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课堂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8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课堂实录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6 20:40: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咏雪》课堂实录
《咏雪》是统编教材初中文言的首篇,篇幅短小,如仅从文言翻译角度看,障碍不多。学习文言文,要“言”“文”兼顾,既牢牢掌握文言词语和语法知识,又要在此基础上将文言“文”作为文章来解读体会,深入赏析。
王君老师说过,语用型文本的上法,最忌讳的就是把课上成习题课的模式。扎根语用,不是回归落后年代的“字字句句落实”。重心在语用,但又要把语用和主题理解巧妙融合,这样的语用课,才是“活”的语用课。
此篇教学设计以文体——“小说”来进入,以“言语”一以贯之。“言语”既是《咏雪》这一文本的所属“篇目”,亦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一贯内核。从简言慢语、品言赏语、巧言妙语、斟言酌语这四个环节逐层深入,给学生以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启迪。从而将“语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双向开掘与情趣呈现”这一青春语文课堂的追求得到了完美的呈现。欢迎走进本期的青春课堂——
《咏雪》课堂实录
课前板书:“咏雪”
师:今天我们学习《咏雪》,这课文本来早该教了。但搁到今天讲,也蛮好。我们学了好几篇文言之后,再回头来看这文章,应该会容易点,这也方便我们学得更深入些。
师:文章很短,我们先来读一遍,响亮、整齐些。
生(齐):咏雪……
师:嗯,读得不错!有些节奏可能还要有点变化,待会我们慢慢调整。
师:我们之前已经说过,从体裁看,这《世说新语》是一部怎样的集子?
生:志人小说集。(板书“小说”)
师:嗯,小说集,所以《咏雪》也算是小说。我们讲小说,一般都要讲到人物,看看,这篇文章里有几个人?
生:三个。
师:哪三个?
生:谢太傅(谢安)……
师:说名字。
生:谢安。
师:对,谢安。太傅是谢安死后,皇帝追赠他的官位,说明谢安生前非常厉害!他是东晋有名的政治家、名士。
师:还有谁?
生:谢朗。
师:还有一个呢?
生:谢道韫。
师:好!这三个人,他们是啥关系?文中有个词叫“儿女”,是不是谢安是父亲,另两个是他儿子和女儿呢?
生:不是。
师:那这“儿女”在文中该怎么理解?
生(齐):侄子、侄女。
师:这词和我们《论语》中学过的“三”一样,有泛指的意思,泛指……
生:小辈(齐)。
师:嗯,看来大伙预习得不错,你们注意到了古今词义的变化。
师:好!再明确一下他们的关系……
生:叔叔和侄子、侄女。
简言慢语
师:现在,我们把小说的人物弄清楚了,那再来看看情节。
师:所谓情节,说简单点,就是一个故事里的几个阶段。你们看,这故事可分几个阶段?我们先在课本上用“/”划划看。
生:(在书上划线)
师:能分几个?只管说说看。
生(杂说):三个……四个……
师:好,你说分三阶段,怎么划?
生:第一阶段到“讲论文义”;第二阶段到“白雪纷纷何所似”;剩下是第三阶段。
师:你怎么分?
生:第一阶段也是分到“讲论文义”……
师:有不同的吗?有,就挑和他不一样的说。
生1:第二阶段到“未若柳絮因风起”,剩下是第三阶段。
师:看来你们第一阶段的划分都一样。从小说情节的角度,这叫“开端”,小说情节,一般由四部分组成,除了开端,还有发展,还有……
生(愣):……
师:好,那我们换个说法,小说也是一种记叙文,我们小学都学过记叙文六要素吧?其中,事件一般可分哪三部分?
生(齐):起因,经过,结果
师:很好,其实,小说也可这样分。那大家看看,依这标准,感觉刚才哪个同学分得好些?
生:***(刚才生1的名字)
师:那你刚才说分四个阶段,又咋分的?挑不同的说。
生:“大笑乐”后,我再分一层,感觉后面不像是故事,像是在补充说明。
师:这个发现很有意思!大家一起看看,在补充说明啥?
生(齐):谢道韫的身份。
师:好,你的划分也有道理。
师:那,谁来概括一下这故事的主要内容,就按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
生:下雪天,谢安和家人在讲文章;突然雪大了……
师:文中哪个字,让你感觉到雪“大”了?
生:“骤”。
师:“骤”是什么意思?
生:急。
师:是“急”,当然,你理解为雪“大”也通,继续概括吧。
生:突然雪大了,谢安高兴地说:白雪纷纷扬扬……
师:不要翻译,概括不是翻译!要回避掉不必要的细节。慢点说,但要挑主要的说——概括性语言,尽可能简洁。有时,文章的题目就是一种概括,看看能不能用在你的话里?
生:……谢安就让大家咏雪,谢朗把雪比作盐,谢道韫把雪比作柳絮;谢安很高兴。
师:言语简洁,条理清晰。这回就说得很好!
师:刚才,和同学们粗粗地聊了一会儿人物和情节,其实是想了解下大家的预习情况,感觉还是很到位的,不错!
品言赏语
师:但今天,我最想和大家伙聊的话题,是“言语”(板书“言语”)
师:本文就选自《世说新语》“言语”篇。它为何会被放入“言语”篇呢?
生:因为文章中的对话很精彩。
师:嗯,哪些对话 你来说说。
生:未若柳絮因风起。(师板书)
师:还有?
生(齐):撒盐空中差可拟。(师板书)
师:这两句话,谁来给我们翻译一下。
生2: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
师:生2这句翻译很到位,还注意到了句式,对原句做了补充和调整。
师:你说说看,他补了啥,调整了啥?
生:他补了一个“在”,而且翻译时把“撒盐”和“空中”调了位置。
师:嗯,你很细心!对!我们文言翻译碰到“省略句”和“倒装句”时,要注意补充和调整。
师:那么另一句怎么翻译?就你来试试吧?
生: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起。
师:很好。
师:这两句咏雪的言语放在一起,我们来看看,谁咏的更好呢?
生:谢道韫的好。因为谢朗把雪比作盐,盐给人感觉比较硬,但雪给人的感觉是轻飘飘的,所以这个比喻不是很贴切;而柳絮给人的感觉就是轻飘飘的,就很贴切。
师:你从“质”的角度(板书“质”)来比。你认为,雪的质感是轻盈的。从这个角度,谢道韫的更妥帖。这分析,给我们开了个好头。谁,继续来说说?
生:(沉默……)
师:我们再想一想,要区分高下,一般得拿出标准来。用来比较这俩句子高下的标准,在哪里?
生(齐):在谢太傅的问题里。
师:一起来朗读一遍。
生(齐):白雪纷纷何所似?(师板书)
师:这话有三个标准。第一“白”,第二“雪”,第三“纷纷”。雪,是“质”;白,是“色”(板书“色”);“纷纷”是一种态(板书“态”)。如果从三个角度看,谁描摹得更好,那谁就胜出了。
师:我们来看“色”,谁的好?
生:盐和柳絮都是白色的,差不多吧?
师:嗯,我很同意你的观点。我们再来看“纷纷”。
师:“纷纷”这两个字,该怎么读?
生:纷纷……
师:雪在飘飞,盘旋,打转,像个小精灵……想象一下那画面,再读……
生:纷……纷……
师:对了,你真聪明!
师:那谁的好呢?
生:谢朗的“撒”,是“落”的样子;而谢道韫的“因风起”是随风盘旋、飞舞,更符合“纷纷”的样子。
师:所以,你觉得,在“态”上,也是谢道韫的更胜一筹?对不?
生:嗯。
师:其实,谢道韫的句子,胜出处除此之外,还在“韵”。什么叫做“韵”?组个词看看?
生(齐):韵味……神韵……
师:真好!我们来看看,“盐”为死物,“柳絮”为有生命的植物,所以这谢道韫的咏雪,画面中多了一份生命的韵味。我们再来看,此时是什么季节?
生:冬天。
师:而柳絮出现在什么季节?
生:春
师:以春写冬,想象奇特,使原本无生命的雪,又多一份活力与美好,又多了一份浪漫的韵味!
师:所以这两句话,“色”上平分秋色;“质”和“态”上,谢道韫略胜一筹,而从“韵”的角度,谢道韫更是“妙手回春”,以浪漫的想象,使白雪纷纷的场景,多了一份生命的质感!我们来朗读一下,边读边想象那白雪纷纷的画面。
生:(齐读)
师:现在高下结果出来了吧?谁的好?
生:谢道韫。
巧言妙语
师:这次比高下,谢朗略输一分!但他并不服气,想扳回一局,我们能否帮他一把,一起重新来咏雪一回,和谢道韫再比一次?这可能有点难,老师也只想出了后三个字……(板书“……亦能比”)你们先读一读。
生(齐):……亦能比。
师:我们一共写7个字。后三个老师给了,前四个字应该怎么写呢?建议大家结合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四个点“色、质、态、韵”来考虑。先想想,要造出妙句,这四个方面注意啥,最为重要?
生(齐):色
师(笑):色不重要,色应该容易的,白色的东西好多的。再想想……谢道韫,最胜在……
生(齐):韵
师:对,韵!好好想,好好写,同桌间也可以商量商量。
生:(伏案写句,同桌交流)
师:谁来说说?
生:棉花纷飞亦能比。
生:白羽飘飞亦能比。
生3:梨花飞扬亦能比。
师:大家说的都很好,谁再来说说?
生:我写了两句。但我第一句没有用这个。
师:哦!没关系,你说说看。
生:“吾曰蛇女下凡矣”,还有一句是“白梅纷舞亦能比”。
师:“蛇女”是啥意思?
生:白蛇,白娘子!
师:很有意思!你这比喻还带有浓郁的神话色彩!
生:(齐笑)
师:其实,刚才同学们说的都很好,首先这喻体找的很准,有哪些喻体啊?
生(齐):棉花,梨花,白蛇,白羽,白梅……
师:大家想想,谢朗“盐”字无白,谢道韫“柳絮”亦无白——如果这喻体,不用“白”字,却尽显其“白”,是否就更妙些?
生:是。
师:那,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喻体里面,哪些满足了这要求。
生:棉花……梨花……
师:哪个更有美感些呢?
生(齐):梨花
师:那我们把梨花挑出来(板书:梨花)。生3,请再重复一下你的咏雪句。
生3:梨花飞扬亦能比。
师:很好!但“飞扬”一词,会否让人感觉——梨花未必很多,可能是一朵、两朵梨花在空中飞扬。单从“飞扬”二字看,有这可能吗?
生(齐):可能。
师:那老师感觉,这里还有瑕疵,能不能换一个动词,让人感觉梨花很多的样子,以更符合那种“白雪纷纷”的场景。谁来?哦,你要自己来?太好了,请说!
生3:梨花纷飞亦能比。
(注:预设为“梨花漫天亦能比”,本想继续追问——“纷飞”,还不够,能否再换词,让梨花再多些?忽想,生3同学已经回答得很精彩了,尤其是她平时学习状况尚不理想,得多鼓励!便停止了追问——教育永远大于教学。)
师:太棒了!(板书:纷飞)请坐,为生3同学鼓鼓掌!
生:(齐鼓掌)
师:言语需要推敲,我们反复斟酌,言语就慢慢地靓了!同学们,我们来看看黑板上的四个句子,有没有发现,每句最后一个字,即“似、拟、起、比”是押韵的,联起来看,很像一首小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
《咏雪》
白雪纷纷何所似?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梨花纷飞亦能比。
师:读的真好!经历了创作,是不是发现咏雪并不容易?其实,谢朗的比拟也并非简单,不过谢道韫的可能更高妙些吧。当然,我们的同学也不遑多让!一个个妙语如珠,刚才的那首小诗,就是大家与古代的才子才女一起创作的!你们真棒!
斟言酌语
师:刚才,我们品鉴了文中人物咏雪的言语,而明代有一个评论家,叫胡应麟,他分析了《世说新语》的写作言语,说《世说新语》非常“简约”。什么叫“简约”啊?
生:简单。
师:嗯,简单。但并不是只是简单便能解释的,具体我们待会再说。但最起码首先得是简单,对不对?
师:胡应麟又说,《世说新语》言语虽“简约”,但“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这什么意思啊?就是把这个人物给写……
生4:活……
师:对,写活了!非常好!我们来找一找文本中刻画人物的文字,看看是不是把里面的人物写活了。而且,我们找的着眼点,要大还是小?
生:……
师:简约。
生:小。
师:看黑板,我们就小一点,先将兄妹俩这两句话来研究研究。
师:“面目气韵”,简单点就是指人物的特质,人物的性格特点。
师:大家仔细看看这两句话,然后圈出一个字或词,但细品这字或词,我们能发现——哦,谢朗这人,是这样子的;谢道韫,哦,这个姑娘,是这个样子的……
要耐心找到这种感觉。
生:(动笔圈画)
师:嗯,有的同学有数了!好好地圈!多圈还是少圈?
生(齐):少
师:对,圈少,简约,要圈少。
师:(来回巡视)
师:好,谢朗的先分析。你圈“盐”,这字中,你能看出谢朗是怎样的人呀?
生:粗。
师:粗心?
生:粗放。
师:。那你呢,你圈“撒”又咋说?
生:我感觉……他比较豪迈,随意地撒着东西。
师:撒,豪放的一个男孩。粗放、豪放——男孩子,的确会这样。一个男孩,咏雪竟然咏出了男孩的气概来,这谢朗,看来也未必简单呢。嗯,你呢?
生5:我圈“差”。
师:圈“差”的多不?举手看看?嗯,圈“差”的还蛮多,很集中。好,那继续说说看。
生:这“差”里,有谦虚。
师:“差”,啥意思?再说说,同学们一起说。
生(齐):大体
师:哦!看来是谦虚。面对自己的叔叔,尤其是那么厉害的叔叔,说话时,的确不能说得太满,便说加了个“大体”。哎,真是个谦虚的孩子呀!好,大家在句子旁边写写,我觉得这几个发现很好:豪放的,粗犷的,特别是谦虚的!从很少的字词里,你们有了很多的发现。
师:谁再来读读谢朗咏雪的话,想想,当时这谦逊的男孩子当时会怎么说?
生:撒盐空中——差——可拟。
师:对了!到“差”字,得有点犹豫,读出那种“顿”的感觉。我们一起来……
生(齐):撒盐空中——差——可拟。
师:那在谢道韫的话中也找找,有无简约而传神的字词呢?
师:(继续巡视)
师:你圈的是“未若”,你圈的是“起”,你圈的啥?还没圈?奥,也是“起”?好,圈“未若”的还有吗?举手看看。
生(部分):举手。
师:那你说说看。
生6:我觉得,这“未若”可以看出谢道韫是一个精益求精的人。
师:精益求精?“未若”啥意思,你再说一说?
生6:不如,不及。
师:那当时大致是否这样的情景——叔叔!哥哥的比拟不如我!叔叔!他的真没我好!(模拟小孩口气),这是精益求精吗?
生6:那……应该是很自豪的人。
师:自什么?同学们说……
生(齐声):自信!
师:噢,自信!还有吗
师:哥哥蛮谦虚,用“差”,比较内敛;妹妹却说直接说“未若”,说“哥不如我”,这性格,是向外还是向内呀?
生6:外。
师:嗯,她向外张扬,这是个自信、张扬的一个小姑娘。是不是?还有刚才圈“起”的同学呢,来说说。
生:“起”的话,我觉得就是,她应该就是对自己,是一种向上的、积极的……
师:向上?哦,所以她描述的雪的情状,也有点那种向上的感觉对不对,她有种向上追求的情绪表达。
师:是呀!自信、张扬的人,往往会表现积极点,会有一种向上的欲望。好,这个“起”字,你分析得有道理。
师:那谁再来读读谢道韫咏雪的话,想想,当时这张扬自信的女娃当时会怎么说?
生:未若——柳絮——因风起。
师:想一想,这里要不要停?一个骄傲张扬的姑娘,心里有了一个自认为远胜对手的答案,会不会很想说出来?
生:会。
师:很想说出来,那她会咋说?再读读看。
生:未若柳絮因风起。(语速快,声音响)
师:对了,不停顿,语速快,声音响。此时,谢道韫就是个——骄傲的小公主!
师:有没有发现?这篇文章,当你在一个字一个字推敲时,你会突然发现,那些人物形象,从简约的文字中一下子站了起来!
师:有意思吧?哎,所以这个文章不简单吧?什么不简单?写作者的水平不简单!
师:但老师在备课时,有个问题一直没解决,就是“公大笑乐”这句。我很不满意这话,我觉得改为——“公大笑”或者“公大乐”,更简约?
师:(板书“笑、乐?”)我在这打个问号,你们认不认同?
生:(思索、沉默)
师:刚才,老师想对原文增还是删?
生:删。
师:前阶段,我们复习了病句,一般语言犯了啥病,会删?
生:重复啰嗦。
师:很好,那我们来看,这里重复了吗?“笑”和“乐”是一个意思吗。如果是,我的修改就可能成立。
师:大家可以讨论讨论。
生(部分):不重复。
师:那谁来说,你捏着拳头干嘛?想说?想说~就说呗。
生7:我觉得这“大笑乐”应该是“大笑而乐”,是强调谢安对谢道韫的欣赏。
师:嗯,强调,那你觉得是重复,对吧?通过重复来强调,我们平时写文造句时,有没有类似的手法呀?
生7:有。
师:什么手法?
生:反复。
师:嗯。这么理解,似也有道理。但是我们再细看,笑跟乐到底有没有区别呢?笑集中在哪里?你自己笑时集中在哪儿?你肚子会笑吗?
生(部分):集中脸部……表情……
师:是呀,笑是脸部的一个动作,你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神态。那乐呢?乐又侧重哪里呢?
生(部分):人的内心。
师:是心理,而且又何止是心理,我们来看看,“乐”,
小篆里是这样写的。它上面是石鼓,下面是木架,最早“乐”的意思是什么?敲那个鼓,来表达一种高兴的心情。所以这个乐,何止是心理,甚至还是什么?动作!
生(齐):(应和)动作。
师:脸在笑,心在乐,甚至当时的谢太傅,还把那德高望重的政治家身份都忘了,搞不好在干什么?手舞之,足蹈之……脸部在笑,内心在笑,全身都在笑,为什么笑?我的这几个娃娃,太……
生(齐):太有才了!
师:太好了!尤其是谁?
生:谢道韫!
师:所以,是不是重复?
生:不是。
师:对,其实还是什么?简约!
师:简约,什么叫简,简单;什么叫约?扼要。简单容易做,扼要难做。扼要是什么意思?当……不能少的时候,我们的文字得怎么?
师(带着生):也不能少。
师:所以,这笑和乐,缺一不可,这不是重复,也是简约——只用两个字,不但写出了脸部表情高兴,内心深处高兴,甚至连高兴到手舞足蹈的情状也暗含在内了!那种对儿辈才华的由衷肯定,是不是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就是这两个字,使谢安也从文字中站了起来!
师:所以呀,什么叫做简约——能少则少,当要则要。
师:哎,言语嚼到这儿,我们也嚼得差不多了。但是从小说的角度,老师对这篇文章,还是真的要打一个问号,这次是真的有问题——大家还记得不?之前我们梳理情节的时,有一个句子很别扭,好像不太好放到情节里,它也不像个情节。是哪个句子?再一起读一读。
生(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师:就是那个对谢道韫的补充说明,对不?
生:对。
师:故事情节已经完整了,为何作者还要对谢道韫身份补充说明?
生:……
师:这补充说明是啥意思?
生:说谢道韫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她还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师:也就是谁家的儿媳?
生:王羲之。
师:这是她的家世背景,跟当时最厉害的两大豪门都有关联。
师:作者为何要强调她身世背景非凡呢?
生:这是衬托,用谢道韫非凡身世来衬托她的非凡才华。
师:谢朗身世背景也很好呀。他老婆家肯定也系出名门,为何作者不介绍呢?
有点厚此薄彼吧。
生:嗯。
师:所以,这个补充强调,是不是让人觉得,作者对谢道韫有所偏爱?
生:是。
师:为何作者偏爱她。
生:她才华高!
师:而且在作者眼里,咏雪也是谢道韫的……
生(齐):好!
师:你们作为读者,阅读后的感受这么集中。那从小说创作的角度看,这作者就可能犯了一个错误——(出示PPT文字)“好的小说,不会把所有的事情都告诉你……”这句话听说过吗?有同学在点头,你在点头,听说过吗?
生:听说过。
师:谁说的?
生:不知道,记不得了。
师:这话我也刚听说。这个人,我认识,你们应该也认识(出示PPT文字)“——安子”。
生:(笑)安子。
师:谁说的?安子校长说的,大家一起来读读看。
生(齐):好的小说,不会把所有的事情都告诉你。
师:但是,这个作者却不太好,他差不多就把所有的东西都告诉你了——这个姑娘身世非凡,这个姑娘才华卓绝,这个姑娘咏雪实在是太赞;谢老头笑到忘形,也肯定只是为了这个姑娘!
但是,这个结尾,这个补充,如果去掉的话,那谢太傅的笑乐,是否只是为了这个骄傲的姑娘?谢朗的咏雪,是否真的如此不堪品赏?我们的阅读感受,会否还会如此的集中且单一?
生:(沉默、思考)……
师:那,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篇文章的删改版,可能你会对这样的小说有更多的认知……(出示删改版课文)。
生:齐读。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师:公到底为何而乐?现在,去掉了那个句子,可能便叫做——言有尽,而意无穷了。哦!上课时间有点超了,课也有尽——但学……无……
生(齐):止境。
师:哎,对!课有尽而学无穷!接下来的问题,我们下个课时再作讨论,下课!
教者反思:
《咏雪》原是统编教材内初中文言的首篇,但因某些原因,我把它放在后面教了。
《咏雪》篇幅短小,如仅从文言翻译角度看,对已学过《<论语>十二章》的孩子而言,障碍不多。故这次教学,我没有从文言字词入手;而是尝试从文体——“小说”来进入。
教学前,我预设了这堂课的一条线,即“言语”——它既是《咏雪》这一文本的所属“篇目”,亦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一贯内核。
因是“一贯”,易老生常谈,流于散泛,故我在围绕“言语”的教学过程中,设定了一些环节与梯度(感知、品鉴、模仿、思辨):
一、简言慢语(从言语出——简):
根据预习,通过对小说人物、情节的梳理,锻炼学生对浅显文言的整体感知、筛选概括能力;
二、品言赏语(从言语入——浅):
从小说人物语言入手,通过品鉴、对标、比较,体会人物“咏雪”言语的精
妙与高下;
三、巧言妙语(从言语出——精):
从写作活动入手,鼓励、引导学生仿写咏雪,展开想象、推敲言语,锻炼思
维、获得成功体验;
四、斟言酌语(从言语入——深):
(1)从写作语言特点入手,细处推敲,体味《世说新语》文字“简约”,但
“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的文字艺术魅力;
(2)从微小说的情节架构入手,通过对文本末尾“补充”句的“留”与“删”
展开讨论,体味“留白”——为第二课时对“谢朗咏雪句”的进一步赏析与“公大笑乐”内涵的进一步挖掘作铺垫;
——小说是在文字里结局的;但小说的结束,不应只在文字里——它该是结束在每个读者心里的——甚至有的还永不结束……
注:
个人觉得,谢朗之咏雪就是调用了一种男孩(男性)的心理触觉,以“壮美”鉴之,未尝不可;而谢道韫之咏雪,是另一种有着女孩(女性)特质的“秀美”——两者在某些点上,是不分轩轾的。(当然谢朗咏雪之佳处,不止这些)
另,谢公的“大笑乐”,断然不应只是为谢道韫,也应是为谢朗,更应是为自家晚辈——那种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美好学习氛围——而深感满足与欣慰!
授课者简介:
陈汝虹,苏州大学第二实验学校语文教师——默默关注湿地,常常向往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