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5 21:45: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评价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检测。(30分)
1.把《长歌行》珍惜时间的诗句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分)
机杼(shù zhù) 正月(zhēng zhèng) 黄焖鸡锅子(mēn mèn)
蜜饯(jiàn xiàn) 哄堂大笑(hōng hòng) 迢迢牵牛星(tiáo zhāo)
3.看拼音,写词语。(6分)
tān fàn áo zhōu sù shǒu
rán fàng hè sè hàn gōng
4.选字组词,用“_”画出。(3分)
(帖 贴)年画 (弘 宏)愿 响(沏 彻)雪山
五(侯 候)家 (腊 蜡)肉 张灯结(采 彩)
5.填在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除夕夜家家___,不许___,鞭炮声___。在外边做事的人,___万不得已,___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A.灯火通宵 间断 日夜不绝 除非 一定
B.灯火通宵 间断 日夜不绝 除非 必定
C.灯火通宵 阻断 连绵不绝 除了 必定
D.灯火通宵 断开 日夜不绝 除了 一定
6.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的打“√”,错的打“×”。(4分)
(1)《北京的春节》采用了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了节日的风俗。( )
(2)“熬腊八粥”“熬白菜”“煎熬”中三个“熬”字读音相同。( )
(3)古诗《十五夜望月》中,“十五夜”指的是上元节的夜晚,中国历代有观灯的习俗。( )
(4)藏戏,是藏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个独具特色的剧种。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
7.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9分)
(1)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作者用了________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这一民俗特点。
用加点词“不是……而是……”仿写句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 (变成陈述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写出诗句的意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文理解填空。(7分)
1.《腊八粥》一课,全文围绕“八儿”全家吃妈妈熬煮_________的经过,展现了一幅__________的图景,表达了一家其乐融融。
2.《藏戏》开头运用了______,它们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迢迢牵牛星》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_________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7分)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每当此时祖国大地到处张灯结彩,竹报平安,迎春接福。让我们走进春节,看一看家乡“过年”的习俗吧!
【过新春】正月初一人们喜欢吃年糕,寓含“年年高”之意,也有喜欢吃汤圆的,寓含“团圆”之意;春节还有许多寓意吉祥的习俗,写出下列习俗的寓意。(2分)
过年的时候吃鱼:_______________
建筑上雕刻蝙蝠:_______________
【话节日】请你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中选择一个,描述节日的情景或气氛。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古诗赏析。(11分)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题目中“十五夜”是指______之夜,前两句诗中的“地白”“____”
“____”等词语都暗示了这一时间。(3分)
2.“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_____”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轻盈无迹的特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2分)
3.这首诗通过描写中秋月夜景色,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2分)
4.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体会诗歌中“落”字的表达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开心阅读。(15分)
岁时的寄托
①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节日体系,春节、除夕、端午、中秋、重阳……从古至今,中国人都是通过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活动来寄托自己在岁时中的希望和情怀,于是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节日饮食风俗。
②中国人对春天有着深厚的感情,春季的节日也格外多,如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等,人们对春天的希望,对人生的畅想全在这些岁令对节中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③春节是农历的大年初一,是中国一年之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节气中大年初一这一天也称元日,也就是过,年,北方人就会包饺子以贺春节,饺子内还要包上一些钱物,吃到的人在今年就会有格外好的运气。南方人则吃年糕,取的是“年年高兴、年年高升”的吉祥之意。春节之时,亲朋好友还要互相拜年,吃年节酒。这个习俗古已有之,《法苑珠林》中提到,唐朝时,长安城内每至元日以后,遂饮酒相邀迎,号“传坐酒”。古人在大年初一时还会喝屠苏酒、柏味酒、椒华酒以贺新年,取吉辟邪。
④正月十五元宵节,除了看花灯、猜谜语等节日活动外,吃汤圆是万万不能少的。汤圆在北方多称元宵,在南方则称汤圆。相传汤圆始于春秋时期,宋代时已经称其为“圆子”“团子”,取“团团圆圆”之意。相传甚广的民谣《卖汤圆》,吃了汤圆好团圆,这对中国人来说是最吉祥,美好的祝福了。
⑤到了夏天,五月初五端午节也是中国民间比较重大的节日,千百年来,人们为纪念屈原而独创了端午节必食的美味——粽子。粽子,古称角黍。如今粽子的制作更是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多用糯米制成。
⑥中秋节和重阳节为人们在金秋时节平添了几分愉悦。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是团圆之节。赏月、吃月饼、饮桂花酒都是这个节日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九月九日重阳节又称“敬老节”或“老人节”。重阳时节,秋菊盛开,相聚、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人们在辟邪祈福中享受着生活的无限欢娱。
⑦冬天的节日中以冬至、腊八和除夕最为重要。大年三十为除夕之夜。除夕之夜家家举宴,谓之合家吹、团年饭。从古代起,人们就极为重视除夕之夜。《清嘉录》即云“除夜家庭举宴,长幼咸集,多作吉利语,各年夜饭,俗呼合家欢。”南方人将这晚的团年饭称为“年夜饭”“宿年饭”“合欢宴”等,佳肴美馔应有尽有;北方必吃饺子,“年年饺子年年高”。总之,除夕食俗是合家团圆、庆丰收、贺岁迎新的象征。
1.第②-⑦自然段是按照_______顺序来介绍“节日饮食风俗”的。(2分)
2.根据第③④自然段内容,查找相关信息,用简法的语言填表。(4分)
节日饮食风俗 寄托的希望和情怀
农历大年初一,北方人饺子里包一些钱物。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团团圆圆、吉祥美好
3.第②段画线句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第④段中画线句中“万万”一词能否删去 请说明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文章,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吃年糕,寄寓“年年高兴、年年高升”之意;吃菊花糕,寄寓辟邪祈福之意。
B.从元日至元宵之间的这段日子被称为春节。
C.冬天的节日中以冬至、腊八、除夕和重阳最为重要。
D.古人从除夕之夜开始,就相邀饮酒,被称为“传坐酒”。
六、轻松写作。(30分)
你的家乡在衣食住行、婚嫁寿诞、信仰禁忌、节日习俗等方面有哪些风俗?这些民俗,引发了你怎样的情思感悟?请以《____,凝聚了故乡浓浓的情》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选取一项你熟悉的家乡民俗,写出你对它的了解、体验、感受。行文要有真情实感。②写出家乡民俗蕴含的文化内涵。③45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 zhù zhēng mèn jiàn hōng tiáo
3.摊贩 熬粥 素手 燃放 褐色 汉宫
4.贴 宏 彻 侯 腊 彩
5.B
6.(1)√(2)×(3)×(4)√
7.(1)打比方 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 这支铅笔不是小明的,而是我的。
(2)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不能设什么法来反抗。
(3)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二、1.腊八粥 淳朴 和睦
2.三个反问句 概括强调了藏戏的三个突出特点
3.牛郎织女 夫妻分离
三、【过新春】年年有余 五福临门
【话节日】端午节那天,几十名健壮的队员登上装饰一新的龙舟。随着一声鼓响,他们一起奋力划桨。龙舟满载人们对屈原的思念,如离弦之箭,驶向胜利的彼岸。(比喻)
四、1.中秋 冷露 桂花 2.地白 无声
3.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孤寂愁苦
4.给人以生动的形象,化无形为有形,仿佛那秋思是随着秋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似的。
五、1.时间
2.①祝福吃到钱物的人今年有格外好的运气②正月十五元宵节吃汤圆
3.举例子 具体说明了中国春季节日之多
4.不可以。“万万”表程度,强调了在元宵节吃汤圆的重要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