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评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评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5 21:44: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评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
一、根据语境,写出正确的词语。(14分)
1.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的chū xún( )结束。春节是美食节,jiǎo zi( )、年糕、元宵,不一而足;春节时喜庆节,贴对联,走亲戚,逛庙会,其乐融融;春节更是孩子们的喜乐节,放biān pào( ),放fēng zheng( ),买zá bàn( )儿,喜气洋洋。
2.提到腊八粥,我的嘴里就有一种tián nì( )的感觉,够yàn( )三口以上的唾沫了。熬粥时,需要不停地jiǎo huo( ),直到nóng chóu( )了,lì zi( )稀烂,饭豆zhǒng zhàng( ),颜色变成shēn hè( )色,就可以dà chí( )地朝嘴里sāiguàn( )了。
二、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6分)
万象更新(gēng gèng) 纤纤素手(qiān xiān) 含情脉脉(mài mò)
响彻(chè qiè) 背景(bēi bèi) 嘟囔(nang nong)
三、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 )里。。(4分)
1.张灯结彩( ) A.使合拢的东西分开 B.陈设,铺排 C.商店开业
2.灯火通宵( ) A.没有堵塞,可以穿过 B.连接,相来往 C.整个,全部
3.哄堂大笑( ) A.用假话或手段骗人 B.吵闹,开玩笑 C.许多人同时发出声音
4.随心所欲( ) A.欲望B.想要,希望 C.将要
四、在下面句子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8分)
1.( )我听不懂他在唱什么,( )在这样的夜里竟能听到如此热烈激昂的歌唱,我不由得惊奇进而肃然起敬了。
2.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 )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 )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3.藏族人民( )看到铁索桥,( )会想起藏戏的开山鼻祖——唐东杰布。
4.( )现在的生活水平很高,( )每到腊月里还是想喝妈妈熬的腊八粥。
五、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中的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民俗___,___。在文字出现以前,民俗靠话语口口相传,有了___,便有了___。文艺张扬民俗,民俗在不断的社会历史变革中的大道重塑和创新。这样看来,___是一个问题,__更是一个问题。
①是地域文化的沉积②探讨文艺话语保护和传承民俗③文字记载和文艺话语载
体④承载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和文化精深⑤寻找文艺介入民俗的有效切入点
⑥生动鲜活、历久不衰的生命力
A. ①④⑤⑥②③ B. ④①⑥②③⑤ C. ①④③⑥②⑤D . ④①②⑤⑥③
六、下列诗句不是描写传统节日的是( )(2分)
A.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B.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C.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D.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七、课本知识回顾。(12分)
1.“终日不成章,________。________,相去复几许。”这首诗选自________。
2.“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_。”其中“地白”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我还积累了一首写中秋节的古诗,我能写出其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
3.你的好朋友学习不努力,请你用《长歌行》中的名句劝一下他:________,________!
4.联系课文,判断下面说话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在腊月的下旬就开始了。( )
(2)在藏戏里,善者的面具是白色的,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 )
(3)喝腊八粥是北京独有的习俗。( )
八、综合实践。(5分)
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是传统的农历新年。每到春节,祖国各地张灯结彩,迎春接福。让我们走进春节,看看春节的习俗吧。
1.不同地区的年夜饭各有不同。北方有吃饺子的传统,饺子谐音“交子”,有“更岁交子、吉祥如意”的寓意;南方一些地区春节讲究吃年糕,象征着________;在江苏、上海等地区,春节有吃汤圆的习俗,汤圆寓意_________。(填四字词语)
2.把下面的春联补充完整。
一百八声钟响 一呼百应八方和 五十六朵花开 _______
A.五颜六色春满园 B.五湖四海来相会 C.五光十色六合春
3.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人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手机,本该是春节团聚,尽享团圆之乐的好时光,很多人却整天拿着手机发微信、刷微博。对此,有人说:“现在的年味儿越来越淡了。”对这种现象你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理解。(17分)
(一)北京的春节(节选)(8分)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顾及。到了初五初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1.选文中说“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表现在哪些方面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选文第3自然段中,关于过春节作者列举了哪些人的活动 作者这样选材,你有什么看法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节贴春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请你在横线上写出自己积累的一副春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看秦腔(9分)
我曾经在西府走动了两个秋冬,所到之处,村村都有戏班,人人都会清唱。在黎明或者黄昏的时分,一个人独独地到田野里去,远远看着天幕下一个一个山包一样隆起的十三个朝代帝王的陵墓,细细辨认着田埂上、荒草中那一截一截汉唐时期石碑上的残字,高高的土屋上的窗口里就飘出一阵悠扬的二胡声,几声雄壮的秦腔叫板,我就痴呆了,猛然发现了自己心胸中一股强硬的气魄随同着胳膊上的肌肉疙瘩一起产生了。
每到农闲的夜里,村里就常听到几声锣响:戏班排演开始了。演员们都集合起来,到古庙里去。秦川的风俗;父和子不能不有其序,兄与弟媳无正事不能多言。但是一到台上,秦腔面前人人平等,兄可以拜弟媳为帅为将,子可以将老父绳绑索捆。
戏排成了,全村振奋,扳着指头盼那上演日期。戏台是全村人的共同事业,宁肯少吃少穿也要筹资积款,买上好的木石,请高强的工匠来修筑。村子富不富,就比台阔不阔。一演出,半下午就去占位了,未等戏开,台上锣鼓震天,台下万头攒动。
终于,台上锣鼓停了,大幕拉开,角色出场。哪个演员唱得好,台下就跟着唱;哪个演员唱走了调,台下就有人正。说穿了,看秦腔就图过过瘾,最可贵的是那些老一辈秦腔迷,他们没力气挤到台下,也没好眼力看清演员,却一溜地蹲在戏台两边的墙根,慢慢将秦腔品尝……
秦腔在这块土地上,有着神圣不可动摇的基础。秦川人最高级的接待是陪着客人看一场秦腔,实在不逢年过节,就合家唱一会乱弹。他们一生最崇敬的只有两种人,一是国家领导人,一是当地的秦腔名角。而谁要侮辱秦腔,必会得到终生的教训。每每村里过红白丧喜之事,那必是要包一台秦腔的,生儿以秦腔迎接,送葬以秦腔致哀,似乎这个人生的世界,就是秦腔的舞台,人只要在舞台上,生、旦、净、丑,才各显了真性,恶的夸张其丑,善的凸现其美,善的使他们获得了美的教育,恶的也在丑里化作了美的艺术。
广漠旷远的八百里泰川,只有这春腔,也只能有这泰腔,八百里泰川的劳作农民只有也只能有这秦腔使他们喜怒哀乐。秦人自古是大苦大乐的民众,他们的家乡交响乐除了大喊大叫的秦腔还能有别的吗?
1.“所到之处,村村都有戏班,人人都会清唱”说明_______________,“兄可以拜弟媳为帅为将,子可以将老父绳绑索捆”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选文第三、四自然段主要描述的是_______________(1分)
3.关于秦川农民嗜好秦腔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分)
A.在秦腔的舞台上,人各显了真性,是秦腔使他们喜怒哀乐。
B.每每村里过红白丧喜之事,都要包一台秦腔。
C.秦腔名角与国家领导人一样深受秦川人敬重。
D.秦腔能给秦川农民带来经济收益。
4.“广漠旷远的八百里秦川,只有这秦腔,也只能有这秦腔,八百里秦川的劳作农民只有也只能有这秦腔使他们喜怒哀乐。”你从这句话的加点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选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2分)
A.秦川百姓除了看秦腔,没有别的什么方式可以娱乐。
B.秦腔是秦川农民至爱的艺术形式,最能表达出他们的喜怒哀乐。
C.除了“大喊大叫”的秦腔再没有别的什么更能表达出秦人的情感。
D.大苦大乐的历史积淀,造就了秦人对秦腔的热爱。
十、习作。(30分)
学习了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我们感受到了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那么,你家乡又是怎样过春节的呢?春节期间又有哪些有趣的人情风俗呢?请以“家乡的春节”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①分清内容的主次,详写主要部分。
②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③字数45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1.初旬 饺子 鞭炮 风筝 杂拌
2.甜腻 咽 搅和 浓稠 栗子 肿胀 深褐 大匙 塞灌
二、gēng xiān mò chè bèi nang
三、1.B 2.C 3.C 4.B
四、1.虽然……但是…… 2.即使……也
3.只要……就…… 4.虽然……但是……
五、C
六、D
七、1.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 《古诗十九首》
2.冷露无声湿桂花 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任意两句即可)
3.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4.(1)×(2)×(3)×
八、1.步步高升 团团圆圆
2.C 3.略。
九、(一)
1.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2.家家户户热热闹闹过除夕的场景
3.①男人们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
②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
③小孩子们逛庙会。
4.略。
(二)
1.秦腔在当地广受欢迎 秦腔面前人人平等
2.村民观看秦腔的场景
3.A
4.在秦川,百姓爱秦腔,唱秦腔,秦腔在他们心目中具有极高的地位。
5.A
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