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原子的结构 自主提升过关练(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5.1原子的结构 自主提升过关练(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05 15:57: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1原子的结构 自主提升过关练(含解析)
一、选择题
1.α粒子散射实验中,不考虑电子和α粒子的碰撞影响,是因为(  )
A.α粒子与电子根本无相互作用
B.因为电子是均匀分布的,粒子受电子作用的合力为零
C.α粒子和电子碰撞损失能量极少,可忽略不计
D.电子很小,粒子碰撞不到电子
2.反氢原子是由一个反质子和一个围绕它运动的正电子组成,反质子和质子有相同的质量,带有等量异种电荷,反氢原子和氢原子有相同的能级分布,氢原子能级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氢原子光谱与氢原子光谱不相同
B.处于第一激发态的反氢原子的电离能为
C.基态反氢原子能吸收的光子而发生跃迁
D.大量处于能级的反氢原子从能级跃迁到能级时,辐射的光子的波长最长
3.关于近代物理学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可以分割的,是由更小的微粒组成的
B.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深入地揭示了光的粒子性的一面
C.爱因斯坦最先将能量子概念引入物理学,使得光电效应的理论与实验的矛盾迎刃而解
D.玻尔最先将能量子概念引入物理学,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4.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原子核还可以再分
B.牛顿通过扭秤实验比较精确地测量出了万有引力恒量
C.牛顿最早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必然结果
D.感应电流遵从楞次定律所描述的方向,这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必然结果
5.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如图所示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α粒子散射图景,图中实线表示α粒子运动轨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发现了电子
B.α粒子出现较大角度偏转的原因是α粒子接近原子核时受到的库仑斥力较小
C.α粒子出现较大角度偏转的过程中电势能先变小后变大
D.α粒子出现较大角度偏转的过程中加速度先变大后变小
6.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绝大多数α粒子经过重金属箔后,基本上仍按直线方向前进
B.α粒子在接近原子核的过程中,动能减少,电势能减少
C.α粒子离开原子核的过程中,动能增大,电势能增大
D.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无法估算出原子核的大小
7.关于粒子散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绝大多数粒子经过金箔后,发生了角度大的偏转
B.粒子在接近原子核的过程中,动能减少,电势能减少
C.粒子离开原子核的过程中,动能增大,电势能也增大
D.对粒子散射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估算出原子核的大小
8.μ子与氢原子核构成的原子称为μ氢原子,它在核物理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图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假定光子能量为E的一束光照射容器中大量处于n=2能级的μ氢原子,μ氢原子吸收光子,能辐射三种频率分别为v1、v2和v3的光,且v1A. B. C. D.
9.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  )
A.分子拥有复杂结构 B.原子拥有复杂结构
C.葡萄干蛋糕模型 D.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10.许多科学家对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以下关于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所用物理学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
A.汤姆逊发现了电子,并首先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质点是对研究对象的一种科学抽象处理,任何物体在任何时候都能看成质点
C.在“探究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的分运动”的实验中,应用了比较研究法
D.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另外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个力就是那两个力的合力,这里采用了理想实验法
11.关于光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切光源发出的光谱都是连续谱
B.一切光源发出的光谱都是线状谱
C.霓虹灯发光形成的光谱是线状谱
D.作光谱分析时,利用连续谱和线状谱都可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化学组成
12.下列关于物理学发展史和单位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理学家汤姆孙经过多次实验,比较准确地测定了电子的电荷量
B.韦伯不仅提出了场的概念,而且直观地描绘了场的清晰图像
C.kg、m、s、C都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D.功的单位用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可书写为kg m2/s2
13.关于电荷的电荷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的电荷量是由密立根油滴实验测得的
B.物体所带电荷量可以是任意值
C.物体所带电荷量最小值为1.6×10-19 C
D.物体所带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汤姆孙首先发现了电子,并最早测定了电子的电荷量
B.卢瑟福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C.光谱分析可在不破坏、不接触物体的情况下获取其内部的信息
D.氢原子中的电子离原子核越近,氢原子的能量越大
15.以下关于原子、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粒子散射实验中,粒子轰击的金箔也可以用其他重金属箔,如铂箔
B.各种气体原子的能级不同,跃迁时发射光子的能量各异,因此利用不同气体可以制作五颜六色的霓虹灯
C.X射线是原子内层电子跃迁时发射的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D.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频率为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发生了光电效应,若不改变频率而增加入射光的强度,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
二、解答题
16.19世纪末物理学的三大发现对人们了解微观世界有什么价值?请查阅资料,写一篇小论文,通过网络或者板报的方式交流。
17.1911年前后,物理学家卢瑟福用粒子轰击金箔,获得惊人的发现。试由此实验根据下列所给公式或数据估算金原子核的大小。已知点电荷的电势,。金原子序数为79,粒子的质量,质子质量,粒子的速度,电子电荷量。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α粒子散射实验中,不考虑电子和α粒子的碰撞影响,是因为电子的质量只有α粒子质量的,电子对α粒子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的影响极小,所以α粒子和电子碰撞损失能量极少,可忽略不计,故C正确。
故选C。
2.D
【解析】
A.反氢原子光谱与氢原子光谱相同,所以A错误;
B.处于基态的反氢原子的电离能为,所以B错误;
C.吸收光子能量跃迁时需要一一对应的能量,则基态反氢原子吸收的光子时,不能发生跃迁,所以C错误;
D.大量处于能级的反氢原子从能级跃迁到能级时,能级差最小,则辐射的光子的波长最长,所以D正确;
故选D。
3.B
【解析】
【详解】
A.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汤姆孙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发现了电子,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可以分割的,是由更小的微粒组成的,故A错误;
B.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深入地揭示了光的粒子性的一面,前者表明光子具有能量,后者表明光子除了具有能量之外还具有动量,故B正确;
CD.普朗克最先将能量子概念引入物理学;爱因斯坦将光子概念引入物理学,使得光电效应的理论与实验的矛盾迎刃而解;玻尔建立了量子化轨道的原子模型,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故CD错误。
故选B。
4.D
【解析】
A.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原子的核式结构,A错误;
B.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比较精确地测量出了万有引力恒量,B错误;
C.伽利略最早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必然结果,C错误;
D.感应电流遵从楞次定律所描述的方向,这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必然结果,D正确。
故选D。
5.D
【解析】
A.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汤姆孙发现了电子,故A错误;
BCD.α粒子在接近金原子核的过程中,斥力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大,做负功;在远离金原子核的过程中,斥力越来越小,加速度越来越小,斥力做正功,故D正确,BC错误。
故选D。
6.A
【解析】
A.绝大多数α粒子经过重金属箔后,基本上仍按直线方向前进,选项A正确;
B.α粒子在接近原子核的过程中,静电斥力做负功,则动能减少,电势能增大,选项B错误;
C.α粒子离开原子核的过程中,静电斥力做正功,则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小,选项C错误;
D.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估算出原子核的大小,选项D错误。
故选A。
7.D
【解析】
A.绝大多数粒子经过金箔后,方向不发生改变,只有少数的发生了角度大的偏转,选项A错误;
B.粒子在接近原子核的过程中,静电斥力做负功,则动能减少,电势能增加,选项B错误;
C.粒子离开原子核的过程中,静电斥力做正功,则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小,选项C错误;
D.对粒子散射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估算出原子核的大小,选项D正确。
故选D。
8.D
【解析】
由题意可知,μ氢原子吸收光子,能辐射三种频率分别为1、2和3的光,由

μ氢原子处于第三能级,然后向低能级跃迁,由波尔理论可得照射光子能量为
E=E3 E2
由于
1<2<3,
因此有n=3到n=2,发出光的频率是1, n=2到n=1发出光的频率是2,,n=3到n=1,发出光的频率是3,则有
E3 E1=h3
E2 E1= h2
所以
E=E3 E2=h 1=h(3 2)
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9.D
【解析】
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故选D。
10.C
【解析】
A.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枣糕式原子模型”,故A错误;
B.只有当物体的体积和形状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才能将物体看成质点,故B错误;
C.在“探究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的分运动”的实验中,应用了比较研究法,故C正确;
D.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另外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个力就是那两个力的合力,这里采用了等效替代法,故D错误。
故选C。
11.C
【解析】
AB.不同光源发出的光谱有连续谱,也有线状谱,故AB错误;
C.霓虹灯发光形成的光谱是线状谱,故C正确;
D.只有应用线状谱可以进行光谱分析,故D错误。
故选C。
12.D
【解析】
A.物理学家密立根经过多次实验,比较准确地测定了电子的电荷量,故A错误;
B.法拉第不仅提出了场的概念,而且直观地描绘了场的清晰图像,故B错误;
C.kg、m、s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C是导出单位,故C错误;
D.根据功的公式和可知,功的单位用国际单位之中基本单位可书写为,故D正确。
故选D。
13.ACD
【解析】
ABC.密立根的油滴实验测出了电子的电荷量为1.6×10-19 C,并提出了电荷量子化的观点,故AC正确;B错误;
D.任何带电物体的所带的电荷量都是e的整数倍,故D正确。
故选ACD。
14.BC
【解析】
A. 汤姆生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实验,发现了发现了电子,密立根最早测定了电子的电荷量,故A错误;
B. 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故B正确;
C. 光谱分析是通过物体发出的光谱分析物体的组成的,可在不破坏、不接触物体的情况下获取其内部的信息,故C正确;
D. 根据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氢原子中的电子离原子核越远,氢原子的能量越大,故D错误.
故选BC.
15.ABC
【解析】
【详解】
A.α粒子散射实验中,α粒子也可以轰击铂箔,产生散射现象,故A正确;
B.根据玻尔理论,各种气体原子的能级不同,不同的能级之间跃迁,可产生不同频率的光,故B正确;
C.X射线则是原子内层电子受到激发后产生的波长很短的电磁波,故C正确;
D.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可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光照强度无关,故D错误。
故选ABC。
16.见解析
【解析】
三大发现揭开了人们研究微观世界的序幕,它激励着人们不断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预示着人类开始“分裂原子”的探索。
17.
【解析】
粒子接近金原子核,克服库仑做功,动能减少,电势能增加。当粒子的动能完全转化为电势能时,离金原子核最近,距离为R,R可被认为是金原子核半径。由动能定理有
又因
Q为金原子核电荷量,则
代入数据,其中
可得
试卷第PAGE页,共SECTIONPAGES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