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后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后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06 15:3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7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一、选择题
1.建立西夏政权的民族是(  )
A.党项族 B.契丹族 C.匈奴族 D.女真族
2.蒙古昭乌达盟敖汉旗白塔子村的辽墓壁画中,有匹经过梳理装饰的骏马,是契丹人用来同中原人交换的重要商品。你认为这种和平往来是从下列哪一事件开始的( )
A.玄武门之变 B.陈桥兵变 C.澶州之战 D.澶渊之盟
3.“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面子……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中国政治通史》)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澶渊之盟对北宋是一种屈辱 B.辽宋议和实现了双方的和平
C.澶渊之盟不利于民族的交融 D.澶渊之盟对宋辽都十分有利
4.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牛羊遍地,头发花白的人都没见过战争”。这表明( )
A.澶渊之盟促进了北方畜牧业发展 B.宋辽南北对峙局面形成
C.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D.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
5.民族政权并立是两宋时期的重要特征。与北宋同时并存的党项族政权是(  )
A.辽 B.金 C.西夏 D.清
6.澶渊之盟后,宋在河北沿边陆续开放雄州、露州、安肃军、广信军四榷场,辽也设场多处,与宋朝互市。这说明澶渊之盟( )
A.加剧了辽与中原的冲突 B.是双方实力均衡的产物
C.促使两国保持和平局面 D.消除了民族隔阂与矛盾
7.1005年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1141年宋金之间的和议,产生的相同影响是( )
A.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开发 B.维持了相当时期的和平
C.减轻了中原人民的负担 D.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8.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澶渊之盟的主要影响在于(  )
A.北宋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削弱 B.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C.北宋社会经济出现繁荣局面 D.宋辽之间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9.澶州之战后,辽与北宋议和,双方签订盟约,史称“澶渊之盟”,盟约的签订对双方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B.阻碍了民族交融
C.加重了辽的经济负担 D.加速了辽的灭亡
10.下图是宋元时期的政权更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繁荣与开放 B.民族政权并立到统一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民族交融
11.“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族(辽、西夏)‘送礼’,这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族入侵十分容易。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送给游牧民族岁币
②宋朝皇帝向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全部失败
③“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财政负担
④“送礼”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判断题
12.11世纪前期,女真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
13.北宋建立后,为了收回幽云十六州,与女真族建立的金发生了多年的战争。(  )
14.“澶渊之盟”与宋夏和约均有利于中原农耕文化与边疆游牧文化的交融汇合。(  )
三、综合题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苏轼
材料二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
(1)材料一中的“颜公”是唐朝哪位著名的大书法家?
(2)材料二反映的是北宋和哪个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盟约?这个盟约名称是什么?
(3)北宋时期,还有哪个少数民族政权与北宋政权并存的?
16.材料一:宋朝时期,少数民族政权所控制的范围也极大,他们已不再是附属性的少数民族政权,而是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足以与中原王朝抗衡的少数民族的王朝。与汉唐相比,可见宋时民族关系已发生了新的变化,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处于并立状态。
材料二: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中的辽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2)根据材料指出,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澶渊之盟?(提示:从对宋朝、辽、中华民族三方面的影响来谈)
(4)你认为我们今天应该如何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17.唐、宋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材料三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守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般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政府与哪个少数民族的交往?写出唐政府与这个民族和亲的史实。除和亲外,唐朝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还有哪些表现?
(2)阅读材料二,据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成熟办法”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你对这一事件有何看法?
(4)综上所述,归纳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特点。
试卷第1页,共3页
答案
1.A 2.D 3.D 4.C 5.C 6.C 7.B 8.B 9.A 10.B 11.A
12.错误 13.错误 14.正确
15.(1)颜真卿。
(2)辽;澶渊之盟。
(3)西夏。
16.(1)契丹
(2)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
(3)①对于北宋来说,有政治屈辱、经济掠夺之弊,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但也赢得了政治安定。②辽则大获其利,军事上体面撤退,政治上赢得主动,经济上得到实惠。③对整个中华民族来说,则有利于民族和平共处,相互交流,促进了双方的发展和民族融合。(从三方面说明,意思相近即可)
(4)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共同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17.(1)吐蕃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或(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册封少数民族首领;任用少数民族人士担任朝廷重要官职;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等(答出两点即可得分)
(2)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或者平等对待少数民族;对汉族和少数民族一视同仁)
(3)澶渊之盟澶渊之盟后,很长时间宋辽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但岁币加重了北宋百姓的负担(从两个方面阐述,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4)民族间有和有战,但政治,经济,文化不断交流融合,和平交往始终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