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二高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二高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05 11:17: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广南二高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
物理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等信息
2.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
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 一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达到B点时速度为v,到达C点时的速度为3v,则AB∶BC等于(  )
A. 1∶5 B. 1∶2 C. 1∶3 D. 1∶8
2. 2017年8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正在论证研制的“最高时速4 000公里”高速飞行列车在网络上“刷屏”,被网友称为“飞铁”,也引发了对“北京到上海约半小时”的未来憧憬.已知北京到上海的铁路长度约为1 300公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北京到上海的铁路长度约为1 300公里指的是位移的大小
B. 由题中数据可估算出“飞铁”从北京到上海的平均速度
C. 时速4 000公里,是“飞铁”从北京到上海的平均速率
D. 时速4 000公里,是“飞铁”从北京到上海的最大瞬时速率
3. 在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两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两细绳之间的夹角必须为90°,以便求出合力的大小
B. 用两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结点的位置必须与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时结点的位置重合
C. 若用两只弹簧测力计拉时合力F的图示与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时拉力F′的图示不完全重合,说明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不一定是普遍成立的
D. 同一实验过程中,结点O的位置允许变动
4. 两光滑平板MO、NO构成一具有固定夹角θ0=75°的V形槽,用θ表示NO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如图所示.若球对板NO压力的大小正好等于球所受重力的大小,则下列θ值中正确的是(  )
A. 15° B. 30° C. 45° D. 60°
5. 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情况不可能存在的是(  )
A. 物体具有加速度,而其速度为零 B. 物体加速度减小,但速度在增大
C.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 D. 物体具有沿x轴正方向的加速度和沿x轴负方向的速度
6. 小球以某一较大初速度冲上足够长的光滑斜面,加速度大小为5 m/s2,则小球在沿斜面上滑过程中最后一秒的位移是(  )
A. 2.0 m B. 2.5 m C. 3.0 m D. 3.5 m
7. 一个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是(  )
A. OA B. AB C. BC D. CD
8. 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两个叠放在一起的斜面体A、B,两斜面体形状大小完全相同,质量分别为M、m.如图甲、乙所示,对上面或下面的斜面体施加水平方向的恒力F1、F2,均可使两斜面体相对静止地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两斜面体间的摩擦力为零,则F1与F2之比为(  )
A. M:m B. m:M C. m:(M+m) D. M:(M+m)
9. 国际泳联跳水大奖赛马来西亚站,我国跳水“梦之队”持续神奇表现.如图所示为运动员在男子双人十米台比赛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教练为了研究两人的技术动作,可将两人视为质点
B. 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以运动员为参考系,水面是静止的
C. 其中一人感觉另一人是静止的
D. 观众观看两人比赛时,可将两人视为质点
10. 如图所示的皮带传动装置中,O1是主动轮,O2是从动轮,A、B分别是皮带上与两轮接触的点,C、D分别是两轮边缘与皮带接触的点(为清楚起见,图中将两轮与皮带画得略为分开,而实际上皮带与两轮是紧密接触的).当O1顺时针启动时,若皮带与两轮间不打滑,则A、B、C、D各点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分别是(  )
A. 向上,向下,向下,向上 B. 向下,向上,向上,向下
C. 向上,向上,向下,向下 D. 向下,向下,向上,向上
二、多选题(共4小题)
11. 某汽车正以72 km/h在公路上行驶,为“礼让行人”,若以5 m/s2加速度刹车,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刹车后2 s时的速度大小为10 m/s B. 汽车滑行30 m停下
C. 刹车后5 s时的速度大小为5 m/s D. 刹车后6 s内的位移大小为40 m
12. (多选)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为x=t+0.5t2(m),从t=0时开始计时,t1时它的速度大小为3 m/s,则(  )
A. 物体的加速度a=1 m/s2 B. 物体的加速度a=0.5 m/s2 C. t1=2 s D. t1=4 s
13. 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A、B两点的速度分别为v、7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AB中间位置处的速度为4v B. 在AB中间时刻的速度为4v
C. 前一半位移与后一半位移经过的时间之比为2∶1 D. 前一半时间与后一半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1∶2
14. (多选)某物体做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3 s内的位移比第2 s内的位移大2 m,第4 s内的位移为10 m,则(  )
A. 物体的加速度为2 m/s2 B. 物体的初速度为2 m/s
C. 前3 s内的位移为8 m D. 4 s末的速度为11 m/s
第Ⅱ卷
三、实验题(共2小题)
15. 在进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
(1)图甲、乙所示实验器材是________(选填“计时”“测速”或“测距”)的仪器.其中必须使用4~6 V低压交流电源的是________(选填“甲”或“乙”).
(2)实验得到一条清晰的纸带,图丙所示是截取了其中一段纸带用刻度尺(单位:cm)测量时的情景,其中A、B、C、D、E、F为6个相邻的点迹.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则计数点E所在位置的刻度尺读数为________cm,小车加速过程中E点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
16.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已知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50 Hz,请回答:
(1)除电火花计时器、纸带、重物、铁架台、夹子、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器材中,还必须使用的有________(填选项代号).
A.电压为6 V的交流电源
B.电压为220 V的交流电源
C.刻度尺
D.停表
(2)打出的纸带如图乙所示,可以判断实验时重物连接在纸带的________端.(填“左”或“右”)
(3)根据电火花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可以从纸带上直接测得的物理量是________.
A.加速度 B.速度
C.位移 D.平均速度
(4)已知纸带上记录的点为电火花打点计时器连续打出的点,则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在打C点时重物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所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2.(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四、计算题(共4小题)
17. 某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飞机悬停在距离地面H=224 m的空中,运动员离开飞机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5 s末打开降落伞,到达地面时速度减为v=5 m/s.我们认为从开始打开降落伞直至落地前运动员做匀减速运动,g取10 m/s2,求:
(1)运动员打开降落伞时的速度大小及此时他离地面的高度h;
(2)运动员打开降落伞后的加速度;
(3)运动员此次跳伞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
18. 如图所示的巨型装置具有“世界第一跳楼机”之称.该跳楼机可以用30 s时间将座舱中的乘客送入约120 m的高空.假设座舱从地面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上升,达到最大速度后开始做匀减速运动,到达最高点时速度恰好为零,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的2倍.忽略空气阻力和风力的影响.
(1)求上升过程中座舱平均速度的大小和最大速度;
(2)求加速过程中座舱的加速度;
(3)为确保安全,乘客需双手紧握座舱扶手.若质量为60 kg的乘客握住扶手的力为50 N,求在加速上升时乘客对座舱的作用力大小.
19. 一辆客车在某高速公路上行驶,在经过某直线路段时,司机驾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司机发现其正要通过正前方高山悬崖下的隧道,于是鸣笛,经t1=5 s后听到回声,听到回声后又行驶了t2=10 s,司机第二次鸣笛,又经t3=2 s后听到回声,请根据以上数据判断客车是否超速行驶.(已知此高速路段最高限速为120 km/h,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20. 甲、乙两辆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向右匀速行驶,甲车的速度为v1=16 m/s,乙车的速度为v2=12 m/s,乙车在甲车的前面.当两车相距L=6 m时,两车同时开始刹车,从此时开始计时,甲车以加速度大小为a1=2 m/s2刹车,6 s后立即改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2=1 m/s2.求:
(1)从两车刹车开始计时,甲车第一次追上乙车所用的时间;
(2)两车相遇的次数;
(3)两车速度相等的时间.
1. 【答案】D
2. 【答案】D
3. 【答案】B
4. 【答案】B
5. 【答案】C
6. 【答案】B
7. 【答案】C
8. 【答案】A
9. 【答案】C
10. 【答案】C
11. 【答案】AD
12. 【答案】AC
13. 【答案】BC
14. 【答案】AD
15. 【答案】(1)计时 甲 (2)8.76~8.82 1.27~1.33
16. 【答案】(1)BC (2)左 (3)C (4)1.17 9.75
17. 【解析】(1)运动员离开飞机后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末速度vm=gt1=50 m/s
自由下落的高度h1=gt12=125 m
打开伞时离地面的高度h=H-h1=99 m
(2)运动员打开降落伞后,由位移公式可得vm2-v2=2ah
代入数据可解得a==12.5 m/s2,方向向上.
(3)打开伞后至落地的时间t2==3.6 s
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 m/s≈26 m/s.
18. 【解析】(1)=
=4 m/s
vmax=2
=8 m/s
(2)a1t1=a2(t-t1)
t=10 s
a1=0.8 m/s2
方向:竖直向上
(2)或由图像得:
(3)F-mg=ma1
F=648 N
19. 【解析】设客车的速度为v1,声音的速度为v2,第一次鸣笛时客车离隧道口的距离为x1,第二次鸣笛时客车离隧道口的距离为x2,则有
v2t1=2x1-v1t1 v2t3=2x2-v1t3
又x2=x1-v1(t2+t1)
以上三式联立可得:
v1=≈37.8 m/s≈136 km/h>120 km/h
故客车超速行驶.
20. 【解析】(1)从两车刹车开始计时,设甲车第一次追上乙车所用时间为t1,则有v1t1-a1t12=v2t1-a2t12+L,解得t1=2 s,t2=6 s,所以在t1=2 s时甲第一次追上乙.
(2)当t2=6 s时,甲车的速度大小为v1′=v1=a1t2=4 m/s,
乙车的速度大小为v2′=v2-a2t2=6 m/s,此时乙车追上甲车,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但乙车做减速运动,假设再经Δt后甲追上乙,有v1′·Δt=v2′·Δt-a2(Δt)2,解得Δt=4 s<,此时乙仍在做减速运动,此解成立,
综合以上分析知,甲、乙两车共相遇3次.
(3)设两车第一次速度相等的时间为t3,有v1-a1t3=v2-a2t3,解得t3=4 s,甲车匀速运动的速度为4 m/s,设第二次速度相等的时间为t4,有v1′=v2-a2t4解得t4=8 s.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