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06 17:34: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选择题
1.雕塑《十八个红手印》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1978年12月的一天,安微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并毅然按下18个红手印。这一故事发生后,中央适时推动了(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的设立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
2.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继续聚焦“三农问题”。回顾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经历了两次分地,即“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列关于二者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都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B.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C.农民都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D.普遍得到当时农民的好评
3.“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首歌谣称赞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一五”计划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之一的严金昌曾说:“过去在生产队,上工一条龙,干活大呼隆,干多干少一个样,都是10工分……出勤不出力,光工分多有什么用呢?”他的诉说,表达了( )
A.土地改革后的喜悦B.对农业合作化的思考
C.对农村改革的肯定D.国企改革前夕的期盼
5.“大包干给小岗村带来了大发展,其成功源于群众、地方政府与中央之间的有效互动,中央的政策稳了农民的心,地方政府的支持壮了农民的胆。”小岗村“大发展”主要得益于(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设立经济特区
C.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创办乡镇企业
6.对联折射了社会生活,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以下对联反映的事件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的是( )
A.斧头开辟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
B.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不忘毛主席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联产承包展新貌,自主经营显生机
7.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劳动合同制在各类企业中广泛推行。我国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法建立劳动关系,应该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在订立劳动合同过程中,劳动双方必须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这说明这一时期国企改革的方向为
A.扩大企业自主权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建设乡镇企业 D.实行股份制改革
8.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曾经说过:“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推动中国企业第一次创业高潮出现的因素是( )
A. 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B.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 实行改革开放
9.下图是1978—2000年我国居民年均收入示意图,其中1978—1997年居民年均收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B. 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0.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这样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 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 作出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定
C. 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D. 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11.“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这段论述的主要意义在于
A.首次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B.初步论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
C.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
D.确定了判断姓“社”还是姓“资”的标准
12.自1978年以来,粮票、布票、油票等品种繁多的购物票证相继被取消。这些票证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B. 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
C. 人们购物方式发生了变化 D. 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13.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提到“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为此,1992年中国走出了一条好路。这条“好路”指( )
A.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提出改革开放的总方针
C.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4.“他是使伟大而古老的国家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改革的宣告者和设计师”。这里所说的“他”( )
A. 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帝制,让中国人民醒过来了
B. 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C. 实行了改革开放,让中国人民富起来了
D. 战胜了美国侵略者,为新中国的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的环境
非选择题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刹(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
(1)材料一这份看似有点悲壮的协议书是哪个村庄的村民立下的?
材料二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2)材料二中的“大包干”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农民为什么热烈拥护这个制度?
材料三 安徽省凤阳县1980—1982年农业生产统计表
时间 粮食总产量
1980年 5.02亿千克
1981年 6.70亿千克
1982年 7.15亿千克
(3)材料三表格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
(4)材料一中这份协议书与材料二中的这个顺口溜和材料三中安徽省凤阳县粮食产量变化之间有何关系?
16.“三农”问题历来都是党和政府密切关注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决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土地改革后,他家有田地15亩多,农具齐全,全年有米吃。1953年,他家收谷1600千克,一年能吃24千克油、14千克盐。
——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2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
材料三 农业总产值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1397 133.6
1990年 7662.1 686.3
2000年 24915.8 2253.4
2016年 112091.3 12363.4
——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在这一时期在农村实行了什么变革?变革后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从材料三中你得到什么历史信息?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
1-10:ACACC; DACCD; 11-14:CDDC
15.(1)安徽凤阳小岗村。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责任明确,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了大发展,连年丰收,农村开始富裕起来,农民的生活也日益改善。
(3)说明安徽省凤阳县在1980—1982年粮食产量逐年递增。
(4)材料一、材料二中这种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的做法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出现了材料三中粮食产量逐年递增的现象。
16.(1)内容:废除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目的:解决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2)变革:农业合作化运动;变化: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
(3)信息:农业生产发展(农业总产值提高),农民收入提高,生活得到改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因素:土地制度的变革;恰当的农业政策;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等。(其他内容言之有理的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