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选择题
1.1937年,德、意、日初步结成轴心国集团。墨索里尼解释说:“从柏林到罗马的这一条垂直线不是区分线,而是一个轴心,所有怀着合作与和平愿望的欧洲国家都可以围绕着这个轴心运转。”实际上,轴心国集团的性质是 ( )
A.反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组织B.推动国际合作与和平的组织
C.在全世界侵略扩张的法西斯组织D.推动地区和平发展区域性组织
2.观察下图,①处应填入的正确内容是 ( )
A.诺曼底登陆 B.日军偷袭珍珠港
C.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D.日本投降
3.1941年10月,日本新任首相东条英机组织了一个“充满火药味的内阁”,并决定,通过外交或武力手段,在这年年底之前跟美国算账。为此,日本( )
A.发动了不列颠之战B.实施了诺曼底登陆
C.发动了中途岛海战D.制造了珍珠港事件
4.“不论是从战争史还是二战以后的世界历史看,它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首次宣布正义国家将结成同盟,不仅是为了保护国家免于外来侵略,而且是为了世界上一切人的人权免于强权的蹂躏。”上述引文评价的是( )
A.《共产党宣言》 B.《开罗宣言》
C.《凡尔赛条约》 D.《联合国家宣言》
5.以下示意图呈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①处应是 ( )
A.莫斯科保卫战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登陆 D.德国无条件投降
6.1944年6月6日,艾森豪威尔发表胜利宣言:“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两栖登陆战,这是盟军的伟大胜利……法西斯德国的坟墓将就此挖掘。”他赞誉的这场战役是( )
A.不列颠战役 B.珍珠港战役C.中途岛战役 D.诺曼底战役
7.“盟国的世界战略是先欧后亚,而要实施先欧后亚的战略,前提是要将日本牵制在东方战场,切断日德之间的配合,以便分而歼之”。为达成这一战略意图( )
①英法联军敦刻尔克大撤退,保存有生力量
②中国坚持抗战到底,也得到美、英、苏的支持
③1943年召开开罗会议,发表《开罗宣言》
④苏联举行红场阅兵,大批苏军开赴前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下图三巨头曾在1945年的某次会议上作出“对德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的决议。此会议应是( )
A.日内瓦会议 B.开罗会议
C.华盛顿会议 D.雅尔塔会议
9.有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在于重新分配欧洲的权力,而1939—1945年的大战却是意识形态之战”。这里的“意识形态之战”是指( )
A.独裁与民主B.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
C.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D.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
10.下列图片共同反映了 ( )
A.二战欧洲战事结束 B.日本法西斯的灭亡
C.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D.世界大战的残酷性
11.下图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部分国家伤亡人数及持续作战时间,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
A.英国援助是中国抗战取胜的决定性因素
B.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
C.苏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伤亡大于中国
D.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
1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势力的彻底失败而告终下列史实与结论的搭配,哪一项是法西斯失败的主要原因( )
A .美国参战一极大增强反法西斯力量
B .诺曼底登陆一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C .雅尔塔会议一协调战胜法西斯的步伐
D .《联合国家宣言》一正义力量的联合
13.对下面两幅图片所示会议的共同之处,解读正确的是 ( )
①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
②都对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产生了重要影响
③都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④都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全球通史》一书中写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总共有96个国家赢得了独立。上述材料旨在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 )
A .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浩劫B .粉碎了帝国主义称霸世界的野心
C .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D 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深远的影响
非选择题
15.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1)上面是同学们绘制的思维导图,请你依次将其填写完整。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回答问题。
①图一:雅尔塔会议上决定成立的一个国际组织是________。
②图二:诺曼底登陆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图三:此事件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世界大战的硝烟早已散去,但两次世界大战对于人类历史的影响是全面而又深刻的,战争与和平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1)在上面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复习提纲”中,画线部分存在历史知识性错误,请予以更正并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下列历史事件中,选择符合题意的选项,分别填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致过程示意图”中的相应空格内。(只填序号)
①日本偷袭珍珠港 ②诺曼底登陆
③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④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⑤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⑥日本签署投降书
⑦德国投降
(3)中、苏、美、英这四个不同性质国家的联合说明了什么问题?
(4)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有何作用。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风雨欲来——战前阴谋】
材料一 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无论抱多大的同情,也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使整个国家卷入一场战争。
——英国首相张伯伦在1938年9月的广播演说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之前,英、法等国对法西斯国家采取了什么政策 它有什么危害
【硝烟弥漫——战争进程】
材料二 1939年8月31日晚,一支身穿波兰军装的德国党卫军,冒充波军,袭击了德国边境的格莱维茨电台。他们在广播里用波兰语辱骂德国,并丢下几具身穿波兰军服,实际上是德国囚犯的尸体,接着,全德各电台广播了“德国遭到了波兰突然袭击”的消息。9月1日凌晨,德国便大举入侵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
材料三 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部队突然和蓄谋的进攻……合众国当时同该国处于和平状态,而且,根据日本的请求,当时仍同该国政府和该国天皇进行着对话……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演讲
(2)材料二、材料三分别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正义者的联盟】
材料四
(3)材料四两幅漫画反映了世界人民面对法西斯的侵略走向了联合。结合漫画及所学知识,列举这种联合在政治、军事上的表现。说出图(b)中三位漫画人物的名字。
【侵略者的下场】
材料五 一意逞雄的国家,等于是放弃了从容崛起的主动,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历史的教训还在于,所有企图靠战争来征服压迫和掠夺其他国家的大国,其结局总是和他们的愿望相反。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4)请你写出20世纪的一个实例来说明材料五的观点。
(5)请你结合这一结局谈谈自己的感悟。
答案:
1-10:CCDDB;DCDAC; 11-14:BDDC
15.(1)A:法;B:萨拉热窝事件;C:1914;D:十月革命。
(2)全面爆发:③;转折点:⑤;开辟欧洲第二战场:②;结束:⑥。
(3)说明法西斯是全世界的公敌(“不同性质的国家可以联合起来共同反对法西斯”或“为了共同的利益,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结成同盟”)。
(4)壮大了反法西斯的力量,改变了双方力量的对比;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16.(1)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嚣张气焰。
(2)德国突袭波兰;日军偷袭珍珠港。影响: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3)政治上,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召开雅尔塔会议;军事上,诺曼底登陆。图(b)从左至右依次是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
(4)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企图称霸世界,但是最终却被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打败,尝到战争恶果。
(5)团结就是胜利;法西斯国家倒行逆施,最终必然会走向失败。(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