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诵读?初秋行圃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圃”(注意“圃”的写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并能背诵全诗。
3、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大意。
学习重点:背诵古诗,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学习时间:1课时。
导学过程:(师生互动)?? ??????第一课时
知识链接: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教师板书课题——初秋行圃)
齐读课题,读完课题对于这首古诗大家知道了什么?
(学生理解课题含义)
这首古诗写了作者于初秋在蔬菜园地里散步的所见所闻。
二、? 初读古诗:
那么现在我想分别请几位同学将这首诗读给全班同学听一听。
(检查学生读音“圃”、“咫”)
三、感悟理解:
那么在读完整首诗以后,你又知道些什么呢?
(对于古诗第一句的前半句,学生是最难理解的,在此处以学生的理解为主,不强求理解的规范。
理解难点:
?????? “暮蝉鸣”、“无寻处”
通过诵读古诗,以学生的理解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大意。)
(再次齐读古诗)
结合古诗所描写的场景,读完古诗后,你有怎样的感觉?
(教师介绍作者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读这首古诗,才能读出这样的感情呢?
(点学生诵读古诗,并进行评价。)
(学生相互诵读,小组比读。再次体会古诗意境。)
?
板书设计:??????????????? 初 秋 行 圃 (宋)杨万里 落日无情最有情,偏催万树暮蝉鸣。 近在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不作声。附: 蝉 唐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緌(ruí):结冠(帽)的两条带子叫缨,缨在颔(hàn)下打结,余下的两段叫緌。因为緌是下垂的,所以诗中称“垂緌”。 饮清露:古人以为蝉是饮露为生的(其实它吸树汁)。
杨万里(1127~1206) 南宋诗人。字廷秀。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继而调任永州零陵(今属湖南)县丞。此时南宋名将张浚谪居永州,勉杨万里以"正心诚意"之学,因此他自名书室为"诚斋",世称诚斋先生。
?
《初秋行圃》是以儿童的生活为题材的古诗。它以描写蝉为目的,诗人杨万里写落日催暮蝉,蝉鸣声此起彼伏的情景,也写了闻蝉寻声,蝉儿闭口的情形,整首诗通俗易懂、真切传神、趣味横生。虽是即景写景,却亦具有一番清新别致的情趣。
?学法指导:
体会:“偏”、“催”把落日当成了有灵性的人。就是这两个字赋予了“落日”的情意——“有情”,使初秋傍晚的景色充满了勃勃的生机,给读者留下无限遐思。
?
古诗大意:这是初秋的一天傍晚,诗人在园子里散步,这时,太阳西下,漫天五彩晚霞,要说这快落下的太阳,真是又是无情,又是有情,园里树上的蝉,正趁着太阳落下的短暂时间,拼命的高声歌唱,园子里一片蝉叫声。蝉的叫声好像就在身边,可是你却无法找到他们,因为,当你找到它跟前的时候,它好像知道你来了,鸣叫声立即停止了。
学习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