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同步训练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同步训练题(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05 21:32: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步训练题
一、单选题
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B.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瓜分世界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民族解放战争
C. 第一次世界大战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美国开始崛起
D. 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局面
下列历史事件都与某次战争有关,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凡尔登战役 ②萨拉热窝事件 ③同盟国战败 ④三国协约的形成
A. ④②①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②④ D. ④①③②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总统威尔逊以和平主义为由,宣布美国中立。当美国参战时,威尔逊又宣布,美国是为了捍卫“和平、民主和自由”。美国前后不同的立场表明( )
A. 国家利益是外交的出发点 B. 美国为维护世界和平而战
C. 一战改变了美国外交策略 D. 美国始终捍卫民主和自由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关于这次战争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 ②战争爆发后意大利参加了同盟国集团作战
③最残酷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 ④1918年德国投降,标志着大战的结束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一位历史学家在评价20世纪初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已经变成一只‘火药桶’,只需一粒火星将它引爆。”这里的“火药桶”和“火星”是指( )
A. 巴尔干——萨拉热窝事件 B. 奥匈帝国——萨拉热窝事件
C. 美国——来克星顿枪声 D. 塞尔维亚——萨拉热窝事件
“大战始于1914年,历时4年多,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卷入。飞机、坦克、毒气首次用于战争。期间,双方死伤达3000余万人,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①这场大战的性质是反法西斯战争 ②这场大战以协约国的失败而告终
③科技的不当应用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④战争危害巨大,我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A. ②③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④
1899年12月,德国外长在议会的一次演说中说:“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任何外国的主神向我们说:‘怎么办?世界已经分割完了!’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也不容许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我们在全世界各地有着自己的利益.”为此德国( )
A. 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 B. 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C. 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 D. 挑起普法战争
1907年《英俄协约》签订。学者蒙格指出,英国与俄国缔约的主要动机“是改变欧洲的力量对比,尤其要加上一个对付德国的砝码”。以上材料可用于研究(  )
A.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B. 经济大危机的根本原因
C.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D. “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史实与史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
A. 一战爆发之后,意大利参加了协约国集团作战
B. 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凡尔登展开了血战
C. 一战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不义之战
D. 一战中,交战国使用了坦克和毒气等新式武器
“大战期间,日本也加紧了军事、经济扩张,从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5年间,日本的贸易及贸易外收入超过支出32亿日元;与此同时,生产总值增加了近3倍。这样,日本就挤进了资本主义工业国的行列。不过,日本在进出口方面有很大的依赖性……日本虽然也有向外扩张的野心,但要同英美全面抗衡仍有一定困难。”这次“大战”是指( )
A.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拿破仑对外战争 C. 第一次世界大战 D.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世纪末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说:“……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此话说明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实质上是( )
A. 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世界而进行斗争
B. 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巴尔干半岛而结盟
C. 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商品市场而互相勾结
D. 为了解决当时国家关系中的主要矛盾——法德矛盾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那么,成为“一粒火星”的是( )
A. 萨拉热窝事件 B. 纳西比战役 C. 三国协约成立 D. 三国同盟成立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位德国大臣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一位英国外交大臣说:“真正决定我国外交政策的,是海上霸权的问题。”从材料可得出,一战(  )
A. 首先在英德两国间爆发 B. 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争夺世界霸权
C. 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 D. 极大地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交战国有30多个,包括约15亿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的约3/4,交战双方动员7000万人,入伍士兵占有劳动能力男子总数的30%。”这段材料可以佐证1914—1918年的战争( )
A. 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战争 B. 是一场具有世界规模的战争
C. 激化了交战国国内的矛盾 D. 给协约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
“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挂在树木残枝上的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这段文字描写了战争的残酷性。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以惨烈闻名的典型战役是( )
A. 萨拉托加大捷 B. 凡尔登战役 C. 萨拉热窝事件 D. 太平洋战争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争夺霸权的结果,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材料二 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美、英、苏等国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逐渐走向联合,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摘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1945年斯大林指出:谁解放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们军队所到之处。二战结束之初,杜鲁门强调:我们必须强硬对付俄国人……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未来的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材料四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是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
——亨利·基辛格
(1)材料一中一战前形成了哪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什么体系?
(2)材料二中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写出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战役名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美国为“强硬对付俄国人”制定了什么政策?
(4)材料四反映出当今世界格局出现了怎样的趋势?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当今世界主要政治力量的博弈中,中国应对的根本之道是什么?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爆发于欧洲但波及全世界的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战场在欧洲,故又称为“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
【图说历史】

(1)图1反映的是一战前德军向英国水兵挑衅的历史漫画,为什么德国敢向英国挑衅?
(2)列强对抗的结果,是形成图2对峙形势图。图2中三角形代表的集团名称是什么?
【追根溯源】
材料一 一战前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与殖民地占有情况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4 1 2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2 5 4
(3)根据材料一,请你谈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揭穿谎言】
材料二 8月4日,德国政府声称:“战争会迅速结束……”在运送德军的火车上涂写着“去巴黎吃早饭……”的字句。
——摘自《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4)请用一战的有关史实戳穿材料二中“战争会迅速结束”的谎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场战争的性质。
【期盼和平】
(5)近年来,美、日、韩军事同盟正在中国周边制造“亚洲的火药桶”,并在中国周围军演不断。请你以史为鉴,设计一条宣传语,呼吁世界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国别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千米) 殖民地人口(万人)
英国 14 3350 39350
俄国 2.6 1740 3320
法国 6 1060 5550
德国 16 290 1230
美国 38 30 970
材料二 一战爆发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反战声音微乎其微。各国的民众积极支持战争,英国志愿入伍者簇拥在征兵处……在德国,出征的士兵斗志高昂,妇女们争相向士兵枪管里插入鲜花,运兵车上写着“圣诞节回家”……
——以上材料整理自高中历史选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三 不久他们便发现自己被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折磨。凡尔登战役双方死伤近一百万人。一位战地记者写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
——整理自岳麓书社《世界历史》(九上)
材料四 炮火把战壕轰得土崩瓦解时,他卧倒在地,冒着汗,做着祈祷:“耶稣基督啊,救我出去吧。请求基督行行好吧。只要您救我一命,您说什么我都干。我相信您,我要告诉世上每一个人,您是唯一至关重要的。请求亲爱的耶稣行行好吧!”——海明威《在我们的年代里》
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子弹嘘嘘,大炮隆隆,我不想再待在这里……
——英国士兵在战壕里唱的歌
(1)由材料一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2)对比材料二、四,人们对战争的态度有何不同?请用材料三的史实概括影响人们态度转变的因素。
(3)当今世界仍不太平,从科索沃到伊拉克,再到叙利亚……可谓是炮声隆隆,硝烟弥漫。以古鉴今,一战给我们今天留下了什么启示?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C.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一战中,美国大发战争横财,美国开始崛起,故C正确。
A.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而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故A错误。
B.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瓜分世界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掠夺战争,不是民族解放战争,故B错误。
D.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世界局面的事件是工业革命,不是一战,故D错误。
故选C。
2.【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凡尔登战役是一战进程中的重要战役,同盟国的战败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故排序正确的是A项。
3.【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美国一战时前后不同的立场的原因,要求理解掌握重要史实。
【解答】
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总统威尔逊以和平为由,宣布美国中立。当美国参战时威尔逊又宣布,美国是为了捍卫“和平、民主和自由”。美国前后不同的立场表明国家利益是外交的出发点。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外交政策,决定国与国关系的走向,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一切以利益为转移,“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A正确。
BCD.三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故选A。
4.【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①③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是一战中最残酷的战役;1918年11月,德国投降,战争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故①③④正确。
②一战爆发后,意大利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协约国达成秘密协定,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故②错误。
故选B。
5.【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一战的爆发,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读题干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
A.根据题干“欧洲已经变成一只‘火药桶’,只需一粒火星将它引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爆发的导火线是在巴尔干地区发生的萨拉热窝事件,故A正确。
BD.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枪杀,地点不对,排除BD。
C.这是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标志,排除C。
故选A。
6.【答案】B
【解析】略
7.【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题干“……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我们在全世界各地有着自己的利益”表明德国想重新分割世界,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德国在1914年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故A正确。
B.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的说法错误,故排除B。
C.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在1939年,离1899年较远,故排除C。
D.德国挑起普法战争是1870年,故排除D。
故选A。
8.【答案】A
【解析】英国与俄国缔约的主要动机“是改变欧洲的力量对比,尤其万安加上一个对付德国的砝码”,这反映了一战前三国协约军事集团的形成,是一战的背景,故选A;1929年暴发经济大危机,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符合题意,排除B;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标志“冷战”对峙局面形成,排除D。
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题干关键信息“英国与俄国缔约的主要动机‘是改变欧洲的力量对比,尤其万安加上一个对付德国的砝码’”。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做出正确答案。
9.【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要求掌握基本的历史学科研究方法。
【解答】
C.史实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陈述,不带有作者自己的感彩,而史论则是对某一历史事件的看法,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C项是对一战性质的认识,属于史论,故C正确。
ABD.这三项均属于史实,故排除ABD。
故选C。
10.【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并未使日本从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故排除A。
B.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时候,日本还出于幕府统治时期,故排除B。
C.据“大战期间,日本也加紧了军事、经济扩张,从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日本经济获得了发展,一跃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故C正确。
D.第二次世界大战基本上摧毁了日本国内的经济,故排除D。
故选C。
11.【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要求具备分析理解题干的能力。
【解答】
A.分析题干“19世纪末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说:……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可以看出德国要求获得殖民地,说明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实质上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世界而进行斗争,故A项符合题意。
B.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巴尔干半岛而结盟与题干内容没有直接联系,故排除B项。
C.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商品市场而互相勾结说法错误,故排除C项。
D.为了解决当时国家关系中的主要矛盾——法德矛盾说法过于片面,故排除D项。
故选A。
12.【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要求具备解读材料信息及再现所学知识的能力。
【解答】
A.根据“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可知,“一粒火星”指的是萨拉热窝事件。根据所学可知,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王储在南斯拉夫的萨拉热窝遇刺,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德、奥匈决定以这一事件为借口,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萨拉热窝事件点燃了一战战火,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故A正确。
BCD.这三项明显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CD。
故选A。
13.【答案】B
【解析】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位德国宰相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一位英国外交大臣说:′真正决定我国外交政策的,是海上霸权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引起新老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上的竞争日益加剧。19世纪末,受工业革命的影响,美德科技领先,工业总产值增长迅速,居世界前两位,而英国和法国工业产量则处于比较低的位次;就殖民地而言,英法的殖民地最多,而美德相对较少。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国家要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殖民地,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形成了德奥意三国同盟和英法俄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综上所述,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争夺世界霸权。
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查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争夺世界霸权。
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和影响。
14.【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交战国有30多个”“包括约15亿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的约3/4”“1914—1918年的战争”,可以判断与一战相关。材料中体现了一战是一场具有世界规模的战争,故B项符合题意。
1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历时约10个月,这场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由于死亡人数太多,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所以B项符合题意。
16.【答案】(1)集团: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标志:《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战役:诺曼底登陆战。
(3)政策:冷战政策。
(4)趋势:世界格局多极化。
应对之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开放,努力提高综合国力。(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两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相关史
实。(1)第一小问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他们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二小问体系,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分割世界,分别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新秩序,形成一战后的世界格局,这就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第一小问标志,为了打败共同的敌人法西斯,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各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第二小问战役,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在法国北部诺曼底登陆,向德军发动猛烈进攻,开辟了欧洲苏德战场外的第二战场,使德国法西斯陷于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局面,加速了法西斯德国的战败。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为“强硬对付俄国人”,制定了冷战政策。二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于是,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4)第一小问趋势,材料四反映出当今世界格局出现了多极化趋势。第二小问应对之道,综合四则材料可知,当今世界主要政治力量的博弈中,中国应对的根本之道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开放,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17.【答案】(1)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的经济实力超过了英国。
(2)三国同盟。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多。这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5)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携手合作,共创未来。(仅作参考,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根据图1及问题(1)的题干并链接20世纪初,英国、德国在欧洲的经济实力及所占殖民地面积不平衡的史实回答即可。图2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形成的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三国同盟由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据此分析解答问题(2)。材料一的表格反映了一战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后起的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最终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据此分析解答问题(3)。根据材料二并列举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的时间戳穿“战争会迅速结束”的谎言;一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据此分析回答问题(4)。从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的角度回答问题(5)即可。
18.【答案】(1)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如答出原因的具体表现亦可得分)
(2)不同:
材料二:满怀信心、积极支持等。(答出其中一点态度即可)
材料四:绝望、恐惧、厌恶、逃避等。(答出其中一点态度即可)
因素:一战持久而残酷;造成人员的大量伤亡;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
(3)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我们要珍惜和平,反对战争;世界各国要加强合作交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解析】【解析】本题结合唯物史观、史料实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德国和美国工业产量在世界所占比重超越英、法、俄三国,但是占有殖民地面积和殖民地人口却远远落后于这三个国家,这说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不同,材料二反映了一战初期人们反战声音较弱,各国人民满怀信心,积极支持战争;材料四反映了当时人们反战声音越来越强,对战争充满绝望、恐惧,甚至厌恶和逃避战争。转变的因素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战争态度发生转变的因素是战争的残酷性。
(3)启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应当珍惜和平,反对战争,各国要加强合作交流,争取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避免战争悲剧重演。
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