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澄江一高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澄江一高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06 20:29: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澄江一高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
化学
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等信息
2.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
一、单选题(共25小题)
1. 根据反应:O2+2H2S===2S↓+2H2O,Na2S+I2===2NaI+S↓,4NaI+O2+2H2SO4===2I2+2Na2SO4+2H2O,判断下列物质的氧化性强弱,正确的是(  )
A. O2>I2>S B. H2S>NaI>H2O C. S>I2>O2 D. H2O>NaI>H2S
2. 下图是用点滴板探究氨气的性质。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后,立即用培养皿罩住整个点滴板。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答案A B. 答案B C. 答案C D. 答案D
3. 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B. C. D.
4. (2021·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高一上期中)如图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正确的是(  )
A. 答案A  B. 答案B  C. 答案C  D. 答案D
5. 发射卫星的运载火箭,其推进剂引燃后发生剧烈反应,产生的大量高温气体从火箭尾部喷出。引燃后产生的高温气体主要是CO2、H2O、N2、NO,这些气体均为无色,但在卫星发射现场看到火箭喷出大量红烟。产生红烟的原因是 (  )
A. 高温下N2遇空气生成NO2 B. NO遇空气生成NO2
C. CO2与NO反应生成CO和NO2 D. NO与H2O反应生成H2和NO2
6. (2021·安徽省桐城市重点中学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6O2、18O2互为同位素 B. H、H、H三种核素的化学性质不同
C. 14N、14C两种核素的中子数相同,质子数不同 D. 白磷与红磷是磷元素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7. 下列各组元素中,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原子序数递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也递增的是(  )
A. C、N、O、F B. Na、Be、B、C
C. P、S、Cl、Ar D. Na、Mg、Al、Si
8. 将CO2通入100 mL 1 mol·L-1的NaOH溶液中恰好反应生成正盐,则需要CO2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为(  )
A. 0.56 L B. 1.12 L C. 2.24 L D. 无法计算
9. X、Y、Z为短周期元素,X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内层电子总数少4,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X肯定为碱金属元素 B. Y、Z两元素形成的共价化合物熔点较低
C. X、Y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可能为离子化合物 D. 稳定性:Y的氢化物>Z的氢化物
10. 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测定的锑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1.760,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国际新标准。已知锑有两种以上天然同位素,则121.760是(  )
A. 按照锑的各种天然同位素的质量数与这些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
B. 按照锑的各种天然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这些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
C. 一个锑原子的质量与12C原子质量的的比值
D. 锑元素的质量与12C原子质量的的比值
11. 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使无色酚酞溶液呈红色的溶液中:Na+、K+、、
B. 无色透明的溶液中:Cu2+、K+、、
C. 含有大量Ba(NO3)2的溶液中:Mg2+、、、Cl-
D. 使紫色石蕊溶液呈红色的溶液中:Na+、K+、、
12. 在下列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阳离子总物质的量明显减少的溶液是(  )
A. CuCl2溶液 B. NaOH溶液 C. HCl溶液 D. AlCl3溶液
13. 科学家提出“硅是未来的石油”,制备粗硅的反应为:SiO2+2CSi+nC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化学方程式中n=1 B. 反应中碳作还原剂
C. 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发生变化 D. 2个碳原子反应时失去8个电子
14. 下列各组离子能在呈酸性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Ba2+、Na+、、 B. Mg2+、Cl-、Al3+、
C. K+、OH-、、 D. 、Na+、Fe3+、
15. 同一还原剂与多种氧化剂在一起时,先与氧化性强的粒子反应,待氧化性强的反应完后,再与氧化性弱的反应,称为反应先后规律。已知氧化性:Fe3+>Cu2+,在溶有Fe2(SO4)3和CuSO4的溶液中加入铁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若铁粉有剩余,则不溶物中一定有铜
B. 若铁粉有剩余,则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只有Fe2+
C. 若铁粉无剩余,且溶液中有Cu2+,则溶液中一定无Fe3+
D. 若铁粉无剩余,且溶液中无Cu2+,则溶液中一定有Fe2+,一定无Fe3+
16. 适度饮水有益于健康,但过量饮水使体内电解质浓度过低,导致生理紊乱而引起“水中毒”,下列属于人体内常见电解质的是(  )
A. 二氧化碳 B. 氯化钠 C. 硫酸钡 D. 葡萄糖
17. 已知下列三个离子反应方程式如下,则氧化性最弱的粒子是(  )
①X2++Y===X+Y2+
②Y2++W===W2++Y
③W2++Z===Z2++W
A. X2+ B. Y2+ C. W2+ D. Z2+
18. 如图所示,两个连通容器用活塞分开,左右两室(容积相同)各充入一定量NO和O2,且恰好使两容器内气体密度相同。打开活塞,使NO与O2充分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不考虑NO2转化为N2O4)(  )
A. 开始时左右两室分子数相同 B. 反应前后NO室压强相同
C. 最终容器内气体密度与原来相同 D. 最终容器内无O2存在
19. 试管内壁附着下列物质,不能用稀盐酸浸泡而除去的是(  )
A. 盛石灰水后留下的白色固体 B. 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留下的红褐色固体
C. 用足量氢气还原氧化铜留下的红色物质 D. 用足量CO还原氧化铁后留下的黑色物质
20. 将13.6 g Cu和Cu2O组成的混合物加入250 mL一定浓度的稀硝酸中,固体完全溶解生成Cu(NO3)2和NO。向所得溶液中加入1.0 L 0.5 mol·L-1的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9.6 g,此时溶液呈中性,且金属离子沉淀完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固体混合物中,Cu和Cu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 原稀硝酸的浓度为1.3 mol·L-1
C. 产生的NO的体积为2.24 L
D. Cu、Cu2O与硝酸反应剩余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21. X、Y、Z、W、M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X、Y、Z、W是短周期元素中的四种非金属元素,X元素的原子形成的离子就是一个质子;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Z、W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位置,它们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M元素的原子是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Z、W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都是共价化合物
B. 简单离子的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M>Y>Z>W
C. 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顺序:Y>Z>W
D. M2W2既含有离子键,也含有非极性键
22.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铁与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
B. 铁片与氯化铜溶液反应:Fe+Cu2+===Cu+Fe2+
C. 氢氧化镁溶于盐酸:Mg(OH)2+H+===Mg2++H2O
D. Cu(OH)2与稀硫酸反应:Cu2++2OH-+2H++===H2O+CuSO4
23. 下列有关元素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 第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最高正价从+1递增到+7
B. 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半径越大,越容易失去电子,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
C. 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的元素一定位于第二周期
D. 碱金属元素是指第ⅠA族的所有元素
24. 下列物质中只含有共价键的是(  )
A. NaCl、HCl、H2O、NaOH B. Cl2、Na2S、HCl、SO2
C. HBr、CO2、H2O、CS2 D. Na2O2、H2O2、H2O、O3
25. 下列有关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化学键是相邻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B. 化学键是相邻分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C. 化学键只存在于分子之间 D. 化学键只存在于离子之间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0分)
26. 将适量的蔗糖(C12H22O11)放入烧杯,滴入几滴水,搅拌均匀,然后加入适量的浓硫酸。可观察到固体变黑,片刻后,黑色物质急剧膨胀,同时产生大量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大量的热。(如下图所示)
(1)固体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__________性(填“吸水”“脱水”或“强氧化”)。
(2)确定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成分。
①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溶液褪色,加热,颜色恢复。说明该气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________(填“能”或 “不能”)证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的原因可用如下化学方程式表示,完成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3)大量燃煤会产生与上述混合气体相同的废气,不仅污染空气还可能导致__________________,请你提出至少一条防治措施__________________。
27. 结合元素周期表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的实线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边界,请在图中用实线补全元素周期表的边界。
(2)表中所列元素,属于短周期元素的有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属于主族元素的有__________________;g元素位于第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i元素位于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
(3)元素f是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元素,请在下边方框中按氦元素的式样写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
28. 某班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铁盐、亚铁盐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取一定量氯化铁、氯化亚铁固体,均配制成0.1 mol·L-1的溶液。在FeCl2溶液中需加入少量铁粉,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组同学取2 mL FeCl2溶液,加入几滴氯水,再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Cl2可将Fe2+氧化。FeCl2溶液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组同学认为甲组的实验不够严谨,该组同学在2 mL FeCl2溶液中先加入0.5 mL煤油,再于液面下依次加入几滴氯水和l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煤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丙组同学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eCl2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出现,并放热,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产生气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某校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是否为NO,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已知NO、NO2能与NaOH溶液反应):
(1)设计装置A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达此目的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完成(1)中的操作后,将装置B中铜丝插入稀硝酸,并微热,观察到装置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注射器F中的空气推入E中,E中的气体变为红棕色,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如图所示:
图中每一方格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其中A、C为无色气体,请填写下列空白:
(1)物质X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C是__________________,F是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A 2.D 3.A 4.B 5.B 6.D 7.D 8.B 9.B 10.B 11.A 12.C 13.B 14.B 15.C 16.B 17.D 18.C 19.C 20.D 21.D 22.B 23.C 24.C 25.A
26.(1)脱水 (2)①SO2②不能 SO2也能使石灰水变浑浊③C+2H2SO4(浓)CO2↑+2SO2↑+2H2(3)酸雨 可在燃煤中加入生石灰脱硫
27.(1)
(2)a、b、c、d、e、f、g a、b、c、d、e、f 三 0 四 ⅡB
(3)三 ⅥA 
28.(1)防止Fe2+被氧化
(2)2Fe2++Cl2===2Fe3++2Cl-
(3)隔绝空气(排除氧气对实验的影响)
(4)H2O2+2Fe2++2H+===2Fe3++2H2O Fe3+催化H2O2分解产生O2
29.(1)利用生成的CO2将装置内的空气赶尽,排除对气体产物观察的干扰 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活塞(或使分液漏斗活塞上的凹槽对准瓶口上的小孔),打开K,当装置C中产生白色浑浊时,关闭K
(2)铜丝上产生气泡,稀硝酸液面上气体仍无色,溶液变为蓝色 3Cu+8H++2NO===3Cu2++2NO↑+4H2O
(3)验证E中的无色气体为NO
(4)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30.(1)(NH4)2CO3(或NH4HCO3) NH3 NO2
(2)2Na2O2+2CO2===2Na2CO3+O2 4NH3+5O24NO+6H2O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