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一、选择题
1.日本明治维新最有远见的改革措施是
A.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B.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C.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D.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2.2018年是日本明治政府开始走上维新道路150周年,明治维新改革内容中最具有前瞻性和战略眼光的措施是( )
A.“废藩置县” B.建立新式军队 C.努力发展教育 D.发展近代经济
3.19世纪的日本与西方初次相遇时,已经走上工业化道路并显示了社会凝聚力。“初次相遇”指
A.大化改新 B.美国入侵 C.武装倒幕 D.明治维新
4.“推翻德川幕府的人且掌握政权, 他们认为驱逐西方的唯一方法就是学习西方的技术和管理秘诀……为了保卫国家,他们显然要认真地改造国家。”材料中“改造国家”的事件是
A.美国独立战争 B.俄国1861年改革
C.美国内战 D.日本明治维新
5.19世纪中期的几十年里,西方扩张的威胁和压力对日本的传统政治文化形成了致命的挑战。日本的反应从“不分青红皂白地一概敌视,文化上盲目自大,不情愿地承认自身在财富和力量上的劣势”到后来“以夷制夷”,获得了成功。这场社会变革可以说是日本近代史的起点。日本“态度转变”的标志是( )
A.大化改新 B.工业革命 C.明治维新 D.偷袭珍珠港
6.下列情况出现在19世纪末的日本的是( )
①实行小学义务教育 ②穿西服吃西餐
③不允许自由买卖土地 ④实行征兵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7.1873年时,日本作战部队人员可达4万人。此外,明治政府亦发展国营军事工业;到了明治时代中后期,军事预算急剧增加,约占政府经费的30%~45%.材料主要反映出明治维新
A.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B.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C.具有军国主义色彩 D.促进了工业的迅速发展
8.没有一个西方列强愿意宽免对日本的不平等约,身为副使的大久保利通苦恼之余,逐渐为欧美各国的富强所倾倒……在英国,“世界工厂”支撑着日不落帝国空前的强大和自信。为了改变经济落后状况,日本( )
A.普及教育 B.废藩置县 C.殖产兴业 D.改变习俗
9.“明治政府兴建工厂,修筑铁路,举办邮政、电讯事业,扶植、保护私人企业的发展。”这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的哪项举措( )
A.加强中央集权 B.大力发展工商业
C.重视发展科技 D.重视发展教育
10.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说:“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决定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这句话体现的最为核心的治国思想是( )
A.学习西方 B.民富国强 C.对外掠夺 D.工业立国
11.如图所示的是某历史事件知识结构图。图中?处应填入
A.英国1640年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俄国1861年改革 D.日本明治维新
12.19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的上流社会在正式场合流行穿西洋礼服。饮食上也将牛肉作为高级料理的代表。这种变化与以下明治维新中的哪一项措施有关?
A.文明开化 B.废藩置县 C.殖产兴业 D.改革兵制
13.1871年的10月1日,日本越前藩的藩主召集数百名世袭家臣,命令他们将对藩主的忠诚转换为忠于天皇和国家,他敦促家臣们要多考虑国家的利益。这一做法顺应了当时日本中央政府所推行措施中的
A.废藩置县 B.实行征兵 C.殖产兴业 D.文明开化
14.《全球通史》认为明治维新的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为此,明治维新在政治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B.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C.推行地税改革,发展近代经济 D.提倡“文明开化”,改造日本的教育
15.日本近百年来奇迹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近毁灭性的失败,都同时孕育在明治维新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明治维新
A.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B.使日本富国强兵,但走上了侵略扩张道路
C.使日本向西方学习,改造了日本的文化
D.通过“和平宪法”推进日本民主化改革
16.下列选项中,史实与意义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意义
A 彼得一世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B 亚历山大二世颁布法令,废除农奴制 俄国沙皇专制制度被推翻
C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 标志着美国内战结束
D 明治政府推行废藩置县 加强了中央集权
A.A B.B C.C D.D
17.在某同学制作的一个专题小报中,出现了“废藩置县”“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关键词,该小报介绍的内容应是
A.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B.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日本明治维新 D.美国内战
18.几乎与中国的洋务运动同时,日本国内也经历着一场重大的变革,并且最终实现了富国强兵,日本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这场变革是
A.大化改新 B.光荣革命 C.废奴运动 D.明治维新
19.下侧表格是某学习小组研究的内容。他们研究的课题是
政治 经济 社会生活
废藩置县 殖产兴业 文明开化
A.美国内战 B.日本明治维新 C.法国大革命 D.俄国农奴制改革
20.某班设计了“明治维新”的网页进行自主学习,页面设置了“历史背景”“政治纲领”“重要措施”“历史作用”等四项链接。下列属于“历史作用”链接的是( )
A.《五条誓文》 B.倒幕运动 C.殖产兴业 D.富国强兵
二、综合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日本人历来相信并崇拜强者,习惯无原则地把别人好的东西拿来为我所用。公元7世纪,日本孝德天皇参照起源于日本本土的政治经济制度又吸收了中国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实行“大化改新”,这一次改革使日本社会性质被彻底改变。……日本从中国、朝鲜等国“拿来”了包括文字在内的文化、宗教、礼制等等,而且还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消化能力作了大胆的改革,没有一味照搬。比如说,用汉字创造了平假名、片假名,并用片假名记录来自印欧语系的外来语……
(1)材料中“大化改新使日本社会性质被彻底改变”指的是什么变化?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降碍……为了保持沙皇俄国的大国地位,这个国家正着手开始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国社会在19世纪最后十年发生了转型。
——摘编自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的几十年里,西方扩张的威胁和压力对日本的传统政治文化形成了致命的挑战。日本的反应从“不分青红皂白地一概敌视、丈化上盲目自大,不情愿地承认自身在财富和力量上的劣势”到后来“以夷制亮”,获得了成功。明治维新可以说是日本近代史的起点。
——摘编自张光《明治维新》
(1)根据材料一,指出“社会改革”的领导人物。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改革为工业化提供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日本社会面临的“致命挑战”,概括日本对待西方文化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的起点”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近代俄国、日本实现社会转型的方式。
23.在各国历史进程中,革命和改革是社会更替与变革的重要形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班田(授田)六年一班,即政府每隔6年,班给6岁以上的男子口分田2段,女子为男子的2/3,私奴婢为公民的1/3,公奴婢同公民数。受田人死后,口分田归公。
——摘自黄遵宪《日本国志》
材料二:
唯今之计,我当决断,与其坐待彼等昌明,共兴亚洲,莫若早脱其劣,携手西洋诸国……断然废旧制,立新政,朝野一心,革除旧弊,举凡一切均效法西方列强,以图傲视亚洲诸国。
——[日]福泽渝吉《脱亚论》
材料三:
极其庞大的地税收入,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正是这笔从农业中获取的巨大财富,才能使政府顺利地实行“殖产兴业”政策;才能使政府从地税收入中拨出大量款项创办国营企业和资助私人企业,从而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货币资本。
——摘编自汤晓黎《日本明治政府地税改革探析》
材料四:
明治维新的指导思想便是通过向西方学习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明治维新是东方向西方学习的成功典范。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近代史编》下卷
(1)材料一反映的是日本历史上的哪一次改革?
(2)据材料二,请举出“废旧制,立新政”的措施。(答一点即可)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这次改革“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提供大量货币资本”的措施。
(4)根据上述材料提供的信息,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教育是立国之本,明治维新时期大力发展教育,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培养建设人才,为日本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大批掌握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是日本经济持久发展的源泉,是最有远见的改革措施,D项正确;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不符合最有远见的改革措施,最有远见的改革措施应该面向社会大众,成为本国持久发展的源泉,排除A项;建立新式军队不符合最有远见的改革措施,最有远见的改革措施应该面向社会大众,成为本国持久发展的源泉,排除B项;地税改革,“殖产兴业”不符合最有远见的改革措施,最有远见的改革措施应该面向社会大众,成为本国持久发展的源泉,排除C项。故选D项。
2.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改革内容中最具有前瞻性和战略眼光的措施是努力发展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从长远角度看,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供应,有力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C项正确;“废藩置县”为明治维新中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但不是最具有前瞻性,排除A项;建立新式军队有利于军队近代化,但也推动日本走上对外扩张道路,并不是最具有前瞻性,排除B项;发展近代经济有利于日本的工业化,但不是最具有前瞻性,排除D项。故选C项。
3.D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19世纪的日本与西方初次相遇时,已经走上工业化道路^”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反映的是明治维新后的日本,D项正确;大化改新发生在公元7世纪,排除A项;美国入侵、倒幕运动是明治维新的背景,排除BC项。故选D项。
4.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1868年日本倒幕派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统治,明治天皇掌握实权,明治政府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进行明治维新,D项正确;“幕府”是日本产物,俄国1861年改革发生在俄国,排除B项;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内战发生在美国,排除AC项。故选D项。
5.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19世纪中期,面对西方扩张的威胁,日本在推翻幕府统治后,明治天皇为首的政府开展了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即明治维新,大力向西方学习,使得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成为近代亚洲强国,C项正确;大化改新是古代日本学习隋唐制度文化的改革,使得日本转变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排除A项;工业革命是当时日本“态度转变”的时代背景,但不是标志,排除B项;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发生在二战期间,标志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得二战达到最大规模,排除D项。故选C项。
6.A
【解析】
【详解】
19世纪末的日本正值明治维新开展之后,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如实行小学义务教育、穿西服吃西餐等,①②正确;明治维新在军事方面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④正确;明治维新在经济方面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③排除。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7.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1873年时,日本作战部队人员可达40万人……军事预算急剧增加,约占政府经费的30%~4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使日本富强起来,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但强大后的日本走上了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成为亚洲和平的一个新威胁,C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明治维新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的内容,排除AB项;材料仅在阐述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军事的发展,而非工业发展状况,排除D项。故选C项。
8.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没有一个西方列强愿意宽免对日本的不平等约,身为副使的大久保利通苦恼之余,逐渐为欧美各国的富强所倾倒……在英国,世界工厂支撑着日不落帝国空前的强大和自信”可知,日本面临着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危机,为了摆脱危机,进行了明治维新。为了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采取的措施是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C项正确;普及教育是为了改变教育的落后面貌,排除A项;废藩置县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排除B项;改变习俗是为了提倡“文明开化”,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9.B
【解析】
【分析】
【详解】
题干材料的““明治政府兴建工厂,修筑铁路,举办邮政、电讯事业,扶植、保护私人企业的发展。”应和大力发展工商业有关。ACD和题干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
10.D
【解析】
【详解】
根据“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富,人民之富决定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这段材料的放映了一个国家的强弱取决于人民是否富有;人民富有与否取决于拥有多少物产;而物产的多少取决于国家创办多少工业。故一个国家要发展首先要发展工业。结合课本所学,日本实行明治维新,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实行“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近代工业。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也是日本的措施,但是与题干无关,不合题意,故选择D。
【点睛】
理解材料“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决定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的意思是解题的关键,这句话体现的最为核心的治国思想是工业立国。
11.D
【解析】
【详解】
根据思维导图“废藩置县、文明开化、殖产兴业”和所学可知,1868年,明治天皇决定实施改革,史称明治维新,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科技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军事上,改革封建军制,建立近代化军队等等。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故D符合题意;在英国,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故A不符合题意;1789年,法国大革命开始,故B不符合题意;俄国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故C不符合题意。
12.A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日本的上流社会在正式场合流行穿西洋礼服。饮食上也将牛肉作为高级料理的代表”可知,材料反映了日本人的服饰和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在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因此,题干的变化与文明开化有关,故选A项;废藩置县,是加强中央集权,排除B项;殖产兴业,是发展近代经济,排除C项;改革兵制,是建立新式军队,排除D项。
13.A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日本越前藩的藩主召集数百名世袭家臣,命令他们将对藩主的忠诚转换为忠于天皇和国家,他敦促家臣们要多考虑国家的利益”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日本明治维新中的废藩置县,A符合题意;BCD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故选择A。
14.B
【解析】
【详解】
根据“日本”“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可以判断是明治维新。结合明治维新改革的措施可知其政治方面的措施是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故B符合题意;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是明治维新在军事上的措施,故A不符合题意;推行地税改革,发展近代经济是明治维新在经济上的措施,故C不符合题意;提倡“文明开化”,改造日本的教育是明治维新在社会生活上的措施,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5.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68年,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改革,使日本富国强兵,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但走上了侵略扩张道路,B符合题意;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排除A;C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二战后的,美国通过“和平宪法”推进日本民主化改革,排除D;故选B。
16.D
【解析】
【分析】
【详解】
186年日本实行明治维,在政治上实行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故选D;俄国的彼得一世改革使得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增强,但是并没有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A错误;亚历山大二世的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但是没有结束沙皇专制,B错误; 1862年《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直到1865年内战才结束。C错误。
17.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废藩置县”“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黑船来航”事件后,日本认识到民族危机的严重,所以下定決心向西方学习。日本有识之士于1868年推翻幕府统治,进行改革,史称“明治维新”。明治政府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推行“废藩置县”“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仿效西方国家制定宪法。通过明治维新,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资本主义强国。故选项C符合题意;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废除农奴制改革,让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甘地领导的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来取得印度的自治的运动,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美国内战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8.D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黑船来航”事件后,日本认识到民族危机的严重,所以下定決心向西方学习。日本有识之士于1868年推翻幕府统治,进行改革,史称“明治维新”。明治政府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仿效西方国家制定宪法。通过明治维新,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并且最终实现了富国强兵,日本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故选项D符合题意;大化改新是在646年,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发生于1688年,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日本大化改新期间进行废除了农奴运动,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19.B
【解析】
【详解】
依据表格内容可知课题是日本明治维新,19世纪中后期,日本明治天皇时期大力向西方学习,开展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其内容包括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商业;社会生活上文明开化,学习西方文化以及生活习俗等,改革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并崛起为亚洲强国,B正确;美国内战也称南北战争,结果是联邦政府平定了南方叛乱,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除了障碍,也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A排除;法国大革命是指1789年爆发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使法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C排除;俄国农奴制改革是指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从而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D排除。故选B。
20.D
【解析】
【详解】
1868年明治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故属于“历史作用”链接的是富国强兵。D项正确;AB项是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排除;殖产兴业是重要措施,排除C项。故选D项。
21.(1)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观点:顺应时代发展进行改革是现代日本发达的重要原因。为了摆脱民族危机,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大力向西方学习,经济上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文化上提倡“文明开化”,吉祥欧美学习,奴隶发展教育,这次改革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成为亚洲强国。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公元7世纪,日本孝德天皇参照起源于日本本土的政治经济制度又吸收了中国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实行“大化改新”,这一次改革使日本社会性质被彻底改变。”结合所学知识,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本问是小论文题,只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言之有理即可。如:根据材料“日本人历来相信并崇拜强者,习惯无原则地把别人好的东西拿来为我所用。……日本从中国、朝鲜等国‘拿来’了包括文字在内的文化、宗教、礼制等等,而且还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消化能力作了大胆的改革,没有一味照搬。……”可拟定观点:顺应时代发展进行改革是现代日本发达的重要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加以论述,为了摆脱民族危机,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大力向西方学习,经济上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文化上提倡“文明开化”,吉祥欧美学习,奴隶发展教育,这次改革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成为亚洲强国。
22.(1)亚历山大二世;资金、市场、劳动力。
(2)西方扩张的威胁和压力。排斥西方文化到主动学习西方文化。,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3)改革。
【解析】
【分析】
(1)
根据材料“为了保持沙皇俄国的大国地位,这个国家正着手开始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国社会在19世纪最后十年发生了转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改革是1861年改革。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了维护沙皇统治,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经过改革,农奴在法律上成为了“自由人”,为工业化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农奴在获得自由的同时需要缴纳一份赎金,这份赎金比当时的地价还要高,为工业化提供了资金。
(2)
根据材料“19世纪中期的几十年里,西方扩张的威胁和压力对日本的传统政治文化形成了致命的挑战”可知,19世纪中期,日本社会面临的“致命挑战”的是西方扩张的威胁和压力。根据材料“日本的反应从不分青红皂白地一概敌视、丈化上盲目自大,不情愿地承认自身在财富和力量上的劣势到后来‘以夷制夷’,获得了成功”可知,日本由排斥西方文化到主动学习西方文化。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很快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行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3)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通过1861年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它们实现社会专型的方式是改革。
【点睛】
23.(1)大化改新
(2)废藩置县;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地税改革,殖产兴业;提倡文明开化
(3)地税改革
(4)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改革是推动国家进步的动力
19世纪中叶,日本在西方资本主义入侵、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下进行了明治维新,政治上,明治政府通过废藩置县消灭了封建割据,形成了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还通过地税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资金;经济上,通过殖产兴业,利用模范工厂的示范作用,推动私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使日本出现了早期工业革命的热潮;思想上,实行文明开化,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文化科学、生活方式等,借以改造日本封建文化,建立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文化运动;军事上,模仿西方,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的常备军,最终实现富国强兵。总之,明治维新使日本社会从落后的封建历史发展阶段过渡到资本主义阶段,并在此基础上迅速发展成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也为日本摆脱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创造了条件,使日本成为亚洲能够继续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班田(授田)六年一班......受田人死后,口分田归公”,可知材料中的班田制与大化改新时期的班田收授法一致。
(2)结合所学知识,明治维新时期,日本为了“废旧制,立新政”,实行了废藩置县;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地税改革,殖产兴业;提倡文明开化等一系列措施,是日本很快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3)根据材料“才能使政府从地税收入中拨出大量款项创办国营企业和资助私人企业”,可知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通过地税改革为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丰厚的资金。
(4)结合所学知识,日本通过大化改新成功建立起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体制,进入了封建社会,而近代日本又通过明治维新成功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这说明抓住历史机遇实行合理的社会改革,有利于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