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B卷 能力提升
1.某班同学拟定收集下图内容做一期黑板报。据此判断,他们关注的是( )
A.民族团结共同繁荣 B.社会生活日新月异
C.科技强军钢铁长城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如图两幅图片的主题是( )
A.新中国的工业化演变历程 B.外交事业的发展
C.人民军队的建立与现代化 D.现代的社会生活
3.1985—1987年,我国裁军100万人,全军师团单位减少4054个,军级单位减少31个,大军区减少4个。这种情况( )
A.导致军队的威慑作用下降 B.忽视了世界的紧张局势
C.不利于国防建设的现代化 D.有助于集中力量发展经济
4.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指出:健全人民军队党的建设制度体系。全面贯彻政治建军各项要求,突出抓好军魂培育,发扬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坚决抵制“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政治观点。这段话反映了( )
A.我国应不断扩大军队规模,增加军队数量
B.我国应加紧研制高科技武器,增强国防力量
C.军队政治工作是实现强军目标的政治保证
D.我国应加强军队改革和国防建设,走科技强军之路
5.20世纪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工作充满硝烟和艰辛,其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刚刚成立,没有得到国际的认可 B.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的敌视
C.中国忙于巩固政权和经济的恢复发展 D.我国在国际上基本没有朋友
6.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 “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7.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也没有发表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但他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使许多代表相信了他是一个心怀善意、通情达理而真挚诚恳的人,并相当成功地使人相信了新中国奉行和平的政策。周恩来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A.周恩来的人格魅力 B.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C.倡导“求同存异”的方针 D.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8.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外交成就辉煌,这一时期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 )
①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③中国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④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9.下图是1949 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在下列各项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在万隆会议上赢得了尊重 B.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改革开放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
10.1960年尼克松说:“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备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1971年他又说:“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尼克松前后两种说法在本质上相一致的地方是( )
A.美国始终坚持采取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
B.美国始终不承认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美国认为中国在国际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D.美国始终以自身利益得失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出发点
11.在1971年召开的某次国际会议上,阿尔巴尼亚等23国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提案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获得通过。这一结果表明( )
A.中国同世界各国都建立了外交关系 B.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取得了成功
C.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跃居世界前列 D.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了恢复
12.国务院《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一年来,外交工作成果丰硕。习近平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出访多国,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以上活动体现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哪些特点 ( )
A.中国外交政策开始了重大调整 B.开展多边外交,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C.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D.开展以经济贸易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13.有学者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经历了三个阶段:1949-1979年,是主权型外交阶段:从改革开放到今天是经济发展型外交阶段;现在开始步入的新阶段是大国责任性外交阶段。下列外交活动属于第二阶段的是( )
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
14.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又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思想;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在北京顺利召开;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等。这体现了我国外交形成的外交布局是( )
A.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B.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D.大力推行结盟外交政策
15.到2013年底,我国共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300多项多边条约,累计派出参加联合国维和官兵和警察l4500多人次。我国积极参与反恐、防扩散和应对气候变化、金融危机、能源安全等领域的国际合作。这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的特征之一是( )
A.多边外交日益丰富多彩 B.与世界大国的关系不断发展
C.经济外交取得丰硕成果 D.同发展中国家关系更加巩固
16.习近平的讲话:“重大传染性疾病是全人类的敌人,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凝聚起战胜疫情强大合力,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体现了( )
A.中国注重同发达国家合作 B.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C.为解决区域性争端而努力 D.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
17.外交活动,既要靠外交智慧,更要靠国家实力。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独立姿态]
材料一: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毛泽东《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
[中国声音]
材料二: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2)材料二反映了周恩来总理提出的什么方针 该方针的提出有何意义
材料三:我们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全球事务由各国人民商量着办,积极推进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我们要继续高举联合国这面多边主义旗帜,充分发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二十国集团、欧盟等全球和区域多边机制的建设性作用,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在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我们要如何共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4)综合上述外交成就的取得,你认为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8.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的外交活动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国际事务中,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更离不开中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与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为建立新型的国际关系,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什么原则 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1949年10月3日,美国国务院表示:美国政府继续承认国民党政府,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副国务卿韦伯、国务卿艾奇逊先后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有做出“接受国际义务”的诺言,美国政府暂时不能决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2)依据材料二,指出美国不承认新中国的借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此时两国关系的主要因素。
材料三 下图为中美贸易情况统计图(部分年份)
(3)根据材料三,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美贸易总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日本军费不断增加,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以加强“防卫”为名,大力发展军事力量,20世纪末,日本的军费开支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日本军队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还在“国际合作”的名义下,屡次向国外派遣军队。
(4)当今美国高调“重返亚洲”,大搞所谓的“亚洲再平衡。中日之间因钓鱼岛等问题摩擦不断,中日矛盾的背后,总看到美国的影子。为了地区的安定,中国应怎样肩负起大国的责任
材料五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2005年十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
(5)结合材料五分析,《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有什么意义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建国70周年大阅兵……地空导弹实弹发射”可知,这些属于我国国防建设;体现了我国的科技强军。C项正确;材料考查的是科技强军的角度,与民族团结、社会生活、抗美援朝战争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2.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可以看出两幅图片分别是八一南昌起义和阅兵式上的导弹部队,前者反映了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诞生,后者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军队现代化水平的日益提高,因此主题为人民军队的建立与现代化,C项正确;ACD项所述在题干中没有得到体现,排除ACD项。故选C项。
3.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裁撤军队,节省了开支,有助于集中力量发展经济,D项正确;裁军不等于军队威慑作用下降,排除A项;裁军与国防现代化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世界发展的趋势是和平与发展,我国裁军是基于国情和世界形势,排除B项。故选D项。
4.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健全人民军队党的建设制度体系。全面贯彻政治建军各项要求,突出抓好军魂培育,发扬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坚决抵制“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军队、国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军队改革和国防建设、走科技强军之路。题文描述说明我国应加强军队改革和国防建设,走科技强军之路,D项正确;A不是我国军队、国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排除A项;BC与题意不符,排除B、C项。故选D项。
5.答案:B
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的态度是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对我国实行封锁和禁运。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采取的孤立封锁政策,是我国外交工作充满艰辛的主因,B项正确;AC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新中国成立第一年,我国已经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排除D项。故选B项。
6.答案:D
解析:1954年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讨论关于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这是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周恩来总理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政治家风度,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发挥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D项正确;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不是当时中国 “必须走出去”的主要战略意义,排除A项;当时中国还没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没有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排除B项;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排除C项。故选D项。
7.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55年,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的亚非国际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因此周恩来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倡导“求同存异”的方针,C项正确;周恩来的人格魅力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排除B项;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底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排除D项。故选C项。
8.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54年中国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1972年,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①②④正确,排除③。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9.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建交最高峰出现于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打开中国外交的新局面,C项正确;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赢得了尊重,排除A项;1971年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B项;1978年改革开放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10.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美国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从反对到不反对的态度转变。结合所学可知,维护好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故D项正确; AB表述“始终”,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信息反映了美国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从反对到不反对的态度转变。AB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AB项;C表述符合史实,但是材料不能反映,排除C项。故选D项。
11.答案:D
解析: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D项正确;中国同世界各国都建立了外交关系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取得了成功是在2001年,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跃居世界前列,排除C项。故选D项。
12.答案:B
解析:由材料“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可以看出,2015年,中国外交成果主要是国家领导人出访多国,出席和组织了多场重大会议活动,体现的新时期中国外交开展多边外交,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的特点,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反对霸权主义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 没有涉及经济贸易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13.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从改革开放到今天是经济发展型外交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于2001年在上海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故选项D符合题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时间是1953年,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周恩来在1955年的亚非会议中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提出,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14.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又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思想;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在北京顺利召开;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等”可知,此内容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故C符合题意;AB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5.答案:A
解析:据题意可知,我国新时期参与了多种类型的国际活动,说明多边外交日益丰富多彩,A项正确;我国的外交活动并不局限于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排除BD项;材料中的反恐、应对气候变化等都不是经济外交,排除C项。故选A项。
16.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结合材料“全人类的敌人”“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全面加强国际合作”等关键信息,可知:材料体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故选项B符合题意;中国注重同发达国家合作,说法不全面,与材料“全面加强国际合作”不符,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中国是为解决区域性争端而努力,但与材料合作抗役不符,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17.答案:(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3)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进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发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
(4)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外交活动;加强国际经济文化交往等。
解析:(1)依据材料一“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可知,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2)根据材料二“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众多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3)据材料三“我们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全球事务由各国人民商量着办,积极推进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我们要继续高举联合国这面多边主义旗帜,充分发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二十国集团、欧盟等全球和区域多边机制的建设性作用,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知,我们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进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发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共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4)综合三则材料信息,认识理解新中国以来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外交成就及其重大影响、相关因素;据此结合现实问题及相关的所学,概括说明我国在对外交往中应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和平友好关系;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外交活动;加强国际经济文化交往等,其他言之成理即可。
18.答案:(1)维护国家主权和世界和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逐渐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标志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有做出“接受国际义务”的诺言。两国社会性质与意识形态不同;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
(3)跨越式高速增长。中美建交,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美国放弃了对中国的经济封锁,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战略
(4)抓住机遇加快自身发展,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积极做好周边外交;与周边国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建立互信机制,通过对话与协商解决分歧与争端等
(5)使实现和维护国家的统一有了法律的保障;充分反映了党和国家统一的信心和决心;必将有力遏制“台独”分裂势力的活动
解析:(1)依据材料一“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与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映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国家主权和世界和平。为建立新型的国际关系,周恩来总理于1953年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已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逐渐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标志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2)依据材料二“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有做出‘接受国际义务’的诺言,美国政府暂时不能决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指出美国不承认新中国的借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有做出“接受国际义务”的诺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此时两国关系的主要因素,二战后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是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对抗,而中美两国社会性质与意识形态不同,出于冷战思维和全球称霸战略,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3)根据材料三中美贸易情况统计图,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美贸易总额跨越式高速增长。结合所学知识,从美方角度来看,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美国逐步放弃了对中国的经济封锁;从中方角度来看,1978年以来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扩大了与西方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针对当今中美关系的曲折发展以及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应抓住机遇加快自身发展,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积极做好周边外交;与周边国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建立互信机制,通过对话与协商解决分歧与争端等。(5)依据材料五“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和所学知识,《反分裂国家法》坚决捍卫国家统一或“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台独势力”分裂祖国的行为,使实现和维护国家的统一有了法律的保障;充分反映了党和国家统一的信心和决心;必将有力遏制“台独”分裂势力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