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 2.2 同类项与合并同类项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课改版 2.2 同类项与合并同类项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1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3-05 21:25: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同类项与合并同类项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依据2011年版课程标准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会合并同类项。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比较等活动,得到同类项的概念,体会分类的思想;能在多项式中准确判断出同类项,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和分辨能力。(2)在探究、交流和反思中归纳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感受运用类比思想的应用,体验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享受通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2)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由特殊到 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这一认知规律。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应用。 难点:正确判断同类项;准确合并同类项。
问题框架(可选项)
价值问题:面对生活中纷繁复杂的事物你用什么办法进行整理?活动问题:1.哪些事物是同一类?2.怎样对事物进行分类?3.分类之后的事物怎样进行整理?目标问题:1.哪些单项式是同类项?怎样进行判断?2.怎样合并同类项?
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技术应用 时间安排
温故知新 教师出示问题填空:(1) 单项式-5y的系数是_____,次数是_____。(2) 单项式a3b的系数是_____,次数是_____。(3) 单项式 的系数是_____,次数是__ 。(4) 单项式-m2n 的系数是_____,次数是_____。 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口答。 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特别是合并同类项时需要学生准确确定系数。这些问题卡片在后面的识别同类项的环节将继续使用。 单项式卡片 1’
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情境一:情境二: 学生对这些事物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依据。情境一主要针对生活中的事物,情境二让学生联系数学中的事物。 唤醒学生对“分类”这一概念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用数学的眼观看待现实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让直接的生活经验做间接经验学习的支撑,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给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怎样分类?根据什么进行分类?这样分类有怎样的意义和作用?这些问题能帮助学生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 PPt图形卡片 2’
师生合作,探究新知探究新知1:同类项的概念 定义: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巩固练习1:下列各组中,是同类项的打“√”,否则打“Х”。(1)2a2b与2ab2 ( ) (2) 3xy与 ( )(3)-2.1 与 ( ) (4)2a与2ab ( )(5)2x2 与 2y2 ( ) (6)2xy2z3与2z3y2x( )巩固练习2:巩固练习3:教师在彩色图形卡片上书写一个单项式,要求学生写出一个与教师出示的单项式是同类项的单项式。 学生尝试进行分类,积极思考、同伴交流寻找分类的方法。学生按照老师提供的思路进行理顺,发现并总结同类项这个新概念。学生分析思考并口答。一个学生到白板上进行连线,其他同学在学案上书写,及时评价和订正。学生在分类过的彩色图形上用白板笔写出自己的答案,全班共同评价交流。 在前面问题情境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顺利进入到了新知识的探索之中。教师重点关注①学生对所含字母相同的理解。②是否有重视系数而忽略了字母和字母的指数的情况。③对一些同类项的变式能否正确的辨别。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同类项概念,为本节课的应用环节做好铺垫。
改变题型,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一道发散思维训练的题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这个环节既是同类项概念学习成果的展示又是学生在互相观摩评价之中对同类项概念的深度内化。当学生在同类图形上写下同类项的时候,学习的热情更加高涨。 PPt多媒体的书写功能彩色图形卡片 15’
探索新知2: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问题情境:丽丽一家要外出游玩,爸爸、妈妈和丽丽各自选了他们要吃的东西: 爸爸需要2个汉堡,1个苹果,两瓶饮料。妈妈需要2个汉堡,1个苹果,3个草莓,1瓶饮料。丽丽需要1个汉堡,1个苹果,4个草莓,1瓶饮料。丽丽该怎样点餐?尝试探索: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巩固练习:下面是小马虎做的合并同类项,请你帮他查一查 。(1)2x+3x=5x2(2)2x+3y=5xy(3)7x-4x=3(4)3ab-3ab=ab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例题的学习,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和步骤。 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之后,类比研究同类项的合并问题。学生进行合并同类项法则的归纳和总结。同组进行交流,寻找错误原因,思考避免错误的方法。学习合并同类项的书写格式,掌握合并的方法和步骤。 通过这一环节,学生能够感受到同类的事物可以用数学的方法去进行计量和管理,能够为生活和研究提供简便快捷,从而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辨别能力,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程序性的思维习惯,增强条理性,提高正确率。 PPt 15’
反思小结 教师:我们以两相同作为寻找同类项的依据,以合并同类项作为寻找同类项的目的,而合并同类项最终化归成了有理数的加减运算。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往往把未知的内容转化为已知的内容,化繁为简,所以我们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跟随老师的引导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 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的系统,提升数学学习的思想认识和数学学习的能力。 PPt 1’
拓展提高 学生观察、探索、合作交流、验证,寻找解题的方法。 第一个题目能够深化对同类项概念的认识。第二个题目在于深入探索合并同类项的意义,为下一节课学习化简求值奠定基础。 PPt 10’
作业布置 课本80页练习1题,85页习题4题。 达到巩固练习的目的。 1’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体验了生活与数学的关联,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利用多种活动让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探究的过程中,调动学生学生全员参与,乐于探索,主动合作,积极交流分享。教师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及时进行督促、鼓励、表扬,及时反馈展示,从而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良好交流,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
评价量规:在《同类项与合并同类项》一课的教学中,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兴趣浓厚、积极主动,整节课的教学是让学生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获得发展,主要体现在:一、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形成知识系统的主动建构。 《国家教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现代学习心理学也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在本节课中,从学生熟悉的实践经验出发,通过现象挖掘问题的本质,引发学生的新的深入思考,这使得他们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和浓厚兴趣。二、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是提高学生素养的关键。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从知识、方法、经验三个角度出发,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讨论交流,进行有效的数学活动, 归纳总结得出规律。创设情境中的观察与思考,探究过程中的分析与归纳,反思小结中的提炼概括都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特别是把学生的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用经验引领探索,用问题解决促进经验获得,对于学生学习操作类问题能够获得很多的启发。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1.强化数学教学的生活性生活和数学是紧密相连的,数学教学应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背景为载体,抽象出数学本质和模型.本节课充分利用生活实际中的例子来引出分类思想,强化数学生活化的功能。2.在问题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本节课教师引导学生自然、合理地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形成和完善同类项的概念及合并方法,突出数学教学的问题性、自主性和探究性。3.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开展课堂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产生认知冲突,通过合作探究,将数学困惑化解于无形。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将知识的建构权还给孩子,让孩子们在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会学习。
联系实际,
创设情境
联系实际,
创设情境
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讲授新课,巩固练习
新知应用
拓展提升
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