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 岳麓版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主题单元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三 岳麓版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主题单元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2-19 21:23: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中二年级
所需时间
3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空前繁荣,文学艺术家人才辈出、杰作纷呈,出现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各种文学艺术流派,深刻反映了社会的历史现实。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艺术和科学技术的结合,产生了电影和电视艺术,它们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本单元主要从文学、艺术、影视三个方面勾勒了19世纪以来西方文化发展的简要历程,揭示了文化发展的内在特征。
专题一是文学的发展;专题二是艺术的发展;专题三是影视的发展。
学习方式主要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为主,辅助于辩论会、小论文写作等,加强与社会现实问题的联系。
预期的学习成果主要包括落实本主题单元的基础知识,理解世界文学、美术、音乐等领域的主要代表作品,把握不同时期不同文学艺术流派的主要特征。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理解文学作品与个人经历、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
2.识记各时期音乐和美术名家及其代表作品,理解其作品风格和作者个人经历以及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
3.简要了解电影、电视发展的过程,电影、电视的特点、功能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历史资料概括、比较、整理,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2.以问题探究式呈现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达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完成。
3.通过提供相关图文资料,增强学习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欣赏与评论相结合,师生互动,多元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和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
2.深刻理解社会历史变迁对艺术发展的影响,提高学生鉴赏艺术的能力,加强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3.充分感受电影电视艺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
对应课标
1.了解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影响。
2.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3.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4.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有哪些主要区别?
2.19世纪艺术的发展出现了哪些共同的特点?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3.怎样理解“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专题划分
专题一:诗歌、小说与戏剧 ( 1 课时)
专题二:音乐、美术、电影与电视 ( 2 课时)
专题一
诗歌、小说与戏剧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诗歌、小说与戏剧》主要讲述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诗歌、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20世纪中叶新兴的荒诞派戏剧,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为学生理解本单元所体现的“一定的文学思潮的产生是一定社会发展的结果”这一思想奠定了基础。
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和雪莱、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以及荒诞派的主要人物贝克特。重要活动包括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列表比较等,以此激发兴趣,提高能力。学习成果包括了解上述作家的生平和性格特点,进而理解他们的作品风格以及思想主张,从而认清这些作品所反映的历史画卷和时代变迁。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通过学习拜伦和雪莱的作品,理解浪漫主义的特色和影响。
2.通过学习《人间喜剧》、《战争与和平》,理解批判现实主义作品的特色和影响。
3.通过学习《母亲》,了解无产阶级文学形成的背景。
4.通过了解贝克特与《等待戈多》,理解荒诞派作品的特点。
本专题问题设计
1. 拜伦和雪莱的诗歌各具什么风格特点?
2. 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时代背景及影响怎样?
3. 为什么《战争与和平》被誉为“人民战争的英雄史诗”?
4. 如何看待《等待戈多》在现代戏剧中的思想价值?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网络,历史专业网站
常规资源
教材、学案、教辅资料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辩证主义历史观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 西方浪漫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图文材料,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思考:以拜伦的《唐璜》和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为例,谈谈浪漫主义文学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艺术风格上有何不同?两者又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分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
(思考浪漫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的异同点,养成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比较力,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研究方法。)
活动二 无产阶级革命现实主义文学
提出问题:革命现实主义文学兴起的原因是什么?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家是谁?其奠基之作是什么?
学生结合教材归纳回答并完成表格填空。
(引导学生思考并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与动手能力)
活动三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提出问题:导致现代主义文学兴起的原因是什么?现代主义文学有何特点?现代主义文学包括哪些流派?荒诞派的代表作是什么?其作者是谁?请你简单点评该作品。现代主义流派对世界文学有什么影响?
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并推荐代表回答。教师点拨。
(引导学生思考并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与动手能力以及评价能力)
活动四 探讨文学艺术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图文材料。思考: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学生分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
教师提示:文学艺术作为社会的反映,它能够颂扬社会文明,激发人上进,也能暴露社会的阴暗面,使人反省、警惕,若不科学对待、辩证吸收,就有可能使人走向颓废消极乃至堕落。
(引导学生思考并培养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
活动五练习巩固与小结
教师展示表格及相关练习题
学生讨论完成表格并回答
(从宏观上本课知识结构,巩固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评价的学习要素:
1.能否掌握浪漫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异同点、荒诞派作品的特点。
2.能否学会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和评价历史问题的方法。
3.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小组活动积极主动。
4.陈述观点明确,并用史实说明,论证充分。
评价方法:
教师评价,学生结合小组活动评价量规进行自评互评,测试。
专题二
音乐、美术、电影与电视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音乐、美术、电影与电视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类文化发展的多样性、时代性和民族性,增强学生的国际文化交流意识,进一步深刻理解“文学艺术是生活的一面镜子”这一思想。
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贝多芬与古典主义音乐、印象派绘画与音乐、现代绘画流派与现代音乐派别、电影电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及其影响。重要活动包括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小组辩论等,以此激发兴趣,提高能力。学习成果包括识记各时期音乐和美术名家及其代表作品、电影、电视的特点、功能和影响,学会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以及运用新史观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提高学生鉴赏艺术的能力,加强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理解作品风格和作者本人经历以及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
2.能运用所学知识去判断、分析一些艺术作品的流派、特点和时代特征。
3.能用自己的眼光去欣赏电影电视艺术,充分感受电影电视艺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4.运用辩证主义观全面认识电视对人类产生的影响。
本专题问题设计
浪漫主义音乐和古典主义音乐相比有什么重要特点?
印象派绘画和音乐有哪些共同点?
19世纪的艺术发展呈现出怎样的特征?产生的社会背景有哪些?
除了教材归纳的内容之外,你认为电视还有哪些作业?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网络,历史专业网站
常规资源
教材、学案、教辅资料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有关贝多芬、莫奈、梵高、毕加索及其作品的多媒体资料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 19世纪以来的音乐
先后播放音频: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德彪西的《牧神午后》、猫王普莱斯利的摇滚乐曲《想你,要你,爱你》。欣赏后让学生结合教材思考:
第一段莫扎特乐曲是什么乐派?它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第二段贝多芬乐曲是什么乐派?它的艺术特征是社么?
第三段德彪西乐曲是什么乐派?它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猫王的现代摇滚乐曲你为什么喜欢?它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学生讨论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接着师生共同探究:印象派音乐和现代流行音乐有什么负面局限性?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进行补充。
活动二 19世纪以来的美术
多媒体展示莫奈的名画《日出.印象》、梵高的《向日葵》、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让学生结合教材思考19世纪以来各个画派的特征及影响。
活动四三 小组辩论赛
就电视对高中生影响的利弊,开展一次辩论会。
目的: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电视的社会功能,正确对待其利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论据和资料收集:结合电视的主要功能,认识其利弊。
分组辩论:结合高中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展开辩论,教师作技术指导。
师生总结,形成共识。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评价的学习要素:
1.能否掌握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各时期音乐和美术名家及其代表作品、电影电视的特点、功能和影响。
2.能否学会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和评价历史问题的方法。
3.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小组活动积极主动。
4.小组辩论观点明确,并用史实说明,论证充分。
评价方法:
教师评价,学生结合小组活动评价量规、辩论赛评价量规等进行自评互评,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