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传 统 文 化
chuantongwenhua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中华传统节日: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元宵节(正月十五)
清明节(阳历:4月5日左右)
端午节(五月初五) 七夕节(七月初七)
中秋节(八月十五) 重阳节(九月初九) 腊八节(腊月初八)
春节到,人欢笑,
贴窗花,放鞭炮。
元宵节,看花灯,
大街小巷人如潮。
清明节,雨纷纷,
先人墓前去祭扫。
过端午,赛龙舟,
粽子艾香满堂飘。
七月七,来乞巧,
牛郎织女会鹊桥。
过中秋,吃月饼,
十五圆月当空照。
重阳日节,要敬老,
踏秋赏菊去登高。
转眼又是新春到,
全家团圆真热闹。
传统节日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乞巧
(唐)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节日 习 俗 活 动
春节 贴门神、贴春联、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
吃饺子、放鞭炮,除夕守岁,
元宵节 赏花灯、闹年鼓、吃元宵、猜灯谜等
清明节 有禁火寒食、扫墓踏青、插柳
端午节 挂艾草 吃粽子 赛龙舟 饮雄黄酒
七夕节 祈祷姻缘、切磋女红、乞巧祈福
中秋节 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
重阳节 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
节日 习 俗 活 动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节
中秋节
重阳节
春
节
春节是中国民间非常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也是最热闹的一个古老节日之一。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 农历正月初一)
习俗:
守岁 放鞭炮 贴春联 给压岁钱
拜年 吃饺子 看春晚
写一写你家春节的活动,选一两项详细写。
写清楚活动的时间,参加的人,活动过程或场面,
最后要写出你和你们家人的心情。
例文阅读:《北京的春节》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fan)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lü),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xian)熟技能。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hü)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过春节
“春节到了,春节到了。”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春节就象一把刷子,刷去了去年的脏,环卫工人把街道打扫的干干净净,每家每户都把家里弄得整整齐齐,门口挂着红红的大灯笼,贴着喜庆的对联。
春节的时候我们要吃团年饭、包饺子、放鞭炮、收压岁钱.....这些都是我最喜欢的事了。
放鞭炮的时候可美了,五颜六色的烟花象绽放的花朵挂在天空,美丽极了,地下全是孩子们的欢呼声;收压岁钱可以把钱攒起来给自己买喜欢的、需要的东西;吃团年饭最有意义了,桌上摆满了各种各样好吃的,一家人聚在一起,老人家看着自己儿孙满堂,一家人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晚辈会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随着鞭炮的响声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新年就是一支巨大的彩色笔,我要带着它创造更美好的明日。我要把天空画的更蓝,把草儿画的更绿,把鸟儿的歌声画的更动听,把人们的身体画的健健康康,把心情画的更加愉快,把孩子们画的更加活泼可爱.…....
写一写,你的春节是怎么过得?有什么活动怎么做的?
写一写,你和家人包饺子的过程
赵州桥
总起:世界闻名
分述
总结: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美丽壮观
雄伟坚固
设计独特
惊人创举
回顾课文内容
编写导游词
提示关键词,向客人介绍赵州桥。
世界闻名
雄伟
创举
美观
导游词的格式:
1.导游要先进行自我介绍,开场白说欢迎词。
2.然后把赵州桥的基本信息大概介绍一下,选重点讲解一部分
(结合课文主要内容)
3.最后要说明它的特点和地位。
友情提示: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河北赵县,我是你们的导游丫丫。(开场白)
世界闻名的赵州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之上。赵州桥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是世界桥梁史上第一座敞肩石拱桥,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了。(概括介绍)
赵州桥又称安济桥。这座桥坚固雄伟,造型美观。 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都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重点讲解)
因为赵州桥属于鬼斧神工之作,千百年来,民间均传说此桥是鲁班祖师修建的。其实,赵州桥是我国隋朝杰出的石匠李春设计并参与建造的。赵州桥成为桥梁建筑史上独特的秀美风景,已被国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游客朋友们,我就为大家讲解到这儿,谢谢各位的聆听!
导游词
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
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
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怎么围绕一句话写清楚的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生动细腻地描摹了栏板上雕刻着的龙的各种姿态,突出表现了图案的精美。写出赵州桥的“美观”。
(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画面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街市热闹
人多
形态各异
来来往往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小城的公园更美。这里栽着许许多多榕树。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树下摆着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 。
写法点拨: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第一步:明确表达中心,也就是这段话的中心句。
第二步:选好事例,从多方面、多角度说明中心意思。
第三步:有条理地说明,想好先写什么,再些什么,最后写什么
第四步:展开丰富的想象,结合修辞手法。
小练笔
写法: 先写总起句,然后列举具体从哪些地方看出的!
如:校园真美!……
元宵节大街上真热闹。……
他是个小书迷。
都城汴京热闹的场面
北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画名
内容
年代
作者
百姓生活
都市风貌
生动传神
画技高超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画面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总
分
先
后
街市热闹
人多
形态各异
来来往往
※围绕一个意思用例举的方式把话写清楚的。
总
先
后
人多
形态各异
来来往往
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一个人骑着马,正往桥下走因为人太多,眼看就要碰上对面来的一乘轿子。就在这个紧急刻,那个牧马人一下子拽住了马笼头,这才没碰上那乘轿子不过,这么一来,倒把马右边的两头小毛驴吓得又踢又跳。站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被小毛驴惊扰了,连忙回过头来赶毛驴……你看,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街边一景
抓住动作,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描写,仿佛让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使读者既体会到街市热闹的场景,又感受到画家画工的精湛与高超。
局部特写
传神
《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九百年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清明上河图》名片
画名 - 作者: -
年代: 历史: -
画的内容: -
- 历史价值:
-
单元习作
选一个传统节日,写一写过节的过程或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节日 习 俗 活 动
春节 贴门神、贴春联、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
吃饺子、放鞭炮,除夕守岁,
元宵节 赏花灯、闹年鼓、吃元宵、猜灯谜等
清明节 有禁火寒食、扫墓踏青、插柳
端午节 挂艾草 吃粽子 赛龙舟 饮雄黄酒
七夕节 祈祷姻缘、切磋女红、乞巧祈福
中秋节 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
重阳节 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
回顾:
印象深刻的活动
你可以抓住节日特点,使用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恰当运用修辞方法,渲染节日氛围。聚焦难忘的故事,把事情写完整。
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端午节: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歌谣
中秋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古》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重阳节:九月九,是重阳;放纸鹞,线爱长;赏秋菊,唱对歌, - 不要忘记祭祖先。——歌谣
经典诗句歌谣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传统节日有特定的习俗,“讲究”很多,挑一两个重点介绍。注意观察过节的整个过程、人们的表现、自己的心理活动等。
【开头】
作文开头可以用我们常用的:开门见山法(直接点明节日),环境渲染法(描写节日独有的环境:鞭炮、烟花等)……
除此之外,老师还建议大家运用“引用法”。因为与传统节日相关的诗句、俗语、歌谣、谜语有很多,同学们很容易就能找到适合的内容引用,即简单,又能使自己的文章更有文采。 例如:
词语运用
欢天喜地 喜气洋洋 锣鼓喧天 五彩斑斓
张灯结彩 敲锣打鼓 琳琅满目 人山人海
热火朝天 人山人海 热闹非凡 兴高采烈
【中间】
写作前,在脑海里回放过节情景,选取一两件最具有节日特点的事情,把看到的场面细致地描写出来,结合情景事例描写节日习俗。这时候就要运用上我们常说的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在细节中写出节日的韵味。例如:
端午节——赛龙舟:
描写龙舟手在比赛前、比赛中、比赛后的神态、语言、动作,还有赛场环境的布置、围观的场面,以及你观赛的心情。
【结尾】
在作文结尾,可以表达你对这个节日的看法、期待、情感,以升华主题;也可以用环境描写,营造节日意境,给人回味悠长的感受。例如:
①多么香甜的端午粽!多么热闹的端午节啊!
②外面鞭炮还在噼里啪啦地响着,灿烂的烟花也还在空中绽放着,期望新的一年大家的日子就像这鞭炮和烟花一样红火、灿烂。
写一写,春节期间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如放炮时……团圆饭时……,或者我和妈妈一起包饺子,或者我帮妈妈大扫除……选一件事,写清楚事情的而起因、经过,结果,给你留下的印象,或你的感受。
放爆竹
“爆竹声声辞旧岁,彩灯盏盏迎新年”。家家户户贴春联,包饺子,整个村子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之中。最高兴得要数我们小孩子了,穿着新衣,个个忙得不亦乐乎,当然我也不例外。但最令我难忘的,还是放鞭炮了。
吃过晚饭,舅舅拿出一个大鞭炮,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鞭炮,比我学习时的书桌还要大,舅舅点燃引线,只听“啪”一声,烟火在空中炸开了一朵巨大的花,五颜六色,非常美丽,在空中向人们展示着自己的风采。这时,家家户户也响起了鞭炮声,那声音震耳欲聋,直冲云霄,整个村子沉浸在花海之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漆黑的天空,火花在空中飞起来舞蹈着,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大人的鞭炮放完了,我们小孩子也不甘示弱,早已迫不及待了。哥哥拿出一盒“太空飞人”,放在地上,小心翼翼地点燃引线,起先,“太空飞人”在地上飞快地转了几圈,然后“嗖”一下飞上天空,又像一道流星落了下来。真刺激。
我也迅速点燃“万花筒”,“万花筒”的样子是圆形的,像一根柱子,点燃后,只见“万花筒”喷出许多烟火,五颜六色,就像是一朵美丽的五彩花。伴随着“吱吱”的响声。霎时,又在地面上开出了朵朵银花,令人目不暇接。真有趣!
烟花在空中越来越多,在漆黑的空中洒下点点金花、银花。新的一年又开始了,新的起点,新的希望。这个除夕夜令我终生难忘,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中。它将成为永恒的记忆。
端午节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就在湖南——长沙。在端午节我们要吃粽子,赛龙舟——可热闹了!
端午节吃粽子,是个传统的习俗,之所以这个习俗可以流传至今,是因为——它深受大家的喜爱。因为吃粽子时,总是一大家子坐在一个大大的庭院里一边聊天一边吃粽子。吃粽子时大家并不是自己吃自己的,而是先帮别人剥了让别人先吃,自己再吃。父母给孩子剥,妻子给丈夫剥,丈夫给妻子剥······这就是中华人民的传统美德——谦让精神。你帮我剥,我帮你剥,我推给你,你推给我,就这样整个庭院就被你一言,我一语,给闹热闹了。吃粽子时大家都笑着。笑声洋溢着整个庭院
賽龙舟,同样是端午节的一个主要的传统的习俗。赛龙舟时的场面异常的壮观。几十条龙舟上插着不同颜色的旗子,每面旗子上都绣着一条龙。一面旗子就是一个龙舟队。龙舟队上大概有八或九排划船的队员,最前面还有一个鼓手,鼓手主要是给本队增加气势的。鼓手和划船队员的力气必须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鼓打响,把船划快,才能得第一名。看着一个个龙舟队员的脸上布满了汗珠,头上和手上都爆出了青筋,可见他们是多么的卖力啊!
端午节是个盛大的节日。在端午节里,我们大家都开开心心的。天空中都弥漫着我们大家的笑声!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