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选择题
1.下表反映的是1925-1945年美国失业率变化情况,表中失业率不断攀升并达到最高峰的直按原因是( )
A .经济大危机 B .罗斯福新政
C .第二次世界大战 D .第三次科技革命
2. 1929年一场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它首先在哪里爆发( )
A.德国 B.日本 C.美国 D.英国
3.下列漫画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导致图中西方资本家交通工具变化的时代背景是( )
A.绿色环保意识的增强 B.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C.工业生产技术的革新 D.经济大危机的冲击
4.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过他的手术,得到的不是死亡,而是变得比过去更强壮,并取得了新的生命。”与“取得了新的生命”有关的是( )
A.推行新经济政策 B.实施罗斯福新政
C.推行苏联模式 D.实施两个五年计划
5.1929年10月美国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在经济大危机下,过剩的农产品堆积如山,难以找到市场,“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为应对危机,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下列新政措施中,有利于改变农产品过剩的措施是( )
A .推行“以工代赈” B .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
C .调整劳资关系 D .通过《农业调整法》稳定农产品价格
6.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可以用“3R”来概括:Recovery(复兴)、Relief(救济)、Reform(改革)。下列直接体现“复兴”措施的主要文件是( )
A.《紧急银行法案》 B.《全国工业复兴法》
C.《农业调整法》 D.《社会保障法》
7.1935~1942年,美国花费了130多亿美元修建众多工程(如下表)。据此判断,其主要目的是( )
公共建筑 新道路 新桥梁 新机场 地下水道
12.2万幢 66.4万英里 7.7万座 285个 2.4万英里
A.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B.增加就业机会
C.推广新技术 D.废除私有制
8.“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抑制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材料说明
A.罗斯福开创了新的政治体制
B.罗斯福新政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
C.罗斯福根除了经济危机这一“痼疾”
D.罗斯福新政并没有挽救美国。
9.下图是罗斯福新政的漫画——《前往手术室》。漫画中,罗斯福推着代表美国的“鹰”前往手术室,鹰身上盖着代表新政的“NRA(国家复兴署)”的单子。下列对此漫画中所说的“手术”的解释正确的是
A.废除自由主义,实现国家垄断 B.实现国家干预,推动工业复兴
C.学习社会主义,采取计划经济 D.限制工业发展,振兴农业生产
10.“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这主要体现在( )
A.经济缓慢恢复 B.社会性质改变
C.人民生活改善 D.调整巩固制度
11.“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材料表明罗斯福新政( )
A .是资本主义内部的一次自我调节 B .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模式
C .放松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D .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12.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 )
13.“新政”的执行让美国政府获得迅速发展,这在美国历史上是一个分水岭。“分水岭”意指美国( )
A.从民主政体走向集权政体 B.从自由主义走向国家干预
C.从“电气时代”走向“信息时代” D.从经济危机走向经济繁荣
14.虽然身躯伟岸是“理想领袖”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现实生活却要复杂得多。罗斯福是“轮椅上的总统”;列宁的身高只有1.6米;邓小平却只有1.5米。就是这些身材上“矮小”的人,却都以巨人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下面哪些叙述符合他们的“巨人形象”
①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从此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②列宁实施的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③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逐步走向富强
④罗斯福对美国乃至世界的反法西斯斗争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
非选择题
1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适应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北魏统治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迁都洛阳后,北魏仿照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提倡鲜卑人说汉话、改汉姓、穿汉服与汉族通婚等,这些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为各民族的融合创造了条件。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判断这是中国古代史上的哪一场改革?据材料一指出这些改革措施有何积极意义?
材料二 当日本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网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世界史·近代史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改革名称。
材料三 如下图所示
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
(3)根据材料三,分析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得益于列宁政府实施的哪一政策?
材料四 1932年,美国工业生产指数比1929年下降了46.2%,有13万家以上的工厂倒闭,失业人数将近1700万,约为劳动人口的四分之一。农产品批发价格下跌了54%,农民的农业净收入从61亿美元降到20亿美元,100多万家农场破产,许多农民流离失所。对外贸易减少了三分之二,美国出现了约200万人的流浪大军,许多家庭连照明用的蜡烛都买不起。
——选自《经济成长历程》
(4)美国总统奥巴马说:“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材料四中描述的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美国是怎样“改变”这种现象的?
答案:
1-10:ACDBD; BBBBD; 11-14; AABD
15.(1)北魏孝文帝改革(或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为各民族的融合创造了条件。
(2)明治维新
(3)上升;实施新经济政策。
(4)经济危机的爆发;实施罗斯福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