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步训练题
一、单选题
19世纪的最后三十年,就世界范围来看,资本主义充满了“青年时代所具有的活力,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最具活力的地区是( )
A. 亚洲 B. 欧美 C. 非洲 D. 拉丁美洲
受益于科技革新力量的推动,一批又一批新兴产业总能在战胜重大经济危机的过程中孕育和成长,并以其特有生命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力量。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中孕育和成长出的新兴产业可能有( )
A. 汽船、蒸汽机车制造等产业 B. 电气、石油、汽车制造等产业
C. 飞机制造、航天技术等产业 D.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等产业
“电灯亮起来了,电话响起来了;内燃机取代蒸汽机,汽车跑起来了,飞机飞起来了。”与这段话相关的史实是( )
A.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和石油成为新能源
B.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电力和石油成为新能源
C.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煤炭和电力成为新能源
D.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煤炭和电力成为新能源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这次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是( )
A. 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B. 现代化学工业的产生
C. 内燃机的发明和运用 D. 汽车和飞机的发明
第二次工业革命涌现出了一大批科技成果。下列科技发明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诺贝尔—现代炸药 B. 海厄特—柴油内燃机
C. 夏尔多内—放映机 D. 爱迪生——人造纤维
在19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大发展,以电灯、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据此可以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
A. 科技创新是美国崛起的重要力量 B. 科学和技术是相互促进的“孪生兄弟”
C. 资产阶级革命是美国强大的前提 D. 科学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某部反映19世纪后期社会图景的电影中有如下情景,你认为会因为情节不合理被吐槽的是( )
A. 男主角开着汽车带爱犬游巴黎
B. 男女主角默默相视,旁边茶几上的电话嘀嘀直响
C. 女主角在白炽灯下完成绘画作品
D. 福特向观众介绍世界上第一条汽车流水装配线
“电工技术革命是一次巨大的革命,而电的利用为我们开辟一条道路。”人类由此进入( )
A. 蒸汽时代 B. 电气时代 C. 信息时代 D. 网络时代
下列关于内燃机发明给人类带来便利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带动了相关新兴工业的发展 B. 引发交通工具的一系列发明
C. 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D. 给人类带来了环境污染等问题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对当时工业和交通发展起着直接推动作用并仍然影响着当今社会发明创造的是( )
A. 内燃机的发明 B. 汽车的问世 C. 计算机的研制 D. 蒸汽机的改良
19世纪末,美国由于铁路重复铺设过多,互相竞争导致运价下跌,全国1/4以上的铁路宣告破产,纽约金融界乘机大肆兼并,到20世纪初,4个大集团掌握了全国铁路总收入的85%。这反映了( )
A. 技术革新推动旧工业部门的发展 B. 激烈竞争阻碍美国资本主义发展
C. 生产力发展导致了垄断组织产生 D. 生产的盲目性导致经济效益低下
英国学者安德鲁·波特说:“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到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那将是世界大国命运的又一次兴衰消长。”引起“又一次兴衰消长”的主要原因是( )
A.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B. 经济危机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市场的争夺
C. 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D. 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重工业的发展特别迅速,使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19世纪末,美、德等国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此种情形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第一次工业革命 B. 第二次工业革命 C. 第一次世界大战 D.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1921-1925年之间,福特汽车价格下降了六分之五,购买一辆福特汽车还不到一般工人三个月的工资;1929年,美国几乎平均每家拥有一辆汽车。这主要得益于( )
A. 生产技术改进 B. 蒸汽机的发明 C. 内燃机的应用 D. 计算机的普及
19 世纪后 , 德国、英国、法国等相继出现了矿山工业、机械工业、商业交通等专门学校 , 职业技术教育开始普及。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政府大力兴办各种学校 B. 人们渴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C. 为了传承优秀文明成果 D. 工业化发展需要技能型人才
二、材料解析题
近现代社会,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工业发展水平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和技术水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无论就其深度还是广度而言,第二次工业革命都远远超过第一次工业革命。就深度而言,第二次工业革命是19世纪的电磁学和热力学这两门新兴科学物化的技术成果;就广度而言,第二次工业革命遍及一切与功、电、磁、热、光相关的技术领域。时至今日,人们仍然时时刻刻地直接感受着它所带来的恩惠。
材料三 19世纪后期,英国的有钱人以坐汽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河中有许多巨大的蒸汽轮船,正发出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
(1)材料一中图2、图3是哪次科技革命中的重大发明?列举这次科技革命中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这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是什么?这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
(2)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就其深度与广度而言超过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和日常生活,举例说明人们今天仍然享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给我们带来的“恩惠”。
(3)材料三给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思考?
世界工厂为世界制造,世界工厂因创新而不断变迁;创新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表
工业革命与世界工厂的变迁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末 20世纪中期 20世纪末
工业革命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世界工厂 英国 美国 日本
特点 制造中心、科技中心、贸易中心 制造中心、科技中心 制造中心 分散化
——摘自孙林岩《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发展》
【材料二】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美国抛弃了英国模式,转向重工业发展……凭借其在科学技术上的领先,以及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上无法比拟的优势,成为了新的“世界工”
——周斌、李水风《中国:做真正意又上的“世界工厂”》
【材料三】中国商品充斥于世界各个角落,以至于有“离开中国,世界就无法生活”的说法……但是中国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品牌、市场网络、管理诀窍还在欧美日等跨国公司手中,这就出现了“中国发展,外国赚钱”的局面,利润流向国外。一个公认的事实是,中国的制造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
——摘自陶金钰《当代中国世界工厂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世界工厂”的产生起源于哪一历史事件?并概括“世界工厂”国家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的“世界工厂”与英国相比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美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离开中国,世界就无法生活”说明了什么?如何才能改变“中国发展,外国赚钱”的现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认为德意志不能再因为屈从于好战的民族主义和专制政权而招致灭顶之灾,要实现欧洲真正的和平,就要突破均势主义的局限,……彻底斩断那只看不见的手,使前几代人蒙受灾难的纷争不再发生。
材料二 《西方文明史》中写道,二战结束后,“在人类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下,在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影响下,欧洲产生了一种轻快的、充满生机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文明……”。
材料三 “机器人革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说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机器对人的体力劳动的替代,“机器人革命”则推动了机器对人的脑力劳动的替代……由于机器的功能延伸和对人的替代,单一生产单元中对人的需求量相对下降;随着机器复杂度的增加,实际上对产业工人在多领域的技能和编程,系统处理等方面的知识提出了更高要求。
材料四 2019年6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G20大阪峰会(如图),并发表重要讲话:“我们要加强多边贸易,对世界贸易组织进行必要改革。改革的目的是与时俱进,使得世界贸易组织能够更加有效地践行其开放市场,促进发展的宗旨。”
(1)材料一所述“使前几代人蒙受灾难”的主要史实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充满生机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文明”是指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实现了机器对人的体力劳动的替代?“机器人革命”是应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哪一领域的成果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G20成立的作用。这一会议的成功举办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怎样的趋势?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B.19世纪的最后三十年,就世界范围来看,资本主义充满了“青年时代”所具有的活力,处于高速发展期。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电气时代的到来。第二次工业革命从19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结束,社会生产力得到巨大飞跃,其中德国和美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并借此快速崛起。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广泛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故这一时期最具活力的地区是欧美。B正确。
ACD.三项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2.【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B.依据“受益于科技革新力量的推动”“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孕育和成长”等信息说明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电气、石油、汽车制造等产业均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兴产业,故B项正确。
A.本项是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应排除A。
CD.航天技术等产业、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等产业属于第三小科技革命,应排除CD。
故选B。
3.【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B.题干中的“电灯”“电话”“内燃机”“汽车”“飞机”等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这些发明的出现与电力的广泛应用与石油这种新能源的使用有直接关系。故A正确,排除B。
C.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成为新能源。故C错误。
D.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煤炭成为新能源。故D错误。
故选A。
4.【答案】A
【解析】 备选项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最显著的成就。
5.【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A.依据所学可知,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经过多年的实验,发明了现代炸药,后来他又研制成无烟炸药,故A搭配正确。
B.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德国工程师迪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故B搭配不正确。
CD.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放映机,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故CD搭配不正确。
故选A。
6.【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说明美国技术发展并改变了世界,链接所学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科技创新使美国迅速崛起,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了英国、法国,居于世界第一位。故答案选A项。
7.【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要求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解析】
D.1919年(20世纪),美国工程师亨利 福特首先在汽车的生产中使用了流水线装配工艺,大幅度提高了汽车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和19世纪后期时间不符合,可能会被吐槽,故D符合题意。
A.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885年德国人卡尔 本茨利用内燃机试制汽车成功,时间上属于19世纪后期,故A不符合题意。
B.1876年,贝尔发明了有线电话,通过送话机与实验室的助手沃森首次通话成功,时间上属于19世纪后期,故B不符合题意。
C.1879年,美国科学家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时间上属于19世纪后期,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8.【答案】B
【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电力应用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使用把人类带入了“电气时代”,故B符合题意。
9.【答案】D
【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发明的影响。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石油化工、汽车工业等新兴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发明,它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给人类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不属于内燃机发明所带来的便利,故D项符合题意。
10.【答案】A
【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内燃机的发明。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今天大部分交通工具还是使用内燃机做动力机器。故A项符合题意。
1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题干明显反应是铁路运输行业出现了垄断,而不是强调技术改造,推动旧工业部门的发展。排除A。
B.本项所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
C.从题干明显可以看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了垄断组织,主要是生产力发展,导致垄断产生了。故C正确。
D.依据题干信息不足以得出本项结论。排除D。
故选C。
12.【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英国衰落而美国崛起的原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D.根据题干“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到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可知,反映的是英国衰落了而美国崛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走在前列,经济发展迅速,而英国则发展相对缓慢,这种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英美两国实力的此消彼长,所以英国衰落了而美国崛起,故D正确。
A.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反映的是英国崛起,没有体现题干“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故A错误。
B.题干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与经济危机无关,故B错误。
C.该项不符合题干的主旨,故C错误。
故选D。
13.【答案】B
【解析】略
14.【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1921到1925年之间,福特汽车价格下降了六分之五,购买- -辆福特汽车还不到一般工人三个月的工资; 1929年, 美国几乎平均每家拥有一辆汽车。这主要得益于生产技术改进。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内燃机使石油成为新兴燃料。以内燃机为动力,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 美国人亨利福特使用流水线装配工艺生产汽车。A正确。
BCD.三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A。
15.【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D.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入,科学技术融入了生产领域,这就要求培养技能型人才以适应工业化的需要,于是 出现了职业技术教育开始普及的现象。故D正确。
A.本项所述不符合题干主旨。故A错误。
BC.两项所述题干无体现。故BC错误。
故选D。
16.【答案】(1)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和石油。电力的广泛使用。电气时代。
(2)深度:第二次工业革命是19世纪的电磁学和热力学这两门新兴科学物化的技术成果。
广度:第二次工业革命遍及一切与功、电、磁、热、光相关的技术领域。电灯、汽车、飞机等。
(3)工业革命在创造巨大生产力同时,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启示:发展经济要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用先进科技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其影响。(1)材料一中的电灯、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电力和石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力的广泛使用。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2)由材料二,可以概括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深度超过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具体表现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是19世纪的电磁学和热力学这两门新兴科学物化的技术成果;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广度超过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具体表现是第二次工业革命遍及一切与功、电、磁、热、光相关的技术领域。根据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给我们带来的“恩惠”有电灯、汽车、飞机等。
(3)由“河中有许多巨大的蒸汽轮船,正发出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可以看出,工业革命在创造巨大生产力的同时,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它对我们的启示是:发展经济要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用先进科技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17.【答案】(1)事件: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特征:他们都是制造中心,制造业发达。
(2)不同:美国主要发展重工业。原因:①科学技术、生产力领先世界:南北战争,实现国家统一,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说明中国的制造业发达。掌握核心技术,打造世界品牌,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
【解析】(1)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和影响,要求运用所学解读表格信息。据材料“工业革命与世界工厂的变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工厂”的产生起源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工厂”国家的主要特征是都是制造中心,制造业发达。
(2)本题考查美国的“世界工厂”与英国不同之处及美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据材料“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美国抛弃了英国模式,转向重工业发展……凭借其在科学技术上的领先,以及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上无法比拟的优势,成为了新的‘世界工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世界工厂”与英国不同之处是美国主要发展重工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有,科学技术、生产力领先世界,南北战争,实行了国家统一,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本题考查中国改革开放影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据材料“中国商品充斥于世界各个角落,以至于有‘离开中国,世界就无法生活’的说法…,…但是中国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品牌、市场网络、管理诀窍还在欧美日等跨国公司手中,这就出现了‘中国发展,外国赚钱’的局面,利润流向国外。一个公认的事实是,中国的制造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离开中国,世界就无法生活”说明了中国的制造业发达,掌握核心技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只有打造世界品牌,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才能改变“中国发展,外国赚钱”的现状。
18.【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2)成立欧共体(欧洲联合、欧盟均可)。
(3)电动机、内燃机的发明应用于机器生产;成果:电子计算机。
(4)作用:在加强多边贸易体制,重建国际金融新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或促进各国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意思相近即可);趋势:经济全球化。
【解析】(1)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依据材料“阿登纳认为德意志不能再因为屈从于好战的民族 主义和专制政权而招致灭顶之灾,要实现欧洲真正的和平,就要突破均势主义的局限”并结合所学知识,“使前几代人蒙受灾难”的史实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同时也是战败国。
(2)本题考查欧共体的成立,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由材料二“在人类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下,在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影响下,欧洲产生了一种轻快的、充满生机的和富 有创造性的文明……”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充满生机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文明”是指成立欧共体(欧洲联合、欧盟均可)。欧洲走向联合,增强了它们的实力,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3)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由材料二“如果说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机器对人的体力劳动的替代,‘机器人革命’则推动了机器对人的脑力劳动的替代……由于机器的功能延伸和对人的替代”可知,随着电动机、内燃机的发明应用于机器生产,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对人的体力解放。“机器人革命”是应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电子计算机。
(4)本题考查G20成立的作用以及当今世界经济的趋势,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由材料四“我们要加强多边贸易,对世界贸易组织进行必要改革。改革的目的是与时俱进,使得世界贸易组织能够更加有效地践行其开放市场,促进发展的宗旨。”可知,G20成立在加强多边贸易体制,重建国际金融新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或促进各国的经济交流与合作)。这一会议的成功举办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