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同步训练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同步训练题(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06 15:3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同步训练题
一、单选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阵营壮大,东欧的民主德国和波兰等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20世纪40年代不属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是( )
A. 保加利亚 B. 捷克斯洛伐克 C. 匈牙利 D. 日本
柏林墙的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是冷战的标志性建筑。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后经过多次改建。1989年底民主德国宣布开放柏林墙。1990年民主德国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柏林墙拆除的背景是( )
A. 美苏冷战的结束 B.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
C. 东欧剧变 D. 两极格局的崩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通过________组织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的经济困难,但也利用这一组织把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 )
A. 经互会 B. 联合国 C. 欧盟 D. 北约
东欧、亚洲、拉丁美洲等地出现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力量逐渐壮大是在________之后。( )
A. 第一次世界大战 B. 第二次世界大战 C. 冷战 D. 第一次工业革命
1991年底苏联解体,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给我们留下的最重要的启示是(  )
A. 建立健全计划经济体制 B. 依据本国国情制定经济政策
C. 以自由主义思想为指导 D. 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二战后,随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东西方“冷战”的加剧,苏联强行将东欧各国纳入自己已有的固定模式的轨道。这种“固定模式”的特点是( )
A. 高度集中 B. 计划与市场结合 C. 自由放任 D. 多种所有制并存
20世纪50—60年代,苏联赫鲁晓夫改革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的根本原因是( )
A. 个人崇拜风气依然盛行 B. 改革重点放在重工业上
C. 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 D. 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
下列因果关系搭配错误的是( )
A. 俄国爆发十月革命——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诞生
B. 赫鲁晓夫改革——根本上改变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C.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加强军事和国防建设
D.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苏联陷入全面危机
“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突然间彻底倒塌了。”材料中“红色帝国倒塌”的根本原因是( )
A.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B. 东欧剧变
C. 苏联解体 D.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中、苏两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上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但结果却一成一败,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
A. 经济实力的巨大差异 B. 经济和政治改革方式的巨大差异
C. 改革指导思想上的巨大差异 D. 具体国情上的巨大差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改革首先发生在(  )
A. 斯大林时期 B. 赫鲁晓夫时期 C. 勃列日涅夫时期 D. 戈尔巴乔夫时期
有学者认为:苏联在同东欧各国的经济交往中,存在着严重的民族利己主义,并通过抵制马歇尔计划,使东欧国家走向封闭,脱离了世界。同时,苏联不允许东欧国家独立发展重工业,严重损害了东欧国家的民族利益,最终导致东欧剧变。该学者(  )
A. 客观评价了苏联模式 B. 全面否定了苏联的改革
C. 认为东欧剧变与苏联大国强权有关 D. 认为东欧剧变是因为民族利益受损
历史学家杜维运认为:“历史叙事和历史解释是历史的两大要素。所谓历史叙事,一般来讲,是叙述以往发生过的事件;所谓历史解释,大致是阐明历史发展的轨迹及其意义所在。”下列属于历史叙事的是(  )
A. 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B. 罗斯福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C.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D. 1991年12月25日,苏联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下
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共产党、工人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变化,国家名称也改变了.对此,邓小平说过:“东欧的事件对我们来说并不感到意外,迟早要出现的.”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东欧剧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 B.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
C. 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影响 D. 对困难估计不足,经济改革停滞不前
这个国家在1950~1957年之间共给了中国81亿卢布(旧卢布),用于工业建设援助,其中包括211个项目。1958年8月增加了47个项目,1959年2月又增加了78个项目。“这个国家”应是( )
A. 美国 B. 法国 C. 苏联 D. 英国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斯大林逝世。不久,赫鲁晓夫上台执政,他在经济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但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并且存在严重偏差。
材料二 1988年,苏联的市场上90%以上的食品、服装和鞋脱销,出现了“面包荒”“肥皂荒”“香烟荒”和“药品荒”,人们抢购成风。
材料三 从1989年1月到1991年1月,苏共党员由19487822人降至16516100人,足足减少了约297万人,更不用说发展新党员。如在切良斯克地区,1986年有6000人入党,1989年为750人,1990年81人,1991年仅有4人。到1990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大部分党小组或解散,或停止了活动。苏共战斗力几乎丧失殆尽。人民对苏共几乎失去信心……
(1)材料一中提到的赫鲁晓夫改革带来了什么结果?
(2)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苏联解体的原因。有人说“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的失败”,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苏联的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
材料二:二战后,东欧和亚洲的一系列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它们在学习苏联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由于照搬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其弊端日益暴露出来,改革势在必行。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对赫鲁晓夫改革做一简要评价。
(2) “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苏联“垮了”是在哪一年?请你列出“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历史依据。
(3) 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在一年之内,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共产党纷纷丧失政权。请你写出东欧剧变的三个表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俄国面临灾难,我们将尽力给俄国和俄国人民提供一切援助……俄国人民为保卫家园而战的事业就是世界各地自由人民和自由民族的事业。”
--丘吉尔在1941年6月22日的广播讲话
材料二: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在演说中,他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对立的营垒,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
--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的演讲
材料三: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上都出现严重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全盘否定自身历史。此后,东欧政局剧烈动荡。1991年苏联解体。
(1) 材料一中“俄国的灾难”是指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世界各地自由人民和自由民族的事业”苏英两国做出的共同努力。
(2) 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杜鲁门在国会演讲中提出的政策及其影响。
(3) 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外部因素。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根据所学可知,日本自明治维新后为资本主义国家,故选D。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东欧剧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德国被美、苏、法、英四国分区占领,20世纪60年代民主德国在东、西柏林边界上修筑了“柏林墙”。1990年,在东欧剧变的形势下,民主德国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故选C。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经互会。根据所学可知,苏联通过经互会加强了对东欧国家的经济控制,故选A。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力量逐渐壮大,故选B。
5.【答案】B
【解析】苏联解体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给我们留下的最重要的启示是依据本国国情制定经济政策,尊重客观的经济规律等。
故选:B。
本题考查苏联解体,知道苏联解体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给我们留下的最重要的启示是依据本国国情制定经济政策,尊重客观的经济规律等。
本题考查苏联解体,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题干中的“固定模式”指的是苏联模式,苏联模式的特点是政治经济体制的高度集中。故答案选A项。
7.【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执政,在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同时,在经济上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是,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故答案选D项。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宣告诞生。A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1953年赫鲁晓夫成为苏联领导人后开展的改革,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B搭配错误,符合题意。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加强军事和国防建设。C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1985年戈尔巴乔夫成为苏联领导人后,开始进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试图从根本上重建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体制,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但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使国家权力分散,苏联陷入全面危机。D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
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苏联解体。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色帝国倒塌”指的是苏联解体。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长期得不到改变,而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故选D。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苏两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改革与探索。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中、苏两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上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但结果却一成一败,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改革指导思想上的巨大差异。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理论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却背离社会主义方向。故选C。
11.【答案】B
【解析】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担任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后开始进行改革。他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把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点:消减农业税,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增加农业投资,大规模开垦荒地;对工业也进行“手术”;同时,进行政治改革,反对个人崇拜,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等。由于没有从根本上打破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改革首先发生在赫鲁晓夫时期。
故选:B。
本题考查苏联改革。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二战后苏东艰难探索的相关知识。
12.【答案】C
【解析】有学者认为:苏联在同东欧各国的经济交往中,存在着严重的民族利己主义,并通过抵制马歇尔计划,使东欧国家走向封闭,脱离了世界。同时,苏联不允许东欧国家独立发展重工业,严重损害了东欧国家的民族利益,最终导致东欧剧变。该学者认为东欧剧变与苏联大国强权有关。
故选:C。
本题考查东欧剧变,知道该学者认为东欧剧变与苏联大国强权有关。
本题考查东欧剧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3.【答案】D
【解析】历史叙事和历史解释是历史认识的两个层面。所谓历史叙事,是叙述以往发生过的事件。而历史解释则是阐明历史发展的轨迹及其意义所在,D属于叙述以往发生过的事件,是历史叙事;ABC则是阐明历史发展的轨迹及其意义所在,属于历史解释。
故选:D。
本题考查苏联解体,知道苏联解体的时间及标志,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苏联解体以及影响。
14.【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东欧剧变发生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后,都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呈现,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的发展,并引起了东欧各国严重的危机,最终导致了东欧剧变的发生.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东欧剧变的知识点,应把握东欧剧变的有关知识.
解答本题要熟记东欧剧变的有关内容.
15.【答案】C
【解析】略
16.【答案】(1)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
(2)苏联解体原因:综合国力衰退,经济发展每况愈下,市场出现了极为严重的供不应求状况;苏联共产党在苏联人民的心目中失去了威信。
这种观点不对。它只是苏联高度集权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而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
(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以美苏为主导的两极格局结束。
【解析】本题结合历史解释考查赫鲁晓夫改革与苏联解体。
(1)赫鲁晓夫一系列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
(2)由材料二和材料三“从1989年1月到1991年1月,苏共党员由19487822人降至16516100人,足足减少了约297万人,更不用说发展新党员”可知,苏联解体的原因有综合国力衰退,经济发展每况愈下,市场出现了极为严重的供不应求状况;苏联共产党在苏联人民的心目中失去了威信。“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的失败”这种观点是不对的,苏联解体只是苏联高度集权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而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
(3)据所学知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以美苏为主导的两极格局结束。
17.【答案】【小题1】赫鲁晓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小题2】1991年底;依据: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果,政治上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
【小题3】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合并,实现了统一。
【解析】本题以两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相关知识。
注意以材料的分析,识记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相关知识。
18.【答案】【小题1】事件:德国入侵苏联;努力: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召开雅尔塔会议。
【小题2】政策:杜鲁门主义;影响:标志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小题3】外部因素: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德国入侵苏联、世界反法西斯联盟、雅尔塔会议、“冷战”政策、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外部因素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和苏联有关的重要事件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德国入侵苏联、世界反法西斯联盟、雅尔塔会议、“冷战”政策、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外部因素的相关史实。
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