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07 12:15: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选择题
1.下面图表所反映的经济现象最终引发的政治现象是( )
A.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C.法西斯势力崛起和猖獗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2.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爆发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引发了各国的政治危机。面对经济危机,各国都开始寻找出路,因此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是( )
A 德国和日本 B 英国和法国 C 德国和美国 D 美国和日本
3.示意图能直观体现出史实之间的联系。下面示意图中“ ”处应该补全的内容是 ( )
A.实施五年计划 B.开展工业建设
C.对外侵略扩张 D.推行“以工代赈”
4.法西斯原指斧头的“束棒”,衍生为疯狂侵略其他国家,残害别人生命的思想。最早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国家是( )
A.德国 B.日本 C.意大利 D.美国
5.面对资本主义世界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寻找对策。下列历史事件的发生与这次经济危机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B.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C.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D.希特勒上台,德国法西斯统治建立
6. 当今世界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对世界和平构成了威胁。那么,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危机的连续打击B.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扩张
C.国际恐怖活动的频繁发生D.民族复仇主义的打击报复
7.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首次以武力重新瓜分世界的重大行动,开始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确立的世界秩序”。它是 ( )
A.九一八事变B.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C.德军进驻莱茵非军事区D.卢沟桥事变
8.为摆脱经济大危机,在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于1935年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战争,并与两国结成集团,成为发动二战的罪魁祸首的是( )
A.意大利 B.德国 C.日本 D.英国
9.1933年,罗斯福一上任就宣布实施新政。在同一年,大洋彼岸的欧洲大陆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 )
A.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B.德国吞并奥地利
C.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D.日本制造七七事变
10.《安妮日记》中记载:从1940年开始,犹太人被禁止拥有自行车,乘坐公交汽车,去电影院,等,直到实行种族灭绝政策,被禁止“活下去”。该材料主要反映的是( )
A.日本法西斯的暴行 B.德国法西斯的暴行
C.意大利法西斯的暴行 D.西班牙法西斯的暴行
11.德、意、日的法西斯独裁统治,是人类历史上最反动、最黑暗的统治。下列各项与德、意、日三个国家法西斯上台都有关的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1929—1933年经济危机
C.罗斯福新政 D.十月革命
12.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下列史实不能验证这一结论的是( )
A.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美国罗斯福推行新政
B.面对国内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苏俄(联)实行新经济政策
C.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德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D.面对幕府统治的危机,日本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13.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共同点不包括 ( )
①都是由各国的法西斯党控制政权②都对内专制独裁、对外侵略扩张
③都是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影响下建立的
④法西斯专政的建立都利用了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所造成的动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国家大权。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这两个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A.导致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B.世界人民开始了反法西斯斗争
C.二战的战争策源地形成 D.世界由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
非选择题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工业的起飞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个后起的现代化工业强国不满足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留给它的一点残羹剩饭,因此,德国统治集团叫嚷着“缺乏空间”“领土太小”,迫切地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市场和殖民地。
(1)据材料一,指出德国工业发展的原因以及德国统治集团制定政策的主要目标。
材料二 《凡尔赛条约》签订后德国国内反应:
政府官员:“我们接受停战和进行媾和谈判,是为了给新德国带来和平,但是,实际上我们给新德国的第一个礼物竟然是一份被强加的屈辱和约。”
工人:“我期待着战争的结束,我盼望着过上和平和安定的生活,但是条约毁灭了我的愿望,它迫使我为巨额的赔款而工作,难道这就是我为和平而必须付出的代价吗?”
(2)据材料二,说明德国人民对《凡尔赛条约》持什么态度。他们为什么会持这样的态度?
材料三
(3) 据材料三,归纳希特勒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建立起法西斯独裁统治的。
(4)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德国上述思想和行为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美、英、德、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分别下降情况
美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日本
46.2% 28.4% 40.6% 16.5% 8.4%
材料二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1)这场经济危机中遭受打击最严重的是哪两个国家? 出现这场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为了挽救危机,这两个国家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3)你怎样理解罗斯福所说的“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4)两个国家面对危机走上截然相反的道路,这给你什么启示?
答案:
1-10:CACCC; BAAAB; 11-14:CCCC
5.(1)第二次工业革命;争夺世界霸权(或重新瓜分世界市场和殖民地)。
(2)不满。
因为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条约》,宰割(压制)了德国。
(3)加强各种宣传;组织和领导政党;成立专门机构;掌握国家大权。
(4)严重威胁世界和平,挑起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了灾难。
16.(1)国家:美国、德国。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2)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
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
(3)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或加大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力度)
(4)危机与繁荣相关,要居安思危;国际经济关系协调极为重要,贸易保护主义损人不利己;要时刻提防法西斯势力卷土重来。(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