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选择题
1.下面是20世纪初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对比示意图。它主要说明了在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 )
A.美、德经济发展比较缓慢 B.社会生产力发展极为迅速
C.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 D.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有人说,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最能反映这一观点( )
A.帝国主义国家建立军事同盟 B.英法争夺殖民地
C.一战期间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作战 D.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军备竞赛
3.下面所示漫画反映的是19世纪后半期“德国向英国发起挑战”,它生动地揭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
A.根源 B.进程 C.结果 D.导火线
4.“1914年,萨拉热窝街头,随着塞尔维亚青年的一声枪响,世界被战火点燃了。假如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没有刺杀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这场世界战争就不会爆发。”这种说法的产生是由于
A.人们认识到突发事件的危害
B.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们内心造成了巨大伤害
C.没有认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D.认为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偶然原因
5.有学者针对一战指出:“因为欧洲看起来被削弱、分裂和不堪一击了,所以这些白人不再注定是殖民地的统治者了。从欧洲和西南亚战场返回家乡的殖民地居民根据他们的亲身观察加深了这种印象。”这意在说明一战( )
A.缓和了列强之间的矛盾 B.结束于世界人民的反战运动
C.终结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D.有利于被压迫地区民族解放
6.有学者认为,社会主义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由理念到实践,再由理念到现实的发展过程。下列各项中,第一次实现社会主义“由理念到现实”的史实是:( )
A.十月革命的胜利 B.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巴黎公社的成立
7.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苏维埃政府采取的下列措施中,带有明显的无产阶级革命性质的是( )
A.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国有
B.建立红军,反对协约国武装干涉
C.签订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D.把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8.有人认为,对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怎么评价也不过分:既不因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而黯然失色,也不因苏联的解体而蒙上厚厚的灰尘。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B.俄国是较早实行资产阶级改革的国家
C.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D.十月革命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9“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的转换:俄国不再是资本主义的效仿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对俄国十月革命理解最恰当的是 ( )
①推翻了俄国沙皇的专制统治②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③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新局面④成为欧美国家竞相效仿对象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
10.阅读下面的示意图,其中①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共产党宣言》发表”,③处是“十月革命”。该示意图最恰当的主题是 ( )
A.资产阶级革命 B.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C.法国巴黎公社 D.民族解放运动
11.影响德国版图变化的主要会议是 (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12.一战后,有两个参加巴黎和会的国家,没有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一个是没能达到预期目的领导战后世界的美国,一个是主权遭到严重践踏的国家。这个国家指的是( )
A.法国 B.中国 C.日本 D.德国
13.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是两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对时局产生了重要影响。关于两次会议的共同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由少数国家操纵并充满矛盾和斗争②最大受益国都是美国
③都涉及中国问题,并损害中国主权
④本质上都是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观察图3,下列主题最适合 ▲ 处的是( )
A.凡尔赛体系的出现
B.华盛顿体系的确立
C.一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形成
D.二战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15.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下列选项中属于“独特实验”的是( )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
C.按照五年计划组织经济建设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6.下图为苏联在两个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总产值比重变化示意图。这表明(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起到积极作用
B.新经济政策使国民经济逐渐恢复
C.苏联已经由农业国发展为工业国
D.苏联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位
17.有人这样描写印度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他有宗教家仁厚的胸怀,革命家雄浑的魄力,凭着一把盐,几部纺织机……成为顶天立地的‘圣雄’”。这里所说的“凭着一把盐”成为“圣雄”的事件指 ( )
A.停止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B.安抚各派教的暴力冲突
C.领导经济自主运动 D.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8.比较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能力之一,小华同学围绕“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这一主题搜集材料,从中可以归纳出甘地领导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与以往斗争的不同之处是( )
A.斗争依靠的群体不同 B.斗争的对象不同
C.以抵制英货为主要目标 D.斗争的方式不同
19.《文明》一书调侃:“冷战”时期最为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或许就是为什么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这暴露了( )
A.战时共产主义的缺陷 B.农奴制的落后性
C.新经济政策的局限性 D.苏联模式的弊端
20.下图是发生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现象。我国发生的类似事件是( )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A.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漫画《争吵与签约》
(1)根据材料一,主宰巴黎和会的是哪几个国家?他们争吵的最终结果怎样?
材料二 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华盛顿会议上扮演了什么角色?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哪一条约导致了材料二中这种局面的出现?
材料三 20世纪20年代后期是繁荣、稳定与和解的几年;20世纪30年代则是萧条、危机和战争的10年。20年代的和解在欧洲以法国联盟体系为基础,在远东则以华盛顿会议的协定为基础,两者的目标都是维护这两个地区的现状。这一目标在20世纪20年代得到实现,但在随后的10年中,一切又突然地、决定性地颠倒过来。德国和日本的新领导人决意修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领土和约,并有办法、有决心这样做。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帝国主义构建的国际关系新格局是什么?它的实质是什么?
(4)你从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1年俄国解放农奴的法令载:“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材料二 1917年,俄国的一场革命在世界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这场革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拯救了落后挨打的俄国,这场革命使俄国重新成为世界强国,这场革命也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
(1)材料一反映的是俄国历史上的哪一事件 这一事件对俄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一场革命”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拯救了落后挨打的俄国”“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两句话
(3)这两则材料反映的事件的本质相同之处是什么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后期俄国的国内矛盾激化,1856—1860年爆发的农民暴动和起义总计约290次,为此,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改革,使俄国走向强大。19世纪末20世纪初,作为欧洲强国的沙皇俄国卷入欧洲列强争夺世界霸权的动乱中,雄心勃勃地投入第一次世界大战。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产生的国际影响。
材料二 苏俄(联)新经济政策实施大事记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俄(联)政府在实施新经济政策时所采取的主要手段。
材料三 在列强环伺的险恶环境中,苏联一旦落后,必然挨打。因此,苏联必须依靠自身,高速发展国民经济,建立独立完整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斯大林指出:“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在斯大林时期,为了快速发展重工业,农业就不能按常规发展,而是必须适应工业的要求,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来源。
(3)材料三中斯大林对苏联经济政策调整的观点是什么?根据材料三,概括他调整经济政策的原因。
(4)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从俄(苏)的发展历程中得到了什么认识?
答案:
1-10:DCACD; AACBB; 11-20:ABCCB; CDDDB
21.(1)英、法、美。
签订了《凡尔赛条约》。
(2)被瓜分的角色。
《九国公约》。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战后帝国主义强国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4)弱国无外交,外交是综合国力的较量。(言之有理即可)
22.(1)事件: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影响: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俄国十月革命。“拯救了落后挨打的俄国”指俄国提前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战争对俄国的破坏;“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是指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使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对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意思相近即可)
(3)都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都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
23.(1)加剧了欧洲列强的争霸;扩大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规模。
(2)颁布法令;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
(3)必须加快发展重工业。(意思对即可)
原因:严峻的国际形势;苏联被资本主义列强包围,不能利用国外的市场和资源;苏联自身工业发展的需要(苏联当时经济落后,需要尽快建立独立完整的经济体系);斯大林本身具有较强的危机意识。
(4)要适时进行改革;要重视发展经济;经济政策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国民经济要协调发展;经济发展要遵循客观规律等。(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