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与整理(二)——简单的统计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统计表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使学生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能回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根据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
3、使学生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体会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乐趣,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认识并理解简单的统计表,并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的结果,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领学生在快乐的具体情景中学习数学。同时也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教学流程图:
(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
(
设计意图:本环节
设计以老师去游乐园游玩,请小朋友帮助老师解决问题为主线,为学生创造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有目的性地解决问题。先
让学生思考并说一说分类的标准,并让学生知道应根据当时的需要来选择适合的标准进行分类;通过同学的思考交流,老师的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学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并且知道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不同,总数不变。
)
(
思考
交流,解决问题
)
(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既巩固所学内容,又深化新知,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练习中思维得以发展,创新素质得到锤炼。考察学生是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
(
实践运用,练习反馈
)
(
设计意图:
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和反思的学习习惯; 通过课堂评价活动,
将数学课上的统计与
现实
生活中的统计融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统计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
) (
课堂回顾,评价反思
)
教学准备:今天发现一(3)班的同学们共分成了5个小组,老师想看看哪个组表现最棒,表扬的次数最多(黑板一角画好统计图,记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春天到了,上星期同学们参加了学校的春游活动,玩得开心吗?老师和同学们还有家长们也一起去游乐园玩了玩,咱们一去去看看!(多媒体出示主题图)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数学的作用,生活处处有数学,体现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同时也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思考交流,解决问题
1、复习旧知,选择不同标准分类
师:来到游乐园,发现这儿的人可真多呀!你能帮这些人分分类吗?(学生讨论)
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按大人、小孩分,按男、女分等不同标准分。
2、感受不同情境下的分类标准
老师看出来了大家有好多种分类方法,真厉害!那么老师就带着大家进游乐园了。
第一站:快乐城堡
师:到了售票处,你们那么多分类标准,这时候我应该选择哪个呢?
生:大人分一类,小孩分一类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分呀?
生:因为售票处上写着大人20元,小孩10元。
师:这个时候我们选择按照大人和小孩分类更好!
(2)第二站:戏水乐园
师:这一次,我该选择哪种分类呢?
生:按男、女分类!
师:为什么呀?这次怎么不是大人和小孩了呢?
生:因为这次要换衣服,分男更衣室和女更衣室了。
师小结:看来,虽然给这些人分类的标准有很多,但是我们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去选择合适我们的标准进行分类。
【设计意图:让学生思考并说一说分类的标准,并让学生知道应根据当时的需要来选择适合的标准进行分类。】
3、动手操作,分类并整理成统计表
(1)认识并完成统计表
刚才这两个情景是老师遇到的困难,现在想请同学们帮老师的忙,一起的给这些人分分类吧,然后把分类的结果记录下来。
大人 孩子
人数
男 女
人数
师:你怎么知道老师想让你们按什么标准分类?怎么看出来的?
生:左边是按大人、孩子来分类,右边是按男、女来分类。(学生边说边指示)
师:上面一行表示分类的标准,下面一行表示每一类的数量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并把结果整理在这张表上。(板书统计表)
(2)汇报核对数据
对比数据后,引导学生讨论:同样是这些人,为什么分类的结果不同?(多请几名学生回答,分类标准不同,分得的结果不同。)
师:虽然结果不同?但是有什么是没变的?
生:总人数没变!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分类,大家把分类的结果整理成简单的统计表(板书),还知道了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不同。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以老师去游乐园游玩,请小朋友帮助老师解决问题为主线,为学生创造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有目的性地解决问题。先让学生思考并说一说分类的标准,并让学生知道应根据当时的需要来选择适合的标准进行分类;通过同学的思考交流,老师的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学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并且知道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不同,总数不变。】
三、智力闯关,实践应用
(1)、第一关:如果老师想请第三组的同学做游戏,把他们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
(生讨论,提出多种分类标准)
师:请你选择标准,并把分类结果整理在统计表里。
汇报核对数据。
(2)第二关: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类,怎么分?把分类结果完成在统计表里。
个数
(3)第三关 : 练习七第4题
数学王国的图形朋友也来了,它们也想分类,你能把他们分成两类吗?
学生讨论,完成统计表。
只数
提出问题: 你知道了什么信息?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一共有几只动物?会跑的动物比会飞的多几只?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让学生明确我们分类整理数据之后就是为了获取信息并解决实际问题 。
【设计意图:通过有层次的练习,进一步让学生掌握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的结果,并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提出简单的问题。练习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既巩固所学内容,又深化新知,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练习中思维得以发展,创新素质得到锤炼。考察学生是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四、课堂回顾,评价提升
1、上完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呢?开心吗?
师总结:我们学会了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分类结果不同;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分类标准;分类结果可以整理成图,整理成简单统计表。
【设计意图: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和反思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课堂表现评价:这节课里,同学们表现很棒,得到多次表扬(表扬次数统计图),如果要把表扬次数统计图的数据整理在统计表里,你会吗?(师生共同整理完成,评价)
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五组
次数 4 5 4 3 4
(
五组
) (
四组
) (
三组
) (
二组
) (
一组
)
【设计意图:将数学课上的统计与现实生活中的统计融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统计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板书设计】:
大人 孩子
人数 8 4
简单的统计表
男 女
人数 6 6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交流,相应地板书,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本课的重点、难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