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选择题
1.第二次胜利的重要原因是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援,协同作战。以下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②《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③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解救英军 ④诺曼底登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下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按出现时问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②诺曼底成功登陆
③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④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②①④ D.①③②④
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世界正义的力量团结在一起,共同战斗,最终赢得了胜利。二战胜利的因素有
①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成立 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③《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④诺曼底登陆战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二战中,中国军民的伤亡人数超过2100万,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达1000亿美元;日军在中国战场的死伤人数占其整个战争中死伤人数的近三分之一。以上材料说明
A.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B.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做出巨大贡献
C.二战中抵抗法西斯侵略最久的国家是中国
D.作为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牵制大量日军
5.下图所示战役的意义是( )
A.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B.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C.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D.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6.李利整理了如下的学习笔记,结合所学,你判断此会议的名称是
A.波茨坦会议 B.雅尔塔会议 C.开罗会议 D.华盛顿会议
7.马克 凯什岚斯基在《西方文明史:延续不断的遗产》中写道:“1941年是战争的一个关键的转折点,战争变成了一场真正的全球性冲突。”下列图片所示事件中,能成为证明作者观点的依据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1942年,多国共同签署一份文件,表示“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同与之处于战争状态的轴心国及其仆从国家作战”,这一文件是
A.《华盛顿条约》 B.《联合国家宣言》
C.《开罗宣言》 D.《波茨坦公告》
9.1943年2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贺信中说:“(这次战役)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了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这次战役是( )
A.凡尔登战役 B.莫斯科保卫战 C.诺曼底登陆 D.斯大林格勒战役
10.1944年6月6日,盟军将领巴顿将军在给儿子乔治的信中写道:“BBC电台今天早晨说,盟军空降部队和登陆艇大规模在海岸登陆。虽然没有亲自参加此次军事行动,我率领的这支英雄部队很快就会在那里了。”巴顿将军的部队“很快就会在那里”,目的是
A.参加凡尔登战役 B.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
C.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D.支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1.1941年,希特勒骄傲地打开“戈培尔唱机”,鼓吹闪电战的丰功伟绩。1943年,希特勒颓丧地坐在唱机旁,疲惫不堪的戈培尔也累得脱了相(如图)。这一变化是因为( )
A.德国在二战开始时军事上受挫 B.德国在苏德战场遭遇重大打击
C.德国在诺曼底遭遇重大的失利 D.德国法西斯主义被彻底地打败
12.下列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论述,正确的一组是
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②二战性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③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
④重要战役:凡尔登战役、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等
⑤二战启示: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发展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13.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属于“观点”的是
A.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 B.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C.1933年希特勒出任国家总理 D.德国突袭波兰,标志着二战全面爆发
14.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一书中指出:“苏联胜利的真正根基在于苏联主要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大俄罗斯民族总是红军的核心,苏联政府在危急关头求助于他们。事实上,苏联官方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命名为,伟大的卫国战争,它确实恰如其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苏联对二战的命名富有创见
B.法西斯的入侵激发了苏联的民族主义
C.苏联红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D.苏联社会主义优越
15.欧洲战争结束后,美国立即调整其太平洋政策,以遏制日本咄咄逼人的扩张势头……华盛顿会 议对一战后美日双方的海权竞争产生了重大影响。日本代表就条约对日本的压制耿耿于怀,甚至公开宣称“对美国的战争始于今日,日本一定要对此进行报复”。日本“报复”行动的带来了
A.太平洋战争爆发 B.二战全面爆发 C.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D.中国爆发五四运动
16.“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体现了《联合国家宣言》这一精神的军事行动是
A.凡尔登战役 B.诺曼底登陆 C.莫斯科保卫战 D.珍珠港事件
17.捷克斯洛伐克驻英国公使杨 马萨里克曾说过:“如果你们(英国)牺牲了我的国家而能保住世界和平,我将是第一个向你们欢呼的人;但是如果不能,那么,先生们,愿上帝拯救你们的灵魂吧。”材料表明当时英国奉行的政策是( )
A.绥靖政策 B.坚决抵抗法西斯政策 C.冷战政策 D.敌视社会主义的政策
18.2020年 12月4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安理会"联合国同非盟合作"高级别视频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加剧全球性危机,深刻影响非洲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非洲和平与安全形势面临一系列新挑战。联合国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帮助非洲渡过难关。"上述材料体现了
A.联合国大会每年举行一届大会 B.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
C.联合国与非洲国家的关系友好 D.联合国的首要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19.“1945年到1960年间,至少40个国家和8亿人口(超过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反抗过殖民主义,并赢得了他们自己的独立。”这时期反抗殖民主义运动取得成功是由于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家开始衰落
C.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击了帝国主义国家 D.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20.史论结合是历史阐释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表中内容,选出与之对应正确的一项
序号 史实 结论
1 1931 年九一八事变 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
2 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3 1941 年珍珠港事件 推动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4 ② 标志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5 1943 年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A.①意大利发动对埃塞俄比亚战争 ②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B.①德国吞并奥地利 ②1943 年《开罗宣言》的发表
C.①德国出兵波兰 ②1942 年《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D.①德国出兵波兰 ②1945 年雅尔塔会议
二、综合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战争根源】
材料一:见下图。
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只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日光下的地盘。——德国外长皮洛夫 图二
图一中是哪两大军事集团?结合材料一的图一、图二,概括这场战争的主要目的。
材料二:根据条约,交出了八分之一的国土、十分之一人口和300万平方公里的全部殖民地,承担1320亿金马克的战争赔款。废除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得超过10万人,莱茵河东岸地区50公里内,不能设防。
(2)材料二中的“条约”指的是什么?是在哪一次会议上签订的?
【重温战争历程】
材料二:见下图。
(3)图三是一战中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的战役,它是哪一次战役?图四所示的战役在二战中有怎样的地位?
【感悟战争启迪】
材料三:1942年1月1日,美、苏、英、中等26国齐聚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宣言宣称: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4)根据材料三回答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
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33年在罗斯福的努力下,国会通过了《紧急银行法》,之后全国3/4的银行重新开业,银行信誉获得恢复;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农业的复苏起到了积极作用;《全国工业复兴法》的颁布,达到了减少盲目生产,规范工业生产的目的;《联邦紧急救济法》通过后,对缓解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选自《经济成长历程》
(1)根据材料一指出罗斯福这些措施有何特点?
材料二
在英法等国绥靖政策的纵容下,法西斯国家更加猖狂,一场新的世界大战在所难免,纵容的结果就是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指出第二次界大战全面爆发、达到最大规模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希特勒和纳粹党趁机大肆活动,通过蛊惑人心的宣传,获得了广泛的支持。1932年,纳粹党成为国会中的第一大党。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掌握了国家政权,从此德国建立了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的法西斯恐怖统治。
——选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3)根据材料二指出希特勒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导致了什么结果?因为这次经济危机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还有谁?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重要原因是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援,协同作战。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②《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③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解救英军、④诺曼底登陆。故D正确;①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是日本法西斯走上侵略道路的表现,不能体现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援,协同作战,①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
2.D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是1941年,②诺曼底成功登陆是1944年,③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是1943年,④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是1945年,①③②④正确,所以答案选择D,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3.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全世界正义的力量团结一起共同取得胜利,1942年,英美中等26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了反法西斯同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都是二战胜利的因素,故②③正确;诺曼底登陆战役开辟了欧洲大陆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两面作战,迫使法西斯德国提前无条件投降,故④正确;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成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故①错误。综上故选D。
4.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二战中,中国军民的伤亡人数超过2100万,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达1000亿美元;日军在中国战场的死伤人数占其整个战争中死伤人数的近三分之一。”,分析可知:中国军民在14年多的长时间里以巨大的牺牲顶住了日本人的野蛮进攻,并牵制住大量的日军,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做出巨大贡献。故选项B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但是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军民”,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二战中抵抗法西斯侵略最久的国家是中国,但是材料没有体现,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D项概括不全面,没有说明中国军民的损失,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5.C
【解析】
【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时间是1944年,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了诺曼底登陆,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一次历史性的战役。1944年初夏,苏联军队在东线战胜德军已成定局,盟军为履行美、英、苏首脑在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上达成的关于在西线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协议,决定在法国诺曼底地区登陆,向纳粹德国的军队发起反击。故C符合题意;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点,一般定为是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开始,与图片信息时间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言的签署和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与图片信息时间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间是1945年,与图片信息时间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6.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由美、英、苏等国分区占领战后德国;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在欧洲战事结束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雅尔塔会议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规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由美、英、苏等国分区占领战后德国;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在欧洲战事结束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故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CD项。故选B。
7.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1941年是战争的一个关键的转折点,战争变成了一场真正的全球性冲突”结合所学可知,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②正确;1941年12月,日本偷袭了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④正确;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①错误;诺曼底登陆发生在1944年,③错误。综上故选D。
8.B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1942年,多国共同签署一份文件”“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同与之处于战争状态的轴心国及其仆从国家作战”,结合课本所学可知,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1942年1月,美、苏、英、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签订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法西斯国家及其仆从国作战,B正确;1965年3月18日在华盛顿开放签字的《华盛顿条约》,A排除;1943年中、美、英3个国家首脑发表《开罗宣言》。C排除;1945年7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波茨坦会务,发表《波茨坦公告》。D排除;故选B。
9.D
【解析】
【详解】
考查点:斯大林格勒战役。解题思路:根据1943年、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等信息可知,这场战争发生于1943年,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7月,德国集中兵力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苏联人民英勇抗敌,于次年2月大败德军。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D正确;凡尔登战役发生在1916年,A错误;莫斯科保卫战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并没有改变德国的进攻态势,不合题意,B错误;诺曼底登陆发生于1944年。不合题意,C错误。综上故选D。
10.C
【解析】
【详解】
根据“1944年”可知此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根据“大规模在海岸登陆”并结合所学可判断题意描述的是诺曼底登陆,这次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故选C;凡尔登战役发生在一战期间,协约国集团也出现在一战期间,排除AB;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在1942年7月到1943年2月,排除D。故选C。
11.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所给时间“1943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3年,在苏德战场上,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德国战败,此后无力组织大规模的进攻。因此希特勒颓丧地坐在唱机旁,B项正确;德国在二战初期采用闪击战,攻占了北欧和西欧一些国家,战争形势对德国一方有力,排除A项;诺曼底登陆发生在1944年,排除C项;1945年,德国法西斯被彻底战败,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2.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①符合题意;二战的性质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②符合题意;二战开始的标志是德国闪击波兰,③符合题意;凡尔登战役是一战时期的战役,④不符合题意;二战给我们留下的启示如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发展等,⑤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①②③⑤符合题意,A项正确;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点睛】
13.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历史观点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做出准确的功能性定位及定性,带有强烈的主观评判色彩。德国突袭波兰,标志着二战全面爆发,属于历史观点,D项正确;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3年希特勒出任国家总理,这三者属于历史事件,排除ABC项。故选D项。
【点睛】
14.B
【解析】
【详解】
据“苏联胜利的真正根基在于苏联主要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大俄罗斯民族总是红军的核心,苏联政府在危急关头求助于他们。”可知,法西斯的入侵激发了苏联的民族主义,B项正确;ACD项在题干中无法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项。
15.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太平洋上的军事基地-珍珠港,制造了珍珠港海战,太平洋战争爆发,A项正确;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德国闪击波兰,英法被迫宣战,排除B;日本侵华战争与“对美国的战争始于今日,日本一定要对此进行报复”不符,排除C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导致五四运动爆发,排除D项。故选A项。
16.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家宣言》是美、英、苏、中等反法西斯同盟国成员达成的共同宣言,成员国要共同战败德、意、日法西斯侵略,决不和敌国单独议和,体现了同盟国成员间的协同作战,诺曼底登陆是由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共同进行的军事行动,体现了《联合国家宣言》中协同作战的精神,B项正确;凡尔登战役发生在一战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莫斯科保卫战主要是苏联一国在抵抗德国法西斯进攻的战役,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珍珠港事件发生在《联合国家宣言》签字之前,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7.A
【解析】
【分析】
【详解】
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9月, 英、法、德、意四国在慕尼黑举行会议,并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协定规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和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英法应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新边界安全给予国际保证。《慕尼黑协定》是英法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A项正确;英国当时没有坚决抵抗法西斯,而是推行纵容法西斯的绥靖政策,排除B项;冷战政策是二战之后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对抗政策,排除C项;材料内容并未体现敌视社会主义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
18.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加剧全球性危机,深刻影响非洲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联合国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帮助非洲渡过难关”,结合所学可知,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加剧全球性危机,影响非洲和平与安全,因此联合国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帮助非洲渡过难关,故选D;AB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材料反映的是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职责,C项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排除。
【点睛】
19.C
【解析】
【详解】
根基题干“1945年到1960年间”“反抗过殖民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策动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支敏度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C正确;第三次科技革命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兴起,排除A;题干时间是二战后,不是一战,排除B;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崩溃是亚非拉反抗殖民的结果,不是原因,排除D。故选C。
20.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德国出兵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故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21.(1)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争夺殖民利益。
(2)《凡尔赛条约》。巴黎和会。
(3)凡尔登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4)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解析】
【分析】
(1)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日光下的地盘”可知,这就是三国同盟、三国协约;这场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争夺殖民利益。
(2)
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废除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得超过10万人,莱茵河东岸地区50公里内,不能设防”可知,这就是《凡尔赛条约》,它在巴黎和会上通过。
(3)
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图片可知,图片3体现的是凡尔登战役,图片4体现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4)
根据所学和材料四“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可知,这体现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最重要因素。
22.(1)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2)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或太平洋战争爆发)。
(3)走上法西斯道路;对外侵略扩张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日本。
【解析】
【分析】
(1)
材料一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措施,特点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实质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2)
爆发标志:根据所学可知,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最大规模的标志: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3)
根据“德国建立了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的法西斯恐怖统治”得出走上法西斯道路;根据所学可知,德国法西斯对外侵略扩张,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意大利、日本也走上法西斯道路。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