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单元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单元测试(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6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07 12:18: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选择题
1.1956年,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中国制定了第一个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拟定的57项任务中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等一系列重要课题,其中最重要的有发展半导体技术、自动化技术、无线电技术、核技术、喷气技术等六大紧急措施。材料反映现象主要得益于(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863计划”的实施
2.下列时间轴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历史,其中对应正确的选项
( )
A.①段出现 “大跃进 ”等 “左 ”的错误B.②段主要任务是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C.③段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 D.④段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世界市场上的商品变化经历了由19世纪的“英国制造”到20世纪的“德国制造”到21世纪的“中国制造”。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是在:( )
A.洋务运动 B.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C.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D.“大跃进”时期
4.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亊。“两会”指的是( )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③全国妇女代表大会 ④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习近平同志说过:“我们要以宪法为最高法律规范,继续完善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60年前,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于(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一大 D.中共八大
6.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是由于( )
A. 土地改革取得了极大胜利B.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C. 选举产生了第一届领导班子D.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7.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被誉为“中国名片”,其演化契合着国家和民族兴盛的一些环节。如图为新中国曾发行的部分人民币图案,从图案中能得出的信息是当时的中国( )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②实行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
③完成了三大改造④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8.下面是1953年12月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漫画《小农经济好比“看鸭船”,一碰就翻》。该漫画意在说明开展下列哪一运动的必要性 (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土地改革运动 D.工业化建设运动
9,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先后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几次大的政策调整。其中,使土地所有制性质由私有制转专为公有制的是( )
A. 土地改革运动 B.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20世纪50年代中期,被称为“红色资本家”的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确是一个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荣毅仁说的这番话有直接关系的事件是
A.抗美援朝 B.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土地改革 D.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1.下图展示的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某行业进行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的情况。下列做法,与图示目的相同的是( )
A.颁布《土地改革法》,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B.实行包产到组、包干到户,打破农业生产上的“大锅饭”
C.成立缝纫社、铁业社等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创办经济特区,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12.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第一步,改变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革命的第二步取得成功的标志是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3.《人民日报》的元旦社论,被称为“政治的晴雨表,时代的风向标”。1956年的元旦社论中可能出现的主要词汇是( )
A.转战陕北、耕者有其田 B.主力决战、解放华北
C.打倒列强、除军阀 D.三大改造、公私合营
14.中国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如图中空格所代表的历史阶段
A.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B.生产资料一直是公有制
C.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15.“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求。”提出这一重要论述的会议是中共八大。材料反映出中共八大的主要贡献是( )
A.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B.正确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
C.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 D.强调坚持集体领导的制度
16.如下图为我国流行一时的宣传画,它应流行于( )
A.新中国成立时期 B.土地改革时期
C.三大改造时期 D.“大跃进”运动时期
17. 2020年,“新冠肺炎”“宅在家”“戴口罩”等成了热门的词汇。1958年,最有可能出现的热门词汇是( )
A. 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B. 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公私合营
C.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D. 阶级斗争、深圳特区、和平发展
18.在建设的那些日子里,他身患重病也顾不上去医院;几百斤重的钻杆砸伤了腿,他拄着双拐继续指挥;他用自己的身体做搅拌机,并成功制服了油田井喷。房东心疼地说:“你可真是个铁人啊!”文中的“他”是( )
A.焦裕禄 B.雷锋 C.王进喜 D.黄继光
19.从下图柱状图中的年份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 B.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大跃进”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D.“文化大革命”造成经济下滑
20.能够概括下侧笔记内容的最恰当标题应是
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B.三大改造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C.经济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D.“文化大革命”时期
非选择题
21.回顾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建设的历史,一定能给今天的经济建设贡献更多的宝贵经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集中力量办大事】
材料一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1)材料一中的“一桥”是指什么 同时期,我国在同一领域还有什么成就
材料二
共产党中国的工业成长是迅速的、动人的,而且也是可怕的——比任何一个不发达的亚洲国家都快。……它创造性地吸收了现代世界特别是苏联提供给它的一切。到1957年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初的八年是一个大胆创新、成绩斐然的时代。
——费正清《美国与中国》
(2)列举材料二中“大胆创新”的史实。依据材料二,分析“成绩斐然”的原因。
【急于求成办错事】
材料三 
1955年7月,毛泽东约见中央农村工作部负责人邓子恢,主张1956年要在已有65万个合作社的基础上发展到130万个,但邓子恢坚持只按原计划发展到100万个。后来毛泽东批评邓子恢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在农业合作化过程中,一部分干部滋长了急于求成的情绪,在合作社的发展上盲目求多求快,强迫农民入社,结果出现了一些农民杀猪砍树,卖羊卖牛,不积极生产,甚至破坏农具的现象。
——《新中国要事述评》
(3)材料三中二人分歧的焦点是什么 你认为谁的观点更正确 请依据材料三分析理由。
【通盘考虑谋国事】
材料四 
所谓集中主要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
——《党史文汇》
(4)结合材料四,分析我国发展国民经济时应该注意什么。
22.(16分)许许多多的中国人,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历经艰辛与坎坷,却从未停止,这些梦想将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成一线。依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旧中国的艰辛】
材料一 近代以来,英、法等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可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网站
(1)根据所学知识,说说中国人为了“梦想西方的坚船利炮”而进行了什么实践?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分)
材料二:历史学家张阴麟曾说过“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的…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的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斗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
(2)材料中的“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的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斗”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分)
【新中国的崛起】
材料三: 1952年,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期间,从计划制定到计划实施,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再到每一个建设者,可以说是上下一条心,举全国之力,步调一致搞建设的。“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
——摘编自王树恩《新中国“一五计划”出台的台前幕后》等
(3)根据材料,指出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现实国情并分析其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4分)
【新时代的展望】
材料四 台湾当局新领导人蔡英文2016年5月20日发表“就职演讲”。尽管这篇讲话被其幕僚称为“已释放出最太善意”,但面对人们最为关注的是否承认“九二共识”,讲话着实令人失望,依然回避“九二共识”及其核心意涵,两岸关系的未来仍旧无法拔云见日。
(4)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材料中提到的“九二共识”,其核心意涵是什么?(4分)
(5)回首过去,历史发生了沧桑巨变,中国走上了一条伟大的民族复兴之路。为加快实现富民强国和祖国统一的伟大梦想,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2分)
23.1958年,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后,广大人民群众满怀激情地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但是,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全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我国在探索过程中出现了严重失误。
镜头一 历史对联——美好的“愿望”
对联1:一大二公,三面红旗飘,高产全靠大胆,赶超英美若等闲;万众一心,十级东风催,想到必定做到,建设天堂看今朝。
对联2:“大跃进”大好形势,大干大发财,大家发财;高指标高山低头,高产高分配,高级分配。
(1)镜头一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什么样的愿望?这种愿望实现了吗?为什么?
镜头二 画面回放——燃烧的“激情”
图一 图二
(2)镜头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镜头三 反思总结——严重的“后果”
1957年和1960年我国农业生产情况对照表
(3)镜头三的统计数据说明了什么?
(4)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我党出现失误的原因有哪些?在现阶段的经济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吸取哪些经验和教训?
答案:
1-10:CCCAB;DDACD; 11-20:CBDDB; DCCDC
21.(1)武汉长江大桥。宝成铁路、鹰厦铁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2)一五计划的实施;原因:吸收借鉴苏联;受到苏联的援助;优先发展重工业。
(3)焦点:农业合作化的速度;邓子恢更正确;理由:农业合作化的速度过快,引起部分农民不满,降低农民生产积极性,给生产力造成一定的破坏,故邓子恢的观点更符合农村实际。
(4)国民经济发展要稳步协调发展。
22.(1)实践:洋务运动。(2分)作用:引进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西方列强(外国资本)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答到其中一点即可,2分)
(2)抗日战争。(2分)
(3)工业落后,重工业比重低。(2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当家做主;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国家制定了正确的经济发展规划;各界齐心协力等。(2分,任答两点即可)
(4)“一国两制”;(2分)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2分)
(5)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实现国家统一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23.(1)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
没有。
盲目求快,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2)图一:“大跃进”运动;图二:人民公社化运动。
(3)说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4)原因:①对国情认识不够;②缺少建设经验;③急于求成;④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经验和教训: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