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武阳南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第I卷
一、语言基础(每题3分,共12分)
1、选出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
A.稍息(shào) 殷红(yān) 长歌当哭(dàng) 熬粥(áo) 潜意识(qián)
B.颤抖(zhàn) 别嘴(biè) 自怨自艾(yì) 拗断(ǎo) 炽热(chì)
C.重创(chuāng) 干谒(gān yè) 倒装句(dǎo) 投奔(bèn) 熨帖(yù)
D.蹿红(cuàn) 改弦更张(gēng) 供职(gòng) 横财(hèng) 济南(jǐ)
2、选出下列选项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 )
A.流言绯语 梁上君子 糜糜之音 罄竹难书 破釜沉舟
B.貌和神离 墨守陈规 惹是生非 融汇贯通 挑肥拣瘦
C.珊珊来迟 声名雀起 生死攸关 提纲絜领 脍灸人口
D.甜言蜜语 委屈求全 文过饰非 迫不急待 声闻暇迩
3、选出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重庆村民哄抢车祸货物的新闻,一经报道,舆论即一片哗然,谴责声铺天盖地。事实上,哄抢这种缺德的事屡有发生,路遇不幸之事不光人没伸出援手帮一把,反而雪上加霜的现象让人心寒。
B.“表哥”杨达才的名表、天价眼镜、金属手镯及各式皮带被网友曝光后,细心的网民还盘点了杨达才的装备价值,估计全身装备高达17万,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C.声名不论大小,都是靠诚实的劳动、创造实绩获得的。实至名归,才能安之若素;以名砺志,才会不断进取。
D.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粉丝”竞相模仿他的表演,但这次他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
4、下列各词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审丑文化、从众心理、群体效应和偶像崇拜,都在为《江南Style》的流行推波助澜。不过,可以预见的是,无论人们将《江南Style》的走红分析得多么透彻,都无法决定乃至预料下一首神曲会以怎样的面貌出现。
B.众多国际知名专家学者谴责日本政府购岛的行为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是对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理的严重践踏。
C.《中国好声音·巅峰之夜》以混乱和失败告终。这告诉我们,一档优秀的节目切忌不要因为贪婪而植入太多的广告。
D.依据世界经合组织(OECD)日前发布的报告,称中国最早可能在2016年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这样算,中国经济全面“超欧赶美”真是“指日可待”。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每题3分,9分)
淡化金牌说不可取
现代奥运会发展了100多年,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盛事,没有哪个领域的活动可以与之匹敌。当年许海峰石破天惊的一枪,中国女排的扬眉吐气,已经成为国人的共同记忆,升华为全民族的精神财富。
时至今日,中国夺得的历届奥运会金牌数已突破200枚。伦敦的赛场上,中国保持在奖牌榜第一集团已没有什么悬念。因此从关注金牌数量到关注金牌过程,对那些没有拿到金牌或者奖牌的运动员,国人也送上掌声和敬意。国人对奥林匹克的理解在不断加深拓展,中国奥运选手为整个民族带来的“正能量”,永远值得珍惜。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是长期的进程。在这个过程中,争取在有重大影响的国际体育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始终具有鼓舞人心、增强凝聚力的作用,有其他方式难以取代的教育和激励功能。即使发达国家,也不会放弃对奥运金牌的追求。淡化金牌的提法不科学,也不符合奥林匹克运动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因为任何水平的运动员来参加奥运会,目的都是要超越自己,不会不在乎比得是好还是差,公众也会用这个标准看待运动员的表现。
全球顶尖的运动精英齐集奥运,当今赛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怎样培养高水平运动员,不仅取决于个人的天分和努力,同样取决于运动员背后的体制支撑。人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十年功”里,就包含着高水平运动员培养体制如何建构。从探索到强化,举国体制随着中国参加奥运会的脚步也在不断向前。举国体制意味着对有限资源的有效配置与投入,意味着清晰坚定的目标和持之以恒的努力。走上赛场的运动员都明白,要争取胜利,专注是必须的品质。围绕奥运会这个竞技体育的最高舞台,举国体制构成了专注的培养体系,收获正是对付出的回报。
创造佳绩的项目不同,培养竞争者的方式不同,只要符合国情和发展阶段,都可以成为一种选择。在中国体育过去几十年历程中,举国体制是实现突破的重要保证,立下了汗马功劳。否认这一历史事实,是对体育界前辈的不尊重。没有这个基础,也难以找到中国体育改革的出发点。在伦敦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获得佳绩的运动员无不带有举国体制培养的印记。在现实条件下,完全靠社会和个人,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也无法充分利用人才资源优势。今后一段时间里,应当积极尝试不同的体育体制并存并举,但举国体制依然是支柱。如本届奥运会上眼下战绩不佳的澳大利亚代表团则表示,政府投入不足是主要问题,仅靠民间支持,很难保证运动员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投入训练。
举国体制的效率已经被证明。随着时代的发展,体育的社会功能不断延伸、拓展,对举国体制的关注,也就有了更多发展的视角。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体育界和社会各界对这个话题多有探讨。对举国体制的人力财力投入,是否应该更多地转向全民健身,就是一种观点。
本届奥运会上,中国选手的表现依然振奋人心,不论是否能站上最高领奖台,他们都展现出了中国体育乃至当代中国的形象与气魄。这也依然是由举国体制为主要推动力的成果。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作用是否已经可以用其他方式取代,这是由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素质教育状况来决定的,水到渠成,不能超前,也不能滞后。中国要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举国体制依然是基础结构,不断加以完善和充分发挥作用的空间远未穷尽。而完善举国体制,核心思路应当是“以人为本”,着眼于运动员的长远利益和全面发展。能够来到奥运赛场,站上领奖台的运动员毕竟是极少数。在运动员培养过程中,注入更多人文关怀,用合理的制度安排帮助他们既能全身心地投入训练与比赛,又能为更长远的未来打好一定基础。伦敦捷报频传之时,举国体制怎样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新的生命力,既要有坚持的信心,也要有改革的决心。
5、下列有关原文的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可以说没有哪个领域的活动可以与现代奥运会相匹敌,百余年的发展,现代奥运会已成为世界瞩目的盛会。
B.淡化金牌的提法不科学,也不符合奥林匹克运动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是因为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始终关注国际体育比赛中具有的鼓舞人心、增强凝聚力的作用。
C.我们既要认识到奥运佳绩会为整个民族带来“正能量”,又要关注到取得好成绩应该积极尝试不同的体育体制,又应该以人为本,关注运动员的长远发展。
D.举国体制为中国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奠定了基础,我们应不断加以完善,充分拓展举国体制的发展空间。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任何运动员以超越自己为目的来参加奥运会,除了必须付出的专注的品质外,完全取决于举国体制这个培养专注的体系。
B.时至今日,中国夺得历届奥运会的金牌数已突破200枚,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举国体制是实现突破的重要保证。
C.北京奥运会以来,社会各界对举国体制关注颇多,例如适当地加强对全民健身的人力财力的投入就引发了大家的关注。
D.可以说,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素质教育状况,决定了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作用是否已经可以用其它方式取代。
7、根据原文意思,下列各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许海峰石破天惊的一枪,到中国女排的扬眉吐气,到伦敦的奥运佳绩,中国始终毫无悬念的保持在奖牌榜第一集团的地位。
B.从关注金牌数量到关注金牌过程,国人对运动员的理解在不断拓展,对那些没有拿到金牌或者奖牌的运动员,也送上掌声和敬意。
C.澳大利亚在伦敦奥运会上的教训提醒了我们,仅靠民间支持也是不够的,我们应当积极尝试不同的体育体制并存并举的同时保证举国体制的支柱地位。
D.只要以人为本,着眼于运动员的长远利益和全面发展,帮助运动员全身心投入训练和比赛,就会完善举国体制,为长远的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每小题3分,9分)
御倭议
归有光
①日本在百济、新罗东南大海中,依山岛以居。当会稽东,与儋(dān)耳相近。而都于邪摩堆,所谓邪马台也。古未通中国,汉建武时,始遣使朝贡。前世未尝犯边。自前元于四明通互市,遂因之钞掠居人,而国初为寇始甚。然自宣德以后,金线岛之捷,亦无复有至者矣。
②今日启戌召衅,实自中国奸民冒禁阑出,失于防闲。事今已往,追悔无及。但国家威名所及薄海内外,罔不臣贡。而蕞(zuì)尔小夷,敢肆冯(píng)陵。
③魏正始中,宣武于东堂引见高丽使者。以夫余、涉罗之贡不至,宣武曰:“高丽世荷上将,专制海外,九夷黠虏,实得征之。方贡之愆,责在连率。”故高丽世有都督辽海征东将军领、东夷中郎将之号。今世朝鮮国虽无专征之任,而形势实能制之。况其王素号恭顺,倭奴侵犯,宜可以此责之。
④不然,必兴兵直捣其国都,系累其王,始足以伸中国之威。如前世慕容皝(huàng)、陈棱、李勣(jì)、苏定方,未尝不得志于海外。而元人五龙之败,此由将帅之失。使中国世世以此创艾而甘受其侮,非愚之所知也。
⑤顾今日财赋兵力,未易及此,独可为自守之计。所谓自守者,愚以为祖宗之制,沿海自山东、淮、浙、闽、广,卫所绎络,能复归伍,则兵不烦征调而足。而都司备倭指挥,俟其来于海中截杀之,则官不必多置提督总兵而具。奈何不思复祖宗之旧,而直为此纷纷也?所谓必于海中截杀之者,贼在海中,舟船火器皆不能敌我也,又多饥乏。惟是上岸则不可御矣。
⑥不御之于外海,而御之于内海;不御之于海,而御之于海口;不御之于海口,而御之于陆;不御之于陆,则婴城而已。此其所出愈下也。宜责成将领,严立条格:败贼于海者为上功;能把截海口,不使登岸,亦以功论;贼从某港得入者,把港之官,必杀无赦;其有司闭城,坐视四郊之民肝脑涂地者,同失守城池论。庶人知效死,而倭不能犯矣。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都于邪摩堆 都:建都,定都
B.遂因之钞掠居人 钞:强取、掠夺
C.实自中国奸民冒禁阑出 冒:顶着、冒着
D.高丽世荷上将 荷:担任、承担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自前元于四明通互市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 ①依山岛以居 ②木欣欣以向荣
C. ①今世朝鮮国虽无专征之任 ②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 ①遂因之钞掠居人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10、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作者归有光对日中关系历史回顾,进而提出御倭良策,确属真知灼见,是中国海防不可多得的历史借鉴。
B.倭患起于元朝,明代最为严重猖獗,而祸患再起是因为奸民违禁外出,海防未尽责阻止。
C.作者认为御倭的最好时机是“于海中截杀之”,一旦到了“海口”,则败局已定,无法阻挡倭寇的进攻了。
D.抗击倭寇,需军民同仇敌忾,“庶人知效死,而倭不能犯矣”。
第Ⅱ卷
四、(共26分)
11、句子翻译。(10分)
(1)但国家威名所及薄海内外,罔不臣贡。(3分)
(2)况其王素号恭顺,倭奴侵犯,宜可以此责之。(3分)
(3)奈何不思复祖宗之旧,而直为此纷纷也?(4分)
1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题目。(8分)
杵声齐(古捣练子①)
贺铸
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
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
【注】①捣练是古人制衣的一道工序,就是裁剪衣服,先铺用作衣料的绢帛于砧石上,由两人相对,各执一杵,将其捣洗平净,然后剪裁成衣。
(1)试从描写的角度来赏析前两句中“莹”和“齐”的表达效果。(4分)
(2)最后两句与欧阳修的“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作简要分析。(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8分,每空1分)
(1)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柳永《望海潮》)
(2)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 ,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李密《陈情表》)
(6) ,彩彻区明。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7)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则)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
白鹿原上的风
陈世旭
西安是圣城。
白鹿原是圣地。
陈忠实是圣者。
他是农民的儿子,从小割草拾柴。穿着没有后跟的烂布鞋投考中学,三十里沙石路把脚板磨得血肉模糊。每周日从家里背一周的馍步行去上五十里外的中学。馍夏天长毛,冬天结冰。高中毕业回乡,像祖辈一样刨土挖地,同时热望成就文学。把墨水瓶改装成煤油灯,熬干了灯油即上炕睡觉。冬天笔尖冻成冰碴,夏天的蚊虫令人窒息。几十年过去,所著颇丰,但没有一部让自己满意。将临五十岁,“清晰地听到了生命的警钟”。处于创作思想成熟并且极为活跃的高峰时期的作家心里,“一个重大的命题由开始产生到日趋激烈日趋深入”,那便是“关于我们这个民族命运的思考”。
当时的文坛,“各种欲望膨胀成一股强大的浊流冲击所有大门窗户和每一个心扉”。已经成为陕西作协主要负责人的陈忠实静静地收拾了自己的行囊,带上他认为必需的哲学、文学书籍,以及他这之前收集整理的史料,静静地回到已经完全破败的祖居老屋。
新年的艳阳把阴坡上的积雪悄悄融化,强烈的创作欲望既使人心潮澎湃,又使人沉心静气。当陈忠实在草拟本上写下第一行字的时候,整个心便没入父辈爷辈老老老爷辈生活过的这座古原的沉重的历史烟云。
这是1988年4月1日。陈忠实负了写出民族秘史的沉重使命,开始穿越一条幽深漫长的、似乎看不到尽头的时空隧道。
三十年后重新蜗居老屋,避开了现代文明和城市喧嚣,连电视信号也因为高耸而陡峭的白鹿原的阻挡而无法接收。最近的汽车站离这个孤单的不足百户人家的村子还有七八里土路,一旦下雨下雪,就几乎出不了门。陈忠实重新呼吸的是左邻右舍弥漫到屋院的柴烟,出门便是世居的族人和乡邻的面孔,听他们抱怨天旱了雨涝了年成如何之类。
除了思想,他完全绝对地封闭了自己:不再接受采访;不再关注对以往作品的评论;不参加应酬性的活动。从1988年春到1991年深冬,他全部记忆中最深刻的部分是孤清。冬天一只火炉夏天一盆凉水,每天趴在一张小圆桌上,“连着喝掉一热水瓶酽茶,抽掉两包以上雪茄,渐渐进入了半个世纪前的生活氛围”。白嘉轩、鹿子霖、朱先生、小娥、黑娃……形形色色的人们从黑暗的纵深,一个个被召唤到他的面前,进入他的笔端。唯一的消遣是河边散步,院里弄果木,夏夜爬山坡,用手电筒在刺丛中捉蚂蚱;而冬天,则放一把野火烧荒。
整整四年,陈忠实领着《白鹿原》上的三代人,穿行了古原半个多世纪的风霜雨雪,让他们带着各自的生的欢乐和死的悲凉,进入最后的归宿。一切都像庄稼从黄土里长出来一样自然。《白鹿原》登上了当代文学的巅峰。对它的成就和影响,再苛刻的人也难以漠视和否认。而陈忠实,像野火一样呼啸着,燃烧了自己,像古往今来所有的殉道者一样,向文学奉献了自己。而今的白鹿原,丰腴肥硕,草树葱茏,早不是当年的贫瘠荒凉;而今的陈忠实,形销骨立,瘦削苍黑,早不是当年的强健明亮。
莽莽苍苍的白鹿原北坡,遥远的对面,是骊山,骊山那一面,埋着中国的始皇帝。原与山之间,由东向西倒流的灞河,从秦岭逶迤而来,在迷茫的云烟中闪闪烁烁,到白鹿原西坡,跟那儿的浐河一起注入渭河。陈忠实祖居的老屋,就在我们站立的坡沿下面,白鹿原是靠背,灞河流过门前。陈忠实说,灞河最早叫滋水,有位君王想要成就霸业,把它改作了霸河,后人觉得过于张扬,给“霸”加了三点水。在《白鹿原》里,陈忠实把浐河写作了“润水”,以与灞河最早的称谓“滋水”对应。他的愿望是“滋润”,滋润文学的想象,而文学滋润的,是民族的心灵。
正午,起风了。白鹿原上绿浪翻滚。白鹿原繁荣过:“飒飒风叶下,遥遥烟景曛。”(初唐·长孙无忌)白鹿原衰败过:“丘坟与城阙,草树共尘埃。”(晚唐·赵嘏)但白鹿原上的风,跟千百年前一样。古人未坐今时风,今风曾经吹古人。
那位把滋水改作霸河的君王是谁,陈忠实说了,我没有听清,即便听清了也记不住。但陈忠实和他的《白鹿原》,我会永远记住。
所有的帝王都会连同他们的霸业消亡,唯文明的薪火永恒。
就像白鹿原上的风。
14、文章以“白鹿原上的风”为题,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作答。(4分)
15、根据文意,说说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⑴陈忠实负了写出民族秘史的沉重使命,开始穿越一条幽深漫长的、似乎看不到尽头的时空隧道。(2分)
⑵而陈忠实,像野火一样呼啸着,燃烧了自己,像古往今来所有的殉道者一样,向文学奉献了自己。(2分)
16、在作者看来,小说《白鹿原》有何特点?(4分)
17、陈忠实成功地创作《白鹿原》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请分别从不同方面谈谈你的看法。(6分)
六、语言运用题(16分)
18、根据下面句子,筛选重要信息,用一个单句介绍“解放军东风31A战略核导弹”,不超过75字。(5分)
①东风31A是战略核导弹
②它的射程达10000千米
③它拥有1枚100万吨当量核弹头或3枚当量在2-15万吨的分导式弹头
④它发射准备时间短,一般为10~15分钟
⑤DF-31A采用储存、起竖、发射三用车运载,是机动性很强的洲际导弹。据说可以攻击美国西海岸,对美国具有一定的威慑。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7分)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中国作家莫言的消息,正在改变着中国各地未来的中学语文教材,已经有两大出版社表示,会考虑在语文课本中增加莫言的作品和有关诺贝尔文学奖的相关介绍。语文出版社中学语文教研组张夏放透露,12日上午已经开会,敲定将莫言的成名作《透明的胡萝卜》编入高中语文选修教材读本。张夏放坦言,此前《透明的胡萝卜》也在备选之列,而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对这篇文章入选教材起到了关键的助推作用。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组的朱于国,12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语文教材编写部门对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事“很关注”,未来肯定会考虑增加相关篇目和有关诺贝尔文学奖的内容。但是,同时他也强调,语文教材的课文改变,需要由编委会确定,“魔幻现实主义对于学生而言可能不太容易理解,如果加入莫言先生的作品,会考虑选择浅显一些的文章。”
(1)请为上述消息拟写一个标题。(2分)
(2)根据上述消息,就“莫言作品编入中学教材”,说说你的观点,并阐明理由。(5分)
20、请将下列句子组合成四副人物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人物后面。(4分)
①陇上羊归塞草茵 ②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
③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④弟翼德,兄玄德,德弟德兄
⑤师卧龙,友子龙,龙师龙友 ⑥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⑦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⑧云边雁断胡天月
鲁迅:上联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苏武:上联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
关羽:上联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李清照:上联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
七、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钱钟书认为,人生如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冲出来。当今社会,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围城”无处不在。有围城,就会有突围。
你对“突围”有什么经历、体验或者看法?请以“突围”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
高三第一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
答题卷
四、(共26分)
11.(10分)
(1)(3分)
(2)(3分)
(3)(4分)
12.(8分)
(1)(4分)
(2)(4分)
13.(8分,每空1分)
(1) (2)
(3) (4)
(5)
(6) ,
(7)
五.(18分)
14.(4分)
15.(4分)
(1)(2分)
(2)(2分)
16.(4分)
17.(6分)
六.(16分)
18.(5分)
19.(7分)
(1)
(2)
20.(4分)
鲁迅:上联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苏武:上联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
关羽:上联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李清照:上联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
七、作文(60分)
200
400
600
800字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