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罗斯福新政
一、选择题
1.唐代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曾主持兴修农田水利等若干基础工程,他命人从登记造册的贫苦农户中,优先招募7000 多名农夫参加基础工程建设,不仅政绩斐然,而且扶贫作用非常明显。1000多年后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为应对经济危机,采取了类似的做法,这种做法属于( )
A.轻徭薄赋 B.勤政爱民 C.以工代赈 D.社会保障
2.二战前,一位西方国家领导人说: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下面与这一观念吻合的史实是( )
A.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B.工业革命的开展 C.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D.苏联模式的形成
3.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摆脱危机并逐渐复苏,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 )
A.新政改变了资本主义制度
B.新政解决了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C.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的政策调整
D.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
4."罗斯福无意发动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材料表明罗斯福新政( )
A.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而作出的政策调整
B.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走苏联模式的道路
C.坚持走自由放任的经济模式,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
D.发动对外战争,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5.“我们不仅要是失业者的肉体免受饥寒,而且还要维护他们的自尊心,他们的自力更生的意志,他们的勇气与决心。”为此,罗斯福政府采取了( )
A.整顿金融体系 B.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调整农业政策 D.推行“以工代赈”
6.观察下图,导致1933~1937年美国失业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独立战争的胜利 B.黑人奴隶制的废除
C.经济危机的爆发 D.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7.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与蓝鹰运动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这反映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B.恢复商品货币关系进行调节生产
C.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D.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
8.威廉 本内特在《美国通史》中写道:“数千年轻的男人临时居住在窝棚里,从事诸如修建……长途铁路这样的工程……虽然挣得不多,但他们的健康能够得到保证,重要的是,有一种成就感。”罗斯福新政中与之相关的举措是
A.调整工业 B.整顿金融业 C.缩减农业 D.兴办公共工程
9.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下列对各国改革评价正确的是
A.日本明治维新——进入封建社会 B.中国戊戌变法——实现富国强兵
C.俄国十月革命——确立君主立宪 D.美国罗斯福新政——缓解经济危机
10.对下图所示水利工程解读正确的是
①修建于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 ②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③造成了国家的财政大危机 ④是推行“以工代赈”的典型事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罗斯福在1933年3月的就职演说中说:“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政府对待这项任务就像对待战争的紧急状态一样。”以下新政措施中,和上述主张直接相关的是
A.确定最低工资标准 B.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
C.以工代赈 D.调整农业政策,稳定农产品价格
12.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道:“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就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与此相关的措施是
A.整顿金融体系 B.调整农业政策
C.推行“以工代赈” D.加强指导工业
13.下表是《1929——1936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结合所学,对此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
B.1933年起美国经济复苏与罗斯福新政有关
C.1933年起美国经济复苏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刺激有关
D.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超过了经济危机前的水平
14.列宁实施的“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相同点是
A.都使国家性质发生了改变 B.都有利于本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C.都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和巩固 D.都为战胜法西斯奠定了基础
15.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A.制定了世界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B.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C.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电气时代 D.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先例
16.罗斯福新政为了拯救市场,采取办法是“中止市场”,但“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而是用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就是国家。可见,罗斯福新政
A.强调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B.使美国国民经济开始缓慢复苏
C.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D.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17.美国学者艾伦·布林克利在《美国史》中写道,1929年10月沃尔特·桑顿站在不久前购买的一辆豪华跑车旁——试图用100美元卖掉它,和许多相对富裕的美国人一样,他要变卖财产以弥补股市崩溃带来的损失,而当时大多数人根本没有东西可以变卖。这是由于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B.内燃机广泛应用于交通
C.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 D.罗斯福新政促进了就业
18.以下内容是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他是
时间 1933年 1942年 1944年 1945年
事件 当选总统,为应对经济大危机,宣布实施新政 作为26个国家代表之一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第四次连任总统 作为三巨头之一参加雅尔塔会议
A.丘吉尔 B.尼克松 C.斯大林 D.罗斯福
19.美国公共事业振兴署于1935年根据总统令成立。此后九年中,它为850余万失业者提供有报酬的工作,修建了大量的公园、桥梁和学校等公共项目。材料反映出美国
A.通过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
B.通过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劳动者的待遇
C.通过罗斯福新政从根本上解决了经济危机
D.通过加强对工业生产的干预促进经济复苏
20.到1935年初,美国失业人数从1933年初的最高点减少了400万人;资本收入从1933年以来增加了6倍,工业产量几乎翻了一番。这得益于( )
A.新经济政策 B.美国独立战争
C.罗斯福新政 D.美国内战
二、综合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直接发放对贫困各-州的救济拨款和物资。建立工程振兴局,在1935-1943年间,该局雇用了近330万人,共主办25万个工程项目,给美国疲弱的经济注入活力,刺激了购买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经济的复兴。国会还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保障了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恢复。
——摘编自沈亚男《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现代化新模式》
(1)根据材料归纳罗斯福新政如何直接帮助贫困各州的人民。
(2)有人说,“罗斯福新政之所以能帮助美国缓解危机,靠的就是推行以工代赈和社会保障制度。”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美、英、德、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分别下降情况如下表所示。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46.2% 40.6% 28.4% 16.5%、 8.4%
材料二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罗斯福
材料三
我们要求得到领土和土地(殖民地)来养活我们人民和迁移我国过剩的人口。……德意志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有权统治全世界……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世界近现代史精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思考,在这场大危机中,遭受打击最严重的是哪两个国家?
(2)这场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为挽救危机,这两个国家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据罗斯福所说的“旧民主秩序的新的应用”指出该措施的特点是什么?
(4)简要评价这一政策对当时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推行以工代赈措施,对于经济恢复,解决劳动力就业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C符合题意;材料与轻徭薄赋无关,A排除;勤政爱民与罗斯福新政无关,B排除;材料与社会保障无关,D排除。故选C。
2.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补偿了自由的缺点,但是没有改变资本主制度,没有失去资本主义制度的优点,C项正确;新经济政策的推行是苏联三年国内战争结束后推行的,题目考查的是二战前,时间不符,排除A项;工业革命开展是在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上半期,排除B项;苏联模式形成是在1935年。苏联模式的计划经济,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3.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C项正确;“新政改变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新政只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不可能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排除B项;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是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的特点,排除D项。故选C项。
4.A
【解析】
【分析】
【详解】
“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这表明罗斯福新政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而作出的政策调整,A项正确;由材料“罗斯福无意发动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可知,罗斯福无意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排除B项;由材料信息“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可知,罗斯福不是坚持走自由放任的经济模式,排除C项;发动对外战争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5.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中“维护他们的自尊心,他们的自力更生的意志,他们的勇气与决心的提法”,这反映了罗斯福在实行社会救济的过程中体现劳动者的自我价值,为此,政府实行了以工代赈,D项正确;整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生产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A、B、C项。故选D项。
6.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图表并结合所学可知,1929﹣1933年,美国遭遇经济大危机,失业率增加,面对经济危机,罗斯福实施新政,推行“以工代赈”,解决失业问题,使就业人数增加。因此1933~1937年美国失业率下降的原因是罗斯福新政,D项正确;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取得最后的胜利,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1861年至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政府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排除B项;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使得美国失业率上升,排除C项。故选D项。
7.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给美国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并引起了政治危机,导致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克服经济危机,罗斯福实行新政,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材料中“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信息反映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A项正确;B项是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排除B项;C项属于斯大林模式,排除C项;D项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8.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实施期间兴建了许多公共工程,其主要作用是以工代赈,既减少了失业,又能刺激消费,从而缓解就业压力,修建长途铁路的工程属于公共工程,D符合题意;ABC和题干材料关系不大,不符合题意;故选D。
9.D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取得显著成就,缓解了经济危机,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与管理得到加强。D正确;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A排除;中国戊戌变法的目的是变法图强,但是以失败告终,B排除;英国资产阶级确立了君主立宪制,C排除;故选D。
10.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政府投资建设田纳西水利工程,这是推行“以工代赈”的典型事例。因此,①②④解读正确,故选B项;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不仅没有给国家造成财政大危机,反而有助于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因此,③解读不正确,排除含有③的ACD项。
11.C
【解析】
【详解】
据题干关键信息“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罗斯福新政采取的措施是推行“以工代赈”。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了新政,为了解决就业问题,使大量失业者和穷人有工作可做,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吸引大量失业者,增加了就业机会,C符合题意;ABD项都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之一,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故选择C。
12.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就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可见与解决人们的失业问题有关,结合所学知识,为克服经济危机,罗斯福于1933年开始实行新政,新政中推行“以工代赈”,通过兴办公共工程提供就业机会,使得失业率逐渐下降,符合题意,C正确;ABD都是罗斯福新政的相关措施,但是与解决失业问题没有直接关系,排除。故选C。
13.B
【解析】
【详解】
通过对表中1928—1932年国民生产总值不断下降,1933—1936年国民生产总值逐渐上升,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起美国经济复苏与罗斯福新政有关,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就宣布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手段扭转经济形势,使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所以B项符合题意;从表中可知,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并不是持续发展,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1933年起美国经济复苏是由于新政的实施,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是1939年,美国加入二战是在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后,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从表中可知,1928年为国民生产总值最高,因此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未超过经济危机前的水平,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
14.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都促进了经济恢复、发展,巩固了制度、政权,缓和了社会矛盾,故B符合题意;都使国家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表述错误,列宁实施的“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仍旧保持了旧有的国家性质,故A不合题意;罗斯福新政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和巩固,列宁事实的“新经济政策”为了向社会主义间接过渡,故C不合题意;斯大林的经济建设和罗斯福新政都为促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时同盟奠定了基础,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15.D
【解析】
【分析】
【详解】
为消除经济危机的影响,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罗斯福新政。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即《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罗斯福新政维护和巩固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在不改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使美国度过经济危机。故选D;1787年制度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与罗斯福无关,A错误;奴隶制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最大障碍,林肯政府废除奴隶制,B错误;C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排除。
16.A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而是用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就是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爆发1929—1933年经济危机,罗斯福执政后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让美国经济得以复苏。由此可知,材料强调的是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即:强调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故选项A符合题意;美国国民经济开始缓慢复苏是罗斯福新政的结果,材料未体现,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深远影响是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材料未体现,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资本主义制度决定了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所以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材料未体现,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17.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1929年10月沃尔特·桑顿站在不久前购买的一辆豪华跑车旁——试图用100美元卖掉它,和许多相对富裕的美国人一样,他要变卖财产以弥补股市崩溃带来的损失”,结合所学可知1929—1933年爆发经济大危机,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的打击,导致工业生产下降,失业人数增加,个人财富严重缩水,很多人为了生存被迫变卖财产,故选C;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于1918年,A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内燃机的应用是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B错误;罗斯福新政开始于1933年,D错误。
18.D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宣布实施新政,通过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罗斯福新政改变了过去资本主义发展自由放任的政策,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1942年,作为26个国家代表之一签署《联合国家宣言》;1944年,罗斯福第四次连任总统;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罗斯福作为三巨头之一参加在苏联黑海北部的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皇宫内举行雅尔塔会议。故选项D符合题意;丘吉尔是英国前首相,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尼克松是第36任美国副总统(1953年-1961年)与第37任美国总统(1969年-1974年),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斯大林是前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19.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它为850余万失业者提供有报酬的工作,修建了大量的公园、桥梁和学校等公共项目”可知罗斯福新政期间通过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为美国渡过经济危机做了重要贡献,故选A;材料没有提到社会保障体系,B错误;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C错误;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20.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1929-1933年美国爆发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1933年罗斯福出任美国总统后,为了克服经济危机,实行新政,国家全面干预经济,新政的实施使得美国逐渐走出经济危机的低谷,经济复苏,失业率下降,从而维护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C正确;新经济政策是1921年列宁在苏俄开始实行的经济政策,与美国无关,A排除;美国独立战争发生在1775-1783年间,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使美国实现了国家独立,B排除;美国内战发生在1861-1865年间,平定了南方叛乱,废除了黑奴制,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除了障碍,D排除。故选C。
21.(1)发放救济拨款和物资。
(2)【答案一】判断:同意。
理由:罗斯福新政期间,推行“以工代赈”,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还通过《社会保障法》,进一步缓解了社会矛盾,有助于美国渡过危机。
【答案二】判断:不同意。理由: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措施是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工业生产得到恢复,这是最为关键的一步,而“以工代赈和社会保制度”的推行并不能直接帮助美国缓解危机。
【答案三】判断:不同意。理由:美国能走出经济危机主要是由于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导,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如整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推行“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是由多方面政策的切合实际的实施达到的结果,而对工业的计划指导是最为核心的措施。因此美国缓解危机是由于工业、农业、社会保障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
【解析】
【分析】
(1)
措施:根据材料“……美国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直接发放对贫困各州的救济拨款和物资……”可得出,发放救济拨款和物资。
(2)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如同意。理由:可以从罗斯福新政期间,推行“以工代赈”,促进了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通过《社会保障法》,进一步缓解了社会矛盾,有助于美国渡过危机等角度作答。
如不同意。理由:可以从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措施是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工业生产得到恢复;“以工代赈和社会保制度”的推行并不能直接帮助美国缓解危机等角度作答。
【点睛】
22.(1)美国,德国。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特点: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
(3)措施: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4)使美国经济得以摆脱危机并逐渐复苏。
【解析】
【分析】
(1)
根据材料一可知,美国,德国遭受经济危机的打击最严重。
(2)
根本原因:根据所学可知,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这场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特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是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
(3)
措施:根据“罗斯福”“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应对经济危机,根据“德意志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有权统治全世界……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结合所学可知,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4)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得以摆脱危机并逐渐复苏。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