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 体育与健康 第四章 运球急停急起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 体育与健康 第四章 运球急停急起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2-03-08 08:38: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福建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篮球运球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说出篮球运球急停急起动作要领,了解该技能作用,掌握并能运用运球急停急起技术。体能目标:发展学生速度、上下肢力量、柔韧素质。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合作学习的精神。 课时数
教学内容 篮球:运球急停急起 重点难点 跨步急停急起动作,重心变化,人球结合。对球的控制,重心的控制。
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重点 难点 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
1 复习高低运球学习急停急起 知道运球急停急起动作要领,了解该技能作用,80%学生能完成跨步急停急起运球动作。发展学生速度,上下肢力量。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合作学习的精神。 重点:跨步急停、急起动作衔接难点:重心的变化 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学生分组复习。学习新动作。
2 复习高低运球复习急停急起 使学生了解运球急停急起的动作要领及锻炼价值,进一步掌握运球急停急起的技术动作。并有90%的同学能在器材的限制下独立完成技术动作,其中有20%的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流畅的完成技术动作。发展学生速度和灵敏素质。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合作配合以及勇于挑战困难的学习精神。 重点:跨步急停时重心的变化难点:对球的控制 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分组复习。分层次组合练习:男女生完成次数,练习距离不同。游戏比赛。
3 行进间运球考核 对学生行进间运球进行考核。发展学生速度,上下肢协调能力。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合作学习的精神。 重点:技能考核难点:实践运用技能 教师讲解示范。考核。教学比赛。
水平四(八年级) 篮球:急停急起课的设计
福州市 福州金山中学 姓名:陈晓华
一、教材分析
篮球运球急停急起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球类项目(篮球)中的一项学习内容,是篮球运球基本技术,也是进攻队员摆脱防守创造突破、传球、投篮得分的重要桥梁。由于其方法简单易学,实效性强,具有动作迅速、节奏感强、易与其它动作衔接等特点,是比赛中运用较为广泛的运球技术。通过该技术的学习,能发展学生身体基本运动能力,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灵敏度、协调性和爆发力;提高学生节奏感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自信、勇敢、果断等良好的心理品质与合作、竞争意识,具有较强的可学性与可教性。
二、学情分析
本次课授课对象是八年级(1)班的学生,男女生各20位,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发育阶段,通过七年级的学习锻炼,身体素质有所增强,不过身体协调能力上仍存在不足,对技能的学习掌握会有一定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及练习氛围较好,同时经过七年级篮球单元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运球、传球和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等基础技术,因此对篮球技能中组合性、进攻性较强的篮球技术更加期待。本次课是运球急停急起第2次课,在上一节课中,同学们对该技能已经进行了初步学习,知道该技能动作要领及易犯错误。同时,我们也发现学生在练习中存在“跨步停球不稳”“重心变化节奏不协调”等问题,本课将针对以上问题来设计本次课教学。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运球急停急起的动作要领及锻炼价值,进一步掌握运球急停急起的技术动作。并有90%的同学能在器材的限制下独立完成技术动作,其中有20%的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流畅的完成技术动作。
(二)体能目标:发展学生速度、上下肢力量及灵敏素质。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合作配合以及勇于挑战困难的学习精神,练习中有相互帮助,相互配合指导的学习现象。
四、教学程序
(一)开始热身部分
利用运球练习、篮球操的方式来进行热身活动,充分拉伸韧带,活动关节肌肉,并让学生熟悉球性,帮助同学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学习提高部分
本次课为复习课,主要围绕着 “跨步急停时重心和运球节奏的变化”这一教学重点来进行本次课的教学设计,教学中主要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并配合以讲示法、练习法、游戏比赛法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练习,帮助学生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
1.高、低运球组合练习。高、低运球时要求学生充分体会高、低运球时重心和运球节奏的变化。
2.行进间运球跨步急停、急起。通过跨步急动作练习,将运球急停、急起适当拉开时间差,让学生充分体会跨步急停降低重心和后蹬加速抬高重心动作要领。
3.行进间运传球组合练习。体会行进间运球急停急起的完整练习,并将运球与传球相结合提高技术实用性,帮助同学进一步提高技术动作。
4.游戏比赛:利用游戏比赛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并检验学生技能掌握情况。
(三)整理恢复部分
安排学生在音乐中进行韧带拉伸等放松练习,并讲评本次课教学情况,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与技能,并将身体恢复到平静状态。
五、教学效果预计
1.90%的同学能独立完成行进间跨步急停、急起运球动作,另外 10%的学生能够在教师指导下成功完成跨步急停动作,有80%的学生能连续完成2次运球急停急起动作练习。
2.预计本课学生的运动强度为中等水平,最高心率140次/分左右,平均心率120次/分左右,练习密度为50%左右。
六、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预防方法。
1.部分女生可能会因为协调能力差,急停时控制不住球,可引导学生降低运球速度。
2.运、传球的结合练习中,学生需要穿过呼啦圈将球传给同伴,建议学生用击地传球的方法进行传球。
七、场地器材的布置回收
篮球场2块,篮球41粒,标志盘20个,音乐播放器1台。课前由教师做好课前场地器材准备,课后由值日生统一归还。
福建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时计划
教师:陈晓华 班级:八年级  人数:40  课次:第2次课  时间:
课的内容 篮球:运球急停急起 教学重点 跨步急停时重心的变化
教学难点 对球的控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运球急停急起的动作要领及锻炼价值,进一步掌握运球急停急起的技术动作。并有90%的同学能在器材的限制下独立完成技术动作,其中有20%的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流畅的完成技术动作。2.体能目标:发展学生速度、上下肢力量和灵敏素质。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合作配合以及勇于挑战困难的学习精神,练习中有相互帮助,相互配合指导的学习现象。
课的结构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方式与组织措施 次数 时间 强度
开始热身部分 一、课堂常规1.整队集合,报告人数。2.宣布教学内容与目标。3.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二、热身活动1.运球热身方法:运球慢跑2圈,慢跑时进行高低运球转换。2.篮球操①俯背运动②扩胸转肩③弓步压腿运球④侧压腿运球 一、1.体委集合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2.教师宣布本节课内容、目标及要求。3.学生认真听讲。4.教师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组织: ××××××× ××××××× ××××××××××××××△要求:集合整队“快、齐、静”二、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热身活动,积极互动。2.学生按要求进行运球热身活动。 3.教师口令指导学生进行球操练习。组织:四列横队成体操队形散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约3分钟约7分钟 中下中
学习提高部分学习提高部分 一、原地高低运球交换练习方法:原地高低运球,体会运球时重心和运球节奏的变化。二、行进间运球急停急起方法: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4组,两人迎面运球急停急起,练习时俩学生间隔8米相对持球站在边线上原地低运球准备,听哨声高运球前进,俩人相遇时做跨步急停动作,肘关节相碰触,并原地低运球,哨响后快速起动高运球运球到对侧,依次进行。动作要领:跨步急停、重心稳,蹬地有力,启动快。三、行进间运、传球组合练习方法:将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8组,分别在场地一侧边线,排头队员持球准备,进行分层次急停急起练习,男生每轮要完成3次急停急起练习女生2次。练习中遇到标志锥盘需做急停急起动作,并用手肘触碰标志锥盘,完成原地低运球3次,接着快速运球返回,用双手胸前传接球将球穿过呼啦圈传给同伴,依次进行。四、行进间运球急停急起比赛方法:方法同练习三,要求各小组长先进行比赛,完成后担任裁判员监督其它各组比赛情况,(如有犯规递减名次,犯规一次降低一个名次)。比赛以所有队员完成速度快者胜。 一、1.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及练习方法,学生认真听讲。2.学生分组进行原地高低运球转换练习。3.教师用语言引导学生体会动作要求。组织:四列横队成体操队形散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要求:积极体会高低运球时重心和节奏的变化。二、1.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及练习方法,学生认真听讲。2.学生分组进行迎面运球跨步急停急起练习。3.教师巡回指导,语言指导鼓励学生提高动作质量。组织: 要求:积极体会跨步急停降低重心,后蹬有力起动迅速的动作要领。三、1.教师讲解练习内容与要求,学生认真听讲。2.学生按要求进分组行练习,让充分体会技能的运用。3.教师组织练习并巡回指导。组织: 要求:运用急停急起动作,积极体会动作要领。四、1.教师讲解比赛内容与要求,学生认真听讲。2.教师组织学生按要求进行分组比赛。3.教师语言鼓励、巡回指导。组织:方法同上要求:掌握急停急起动作,积极面对比赛。 4组2组1组 4分钟约7分钟约10分钟约4分钟 中下中高高高
恢复整理部分 一、整理运动:弓步压腿、俯背甩臂、踢腿练习二、课堂小结 一、1.教师领做,口令语言提示动作。2.学生集体跟练,放松身心。组织:四列横队成体操队形散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要求:充分放松、恢复身心。1.教师总结本节课教学,布置课外练习、宣布下次课上课内容与地点。2.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反馈。3.师生再见,值日生归还器材。组织: ××××××× ×××××××△ ×××××××××××××× 约10分钟 中下
场地器材 篮球场2块,篮球41粒,标志盘20个,音乐播放器1台。 预计运动负荷 练习密度:50%平均心率:120次/分钟左右最高心率:150次/分钟左右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