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4课《十五从军征》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4课《十五从军征》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5 16:50:1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24 诗词曲五首
《十五从军征》
【教学目标】
1、诵读并背诵诗歌,了解诗歌大意
2、体会诗歌丰富情感,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十五从军征》一诗中,学生能领会诗歌抒发的悲凉凄苦之情,深刻体会战争与封建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大意
2、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体会战争与封建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2、通过品读和丰富想象,感受诗歌独特的画面美、语言美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中国古代战争频繁,在浩瀚的诗词大海中,有很多讲述战争的诗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战争的乐府诗歌《十五从军征》。
初读感知
这首诗歌中有很多生僻字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
①冢(zhǒng):坟墓 ②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 ③雉(zhì):野鸡 ④旅:野生
⑤舂(chōng)谷:用杵臼捣去谷物的皮壳 ⑥羹(gēng):诗中指菜羹
⑦饴:同“贻”,送给
请同学们齐诵诗歌。再请一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诗歌大意。
明确: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路遇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你看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进出,野鸡在屋梁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再读诗歌
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概括这老兵的一生,你会用哪个字?
明确:悲(苦、惨等也行)
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思考:你从诗歌那些地方看出老兵的悲?
明确:(1)悲在被迫从军。“征”是“由国家召集或收用”,显然这位士兵是被迫参军,首句读来要有沉重之感。
(资料链接:按照汉朝的规定,青年男子二十三岁开始有服兵役的义务,到五十六岁就可退役归田了。但是这些规定都是一纸空文,官方经常征召老弱从军。)
悲在从军漫长。①从“十五岁”到“八十岁”横跨了六十五年之久,期间一直未能回,这样漫长的岁月,没有人能知晓他是如何熬过来的。②问同乡的人家里有谁,说明老兵真的很久没回家,别说家里人怎么样知不知道了,连家里有哪些人都不知道了。
悲在希望落空。“首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是“一遇到同乡就打听家里人”的意思,“首逢”看出老兵归家时的急切,兴奋,一路上可能还会想象家中的情境,但是同乡的回答是亲人早已不在,希望多大,失望就要多大,理想与现实强烈的反差,突出了老兵的悲。
悲在家破人亡。第七到十句对家中场景的描述,描写了一幅荒凉的景象,没有人,只有野兽野草。第十一到十二句写老兵煮了饭,却不知道给谁吃。家人何在?“松柏冢累累”。可以想见,当时老兵当时的内心一定是悲痛异常的。
主人公面临如此深哀巨痛,为什么不是捶胸顿足、抢地呼嚎,而是还有有心情那么细心地将庭院中的谷子捋下来,舂成米,做成饭,将水井边的野菜摘下来煮成羹?
明确:他从失望变成了绝望,绝望中的反常举动,正是老兵心灵遭受毁灭性打击的独特反应,更加真实。老兵曾多次想象过自己给家人做饭的场景,当面对家人都已死去的现实的时候,他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只是木然地进行着在幻想中重复过多少次的程序:捋谷,舂米,摘菜,熬羹,做饭,直到喊人吃饭了,才发现这一切都是幻觉。最后只能“出门向东看,泪落沾我衣”。
老兵“出门向东看”,他在看什么呢?
资料链接:①古人认为人死后魂魄归于泰山,泰山在山东境内,有“东岳”之称。
②东门在当时是参军的招募处所。
③我国古代扩张最迅速的当属西征,既然是向西,那么东望故乡已然成为一个习惯。
明确:在“看”中回忆着家人尚在的美好时光;在“看”中慨叹着家破人亡的惨状;在“看”中想念着战场上厮杀搏斗的艰苦困境;在“看”中回顾着漫漫归途中的颠沛流离……
作者借这么一个八十岁老兵回家的经历告诉我们什么呢?
明确: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作业布置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叙事诗,试发挥想象,扩充细节,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板书设计
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
悲:被迫从军
从军漫长
希望落空
家破人亡
希望——失望——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