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节 生态系统概述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
3.通过对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理解各种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概念,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归纳主要生态类型的分布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对比判断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生态类型的分布与特点,渗透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以及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辩证观点的教育;通过归纳生态系统概念、了解不同生态类型的分布与特点的教学,渗透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辩证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是本小节的学习重点,对于初中学生,生态系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分析一个具体生态系统中各类生物的相互关系。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总结生态系统的概念。对于生态系统的概念特别要强调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环境包括所有生态因素,即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教学中要强调生物因素以及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但对于生态系统中的无机环境所包含的非生物因素及其作用也不能忽略。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教材P71[生活在凯巴森林中的各种生物],在了解了图中各种生物相互关系后,引导学生分析生物的生存还需要什么条件?这些条件对生物生存有什么影响?通过学习,建立生态系统是生物个体生存的最基本的环境,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是生物生存的必须条件的观点。
关于生态系统的组成,仍然可以以教材P71[生活在凯巴森林中的各种生物]的森林生态系统为例,对图中各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认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和建立在营养关系基础上生物之间的联系——食物链、食物网。
2.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的作用是本节中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重点在于说明生产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其他各种生物的生存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则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分解者分解动植物的尸体,促进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
。
情景
引入
播放
录音
讲述
;
由此
看来
,
生物与环境是
一个
统一的整
体
。
那么
,生物与环境有怎样的
联系
呢?
是
怎样
成为
一个整体的呢
/
)(二)、分析图片,认识生态系统
(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
。
组织“分析森林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 2、进行分析与讨论,认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
境”的活动: 及其环境的关系,并回答:
(1)根据各种生物生活的特点,可以将 (1)分为三类:植物、动物、大型真菌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分为哪几种类型?
(2)除了图中表示的生物,在生态系统 (2)存在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中还会存在什么类型的生物?
(3)动物的生存需要什么条件? (3)需要食物、水分、空气以及适宜的温度
等条件。
(4)为保证各种生物的存在,生态系统 (4)还要有各种生物和各种养料等物质。
中还应具有什么条件?
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分析 3、阅读课本的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作用。
(1)一个生态系统是由哪两个部分组成 (1)生物和非生物环境。
的?分别有哪些? 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
非生物:阳光、空气、水分、温度、土壤等
(2)为什么说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 (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来制造有机物,
生产者? 为其他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
(3)为什么动物是消费者? (3)动物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消费有机物。
(4)作为分解者的细菌、真菌的主要作 (4)分解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将其转化为
用是什么?物 无机物,供给绿色植物再利用。
(5)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环境的作用是什 (5)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等条件。
么?
观察图片,讨论、分析生态系统中各 4、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
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并提问:生态系统 紧密联系的,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中能否缺少某一组成成分?
)
(
1、阅读、
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的整体。
3、观察图片,认识到生态系统统资料,说明生态
。
)
《三》、生态系统的组成
(三)、本课总结:
通过对凯巴森林这一具体生态系统的介绍,认识了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范围及生态系统的类型;通过分析活动促进了学生对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认识,并在活动中认识到各成分所具有的地位及作用。
课堂练习:教材P7 0页 思考与练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