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

文档属性

名称 石壕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19 18:02: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石 壕 吏杜甫杜甫他是谁?他的诗多沉郁顿挫他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尊称他为“诗
圣”。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满眼河山
 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
 草
堂尤是杜陵春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遭受安史之乱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河阳一带又骚动起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著名的“三吏”“三别”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成的。其中,《石壕吏》因构思巧妙、情节生动而流传最广,最为著名。 写作背景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石壕吏诗歌朗读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读出感情朗读要求 吏: 逾:
邺: 戍:
咽: 妪 :
泣: lìyúyèshùyèyùqì请读准下面的字音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石壕吏解释词语 投:投宿
逾:越过一何:多么前致词:
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新:最近偷生: 苟且活着已:停止
这里引申为完结无完裙: 没有完整的衣服
裙, 这里泛指衣服应: 应征犹得: 还能够幽咽: 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想一想 文章开头四句是故事的发生,哪
一句预示有一场灾难降临?有吏夜捉人想一想在这里老翁、老妇分别
有怎样的举动?全篇围绕哪两个字展开的?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捉 人想一想哪几个词写出了差役怒呼、
老妇哭啼的情景?呼 怒 啼 苦赏析1:本诗中不说征兵、点兵、招兵,而说“捉人”已于如实描绘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再用一个“夜”字作“捉”的时间状语含义就更丰富了。赏析2:  本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运用了“藏问于答”,如“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双方的矛盾,但并没明写吏的蛮横凶暴,而是从老妇的致词中暗示出来。复述故事合作探究 1.诗人同情老妇人的遭遇,为何始终一言不发,做一个旁观者,难道他不该上前去义正辞严地指责官吏吗?你如何看待?石壕吏为什么不抓杜甫?
2.“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中“如”字用得很含蓄,假如没有人哭,作者为何有此感受?假如有人在哭,那么会是谁在哭?
高潮从吏归与翁别发展开端结局小结并板书气氛恐怖处境凄苦苦难深重情景凄凉石壕吏拓展训练  在我国的古典诗歌中,藏问于答、从答见问的例子并不罕见。例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提示]石壕吏和老妇人是诗中的主要人物,要立于善于运用想像来刻画他们各自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还要补充一些事实上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故事情节。
作业 阅读杜甫“三吏”“三别”的另外五篇文章,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
《无家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