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11.1 杠杆
教学设计思路 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实际问题是:力臂的概念和力臂的画法是个难点。原因是学生对力臂的概念理解不透。针对这个问题,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 先按传统教学思路建立杠杆的概念,并认识支点、动力、阻力。然后通过自制杆秤介绍杠杆的平衡状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影响杠杆平衡时力的大小的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这个“点到点”的距离,而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这个“点到线”的距离,从而引出动力臂、阻力臂的概念。最后学生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认识杠杆。认识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 能从常见的工具中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 (3)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
能力目标 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学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及关注生活、关注科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力臂概念的建立及理解
教学资源 课件,教案,动图,图片,教具(自制“秘密武器”、自制简易杆秤、铁架台、弹簧测力计、带刻度的杠杆、钩码一盒、木块钉子等)
教学方法设计 实验探究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流程图 (
通过自制“投石机”引出杠杆
) (
认识杠杆和杠杆上的支点、动力、阻力
) (
通过自制杆秤体验杠杆“平衡”
) (
通过实验探究建立力臂概念,并练习力臂的作图,归纳杠杆的五要素
) (
通过实例分析杠杆分类
) (
通过实验,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
教学过程 引入:用“秘密武器”发射锦囊,引出课题《杠杆》 进行新课: 什么是杠杆 看四副动图: 请同学总结,并得出杠杆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通过对撬棒的分析 认识支点O,动力F1,阻力F2 力臂概念的引出 通过活动一:“请你利用简易杆秤模拟称物体质量的过程。”体验杠杆的平衡 通过活动二:“如图,分别在A、B两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拉秤杆,让秤杆平衡,需要的拉力分别是多少?两个点需要的拉力一样吗?”获得初步猜想:杠杆的平衡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有关?真的是这样吗? 通过实验三:“如图,在B点用弹簧测力计分别竖直和斜拉秤杆,让秤杆平衡,需要的拉力分别是多少?两次需要的拉力一样吗?” 证明:“杠杆的平衡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无关”,到底与谁有关呢? 通过分析得出: “由活动可知:杠杆的平衡与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均有关。” 分析什么是力臂,学生练习如何画力臂,并总结力臂的画法 杠杆五要素的得出 练习:在下图所示的杠杆中,动力的力臂用L表示,图中所画力臂正确的是( ) 三、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准备工作 (1)将杠杆哪个部位挂起来做支点好? (2)杠杆处于什么位置平衡,测量力臂最方便? (3)刚挂上的空杠杆不水平平衡怎么办? 2.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并对学生的实验进行巡视、指导。 然后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即 F1L1=F2L2 四、杠杆的分类 小活动:拔钉子比赛:找两个同学(一高大男生,一矮小男生进行拔钉子比赛,小男生用羊角锤拔钉子,高男生用火钳拔钉子),活动后总结: 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 (2)引出等臂杠杆及杠杆分类的原则 (3)回归“秘密武器”并分析 (4)开瓶器活动得出:动力臂越长越省力 结语: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硬棒,我就能撬动地球。” 老师也送同学们一句话:“知识是撬动人生的一根杠杆,希望同学们找到自己的人生支点,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走向人生巅峰”。
教后反思 在教学中如何走进新课改,走进新课程,是每个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其中一点就是在转变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方式上不断做出尝试。多给学生时间和空间放手去实践和探究,由概念的得出到课堂实验,完成教师角色的转变,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咨询者和合作者。只有完成这种转换,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