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存在什么关系?
[实验2]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反应原理
铁+硫酸铜 硫酸亚铁+铜(Fe+ CuSO4 Cu + Fe SO4)
药品
铁钉、硫酸铜溶液(硫酸铜和水的混合物)
备选仪器
托盘天平、烧杯、锥形瓶、试管、橡皮塞、镊子。(在所选的仪器名称上打“√”)
[温馨小贴士:锥形瓶(100mL)40克左右;烧杯(100mL)30克左右;小试管15——20克之间;橡皮塞18克左右]
实验记录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数据
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 g;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 g
实验结论
【数据分析】 【探究结论】
实验数据
反应前称量的物质
反应后称量的物质
根据以上实验尝试归纳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存在什么关系?
[实验3]双氧水分解(“草莓冰淇淋”的原理)
反应原理
过氧化氢 水+氧气
药品
二氧化锰、滴有洗洁精的3%双氧水(过氧化氢和水的混合物)
备选仪器
备选仪器:托盘天平 、烧杯、锥形瓶、试管、系绳试管 、橡皮塞、连有气球的橡皮塞、药匙。(在所选的仪器名称上打“√”)
[温馨小贴士:锥形瓶(250 mL)80克左右;烧杯(50mL)20克左右;小试管5克左右;橡皮塞18克左右]
实验记录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数据
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 g;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 g
实验结论
【数据分析】 【探究结论】
实验数据记录
反应前称量总质量(m1)为 g
反应后称量总质量(m2)为 g
根据以上实验尝试归纳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全国第二次初中化学优质课观摩展示暨
教学改革研讨会说课展评
质量守恒定律
辽宁省大连软件园双语学校
刘 媖
二O一二年十月十九日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辽宁省大连软件园双语学校 刘媖
教材
分析
从学科角度,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它的发现是化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所以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它的发展史,感受科学家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体验定量化学实验研究方法。
从教学内容角度,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是学生首次进行的定量实验,学生要设计并实施一些实验方案,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得出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进而在微观上理解其实质。
学情
分析
学生对于“守恒”在物理学科的基础之上已经有了初步认识,并且在第四单元的学习中已经认识到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这些都为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础。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实验和实施方案、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等一系列过程,初步形成定量进行探究的能力,形成定量分析化学问题的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沿着质量守恒定律的发展史进行探究,感受到科学家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从而形成一定的科学素养。
重点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难点
测定装置的选择和设计;对“参加”和“生成”关键词的理解。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趣味小实验
观察思考。
由趣味实验的现象产生冲突,使学生引起探究欲望。
探究
反应
前后
各物质
质量
总和
存在
什么
关系?
【化学史】
产生质疑、
分析原因。
通过对“化学史”的分析,使学生初步形成研究问题的基本思路。
【演示实验】实验1:红磷燃烧前后的质量测定。
观察现象。
对学生实验起到示范作用。
是此问题的第一个实证研究。
【学生分组探究】探究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存在什么关系?
【交流讨论】
【结论】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小组实验】
实验2:铁钉与硫酸铜的反应;
实验3:双氧水的分解。
(开课的趣味实验原理)自选实验盒中的仪器组装装置完成实验。
【交流讨论】交流实验的过程、现象和结论,互相质疑和补充。
1、提供多种仪器供学生选择,满足学生发散思维的需求。
2、通过对不同装置、不同操作方法的对比分析,使学生初步形成定量研究中控制实验条件减少误差的思想。
3、在实验和分析中初步得到“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结论。
剖析“参加”和“生成”的含义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对红磷燃烧实验进行数据分析。
【化学史】拉瓦锡的定量测定。
数据分析,结合化学史,得出“参加”和“生成”的总质量相等的结论。
在数据分析中得出等量关系,再辅以“拉瓦锡”的实验介绍,学生进一步理解真正的原因在于“参加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质量总和”。
引导学生自主归纳质量守恒定律内容。
结合自己的体验和认识归纳质量守恒定律内容。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微观
本质
以过氧化氢分解微观过程为例分析。
思考分析,找到微观本质。
从微观角度进一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小结
【质量守恒定律发展史】
倾听、领会。
通过质量守恒定律发展史的介绍,使学生理解知识的探索过程,并且对未知领域产生求知欲,使学习得以延伸。
课外
延伸
【课后思考】
思考问题。
结合拉瓦锡的验,通过问题引发学生对化学变化中各物质质量关系的进一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