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A卷 基础夯实
1.某军事博物馆举办“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图片展。请根据图片选择最恰当的一条标语)( )
A.90年磨砺利剑出 科技强军换新颜
B.90年英雄辈出 长征精神永远传承
C.90年不忘初心 传承红色服务人民
D.90年披荆斩棘 本色不改为国为民
2.1966年7月1日,在北京成立了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领导机关。考虑到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没有使用“战略导弹部队”这个称谓,而是由周恩来亲自命名为第二炮兵。2015年这支部队更名为( )
A.核武部队 B.战略导弹部队 C.战略支援部队 D.火箭军
3.某校八年级同学查找了“山东舰”“科技强军”“万隆会议”“第26届联合国大会”和“田中角荣防华”等资料,请为他们查找的资料确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
A.建国初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B.科技与教育
C.经济与法制 D.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4.2020年6月,100多人的印军在加勒万河谷地区趁夜越线,企图把蚕食我方的领土变成既成事实。我边防军坚决捍卫国家政权,先礼后兵,越境的印军,在被重创之后,仓皇逃跑。在这一事件中,印方公然违背的是当年双方都同意的( )
A.联合公报的规定 B.联合国大会的决议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结束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以崭新的姿态步入国际舞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请问20世纪5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的成果有( )
①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③参加万隆会议
④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2015年,在某次会议召开60周年的纪念大会上,习近平同印尼总统佐科和斯威士兰国王姆斯瓦蒂三世共同签署《2015万隆公报》。下列关于“某次会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参加的亚欧会议
B.会议期间印度、缅甸、中国发表了联合声明
C.周恩来率领着中国代表团参加了这次会议
D.此次会议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7.1972年2月1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稍后的3月6日出版的《时代》周刊封面上,设计者将画面切割成五块——尼克松与毛、周的会面、参观长城以及观看歌舞演出顺次罗列其上。在设计者看来( )
A.尼克松与毛、周成为政治挚友 B.尼克松的访华具有跨时代意义
C.中美关系正常化打破了两极格局 D.中美终于打破坚冰实现建交夙愿
8.如下图所示漫画反映的是( )
A.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 B.中美两国关系的改善
C.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D.中国外交事业的突破
9.1971年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升起时,有人感慨道:“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这是因为( )
A.联合国有了第三世界国家(中国)的声音 B.中美发布联合公报建立外交关系
C.中国与日本同时成为常任理事国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0.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多边外交活动主要集中在政治领域。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多边外交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中国多边外交的内容涉及政治、安全、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这说明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外交活动( )
A.主要集中在政治领域 B.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C.体现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D.转变为全方位的多边外交
11.下图是2001年在上海召开的一次国际经济合作组织会议,这个组织是( )
A.联合国 B.世界贸易组织 C.上海合作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
12.新时期我国实现睦邻友好政策最突出的表现是( )
A.上海经济合作组织成立 B.加入WTO
C.积极参加联合国和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 D.与俄罗斯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13.2017年4月,习近平访问芬兰并赴美会晤特朗普取得丰硕成果,因为我国始终坚持的外交政策是( )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一国两制”
14.新冠疫情爆发后,中国众志成城,科学防控,基本控制了疫情的扩散。中国积极参加全球疫情防控,截至至2020年4月12日,中国已向140多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这体现了中国( )
A.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坚持“一带一路”建设
C.推进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D.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5.2014 年,中国在北京成功主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19 年,中国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当今我国的外交新思路是( )
A.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 B.注重与发展中国家合作
C.一直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D.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
16.“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全球性危机,中国积极向世界各国援助抗疫物资,切实有效帮助他国抗疫。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网站说,中国的医疗物资给世界抗疫'带来了希望之光。”材料体现出( )
A.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中国是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
C.世界各国命运休戚相关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7.图片是历史的记载,看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取得的一些成就
(1)图一展现了我国的什么成就 发生在哪一年
(2)图二的老人是谁 他有什么贡献
(3)图三的周恩来在参加什么会议 他提出了什么思想促进会议的圆满结束
(4)图四中国的三军仪仗队,我国兵种除了海、陆、空还有哪些兵种
18.信息窗口题
信息一:如图所示
信息二:“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而存异的。”
——周恩来
信息三: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如图)
(1)结合信息一,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请问这个原则是什么 它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2)结合信息二,这是周恩来在哪次会议上的讲话 这段讲话体现了周恩来在会议上提出的什么方针
(3)根据信息三,图中记录了中国外交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
(4)纵观新中国外交风云,说一说你有何启示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国防建设。题目给出的四幅图片“辽宁舰”航母、运-20大飞机、核潜艇、战略导弹都属于国防科技领域的军事装备,它们反映出“90年磨砺利剑出科技强军换新颜”这一主题。故选A。
2.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它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2015年第二炮兵更名为火箭军,D项正确;战略导弹部队不仅仅由核武部队组成,排除A项;第二炮兵和更名后的火箭军实际上都叫战略导弹部队,排除B项;战略支援部队和火箭军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的五大军种之一,排除C项。故选D项。
3.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山东舰”“科技强军”属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国防成就,“万隆会议”“第26届联合国大会”和“田中角荣防华”属于我国的外交成就,D项正确;题干材料体现是国防和外交成就,不是建国初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排除A项;题干资料没有涉及科技与教育、经济与法制的内容,排除BC项。故选D项。
4.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题干这一事件中,印方公然违背的是当年双方都同意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项正确;题干这一事件与“联合公报的规定、联合国大会的决议”无关,排除AB项;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排除C项。故选D项。
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中国政府同印度就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所以①符合题意;1954年,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所以②符合题意;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所以③符合题意。由此可知,①②③均属于20世纪5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的成果,A项正确;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所以④与题意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6.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2015年的60年前即1955年,1955年召开的会议是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会议,即亚非会议或万隆会议,中国代表团团长是周恩来,C项正确;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者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排除A项;议期间印度、缅甸、中国没有发表联合声明,排除B项;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是1971年联合国第26届联大,排除D项。故选C项。
7.答案:B
解析:据题干和所学知识,《时代》是美国三大时事性周刊之一,在美国颇有影响力,将尼克松访华设计为封面,说明设计者认识到了尼克松访华的重大时代意义,B项正确;尼克松访华使得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但不意味着尼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成为政治挚友,排除A项;题干没有体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两极格局的影响,而且两极格局解体的标志是1991年苏联解体,排除C项;尼克松访华推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但中美建交始于1979年元旦,排除D项。故选B项。
8.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中美建交”、“中日建交”、“回联合国”信息及所学知识可得,这指的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取得巨大成就,D项正确;两极格局形成是在二战后,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中美两国关系的改善”不能全面概括材料,排除B项;中国对外开放是80年代,排除C项。故选D项。
9.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根据所学可知,1971年10月,在广大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支持下,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也属于第三世界国家,A项正确;中美发布联合公报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79年,排除B项;日本不是常任理事国,排除C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且与联合国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0.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多边外交活动主要集中在政治领域”、“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多边外交……涉及政治、安全、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可知,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外交活动转变为全方位的多边外交,D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不只是政治领域,排除A项;“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不能全面概括材料,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外交方面,没体现综合国力,排除C项。故选D项。
11.答案:D
解析:亚太经合组织(APEC)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成立于1989年,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题干图片反映的正是2001年10月21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D项正确;联合国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并不是国际经济合作组织,排除A项;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但同一年世界贸易组织并没有在上海召开会议,排除B项;2001年,中国与俄罗斯等国家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其宗旨包括“加强成员国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维护和加强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等,因此上海合作组织并不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组织,排除C项。故选D项。
12.答案:A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1996年,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五国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A正确;加入WTO,积极参加联合国,是我国融入世界的表现,不是睦邻友好,BC排除;与俄罗斯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也是睦邻友好,但是就同一个国家,相对于上海经济合作组织不是最突出的。D排除;故选A。
1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我国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2017年4月,习近平访问芬兰并赴美会晤特朗普取得丰硕成果,就是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成果,C项正确;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这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国与国关系的准则,这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一国两制”是解决祖国统一的方针,这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4.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中国在为世界做出榜样的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应对共同挑战也势在必行。疫情无国界,各国应该同舟共济,携手合作,众志成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打赢防疫攻坚战,战胜新冠疫情。因此据题干关键信息“新冠疫情爆发后,中国人民众志成城,科学防控,基本控制了疫情的扩散。同时,中国积极参加全球疫情防控,已向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4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并结合所学,这体现了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A项正确;“一带一路”建设与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有关,排除B项;推进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是1995年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新情况提出的,排除C项;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新中国外交有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5.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中国在北京成功主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国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可知我国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即同世界所有重要力量都发展关系,同步前进,A正确;亚太经合组织并不完全都是发展中国家,也有美国等发达国家,B排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奉行不结盟政策,C排除;亚太经合组织涉及亚洲、美洲和大洋洲国家,并不涉及欧洲或欧盟国家,D排除。故选A。
16.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中国积极向世界各国援助抗疫物资、希望之光”可知,这是体现出中国是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故B符合题意;材料是说中国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责任担当,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17.答案:(1)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1964年
(2)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3)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
(4)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
解析:(1)据所学知识,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2)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3)据所学知识,万隆会议,1955年4月18日-22日,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周恩来在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4)据所学知识,自新中国成立至今已经走过半个多世纪,而我们中国解放军除了海陆空三个军种外,还有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战区,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
18.答案:(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
(3)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改善(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
(4)国家综合国力决定国家的国际地位和世界话语权;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国是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解析:(1)材料一“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是周恩来访问印度的情景。1953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渐渐发展成为指导中国与多国关系的处理原则。其主要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2)由材料二“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而存导的”可知是万隆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3)材料三图1反映的是中国重返联合国,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图2反映的是尼克松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图3反映的是田中角荣访华,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4)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国家综合国力决定国家的国际地位和世界话语权;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国是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