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 含多余信息的解决问题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 含多余信息的解决问题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3-05 21:45: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数学 年级/册 一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适用对象 适用于普通任课老师上课,也适用于学生自学、复习
课题名称 含多余信息的解决问题
难点名称 能根据问题选择有价值的信息解决问题
教学背景 “解决含有多余信息的实际问题”是第二单元例5,在解题过程的3个步骤中,分别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知道了什么?”环节,出现了多余条件;在“怎样解答?”环节,运用画图的策略直观理解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并由此认识到多余条件在解题过程中是没有用处的;在“解答正确吗?”环节,教给学生检验的方法。
教学目标 1. 熟悉解决问题一般步骤,能解决含有多余信息的实际问题。 2. 感受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 能根据问题选择有价值的信息解决问题,正确解决含有多余信息的实际问题。
难点 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这是学生利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来解决问题,教材呈现了解题的一般步骤。和以往解决问题不同的是,这次教材出现了一个“多余信息”干扰学生解题。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由于受多余信息的干扰,学生一开始可能无从下手。当题目中数学信息较多,部分学生不知如何筛选,解题时要么多个信息全部使用,要么胡乱拼凑,连蒙带猜,凭直觉解题。学生排除多余信息的干扰,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难点教学方法 1.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通过PPT直观演示引导学生用画图的策略来理解信息之间、信息与问题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如何选择出有效信息。 2.通过4道练习题,由易到难,让学生明白有些信息与问题是有联系的,有些信息与问题是没有关联的,要根据问题选择有效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题目都有多余信息。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揭示课题。 2. 出示例5主题图,找一找题目中的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想一想解决“还有几人没来”需要哪些信息?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1.收集信息 想一想:题目中呈现的信息中,哪些信息是由联系的?要求“还有几人没来”需要哪些信息? 画一画:用画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根据问题和信息之间的关系,选择解决问题的有效信息,知道“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信息与问题没有关系,是多余的。图示如下: 2.理解数量关系 出示信息和问题,根据筛选出的两个有效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理解数量关系:来踢球的总人数—来了的人数=没来人数。 3.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16-9=7(人) 4.验证结果是否正确,学习检验方法 7+9=16(人) 没来的7人加上9人等于16人,刚好等于来踢球的总人数,解答正确。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创设“信息乐园”情境:火眼金睛——找多余信息 妈妈买了12个桃子、4个梨、7个香蕉。桃子和梨一共有多少个? 一共拔了15个萝卜,分给小灰兔8个。总共用了15分钟。小白兔还有多少个萝卜? 通过画图让学生明白要求小白兔还有多少个萝卜,就是从总共的13个萝卜里去掉分给小灰兔的8个,用减法计算,“总共用了15分钟”是多余信息。 小明家有14只鸡和5只鸭,公鸡有6只。 母鸡有几只? (2)鸡和鸭一共有几只? 通过画图分析两个问题,筛选出每个问题中的多余信息,得出结论:要根据问题去寻找有用的信息,问题不一样,所需要的信息也不一样。 猴子妈妈买了12根香蕉,小猴早上吃了4根,晚上吃了3根。还剩多少根? 通过画图分析,认识到要求还剩多少根香蕉,要从总共的12根香蕉里面去掉小猴子早上吃的4根和晚上吃的3根,列算式的12-4-3=5(根)。得出结论:要根据问题去选择有用的信息,并不是所有的题目都有多余信息。
小结 在解决问题时没有用处的信息叫做“多余信息”。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问题去选择数学信息,弄明白哪些信息是有用的,哪些是没有用的,并不是所有的题目都有多余信息。
教学总结 本微课属于讲授型,教学课件PPT中巧妙使用动画技巧使微课显得生动、有吸引力,学生掌握知识更容易。微课有讲解,有练习,适用于普通任课老师上课,也适用于学生自学、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