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A卷 单元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A卷 单元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06 17:30: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A卷 基础夯实
1.下列科技成就中,属于“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有( )
①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②成功爆炸氢弹
③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④籼型杂交水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从一人飞天到多人飞天,中国航天一直在路上,从未停止,就像周建平院士所说:今天的中国航天,已经实现了毛主席“可上九天揽月”的预言。探索浩瀚太空永无止境,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我国历史上第一颗成功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是( )
A.“长征号” B.“神州一号”
C.“东方红一号” D.“神舟五号”
3.中国有13亿多人口,人均耕地较少,维护粮食安全,一要坚守耕地数量,二要提高粮食产量。有人这样称赞中国的一位农业科学家:“是他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他是( )
A.邓小平 B.焦裕禄 C.袁隆平 D.雷锋
4.下列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领先世界的医学成就的是( )
A.胜利油田建成 B.克隆技术 C.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建成包兰铁路
5.2015年10月,她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位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她”是( )
A.莫言 B.袁隆平 C.屠呦呦 D.钱学森
6.世界科技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1986年,我国为加快高技术的发展,开始实施( )
A.西部大开发战略 B.“希望工程”
C.“科教兴国”战略 D.“863”计划
7.“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一说法,今天是通过( )实现的。
A.计算机网络 B.高新技术 C.通讯技术 D.学校教育
8.如图为李岚清同志退休后篆刻的一方印(因邓小平一生特别重视科教,曾自诩“科教后勤部部长”)。下列邓小平的活动,发生在“文革”后与之密切相关的是( )
A.1975年进行“全面整顿” B.1979年试点创办“特区”
C.1983年提出“三个面向” D.1992年发表“南方谈话”
9.某校学生开展主题活动,活动会上写一副对联“科技繁荣千秋旺,教育发展百业兴。”这次活动主题应是( )
A.改革开放 B.“一国两制” C.科教兴国 D.“两弹一星”
10.高考制度的恢复,是教育工作的重大拨乱反正,为大批知识青年敞开了大学之门,也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在邓小平主持决策和直接推动下,高考制度是在哪一年恢复的( )
A.1976年 B.1977年 C.1978年 D.1979年
11.1956年提出的“双百方针”主要是针对( )
①科技领域
②军事领域
③文艺领域
④金融领域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2.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基础。下列文化艺术对应不正确的是( )
A.鲁迅——《狂人日记》 B.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C.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D.齐白石——《愚公移山》
13.结合下图可知,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我国( )
A.举重成为优势体育项目 B.全民健身运动渐趋推广
C.女子运动员成为主力军 D.竞技体育取得飞速发展
14.下面两组图片共同反映了近代中国( )
A.社会生活的变化 B.民族服饰的消亡
C.社会礼节的革新 D.崇洋媚外的风气
15.在早年的香港电影里,与内地人有关的镜头似乎只有一种类型,就是“逃港”(即偷渡)。而如今,内地的居民仍然频繁往来于香港的大街小巷,他们已经成为香港旅游购物的主力军。内地居民角色变化最能说明( )
A.民族团结是基本国策 B.改革开放是富民之路
C.“一国两制”是正确的 D.“科教兴国”是奠基工程
1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下列关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业成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 B.截至2010年底,铁路营运里程居世界第二
C.私家汽车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 D.成为名副其实的“自行车王国”
17.材料分析。
2016年10月,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这明确的向世界宣示,中国不仅要在经济上重返世界之巅,更要努力从科技上重返世界之巅。据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邓小平曾经说过“没有两弹一星,就没有中国今天的国际地位”。
材料二:“两航一潜”战略即航天、航母和深海潜水战略,今天没有“两航一潜”,中国就不能掌握未来。从很大程度上讲,太空和远海、深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二宇宙”。中国绝不能缺席“第二宇宙”,否则,所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崛起的“中国梦”必将成为昙花一现。
材料三:这种杂交水稻自1976年开始推广,至2000年底,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累计增产稻谷3500亿千克。这项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不仅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惠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引种了这种水稻。
(1)材料一提到“两弹一星”,其中“一星”具体指什么成就 该成就的取得有什么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两航一潜”的重要性。新中国的第一支海军是什么
(3)材料三中“这种杂交水稻”指什么水稻 它的培育者是谁
(4)综上所述,你认为中国要攀登世界之巅应在那些方面继续努力
18.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历经沧桑巨变,今天,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科技大国,航天科技取得了辉煌成就。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科技创新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原爆圆梦】
材料一: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标志着中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间 请举出为此做出巨大贡献的两位科学家。
(2)人民解放军中担任战略核反击任务的军种是什么
【新的飞跃】
材料二
(3)请为材料二图配上文字说明。(要求简明、准确)
【走向辉煌】
材料三 中新社电,2013年12月2日,中国将承载着首次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任务的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送入太空。
(4)“嫦娥”飞天标志着中国探月进入新阶段。写出神舟五号和神舟七号的宇航员各一名。
(5)科技创新的结果,面对着激烈的科技竞争现实,你认为作为中学生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文化大革命发生在1966年到1976年。我国在1965年9月17日完成了结晶牛胰岛素的全合成,排除①;我国第一颗氢弹于1967年6月爆炸成功,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于1970年上天,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故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②③④组合,排除ACD,B项正确。故选B项。
2.答案:C
解析:据所学知识,1970年我国用长征好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颗成功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C项正确;“长征”号运载火箭是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号系列火箭,排除A项;“神州一号”“神舟五号”都是我国飞船系列,排除BD项。故选C项。
3.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73年,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50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C项正确;邓小平、 焦裕禄是政治家,雷锋是解放军好战士,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4.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建成一大批大中型项目,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都是在这个时期建成的,交通方面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我国首次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C项符合题意;胜利油田建成,与石油能源相关,排除A项;克隆技术,与生物工程技术相关,排除B项;建成包兰铁路,与交通运输相关,排除D项。故选C项。
5.答案:C
解析:根据“发现了青蒿素”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她”是青蒿素的发现者屠呦呦,C项正确;莫言是文学家,排除A项;袁隆平培育了籼型杂交水稻,排除B项;钱学森是著名科学家,但没有发现青蒿素,排除D项。故选C项。
6.答案:D
解析:1986年3月,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位老科学家给中共中央写信,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高技术的建议。这封信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高度重视,经过广泛、全面和极为严格的科学和技术论证后,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从此,中国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故由材料“1986年,我国为加快高技术的发展,开始实施”,可知指“863”计划,故D项正确;1999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抓住时机,着手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排除A项;“希望工程”是由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于1989年发起的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为目的的一项公益事业,排除B项;1995年5月6日,江泽民主席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排除C项。故选D项。
7.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古语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今天变为现实是通过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和发展,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使信息的传播更加方便、快捷,A项正确;高新技术不单指信息技术,而材料所述内容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的,排除B项;“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主要得益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故通讯技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学校教育不能使“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成为现实,排除D项。故选A项。
8.答案:C
解析:抓住关键信息“邓小平”、“‘文革’后”、“教育后勤部部长”等信息,可知考查新时期邓小平在教育方面的成就,1983年提出“三个面向”与教育相关,C项正确;1975年处在文革时期,故排除A项;“特区”和“南方谈话”分别涉及对外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BD项。故选C项。
9.答案:C
解析:据题意可知,这幅对联与“科技”和“教育”有关,由此可知这次活动的主题应该是科教兴国,C项正确;改革开放、“一国两制”和“两弹一星”都与教育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10.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被迫停课闹革命,高考招生工作也停顿下来,很多青年失去了继续深造的机会。“文革”结束后,在邓小平的支持下,高考制度得到恢复,1977年冬天进行了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所以B项符合题意;而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1.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双百方针”指的是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上“百家争鸣”,①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军事和金融领域与科学文化工作无关,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12.答案:D
解析:《愚公移山》是著名画家徐悲鸿的作品,D项错误,符合题意;《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作品,排除A项;《义勇军进行曲》是聂耳的作品,排除B项;《黄河大合唱》 是冼星海的作品,排除C项。故选D项。
13.答案:D
解析:依据表格信息可知,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我国运动员获得世界冠军数呈增长趋势,说明我国竞技体育取得飞速发展,D项正确;表格没有显示举重项目、全面健身、女子运动员的信息,排除ABC项。故选D项。
1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第一组图片显示由见面跪拜到握手;第二组由袍身宽大,不能显现出女性美的服装,到充分显现女性曲线美的旗袍流行,从而说明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A项正确;民族服饰、社会礼节都具有片面性,排除BC项;材料不能体现出崇洋媚外的风气,排除D项。故选A项。
15.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在早年的香港电影里,与内地人有关的镜头似乎只有一种类型,就是“逃港”(即偷渡)。而如今,内地的居民仍然频繁往来于香港的大街小巷,他们已经成为香港旅游购物的主力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曾经逃港是因为香港经济发展好,生活水平高,后“仍然频繁往来于香港的大街小巷,他们已经成为香港旅游购物的主力军”是因为改革开放之后,内地经济迅速发展,居民富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所以内地居民角色的变化最能说明改革开放是富民之路。B项正确;题干旨在从经济角度论证改革开放的影响,ACD项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故选B项。
16.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 截至2010年底,铁路营运里程居世界第二, 私家汽车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排除ABC三项;改革开放前,我国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自行车,每到上下班高峰,大街上变成自行车的滚滚洪流,因此我国被称为“自行车王国”,D项符合题意。故选D项。
17.答案:(1)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 。使中国成为第五个能够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没有“两航一潜”,中国就不能掌握未来;华东军区海军
(3)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
(4)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综合国力;科技强军,保卫和平环境;重视教育,培养人才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两弹一星”中的一星是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能够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根据材料二“……今天没有‘两航一潜’,中国就不能掌握未来。……”可得出“两航一潜”的重要性:中国就不能掌握未来;根据所学知识,华东军区海军是新中国的第一支海军。(3)根据材料三“这种杂交水稻自1976年开始推广,……这项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不仅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惠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引种了这种水稻。”结合所学知识,“这种杂交水稻”是指籼型杂交水稻。1973年,袁隆平在1973年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4)本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综合国力;科技强军,保卫和平环境;重视教育,培养人才等。
18.答案:(1)1964年;邓稼先,钱学森。
(2)战略导弹部队。
(3)袁隆平是我国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经过多年艰辛的探索,在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外国科学家誉为“东方魔稻”。
(4)神舟五号载人航天员是杨利伟,神舟七号载人航天员是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各一名即可。)
(5)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扬艰苦创业精神,注重实践;要敢于质疑,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提高观察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勇于战胜困难和挫折;等等。
解析: (1)根据所学可知,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根据所学可知,邓稼先,钱学森、钱三强、赵九章、等为两弹元勋,为核弹、导弹的研究做出突出贡献。(2)战略导弹部队是人民解放军中担任战略核反击任务的军种。(3)根据所学,可从袁隆平是我国一位杰出的科学家,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外国科学家誉为“东方魔稻”等分析总结。
(4)根据所学可知,神舟五号载人航天员是杨利伟,神舟七号载人航天员是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各一名即可。)(5)主观题,言之成理即可,可从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扬艰苦创业精神,注重实践;要敢于质疑,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提高观察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勇于战胜困难和挫折;等等分析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