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5 23:17:0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教学设计---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铭”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品味“片言明百意”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诵读法、批注法、“知人论文”探究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并理解作者高洁的品质、安贫乐道的情趣和豪迈的气概。
重点:朗读并分析文章的内容。
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主旨。
二、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搜集整理有关于作者刘禹锡的资料,查阅写作背景。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1.背景故事讲述: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关于
刘禹锡的故事。他的诗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刘白”;他的文与柳宗元齐名,合称“刘柳”。他因为支持王叔文的改革被贬到安徽,按照当时朝廷规定,他可以住三室三厅之房。但是和州县的策知县是个典型的势力小人。认为刘禹锡乃被贬之人,可以给双小鞋穿穿,以显示自己的威风。于是就在城南给刘禹锡安排了三间小房。对此,刘禹锡大人大量,不以为意。还根据驻地的美好景观写了一副“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对联,贴在了门上。做贼心虚的策知县见了,非但不反思自己,反而变本加厉。马上将刘禹锡移居别地,并且把住房面积减去了一半。此住房位于德胜河旁,山青水秀,景色怡人。刘禹锡一见,顿来灵感,挥笔又是一副好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好诗传到乡里,策知县大怒。下令将刘禹锡撵到城中一间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房中居住,既没有山又没有水。在半年的时间里,刘禹锡稀里糊涂地被一个小小的知县搬家折腾了三次。激怒愤慨之下,刘禹锡心中有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遂如行云流水般一口气写下了著名的《陋室铭》,并请人碑刻立于大门之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这篇文章——《陋室铭》。
2.解题:齐读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课文题目的意思吗?
3.明确目标:了解了题目的意思,我们来明确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初读课文,感受音乐美
读书百遍其意自现,朗读和背诵是学习文言文最好的方法。
1.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2.你认为哪个字需要提醒其他同学特别注意 (黑板上写下来)带着这份提醒,我们师生合作朗读课文。
3.铭这种文体篇幅短小,是押韵的,本文押的什么韵,韵脚是哪些?(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在文中标记出来,也可以同桌一起找)全班加入手势齐读。
(三)走进陋室,再读课文,把握主旨1——“高洁”
刘禹锡曾说:片言可以明百意。在《陋室铭》81字的片言中,刘禹锡的百意是什么?下面请自读课文4—7句,根据注释翻译,在翻译的基础上可以为这几句话做批注。(学生翻译时,师画小房子)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环境)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友)
③“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它给人一种闲适的感觉。(生活)重点分析“调素琴”“阅金经”,分析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4.刘禹锡在陋室里调素琴时,那个知县又来了,就让我们当一回刘禹锡,跟那个策知县对话一番,请同学们先补充省略号的内容,然后展示。
示例:
问:你这房子都长青苔、长青草了,你还说不陋?
刘:“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是多么幽雅,怎么能说陋呢?
问:看你这穷酸样,估计不会有人与你为友吧?
答:......问:你既没有丝竹,又没有案牍,你,你还有什么好乐的呢?答:......
5.老师也写了一份,找同学来表演一下。
(画笑脸)
(板书:高洁、安贫乐道)
6.请大家用快乐、舒缓、愉悦的语气读读这四句话。
(四)走近作者,深读课文,把握主旨2——“豪气”
1.走近作者
师:刘禹锡要这样在陋室中悠闲自在地过一辈子吗?文章仅仅表达安贫乐道的主旨吗?要想从“片言”中明白“百意”,我们还要去了解一下作者的经历,这叫做“知人论文”。请看资料,走近作者。
(出示资料)(请同学朗读)问:这样一贬再贬,一般的人会有怎样的心理?(悲伤、郁闷......)刘禹锡会怎样去面对呢?
2.“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到朗州当司马,十年之后才好不容易被召回京师,他却写了一首诗以桃花讽刺那些权贵,结果再度被贬,十四年后才再度回京。十四年啊,世事变迁,沧海桑田。不过,刘禹锡还是不改那种桀骜不屈的脾气,他又
一次来到玄都观,又写了一首《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附小序:......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师:他甚至做好了再次被贬的准备。这是何等的豪情!这就是有着铮铮铁骨的刘禹锡。师:难怪白居易这样评价他: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板书:写“豪气”“安贫乐道”
3.你能从《陋室铭》字缝间看出刘禹锡暗含的“豪气”吗?(仙、龙,诸葛庐、子云亭)(提示: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几句去读读。)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开头三句,看看有没有隐含在其中的“豪气”。根据ppt改第三句话,快速了解“比兴”。
4.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结尾两句,看看这里有没有隐含在其中的“豪气”。“诸葛庐、子云亭”的典故。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两个典故。
①是为了说明自己的陋室不陋。
②说明自己也要像诸葛亮遇到明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和子云一样在文学上名扬天下。
5.可见刘禹锡具有怎样的气概?(豪迈)思诸葛比子云豪迈,这样一个大诗豪住在这里,这陋室还会陋吗?所以他在结尾写道:何陋之有?
6.现在,让我们怀着对刘禹锡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崇敬,充满豪情地读最后2句。注意,最后一句“何陋之有”读两遍。
(五)课堂小结:
看来,从这篇仅仅81字的铭文中,不仅可以看出刘禹锡的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可以读懂他的豪迈的斗志,而且也可以读到他对那知县老儿的愤怒与不屑。这真是“片言可以明百意”
啊。同学们,如果策知县此时带着随从大摇大摆地过来看刘禹锡的笑话了,我们怎么办?赶紧拿起《陋室铭》,大声的读起来,为刘禹锡出出气,注意,最后的“何陋之有”连读三遍,语气要一遍比一遍强。会背的最好背出来。
(六)结束语
刘禹锡一生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为此,他屡遭贬谪,历经坎坷。但是......一间陋室哪里困得住他的铁骨,一片青苔哪里遮得住他的壮志,一本金经哪里掩饰得住他心中的豪情?我清晰的听到,从那间陋室里,传来一个不羁的声音,请大声喊出来——生活可以贫困,精神不可潦倒。
(七)作业:
1.背诵全文。
2。搜集、欣赏刘禹锡的诗。