
比喻
拟人
通感
以声写声
以形写声
一次怎样的再现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
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
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
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
露脚斜飞湿寒兔。
瘦蛟舞
玉兔呆
江娥啼
素女愁
紫皇动
女娲迷
神妪慕
吴质痴
浮云凝滞
蓉泣兰笑
老鱼跳
以形写声
玉碎凤叫
蓉泣兰笑
正面描写
侧面烘托
(比喻、拟人、通感、用典、想象、夸张、借代)
借代,以箜篌衬人
一种怎样的情感
李贺,字长吉,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一种怎样的情感
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后裔
“李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变如素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新唐书·列传·李贺》
蛾鬟醉眼拜诸宗,
为谒皇孙请曹植。
--李贺
李贺因为父亲名为“李晋肃”,被诬告“晋”字和进士的“进”同音,需要避“家讳”。
怀才不遇,悲愁多病,27岁抑郁而终
南园十三首
李贺
……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
“诚然,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何人来懂?
听众
一种怎样的情感
李贺借李凭的音乐所表现的则是一种“怀才不遇”和“知音难觅”的苦闷。
借李凭和他的音乐来承载自己渴求理解、渴望被重用的人生愿望与理想。
斯人已逝,诗篇长存,音乐常新!李贺以敏感的诗心,以不可思议的生花妙笔,让大唐音乐永远回荡在伟大不朽的唐诗中了。
那么让我们也锤炼一颗敏感的诗心,学习大师们的笔法,不断去描摹你我心仪的音乐,不断去描摹你我多彩的生活,使之永远潺潺于笔下,脉脉在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