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一起做游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一起做游戏》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3-05 21:02: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一起做游戏》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一年级 学科:数学
2、课时:1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
(1)已经学习完一年级上册的认识图形、20以内加减法、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的内容。
(2)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依据】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90~91页《一起做游戏》
一、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一起做游戏》是课本中“数学好玩”中的内容,教参上指出:设计这一单元的目的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体会数学思想,锻炼思维能力,积累思考经验,开阔眼界。但是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却常常忽略这样的活动课,只是作为复习内容,没有放手给孩子们充分的自我发展的时间,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以游戏为主要方式,让孩子在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的同时,还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观察力。更渗透给孩子们知识整理复习,形成数学知识网络的思想。
教参上本节课包括两个活动部分:第一个活动是“堆一堆”主要针对的是“有趣的形”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再一次感受到不同的立体图形所具备的特点,并联系生活的应用完成有创意的搭建,我在自己的教学设计中依然应用了这部分的内容。课本上安排的第二个活动是“玩一玩”介绍了一种纸牌游戏,主要针对的是“好玩的数”的内容,利用学习过的10以内数的加减来完成游戏活动。由于涉及的内容较少,所以我将本环节的纸牌游戏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丰富。安排了“王牌追踪”“我们来找茬”“谁在偷懒”“玩一玩”这样的四个活动,在这四个活动里,应用了学到的“位置关系”“比较”“计算”等知识,同时针对性的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观察力,并引导孩子掌握复习的技巧,知识应用的技巧,渗透知识整理的方法,初步体会到知识整理的重要性。
总之,本节课是为了引导孩子们对知识在活动中进行整理应用。本节课渗透给孩子的数学方法,思考技巧,数学思想,将在以后的不断学习中,给孩子很大的帮助,通过游戏的活动,激发起孩子对数学的兴趣,也将使孩子受益终身。
2、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学习的初步阶段,在学习完本册内容后,还不能很好的整理,也没有这样的意识,对知识的应用比较欠缺。再加上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注意力不够集中,注意力保持的时间比较短,比较好动。所以本节课以游戏的方式呈现,有助于孩子的接受。在游戏中培养、渗透各种方法和技巧也是一种对低年级孩子来说比较有效的手段。
3、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在不断的游戏活动中,积累对图形特征的经验和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培养数感。
2:能力目标:能够从游戏中获取数学信息,体会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点,能用20以内数的加减法来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尝试寻找取胜的策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理和归纳。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知识系统化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游戏中体会数学应用的广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合作游戏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4、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理和归纳。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5、教学难点
1:学生应用意识的提高,以及初步的知识体系的形成。
二、教具准备
积木 扑克牌
三、教学方法
1、以学生的自主发现为主,让学生学会把自己的发现总结成条理性的概念。
2、设置有趣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以学生为活动的主体,教师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四、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随着我们不断的学习就会发现数学知识非常的繁多复杂,犹如浩瀚的宇宙中的点点繁星,如果我们学会把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那我们知识的丝线越多,网络越强大,当我们接触到新的像闪光的露珠一样的知识点的时候,才能很快的捕捉到它。这样,知识的获取也会更轻松一些。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尝试把我们学过的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在教师说的过程中播放适当的幻灯片:繁星图、蜘蛛网捕获露珠图、知识网络图)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的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暗示知识不断复习,系统整理的重要性。让学生初步感知到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形成知识网络后的清晰明了。考虑到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征,所以,这部分只是让孩子初步体会就好。
(二):教学环节
1:活动一:搭一搭
两人一组做游戏,比一比哪一组堆的又快又有创意?
出示游戏规则:
1:10个物体都要用上。
2:堆出的作品要有创意。
3:堆得又快又新颖的小组获胜。
学生分小组活动,教师巡视适当指导。
[设计意图]游戏规则的给出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操作目的明确,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按要求来操作。
说一说:(学生根据刚才的活动进行思考、回答)
(1)、你们都遇到了哪些图形?
(2)、你觉得哪些图形比较好放?(稳定)
哪些不好放?(不稳定)
(3)、你都用到了学过的哪些知识?
学生思考并回答。
[设计意图]告诉学生学习过的知识与游戏有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渗透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圆柱 长方体 正方体 球)
2:活动二:王牌追踪
师:接下来我们将进入一个不可思议的世界,因为我们所有的活动都和扑克牌有关,从这些扑克牌的游戏中我们又能发现,游戏的完成和我们的数学知识有很大的联系。
简单的介绍扑克牌,并提问:如果要对扑克牌进行分类你会怎么分类?
(一、按花色分成4类,简单介绍四种花色表示四个季节。
二、按数字分类,每种数字各4张,共有13各数字。表示一个季度有13个星期)
[设计意图]再一次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减少学生课堂上的心理压力。
教师出示三张扑克牌,学生记住王牌的位置(从右数第几个)然后教师将扑克牌翻转,学生只能看到反面,再一次说出王牌的位置(从右数第几个),最后教师不断变换扑克牌的顺序,学生注意观察,再回答验证。
根据学生情况适当增加难度,用四张或以上的变换。
[设计意图]这个游戏活动主要是学生专注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集中注意力才能得到问题的答案。
提问:这个游戏中你都用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思考并回答。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分类 左右 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再一次告诉学生学习过的知识与游戏有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渗透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3:活动三:我们来找茬
课件出示三张扑克牌,让学生通过观察找出不同类,共两组。
第一组:扑克牌中的A、3、7,其中7和其它的花色不同,也可以回答A是字母,其他的是数字。
第二组:三张都是梅花9,但是最后一张中间的一个梅花换成了黑桃。
学生通过观察,找出不同类,并说明原因。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学生仔细观察能力的培养,并对分类知识以及数的认识进行了复习,只安排两组是希望学生保持游戏的兴趣,在不断的游戏的变换中不减参与的热情。
提问:这个游戏中你都用到了哪些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数的认识 分类)
4:活动四:谁在偷懒?
课件出示三组扑克牌,根据扑克牌上数字出现的规律找出缺少的数字。
第一组:1、3、7、9
(两个两个数,少了一个5)
第二组:10、8、4、2
(从大到小,两个两个的数,每次少2,缺少一张6)
第三组:11、9、7、3
(从大到小,两个两个数,每次少2,缺少一张5)
让学生通过观察后再说出原因,回答结果。
[设计意图]复习找规律的技巧以及数的认识并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
提问:这个游戏中你都用到了哪些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数的认识)
5:活动五:玩一玩
游戏规则:
1:一边摸牌,一边算牌上数的和。
2:结果比12大的就淘汰。
3:结果最大的人获胜。
4:结果一样大,谁摸得牌多谁获胜。
[设计意图]复习20以内的加减计算,并培养学生快速准确计算的能力。
小结:提问:在刚才的这些活动中你都用到了哪些知识?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 数的认识 比大小 加 减 分类)
(三)、全课小结
1: 前面的知识都是“有趣的形”(左右 上下 前后 认识图形)后面的是“好玩的数”(数的认识 比大小 加 减)
分类是属于“统计”部分的知识。
我们发现在“形”这部分知识的应用中会用到“数”的知识,每种知识的应用都是互相联系的。就像一个知识网一样。
[设计意图]进行初步的归纳,帮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形成初步的知识体系,并通过这样的总结让学生体会到整理知识的好处,以及初步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
2:回顾完好游戏的关键是什么?
认真听 (板书:耳)仔细观察 (眼用两点表示) 回答准确(板书: 口) 用心思考(板书 :心)
(这几步的板书整体凑成一个“ 聪” 字)
小结:学会知识的整理,又能做到认真听,仔细观察,会说,会思考,那你就是个聪明的小朋友,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这样聪明的学生。
(四)、课后习题及思考:
还有什么好的整理知识的方法,试一试!
(五)、板书设计:
一起做游戏
形 数 统计
左右 上下 前后 认识图形 认识数 比大小 加 减 分类
五、课后反思:
《一起做游戏》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将所有需要复习整理的知识点渗透到活动当中,让学生通过不断的游戏活动,解决各种问题,不断的积累经验,应用所学的知识,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也使学生在不断的游戏中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在集体的活动当中,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各项教学目标成功达成。
在活动的安排中我精心设计。我不光考虑到与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还结合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充分的关注到一年级孩子注意力差,观察能力较弱,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暂,所以每一个活动的安排都尽量做到少而精,而且每一个活动的安排中除了知识的应用,还需要学生的,认真听,仔细观察,用心思考,在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应用以及总结的同时还在无意识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不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活动的安排中我还适当的加入动手操作环节,(玩一玩和搭一搭)也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一改枯燥的听讲、回答,让学生动手参与,更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整节课我带着孩子们从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通过不断解决一个个问题,来体会数学的乐趣,从学生的参与意识来看,学生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从中我体会到,教学设计不仅是设计一节课,更是设计一场让学生愿意主动参与的活动。在设计之前研读的除了教材,还有学生,明白学生感兴趣的,已经储备的知识,很好的结合应用于自己设计的课堂,学生才会更加喜欢这节课,课堂的有效性也才能真正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